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認知決定下限

正文卷

第99章 認知決定下限

「乾杯!」

三隻塑料杯在半空中相遇,發出不太清脆的聲響。

東亞的飲食文化就是這樣,即使沒人喝酒,餐桌上也還是得用乾杯來開啟一場盛宴。

沒有什麼特殊場合,宥真收拾得很快也很簡單,白T恤和淺藍色的高腰牛仔褲都是Topshop幾十美元一件的基本款,頭髮更是一點心思都沒花,直接扎了個馬尾隨意地搭在腦後。

徐憶如亦是如此,除了彩虹熊的拖鞋換成了一雙匡威之外,她也只是把發箍給取了下來,別的什麼都沒有動,包括黑框眼鏡也都還掛在鼻樑上。

但即便如此,在滋味成都的阿爾罕布拉店,她倆依然是毫無疑問的絕對焦點。

用餐的留學生也好,端菜的服務員也好,哪怕是坐在櫃檯結賬的老闆,都沒辦法控制住自己的眼神,只得任由它飄到餐廳東北角的那張四人桌前。

前世來了滋味成都很多次,作為蓉城人,支持家鄉菜肯定是義不容辭。更何況,滋味成都算得上是改變了洛杉磯華人區餐飲格局的里程碑餐廳。在它於2013年開業前,以聖蓋博、羅蘭崗、阿爾罕布拉以及阿卡迪亞這四個城市為核心的華人區,鮮有口味正宗的川菜館。即使有那麼兩三家,從做工到用料也都盡顯憊懶之態。

滋味成都開業後,不光廣受留學生好評,也吸引了洛杉磯本地饕客的注意。LA第一食評家喬納森-金自他第一次造訪這家餐廳後,就一直把它排在洛杉磯101家最佳餐廳的前列,從未掉出過榜單。

到2016年,滋味成都不僅在洛杉磯遍地開花,分店也於紐約、拉斯維加斯、檀香山接連落地,成為了新時代華國人在美國經營的經典成功案例之一。

這幾年來,老闆迎來送往了不知多少食客,但今天到店的趙宥真和徐憶如,絕對是令他印象最為深刻的。

徐憶如到這裡來過,而且每一次都是跟那個蓉城小夥子一起造訪。這一點,老闆不需要怎麼調動記憶也能回想起來。畢竟這種顏值,說自己看一眼能忘,那就算是不尊重造物主的工作。

但趙宥真,他很確信,肯定是第一次來。

這娃兒……有福氣哦。

老闆的想法,也是餐廳里幾乎所有人的內心活動。

要不是那輛賓利添越就停在滋味成都門口的灰色路肩上,起碼有六七個穿著紀梵希狗頭衫的富二代想來碰碰運氣。

沒錯,2016年,紀梵希的狗頭衫+Fear of God的褲子+亞歷山大-麥昆的小白鞋,是華國留學男生的標配。

韓易的目光朝每個投來視線的人反射而去,越看越覺得這餐廳里全是自己的黑歷史。

當時怎麼會喜歡這種風格的?

天吶。

揉了揉開始發脹的太陽穴,韓易決定把那些好奇的窺探從思維繫統里過濾出去。

「還沒習慣啊,易易。」徐憶如拾起一根餐盤裡的牙籤羊肉,沖韓易點了點,「跟宥真姐出來,就是這個待遇。」

上次在紐約的Gaonnuri,三人也是在這種禮遇下用完晚餐的。

「明明是因為你,小如。」

趙宥真毫不在意地笑笑,不管是在首爾還是洛杉磯,減肥成功後的她早就對這種不加掩飾的注視免疫了。她夾起一塊藤椒魚片,放到徐憶如碗里。

「嘗嘗這個……這家比麻辣東村更好吃。」

後半句話是看向韓易說的。

「是啊,大師傅就是蓉城人,住我家對街。」看了一眼輕聲向宥真道謝的小如,韓易臉上不禁浮現出一絲欣慰的笑意。無論如何,兩個在自己生活不同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女孩,能夠像現在這樣和睦相處,那就是最讓人高興不過的事情。

「是喔。」徐憶如吹吹滾燙的魚片,促狹地眨眨眼,「同住一條街,差距超級大。」

「哪來的差距?」

「人家特級川菜廚師。」徐憶如指了指掛在牆上的照片,「你特級泡麵廚師。」

「誰說我只會泡麵啊,別看不起人,誰天天吃……」說到這裡,韓易趕緊嘴上剎車,「對不起,宥真,不是針對你。」

「什麼?」趙宥真茫然地抬起頭,她剛才專心對付著面前的干煸四季豆,沒聽清楚韓易的話。

當然,就算聽清楚了,她也不會明白韓易究竟為什麼道歉。

「沒什麼……」韓易瞪了一眼在旁邊笑得嗆到的徐憶如,「我是說,碧梨那個朋友,伱們約好時間了沒?」

「周二到公司來。」

趙宥真喝了口涼茶,有些疑惑地蹙蹙眉。

「你好像對他很關心的樣子,已經問過幾次了。」

自從韓易在碧梨的關注列表裡看到那個黑人男孩的名字,就一直來回念叨。

「你不覺得他的作品很好嗎?」韓易反問道,「包括嗓音,完美的男中音,已經不能用充滿磁性來形容了。」

「這一點我不否認。」趙宥真點點頭,「你要來嗎?下午兩點左右。」

「應該來不了。」韓易打開手機,點開日曆,看了看裡面密密麻麻的小點,「周二兩點在……索尼影業那邊。」

「《勇敢者遊戲》?」

「嗯,還有其他四個項目的審評,看能不能打包做個slate deal嘍。」韓易伸了個懶腰,「不做slate deal估計也不行,人家不鬆口。」

「應該有的吧。」小如在旁邊插話,「我有去查過索尼正在製作的電影,有很多看起來還挺不錯的項目……詹妮弗-勞倫斯和咱們UTA的克里斯-帕拉特演的那個《太空旅客》就感覺很棒。」

「可惜它已經殺青了,我們的投資估計趕不上。」

韓易笑了笑,沒有在百分之百為他著想的徐憶如面前多說什麼。

周二就要去跟索尼面對面博弈,最近一周的時間裡,韓易、他的律師喬丹-布羅姆利、商業經理盧-泰勒,還有凱文-哈特與他那邊的Hartbeat團隊,已經在一個郵件群組裡彼此往來發送了數十封信息量極大的電子郵件,在索尼可能會提供的影視項目名單里做評估與篩選。

《太空旅客》是頭幾個被劃掉的名字。

不僅是因為它已經進入後期製作階段,估計很難會有股份出讓,還因為它先天性的致命缺陷。

首先,這部電影立項的時候是一部中等製作成本的精緻科幻片,沒什麼特效疊加的大場面,也沒有能稱之為一線的演員陣容。

男主角原定是基努-里維斯,女主角則在瑞秋-麥克亞當斯和艾米莉-布朗特之間搖擺不定,整體預算也就是在4000萬美元左右。

立項的意圖很明顯,就是2013年《地心引力》大獲成功後的跟風作,不需要像喬治-克魯尼和桑德拉-布洛克這樣拿下7.32億的票房,只要全球票房能過1.2億美元,再加上影視流媒體平台和VOD的收入,就足以讓索尼影業和它的投資夥伴們賺得舒舒服服的了。

但索尼影業集團主席兼CEO湯姆-羅斯曼想要更多。雖然在福克斯就職的時候,湯姆-羅斯曼是以「一個喜歡微管理的吝嗇鬼」的人設而聞名,但當他2015年來到索尼影業集團時,卻迫切希望用一部超級製作來鞏固自己在新組織的地位。

他下重注的電影有兩部,第一部叫《蜘蛛俠:英雄歸來》,第二部,就是《太空旅客》。

湯姆-羅斯曼找到CAA來操刀《太空旅客》的團隊搭建,而CAA的演藝經紀團隊剛接手工作,便以缺乏A級影片導演經驗為由把《大西洋帝國》、《權力的遊戲》導演布萊恩-柯克撤下,替換上自己代理的客戶莫騰-泰杜姆。

隨後,更是派出旗下兩位聲勢正隆的一線演員,克里斯-帕拉特和詹妮弗-勞倫斯,讓《太空旅客》擁有了成為商業科幻大片的基礎架構。

到這一步,事情都還在掌控之中,但是2015年4月UTA的午夜突襲,帶走了克里斯-帕拉特,也徹底激怒了CAA。

電影原本的薪資架構,是克里斯-帕拉特拿多一些,詹妮弗-勞倫斯拿少一些,畢竟後者在影片中只能算是配角身份。但克里斯-帕拉特轉投UTA後,CAA便展開了報復行動。

當時,正值索尼影業的機密文件被金將軍的黑客泄露,大量證據顯示集團內部有基於性別的薪酬差異。其中一條,就是在《美國騙局》中,商業價值更高的詹妮弗-勞倫斯,拿到的片酬竟然比同為配角,商業價值遠不及她的傑瑞米-雷納要低。

CAA在媒體上大做文章,舉起性別平等的大旗,並在索尼影業內部展開遊說,讓公眾形象受到嚴重損害的索尼同意,用《太空旅客》這部電影和泄密醜聞的主角之一詹妮弗-勞倫斯來做危機公關。

於是,《太空旅客》原本合理的薪資架構被嚴重破壞。詹妮弗-勞倫斯拿到2000萬美元的預付款,並且在電影收回成本後還能獲得30%的分成。而作為絕對主演的克里斯-帕拉特,卻只能拿到1200萬美元,而且沒有分成。在電影宣傳海報上,詹妮弗與克里斯也是一人半張臉,儼然雙主角的態勢。

但喬恩-斯派茨為這部電影撰寫的劇本,本來就不是按照超級大片的路數去的,也沒有給女配留有足夠的發揮空間。《太空旅客》就是一部小而精,甚至可以被稱為太空密室的電影,想要強行把它拔高到視覺奇觀、年度頂流的程度,自然在故事結構上有先天缺陷。

最重要的是,即使不談製作層面上的東西,從財務健康角度來考慮,這時的《太空旅客》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災難。4000萬美元的預算被硬生生拔高到1.5億美元,光是兩位主演就要拿走3200萬美金。到這一步,1.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就是血虧,哪怕這個數字再翻三倍,也只是堪堪保本,小有盈餘而已。

為了保證電影的順利進行,湯姆-羅斯曼拉來長期合作夥伴威秀影業,投資方孤星基金和花旗集團,以及來自遠東的萬達影業共同投入,給項目保駕護航。

最後,這部電影給合作方帶來了什麼呢?

3.0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克里斯-帕拉特和詹妮弗-勞倫斯兩個人的商業號召力加起來,也挽救不了被改得面目全非的劇本。就算加上非院線收入,也就是能保個本而已,其他再多的東西一概沒有。

巨石強森+凱文-哈特=(克里斯-帕拉特+詹妮弗-勞倫斯) 3。

這是前二人的高光時刻,也是後兩位的商業滑鐵盧。

總而言之,《太空旅客》可以被稱為是2010年代後好萊塢電影工業逐漸式微的縮影。

電影製作流程被極度強調政治正確的社會環境和公眾輿論裹挾,在不該耗費財政資源的地方消耗掉了項目的盈利空間和靈活性,從而導致一部又一部本來可以稱為經典的電影最終泯然眾人。

花團錦簇的異形垃圾。

索尼影業這幾年籌備的項目,絕大多數都是這種玩意兒。

想到這裡,韓易本就在亂跳的太陽穴更脹了。

放棄《勇敢者遊戲》會讓人感覺可惜,但為了《勇敢者遊戲》而被索尼影業強行喂進四坨還不如《太空旅客》的狗屎,那更是違背韓易重生後行事準則的事情。

「周二的時候,我們會好好篩選項目清單的。不光是電影,如果他們有出色的電視劇製作計畫,也可以考慮。」

「電視劇也投喔?」

「是呀,只要掙錢的事情,什麼都可以做。」韓易笑眯眯地點頭。

「對了,我一直想問……」徐憶如把手舉在胸前,小學生一樣認真提問,「三家跟音樂相關的公司都建立起來了,影視這邊為什麼不自己先成立一家公司咧?」

「因為目前我還沒有打算親自參與到項目製作中去。」韓易頓了頓,才繼續解釋道,「而且我對這個領域不太了解,貿然自己去獨立操盤,很可能會得不償失。所以,現在就用瀚資本投一下凱文-哈特和其他人的製作公司就好,跟著他們賺錢,哪怕少一點,至少放心。」

韓易擺在明面上的理由的確相當重要,不管在事業還是生活中,韓易一直都秉持一個觀點,那就是,人對自我的認知可能無法決定上限,因為朝頂峰能攀登多遠,很大程度上也與時運有關。

但是,開闊的眼界、謙遜的心態和清醒的自我認知一定可以決定你的下限。明晰自己的長處與優勢,同時客觀認識到短板與缺陷,才能在進行商業決策的時候規避掉大多數風險。

既然不是自己擅長的領域,沒有紮實的專業知識,沒有準確的行業洞察,在圈內的人脈更是幾乎為零。更誇張的是,就算面前有自己篤定會成功的項目,也因為對影視融資規則的認知不足,而定錯了目標和打法,在喬丹-布羅姆利的提醒下才恍然大悟。

既然踏出的第一步就走得如履薄冰,那為什麼不選擇最安全的路徑呢?

讓專業人士操盤項目,聘請合規專家監督運行,再將多方意見匯總到自己這裡進行最終決策。

對於UTA,他是這樣的態度,而在影視投資方面,這也是他獲得最高獎勵的方法。因為按照獎勵的規則,韓易選擇參與的項目,不僅要能讓他獲得最強烈的個人情緒反饋,也要考慮到投資的價值回報。

韓易在影視領域沒有太大的熱忱與追求,而這就是他想要跟凱文-哈特、巨石強森,以及未來其他影星達成合作的原因。

他自己的正面情緒反饋,來自於跟名人建立的夥伴關係,以及那種「上一世遙不可及的大明星,現在也得仰賴我鼻息」的滿足感。與此同時,他也需要藉助合作夥伴對影視藝術的熱愛,讓他在影視工業里能獲得的獎勵額度,與音樂行業的獎勵額度持平,或者說至少不要相差太遠。

剛重生的韓易躊躇滿志,認為只要有天量資金與獎勵機制的庇護,就可以無所不為、無所不能。

但經過兩個多月與現實的交鋒與錘鍊,他才逐漸意識到,為什麼每個看似龐大無匹、枝繁葉茂的公司,其實抽絲剝繭到最深處,都是只有一個核心業務作為支撐與倚仗。

不僅是因為現代化的消費市場,需要公司有一個明確的身份識別才能有效建立品牌,更因為人類的精力,天生就有無法逾越的局限。特別對韓易這種,超前信息的時效性不長,短短几年就會喪失信息優勢的穿越者來說,更是如此。

七年時間,不夠他慢慢去摸索其他行業的機巧。事實上,就算全身心撲在音樂事業上,這兩千多天依然有些捉襟見肘。

因此,以音樂為主軸,用影視以及其他領域的投資和併購來加快資本累積速率和旗下管理的資產價值,從而打造一個根深蒂固、不可撼動的娛樂帝國,成為了韓易逐漸清晰的事業發展線條。

學會捨棄,才能得到更多。

「所以說,音樂行業,永遠都是最核心的業務,對嗎?」

沉默傾聽良久的趙宥真忽然開口問道。

「是的,對我來說,最了解的、最擅長的、最熱愛的,永遠是音樂。」

韓易攤了攤手,笑著把他的感悟和盤托出。

「真正開始做事才發現,一個人,一輩子,能夠把一件事做好就已經足夠圓滿了。我確實也很喜歡影視、時尚和其他的藝術形式,但它們……無法代替音樂在我心中的位置。」

「無法代替……真好。」

趙宥真細細咀嚼了一遍韓易的話,隨後,她綻出一個讓整間餐廳似乎都明亮幾分的明媚笑容。

「那版權發行那邊,也不要落下進度呀。」

「HMG真正的活力源泉,其實應該是在瀚發行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