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一次董事會

正文卷

第102章 第一次董事會

2016年5月2日,星期二,天氣晴朗。

上午八點四十七分,洛杉磯的天空依然保持著它最經典的姿態,湛藍畫布上零星點綴著寥寥數朵高懸的雲彩。LA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糟糕的路面維護狀況,北美流浪漢之都的稱謂,以及攤大餅式無窮無盡向外延伸的城市發展規劃,都在過去數十年內屢遭詬病。

但再嚴苛的批評家,也不可能對南加州的天氣有半分置喙。

就像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所說的那樣,把世界倒轉過來,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會落在洛杉磯。

每次迎著這樣的景色醒來,韓易都會在心中感嘆一句,自己在紐約和洛杉磯之間最終選擇了後者,是個多麼正確的決定。

跟NYU當時的美國新聞排名肯定沒有半點關係。

腦海里飄著奇妙而雜亂的想法,韓易沖基安-格里芬微笑頷首,在對方「回見,老闆」的告別聲中拉開車門,向佇立在市政道旁的UTA廣場走去。

一切都與一個月前初次造訪這裡的景象別無二致。

除了忍受著早高峰的擁堵準時來上班的人。

演藝經紀行業有三個特點,隨機性、突發性、全球性。你不知道主辦方會在何時發來正式的演出offer,也不知道簽約客戶的哪場演出會在什麼環節出問題,更搞不清楚郵箱里那些稀奇古怪的城市究竟坐落在哪裡。

優秀的演藝經紀人,特別是旗下管理客戶眾多的那種,都有自己的生物鐘和工作時間。有的人跟遠東地區的主辦方關係較為密切,他們的活躍時間就會向後移,半夜收發郵件處理各類事宜都是常態。有的人主要負責歐洲地區的演出,那麼早起就是一種必須具備的良好習慣,否則會因此而錯過很多倫敦、阿姆斯特丹或者伊比薩發來的邀約。

至於其他地區?那些地方的演出,還沒有多到可以讓UTA的經紀人去遷就他們的程度。

正是因為演藝經紀這一行業的特殊性,聯合藝人經紀公司從來就沒有一個統一的上班時間,更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考勤制度,這就是招聘廣告上所謂的「fleible hours」。每位經紀自己選擇工作的具體時間,只要能滿足時長要求即可。

韓易抵達UTA廣場的時候,負責歐洲地區的經紀人們已經在格子間里啜飲著咖啡,而負責遠東地區的經紀人,大概率還沉浸在夢鄉里,要接近午飯時間才姍姍來遲。

此刻跟韓易一起踏上階梯的,基本上都是剛入職沒多久的菜鳥經紀人,還有負責後端業務或者行政事務的非銷售型崗位員工。

這群人,絕大多數都沒有獲得歡迎派對的邀請函,也沒有在現實中親眼見過這位占股41%的年輕華裔富豪。因此,他們在茶水間和午餐桌上口口相傳的韓易,是最誇張的那個版本。

有人說瀚資本是淡馬錫控股旗下的子公司,專門負責娛樂板塊的投資,畢竟從2010年開始,淡馬錫在北美就有多樁跟資本管理集團聯合進行的泛娛樂收購案。也有人僅根據兩家公司的首字母,就把Han Capitals和如日中天的HNA集團划上等號。後者下屬的旅遊集團剛在紐約州科宏克森買了一間快要倒閉的度假酒店,被市場廣泛解讀為是進軍美國的試水。

當然,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受到衛報戴維-辛普森專題報道的影響,認為背景神秘的韓易,應該是遠東國家意志的代表。畢竟,在2016年的風暴前夜,多數人都無法預測幾年後洶洶而來的劇烈浪潮。如果世界會繼續按照螺旋上升的態勢向上發展,那麼,現在的劇本也理應進展到「日本大肆收購美國娛樂資產」這一步了。

不管每個人採信的是哪個版本的故事,他們看向韓易的眼神里,總會帶上對謎團的好奇揣測,以及對未知的天然敬畏。大多數從韓易身邊經過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多看他兩眼,並下意識地拉開與他的距離。少部分天性活躍外向或者心思活絡的,則反其道而行之,靠近他,打個招呼,希望這位日後將成為UTA內部董事和權力主宰的亞洲人能夠記住自己的模樣。

「早上好,韓先生。」

「早上好。」

韓易把視線從手機屏幕上移開,看向朝自己伸出手,一臉希冀與緊張交織的年輕金髮經紀人,露出一個友善的微笑。

從市政道的街邊走到9346號的正門不到三分鐘的時間,韓易已經跟五六位這樣的UTA經紀人握手問好了。但遺憾的是,他一個人的名字也沒記住。

並不是韓易眼高於頂,而是他本來就是一個做事專註的人,他的心思,此刻正全部放在跟瀚資本首席投資官安托萬-嘉舍的簡訊往來上。

昨天,韓易在凱雷集團3.99億美元的投資組合正式到期。這筆資金,全部存放在2005年成立,2016年5月初結束其生命周期的Carlyle Realty Partners IV中,這是凱雷集團旗下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專門在美國尋找房地產領域投資機會的私募基金。雖說是房地產投資基金,但是實際投資標的中,消費品、製造業、工業和其他商業產品與服務都有涉及。

IBM的個人養老金計畫,是該基金的最大機構出資人,而韓易,毫無疑問,是其中最大的個人出資人。

按照祂們的反饋來看,在某個資本管理集團出現的獎勵,並不一定要留在該集團的私募基金中,只要跟事業發展有關,自己取用也沒問題。因此,韓易的選擇,是將5000萬美元取出,然後注資到瀚資本,具體的合規操作會由安托萬-嘉舍、喬丹-布羅姆利和盧-泰勒三方共同完成。

瀚音樂、瀚發行和人予管理,以及還未成立的現場演出公司,在接下來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裡都會展開跨越式發展,保證公司賬戶上有足夠的流動資金至關重要。

畢竟,不管是簽約藝人與創作者的預付款,還是Mad City的製作成本,都不太可能從別的渠道進行支付。

而另外3.49億美元,去向依然是大多數美國企業和資本管理公司的最愛,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安托萬-嘉舍此刻正在威爾明頓市,監督進行Carlyle Eclusive Partner III,或者叫凱雷獨家合夥三號基金的成立工作。

雖然與柏匯資本共同成立的基金一樣,都屬於合夥企業的範疇,但是從公司的實際架構上來說,二者之間有明顯的差異。

收購UTA的時候,韓易手中的資金不足,必須與柏匯資本達成共同投資的合意,才能將收購進度推進下去。但在凱雷集團這邊,韓易的3.49億美元現金卻是綽綽有餘。

收購Mad Det 55%的股權需要3600萬美元,Hartbeat 25%股權的最終成交價是2500萬。另外Electric Feels的奧斯汀-羅森要拿走5200萬,Halsey Inc.是1800萬,收購杜阿-利帕經理人本-莫森的藝人管理公司TaP,還另外需要1500萬美元。

這些收購與投資,加在一起,總共需要花費1.46億美金。

還不到CEP III初始資金的一半。

剩下的2.03億美金,短期之內怎麼說都夠用了。除了索尼影業的slate deal之外,韓易最近幾個月的重心都會放在鞏固與發展現有資產上,而不是繼續揮舞支票大肆兼并。

目前有希望收入囊中的投資標的,他都已經有過接觸。尚未展開行動的那些資產,就不是現在的HMG和瀚資本能吃下的了。

吃不下,不光是因為資金受限,更與商業表現、行業地位和時代大環境息息相關。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鮑勃-迪倫,現在絕不會對韓易的收購邀約假以辭色。

只有等到跟吉米-約文商討過的那個Live Aid 2016版,以及後續一系列的操作能落地,才有可能把這渺茫的希望提升幾分。

因此,這次跟凱雷的LP,韓易100%出資,凱雷集團僅作為管理方,由三位高級合伙人出任名義上的基金經理,並佔有1%的管理股份。實際的操盤手,是CEP III這家合夥企業的CEO,安托萬-嘉舍。

作為回報,凱雷集團每年將獲得管理資產總額的2%作為管理費,投資凈利潤的20%作為「附帶收益」,carried is,說人話就是提成。

這是韓易交給大衛-魯賓斯坦的保護費,生意在美國越做越大,有個賓夕法尼亞大道1001號的住客作為庇護,才不會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當然,交保護費不是這個LP的唯一目的。

未來的事業規劃里,它另有大用。

「CEP III成立之後,我會立刻趕來洛杉磯,處理那幾樁收購案……您把我拉進的電郵群組裡,好像還少了個TaP。」

「噢,抱歉,我隨後把你加進去。群組實在太多了。」

「完全沒有關係,還有,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儘快能和布羅姆利先生、泰勒女士以及蓋爾凡德先生見一面,對接一下協議細節和具體的操作流程。畢竟我們是要先用LP來投資瀚資本,瀚資本注資給HMG的下屬公司,再由這些公司分別完成收購……美國人很多麻煩事。」

「可不是嗎,就得辛苦你了,安托萬。」

「榮幸之至,韓先生。」

「對了,到洛杉磯之後,有住處嗎?」還沒走到電梯門口,便有一位俏麗的行政姑娘殷勤地為他點亮向上的按鈕。韓易再次勾起一抹禮貌而客套的微笑,側身走進轎廂。

「已經找好了。」安托萬-嘉舍在那頭爽朗地笑,「離公司不遠,就在世紀城。西世紀道1號,您聽說過嗎?」

「哇噢,man of culture,嘉舍先生。」韓易揚了揚眉毛,調侃道,「一出手就是世紀城最好的公寓。」

「法國人有兩樣東西不能將就,住宿和美食。」正事談完,安托萬-嘉舍也進入了閑聊模式,「而且,我女友會跟我一起來,孩子們偶爾也要過來看我,另外還得把幾隻貓帶上……所以必須得找個三卧室……等嘉舍夫人到了洛杉磯,您和兩位女士一定得到家裡來做客。」

「普羅旺斯雜燴?」

「普羅旺斯雜燴,先生。還有伱這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Daube nioise。」

「我甚至都不知道那是什麼。」

「這是牛肉燉……厚重……」

「喂?嘉舍?」

世界上的任何一部電梯,對隔絕信號都有奇效。韓易不得不掛斷電話,用p給安托萬發了個稍後聯繫的信息,做完這一切,電梯正好來到9346號的頂樓。

轎廂門一打開,熟悉的大嗓門潮水般湧入。

「Tricky、Tricky,聽著。告訴Astralwerks,他們也許還能再幫霍爾希發一張專輯,但瀚音樂一定要參與到A&R工作中來。」

「……流程,什麼流程?幫他們多賣五十萬張專輯就是我的流程!別拿那些蹩腳的套路來糟蹋我的藝人……Ok,沒問題,就這麼辦。我等會兒再跟你說,老闆來了。」

「早上好,易。」把手機從耳邊挪開,凱倫朝韓易擺擺手。

「早上好,凱倫。」走到凱倫身前,韓易看了一眼對方背後半敞開的會議室大門,「他們都到了?」

「彼得-貝內德克和大衛-克萊默還沒到,其他人都在裡面……而我,在這裡等我老闆。」凱倫-郭攤開手,壓低聲線,故作神秘地眨眨眼,「告訴我,老大,今天我們準備撕碎誰?」

「誰都不用被撕碎,今天我們是來觀察的。」

韓易有些好笑地搖搖頭,回答道。第一次董事會,韓易不會主動發言,也沒有議程要啟動。他更感興趣的,是聯合藝人經紀公司上一季度的經營狀況,以及三方勢力在柏匯資本與瀚資本加入之後,會在董事會上如何表現。

換句話說就是,大動作不會有,小操作肯定拉滿。

但這種小操作,沒必要跟凱倫-郭講。這一次,韓易只需要她老實當個聽眾。

「享受你的第一次董事會之旅就好。監督監督他們,會後跟音樂部門的沃諾克開個小會,聊聊咱們藝人的巡演計畫……然後,請你去吃一頓Tsujita。」

「謝謝你,易。」凱倫點點頭,認真地說道。

「噢,一頓Tsujita而已,沒必要這麼客氣。」

「不,不是這個。」凱倫笑了笑,「我的意思是,謝謝你提名我作為UTA的董事,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聯合藝人經紀公司的董事,有表決權,但大多數情況下,能夠發揮的餘地並不多。不過,光是好萊塢四大演藝經紀公司內部董事的名頭,就足夠凱倫-郭對韓易充滿感激了。

凱倫在業內摸爬滾打將近二十年,在A&R高管的位置上也坐了十年有餘,但今天,是她第一次被提名,且正式選舉成為董事。

而且,是一家世界級娛樂公司的董事。

從高級打工仔,到列席顧問。

這種質的飛躍,在Island Def Jam花了十二年也沒有做到。畢竟,再是被L.A.Reid倚重,她也沒辦法真正進入這家唱片集團的核心圈層,因為就算是她的伯樂,也不過是受聘而來的僱傭軍而已。

但在瀚音樂,還沒到一個月,她的名字就和韓易一道,出現在了產業新聞的通稿里。

這次,不是「凱倫-郭接受瀚音樂的邀約,成為A&R部門負責人」。

而是「UTA主席吉姆-伯庫斯宣布:三名內部董事加入董事會」。

當她把《好萊塢報道》的這篇新聞轉發到Facebook主頁時,創紀錄的點贊速度和如潮般的祝賀聲浪,讓她重新找回了自《Only Girl(In the World)》以來,就再難體會到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也許這就是選擇的重要性吧。

想到此處,凱倫-郭看向韓易的眼神更加柔和,也更顯敬重。

三言兩語打動一個人並不困難,但若想要讓他們在長期相處與共事中更加服帖,甚至進一步成為如臂指使的得力助手,你必須要淋漓盡致地展現出獨特的價值與資源,讓他們在你的光環下沐浴,享受到在其他人那裡無法得到的極致感受。

提名凱倫-郭成為董事,而不是瀚音樂的任何其他人,比如維多利亞-懷特-梅森,除了文化背景相近,易於溝通與操作之外,韓易也正是考慮到了這點。

他需要通過這種方式,讓唱片公司核心部門的核心負責人,逐步培養起對自己的向心力。

因為,在瀚音樂CEO人選正式確定前,他需要確認每個關鍵角色的忠誠,是對自己,而不是對其他任何人。

否則,即使是在一個股權架構乾淨單一的公司里,也有可能出現UTA這種複雜的情況。

攪別人的渾水韓易很開心,但自己的地盤讓別人來摸魚,卻是萬萬不行的。

「你的履歷配得上這份榮譽。」

韓易朝凱倫綻出一個鼓勵的微笑,沒有在這個話題上多做糾纏。畢竟,想讓別人感恩,最好的方式不是時刻把這件事拿出來當炫耀的談資。

沒等凱倫答話,韓易迅速瞟了一眼在走廊盡頭出現的兩道身影,低聲說道。

「打開會議室的門,走在我前頭。」

凱倫-郭應聲照做。於是,在室內輕聲交談,耐心等待的八個人,看到凱倫風風火火地推門而入,以及跟在身後,一臉和煦笑容的韓易。

不過,當凱倫-郭在寫有自己名字的姓名牌前就座後,韓易並沒有在她身邊坐下。相反,他像是下意識地看了一眼右側走廊的方向,隨後驚喜地微微睜大眼睛,身子一轉,又一次消失在了會議室眾人的視線中。

「彼得,大衛!好久不見!」

下一秒,傑瑞米-齊默與吉姆-伯庫斯的耳朵里,傳來了韓易熱情的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