第133章 三箭齊發(上)

正文卷

第133章 三箭齊發(上)

《Bad Things》這首歌,本來是製作組合The Futuristics想要拉霍爾希跟Mae Gun Kelly一起合作的單曲,但是對於霍爾希來說,這首歌的人聲旋律線實在太過簡單,就是八個小節的不停重複,即使與同樣套路的《Closer》比起來,都能稱得上是相形見絀。

本來就已經接了一首跟The smokers的口水歌合作,要是再來一首同類型的沖榜神曲,霍爾希創作才女的標籤估計就要碎得七零八落了。

短期內肯定能出成績,但對於正在準備Astralwerks第二張專輯的霍爾希來說,《Bad Things》長遠來看並不利於她職業生涯的發展。

於是,經過慎重討論後,趙宥真、傑森-阿隆和安東尼-李決定代表霍爾希婉拒這次合作。不過,並不代表TGO的所有藝人都對此不感興趣。

目前這個階段特別需要流量曝光的麥迪遜-比爾,就是最適合的接盤俠。

韓易對此也是相當支持,與其讓卡米拉-卡貝洛撿到,不如把合作機會留在HMG內部,就算麥迪遜不喜歡,想要推掉,也完全可以放給杜阿-利帕或者安妮-瑪麗。

現在的瀚音樂,最不缺的就是等著一鳴驚人的潛力女歌手。

讓韓易更感寬慰的是,麥迪遜-比爾沒有像他想像的那樣整什麼幺蛾子,對於公司的安排,麥蒂特別聽話,二話不說就接下了《Bad Things》的feature任務。完全沒有她之前跟韓易描述過的那種,在斯庫特-布勞恩面前據理力爭、寧死不屈的勁頭。

當然,麥迪遜-比爾的乖巧也不是沒有理由的。全明星陣容的《Cold Water》,是個人就知道能幫助職業生涯再次起飛,Cheat Codes的那首demo也足夠清新脫俗,完全不是斯庫特-布勞恩之前四處搜刮的那種爛俗迪士尼大流行。再加上《Bad Things》這首歌,雖然旋律簡單,但朗朗上口,還有著名Rapper的參與加持,本來就是現在的麥迪遜最想要參與的那種音樂項目。

最重要的是,韓易四處辛苦幫她收集音樂,帶來一首又一首爆款單曲這件事……簡直能甜到她心坎里。

一個財力與資源齊備,談吐和氣質俱佳的年輕億萬富豪,認認真真地給她鋪出一條星光熠熠的未來大道。

還有什麼能比這更浪漫的?

她還能再抱怨什麼?

沒有在會議室現場眼睛裡冒出粉紅泡泡,就已經算麥迪遜-比爾克製成熟了。

於是,在繼續為專輯定下幾首單曲後,麥迪遜的首次專輯籌備會議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落下帷幕。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裡,瀚音樂和瀚發行的團隊還要再搜集一些demo,以補足12首歌的清單,讓麥迪遜-比爾的首張錄音室專輯能夠以全長度的形式圓滿發行。

接下來,碧梨-艾利什的專輯籌備會議,比麥迪遜-比爾的還要順利得多。因為這十四歲的本地小姑娘不需要收歌,也不用跟HMG旗下的任何音樂人合作,所有的單曲,都是她跟哥哥菲尼亞斯在他們目前已經非常先進的車庫錄音室里搗鼓出來的。

通曉未來的韓易也不希望有任何其他音樂人來影響碧梨和菲尼亞斯的創作思路,麥迪遜-比爾急需幫助,是因為她上一世的音樂生涯規劃一團糟。而本來就是白金之姿,首周百萬銷量的碧梨-艾利什不需要這些,韓易只用給她和哥哥創造一個足夠安全的環境,讓他們能夠不受干擾地做出烙有強烈奧康納家族風格印記的獨立流行樂就行。

要說會議取得了什麼進展,那應該就是大家就第二首單曲的選擇與發行時間達成了合意。《Bellyache》,這首節奏明快的獨立流行電子,將於下周六,也就是2016年的5月28日進行MV的拍攝,7月8日單曲和MV同時上線。

當天,碧梨正好跟黛米-洛瓦托和尼克-喬納斯在布魯克林的巴克萊中心巡演,FUTURE NOW:THE TOUR預計觀眾人數最多的一站,粗略估算會有12000人湧入現場。

當然,這首歌的首演並不是7月8日。從6月29日開始,碧梨-艾利什的熱場曲目單就會包含《O Eyes》、《Bellyache》和《Si Feet Under》三首歌,加上另一位開場嘉賓麥迪遜-比爾的《Cold Water》、《Melodies》、《All For Love》,還有後期可能會替換進來的《No Promises》與《Bad Things》,一道組成總時長三十分鐘的開場秀。

韓易對於這兩個姑娘目前的事業進展相當滿意,特別是麥迪遜-比爾,短短兩個月時間內,居然就淘到了三首Billboard榜單前五的未來大熱單曲,這是連他自己都始料未及的意外之喜。

連老闆都心滿意足,麥迪遜與碧梨的狀態可想而知。等到碧梨的會議結束,妹妹就把哥哥一個人扔在公司,興高采烈地挽著巡演搭檔兼好閨蜜到對街的西園購物中心逛絲芙蘭去了。採購完化妝品,還要再看一場世紀城AMC今天剛上映的《耐撕偵探》。

講的什麼不重要,能看兩個小時的瑞恩-高斯林,還要什麼自行車?

兩個女孩子也盛情邀請了韓易和趙宥真,不過這對亞裔搭檔可沒這個忙裡偷閒的福氣。

畢竟,除了碧梨和麥迪遜的兩場會議之外,這幾天的星薈大廈1000室可以用忙到飛起來形容。

5月19日,杜阿-利帕,《Hotter Than Hell》。

5月20日,安妮-瑪麗,《Alarm》。

5月21日,哈立德,《Location》。

三箭齊發。

最好的永遠留在最後這句話,對於這次的發行計畫來說並不適用。因為,資源傾注最多的,是19號杜阿-利帕這首教科書版的流行舞曲。

「每當一位素質優秀的新流行歌星開始攀升時,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寬慰——雖然有很多樂壇常青樹在排行榜底部漫無目的地打轉,但流行音樂永遠都不會缺乏新銳才華。今天,英國創作歌手杜阿-利帕通過她的最新單曲《Hotter Than Hell》開始扮演這個角色,令人興奮不已。」

「你在讀什麼?」

坐在深夜的總裁辦公桌前,咀嚼著達美樂外賣披薩的韓易好奇地問道。

「樂評。」

「樂評?」韓易挑起眉毛。

「是啊,Spin的。」趙宥真用左手朝他晃了晃手機屏幕,右手當然也沒有閑著,又一個馬蘇里拉芝士條慘遭毒手。

「為什麼會去看那種東西?」韓易撇了撇嘴,猛吸一口可樂,舒爽地仰起下巴,長舒了一口氣,才接著說道,「樂評,只不過是某些不會敲鍵盤的老頑固給自己創造的Twitter評論區而已。它只代表一個人的意見,而且總是會為了吸引眼球而充滿偏激與不公正的文字……」

「這篇是我們買的。」

「那你繼續讀。」韓易瞬間變臉,「Spin是我最喜歡的音樂雜誌。」

「你怎麼能……」

趙宥真握著咬了一半的芝士條愣在當場,好半天找不到形容韓易的合適辭彙。

「如此具有靈活性?」

「我還欠伱錢,所以你不管說什麼都對。」

只有跟韓易獨處的時候,趙宥真才會把藏在心裡的俏皮話一股腦地全都傾瀉出來,特別是在漁人碼頭的親密相擁之後。

哪怕是還欠著韓易學費這種,原來的她絕對會埋在心底獨自惆悵踟躕很久的事情,現在的趙宥真說出來都好像完全沒有心理負擔一般。反而是韓易顯得有些在意,生怕這件事情會觸及到韓國女孩的敏感點。

「宥真,你不用……」

「在由埃米爾-納瓦執導,於倫敦某個倉庫中拍攝的這支MV里,二十歲的杜阿-利帕講述了一個關於心碎的故事。」

沒有給韓易勸慰她的機會,宥真繼續讀了下去。

「更重要的是,它向我們強調了一個理論,那就是,你可以輕而易舉地對傷你心的那個人展開復仇計畫……只要你hotter than hell。」

「好俗套的描述。」韓易皺皺眉頭,「我們給NME提供的稿件?」

「只是付了費,發了wav文件和歌詞過去而已。文本是他們自己寫的。」

「哇噢,提醒我下次一定要給他們的報酬砍掉至少一半……請繼續。」

「這首單曲由利帕與Ritual共同創作,並經斯蒂芬-Koz-科茲梅紐克之手製作完成,後者也是這位明星上一首單曲《Last Dance》的製作人。雖然現在下定論還為時尚早,但是杜阿-利帕和她的這首《Hotter Than Hell》,無疑是流行音樂,特別是流行舞曲,仍然具有生機與個性的明確標誌。」

「沒了?」

「沒了。」趙宥真給他展示滑到底部的頁面。

「再提醒我一下……」韓易敲敲自己的腦袋,啞然失笑,「我們為什麼要去買這種東西?」

「行業慣性吧,至少這是我的看法,好像如果不在音樂雜誌上買點樂評,就跟沒發作品一樣。」在這方面,趙宥真與韓易的態度相當一致,「我不知道是否會有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去讀這個……但我感覺如果買點機器人去刷YouTube的評論,都比付費給樂評人要好一些。」

「但我們依然買了很多。」

「是的,光Spin就買了兩篇。」趙宥真舉起手機,調出媒體推廣摘要,「滾石、NME、娛樂周刊、Vulture、Fuse、Idolator,甚至是opolitan。Vulture和Fuse我們按照閱讀數付費,滾石、NME和opolitan都是一次性支付,3500美元一篇。聽上去有點不值得,不過維多利亞說,這些雜誌的專業樂評受眾其實不是普羅大眾,而是業內人士。有高聲量媒體的背書,我們之後給杜阿-利帕找別的合作也要容易一些。」

「這倒是。」韓易頗為認同地頷首答道,「我希望其他樂評人能比這位……Spin的布倫南-卡利用心程度高一些。」

「看上去其實還不錯,你聽……」

趙宥真滑動到摘要里的引用部分。

「『為她的首張同名專輯拉高了期待度』,這是Spin的丹-魏斯。」

「『讓逾漸老去的Tropical House潮流變得比往常任何時候都更加新鮮』,娛樂周刊。」

「『充斥著性感,散發著慾望與誘惑……推薦在喝完第三杯酒,從酒吧回到家裡之後播放它』,賈斯汀-麥克勞,Vulture。」

「還不錯。」

韓易對於這些堆砌華麗辭藻描述情緒,但卻對專業編曲細節或者後期製作水平隻字不提的樂評一直以來都很不感冒,畢竟大多數評論家,這輩子甚至連一把吉他都沒有拿起來演奏過。

可今天,他發現,自己也不是那麼排斥這些外行人的點評。

畢竟彩虹屁誰會不喜歡?

3500美元一篇的那種。

「而且說實話,哪怕我們不買評論,我相信應該也是好評居多。」

韓易指了指自己辦公桌電腦上正顯示著的斯蒂芬-Koz-科茲梅紐克個人資料,說道。

「Koz的製作,我很喜歡。」

「畢竟是給麥當娜和妮琪-米娜做過歌的人。」趙宥真贊同地應和,「上一首《Last Dance》,質量也很高。」

「是啊,我覺得從那首歌開始,杜阿才算是真正找到了她的聲音。」

Dua Lipa的聲音是什麼?

2016年5月,這個答案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這其中包括韓易,也包括杜阿-利帕最信任的製作人Koz。

從技術上來說,杜阿-利帕是一個女中高音,音域橫跨G#2–D5–A5三個八度,但事實上,她的黃金嗓音區域,或者用英文來說,sweet spot,是在更靠近女中音甚至女低音的聲部。在這個範圍內,杜阿-利帕就像是科索沃的國花歐洲芍藥,有一種直率的艷麗、粗糲的動人。

杜阿-利帕的嗓音絕不能算是乾淨澄澈的那一掛,發聲位置靠後,且有些沙啞而粗糙。但這種天生的聲音質感,在二十一世紀來說絕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新時代的流行音樂,最需要的就是這種一秒就能識別出的獨特聲線。

蕾哈娜的胸音、碧昂絲的怒音還有愛莉安娜-格蘭德的頭腔共鳴,哪怕不熟悉她們的人也能瞬間辨認,而杜阿-利帕的女中低音也有同樣的效果。斯蒂芬-Koz-科茲梅紐克極為精準地捕捉到了這一點,並逐漸引導杜阿調整自己的人聲旋律線,以更接近她最本真最舒適的區域,再用大氣磅礴的編曲將之襯托出來。

實話說,《Last Dance》和《Hotter Than Hell》雖然同屬流行舞曲和流行電子的範疇,但是編曲風格其實不盡相同,前者更靠近當代R&B和獨立流行一些。但不管音樂本身的風格是什麼,Koz在聲像擺位上都給杜阿留足了空間。鼓組都是接近慶典遊行般的大氣感,其他的配器儘可能地靠邊站,給杜阿厚實堅韌的人聲留出足夠的迴響空間。

簡而言之,Koz很清楚杜阿-利帕的聲音是一瓶巴爾幹烈酒,而想要用烈酒來調製成品,絕不能加入太多花哨的佐料和甜味素。配點苦艾酒和冰塊搖勻,再放上一點扭轉檸檬皮或者綠橄欖做點綴,就足以為聽眾奉上一杯爽冽兇猛的馬提尼。

從《Last Dance》到《Hotter Than Hell》,再到《IDGAF》和後期大爆的《Levitating》,旋律在變、風格在變,但是公式不變。

做音樂製作人的簡單、複雜、直接、微妙之處,盡在於此。

「請告訴我,這張專輯的主要製作人,應該就是他了吧?」

「本-莫森前兩天才跟他簽下了製作人協議,第一張專輯的主要製作任務就交給他……當然,還會有很多其他才華橫溢的製作人加入進來,不過他會是掌控局面的那個。」趙宥真想了想,回答道,「從2013年開始,TaP就一直帶杜阿-利帕去不同的創作班和創作營,跟不同的作曲家與製作人見面,想要擦出火花,找到能夠讓三大音樂集團眼前一亮的獨特聲音。Koz是這麼多人裡面,杜阿最喜歡也最信賴的一個。」

「那就好。」有一群能力卓越的音樂經理人相助確實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悅的事情,不需要他做過多的指導和修正,事情也會按照正常的、良好的態勢向前發展。

「杜阿和Koz下周都會飛到洛杉磯來參加創作營,對嗎?」

「是的。」

「讓我們到時候跟他們還有本見個面,看看專輯還需要什麼除了製作預算之外的協助。我們爭取在明年開春的時候發布這張專輯,在這之前……盡量再來兩到三首宣傳單曲,好嗎?」

「沒問題。」趙宥真把日程輸入提醒事項,「一周的創作營,要忙的事情還挺多的。」

「當然會很忙,我們簽下了這個星球上最具創作活力的一幫人,讓他們在一起呆一周產出的作品,能讓艾德-希蘭羞愧得直接退休。」

「在那之前,我們也得加油才行。」對於韓易在自己面前經常顯露出的對未來趨勢的強烈自信,宥真已經習以為常了。她不動聲色地把最後一根芝士條攥進手裡,才繼續說道。

「多做點推廣,多上一些榜單,讓參加創作營的音樂人們有更大的期待和更高的熱情。」

「我很欣賞這種精神,宥真……這正是我們下一周要去做的事情。」

「說到這個,《Hotter Than Hell》的歌單上完了嗎?」

「上完了。」趙宥真比出一個勝利的手勢,「整整兩百個,維多利亞她們儘可能去研究英國地區聽眾的歌單搜索習慣,然後匹配關鍵詞去進行針對性的布置。」

「另外,Spotify和Apple Music那邊……特別是Apple Music,我們直接要的就是英國地區的官方歌單。盡量用最短的時間在單一地區形成流媒體收聽浪潮,衝擊一下榜單排名。」

英國單曲榜把流媒體播放納入榜單排名公式的時間比他們的美國同行要晚一些。2014年6月,這一維度的音樂數據才被正式接受。從那時開始,美國唱片公司在英國地區的宣傳推廣變得更加容易,想要讓國際音樂人在英國本土做出成績的手段也更加多樣化。

當然,這並不是說之前的英倫三島就是鐵板一塊的獨立王國。毫不誇張地說,在三大音樂集團的強力統治下,不只是英國,就算把整個歐洲加在一起,也都是美國音樂工業的附庸而已。沒有不在好萊塢長期工作的英國音樂人,也沒有所謂不受美國流行樂風潮影響的英國聽眾。

2014年6月之後的唯一改變,就是位於美國的唱片公司不再需要花費成本在英國的連鎖書店鋪實體CD,或者說服聽眾到老掉牙的iTunes上去付費下載。想要出成績的話,只要把線上宣發資源往英國區傾斜就行。

而這,正好是韓易和他的HMG比目前這個星球上任何人都擅長的東西。

「電台推廣呢?」

「本在英國有他的人脈資源,目前Hotter Than Hell上了BBC Radio 1、Capital和Hits Radio的medium rotation,等下周看看榜單排名。如果排名比較高,就能直接進heavy rotation了。」

「棒極了。」

沉吟片刻,韓易露出一抹雀躍的笑容。

「嘿,我們來打個賭吧。」

「下周的英國單曲榜,你覺得《Hotter Than Hell》能進前三十嗎?」

「我覺得……」趙宥真轉轉眼珠,淺笑道,「可以。」

「好,那我們就這樣。」

韓易朝宥真伸出右手,翹起小拇指。

「拉鉤,如果沒進前三十,你請我吃一頓In-N-Out……不不不,還是Coco吧,我也沒那麼喜歡漢堡。」

「好!」

趙宥真神采奕奕地盯著韓易,雙手交疊放在桌面上。

「如果我贏了呢?」

「任何你想吃的東西,隨便選。」

「那……」

趙宥真歪了歪腦袋,認真思考了好久,才緩緩說道。

「辣雞爪吧。」

「我也想嘗嘗……十倍辣的雞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