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馬裡布夜談

正文卷

第18章 馬裡布夜談

松久信幸,無疑是過去四十年來,世界餐飲界日式熱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出生於埼玉縣的他,是一個標準的世界公民,也是一個十足的倒霉蛋。1973年,24歲的松久信幸前往日裔居民眾多的秘魯開設第一家餐廳,三年後因經營不善而倒閉。隨後,他又在阿根廷呆了一段時間一無所成,最終決定前往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在這個生活成本不高的地方,繼續他開設日式餐廳的夢想。

誰能想到,新餐廳開業僅兩周後,就因為一場電器引發的火災而付之一炬。

這下,松久信幸徹底失去了創業的信心。1977年,他移居洛杉磯,在著名的Mitsuwa以及Oshou餐廳,一干就是十年。1987年,已經38歲的松久信幸,才又攢夠了積蓄,和重新創業的信心。在洛杉磯的拉辛尼加大道開設了一家松久日式餐廳。

1980年代,曰本正處於經濟周期的繁榮頂峰,被稱為是「遠東經濟奇蹟」。松久信幸開辦餐廳的1987年,曰本GDP總值達到2.53萬億美元,人均GDP20749美元,比美國自己還要多出710美元。

文化產業方面,以吉卜力工作室為代表,曰本的漫畫與動漫迅速風靡世界,任天堂領銜的曰本遊戲業開始向全球瘋狂輸出超級馬里奧和大金剛。而以索尼為首的新一代曰本財閥,則在美國大肆收購寶貴資產,現在叱吒風雲的索尼娛樂集團旗下,儘是好萊塢數十年積攢的菁華所在。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式飲食也開始獲得越來越高的關注度,開設一家曰本餐廳,並將之連鎖化,成為了當時投資人們趨之若鶩的熱門項目。倒霉了半輩子的松久信幸,乘著祖國最後一股東風開始起運。在運營松久餐廳期間,他認識了因《教父2》、《計程車司機》、《獵鹿人》和《美國往事》等經典影片,坐穩好萊塢一線男星席位的羅伯特-德尼羅。

1980年代末期的羅伯特-德尼羅,比起十年前片約更多,但產出的佳作卻在逐年減少。深感生涯危機的他,一直在尋求多產業發展的機會,這使他與松久信幸一拍即合。羅伯特-德尼羅拉上製作人梅爾-蒂普,還有已經合作過一家餐廳的餐飲大亨德魯-尼耶波倫,四人聯合出資,於1994年在紐約的翠貝卡開設了第一家Nobu。

Nobu不是一家傳統的曰本餐廳,從創立伊始,它的目標客戶就不是曰本人,或者說對曰本飲食文化有所了解的亞洲人。打著日式融合的旗號,Nobu販賣的是歐美社會描繪出的那個具有異域風情,但又不至於太過陌生而嚇到食客的雲上霓虹。看看它的經典菜單就知道了,和牛塔可、墨西哥辣味黃尾魚,還有九美元一盤,拿來當前菜賣的鹽腌毛豆。

本質上來說,Nobu與Mr.Chow和Hakkasan這種在美國頗受追捧的中式融合餐廳別無二致。

一種根植在骨子裡的種族獵奇主義和文化挪用主義而已。

但這並不妨礙Nobu成為四十年來世界範圍內最成功的日式高端連鎖餐廳。高山雅氏的Masa也許是北美地區唯一一個能拿到米其林三星的曰本餐館,但人均1000美元的Masa,永遠也不會像Nobu這樣遍地開花。

倫敦的海德公園、紐約的中央公園、邁阿密的楓丹白露海灘……Nobu一直以來堅持的選址原則,就是一座城市的絕對核心區。即使租金再高,Nobu也必須用這種方式重申它調性高端,但價格卻能為中產階級咬牙接受的巧妙定位。

在洛杉磯,Nobu只有兩家門店,一家是品牌首店,坐落於西好萊塢,如今已經成為亞洲高端餐飲集散地的拉辛尼加大道。而另一家,就在馬裡布海灘最核心的區域,餐廳的陽台,距離太平洋的第一朵浪花,只不過數十英尺的距離。

也就是說,不管是靠窗位,還是壽司吧,馬裡布Nobu餐廳的每一個座位,都能享受到無與倫比的廣角海景。

當然,在餐廳里,最受歡迎的座位,還得是那不超過十個的,能呼吸到新鮮海風的露台桌。想要預定到這些桌子,普通人至少得等上一個半月的時間,還不一定在黃金時間。

八點半,或者九點,如果你願意餓著肚子等,那麼第三次翻台的時候,可能會輪到你。

不過,這一切都不是韓易需要擔心的問題,洛杉磯大通私人銀行的禮賓部與馬裡布的Nobu自開業以來就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露台最右側的第三個沙發位,除非有名流致電預訂,否則幾乎都是大通私人銀行客戶的專座。

夕陽已經自海面沉下一半,食客們現在看到的,是大自然在二十四小時內奉上最華美壯麗的樂章。天空、海面,乃至每個人的臉龐上,都是絢爛的霞光。

品嘗著可口的融合風味壽司,伴隨著如海浪般陣陣襲來的柔和音樂,韓易正在進行一場重要的對話。

「……回答你的上一個問題,瑞恩。音樂工業里,有四種最核心的資源,或者說原材料,它們分別是創作、母帶、藝人和演出。」

「作曲家與作詞人創作出音樂交給音樂發行公司管理,音樂發行公司將音樂授權給唱片公司灌錄唱片,藝人憑藉這些錄製的音樂嶄露頭角,演出經紀把聲名顯露的藝人包裝推向市場,而最終,由主辦方向粉絲們呈現這些藝人的精彩演出。這是音樂行業最基礎的運行鏈路……當然,細節和分枝肯定遠遠不止這些。」

「所以,音樂發行公司和唱片公司是不一樣的嗎?」

艾瑞卡一多半的精力,都被正坐在她身後,低聲談論著《超人大戰蝙蝠俠》宣傳計畫的本-阿弗萊克吸引了。韓易極快的語速,和重複出現的幾個名詞讓她聽得有些迷糊。

「我一直以為音樂發行和音樂錄製是同屬一家公司的不同部門……不對,這兩者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

「讓我換一種解釋方法吧。與音樂相關的版權有兩種,音樂版權和母帶版權。音樂版權是指創作出來的詞、曲、編曲……在一首歌里你能聽到的所有元素,只要有原創性和創意性的,都受到版權保護。注意,這裡保護的,是音樂的『想法』和『創意表達』。」韓易將雙手像天平一樣向上托起,「而另一方面,如果將這些創作出的音樂,錄製成一個可以被大眾聽到的錄音版本,那麼這個錄音所產生的版權,就叫母帶版權。」

「也就是說,一首歌,不對,一部音樂作品,只有一個音樂版權,而如果有不同的錄音版本,就會產生不同的母帶版權?」

「非常正確。」韓易點點頭,「音樂發行公司,是管理音樂版權的人,他們可以將手中的音樂授權給任何人,唱片公司、電影公司、廣告公司……任何想要使用音樂創作的人。」

「而唱片公司,則是從音樂發行公司手上獲得授權,並將音樂製作成可以消費的錄音產品,進而銷售給聽眾的人,兩者之間是供應商和採購商的關係。環球、索尼、華納,這些跨國音樂集團旗下當然會同時擁有音樂發行公司和唱片公司,因為他們想要在內部形成完整的生態鏈,但這並不能改變兩者之間關係的實質。」

「音樂發行方想多收點授權費和版稅,唱片公司想減少授權費和需要支付的版稅,以提高毛利率。兩者之間永遠都會存在博弈和矛盾。」

徐憶如夾起一塊吞拿魚,放進嘴裡細嚼慢咽。低垂眼帘的她似乎沒有加入話題,但實際上卻在用全部注意力用心聆聽。

她很喜歡韓易聊起熱愛的行業時,聲線里跳動的那股希望火苗。

「而音樂發行公司,需要與創作者合作以獲得音樂版權。至於唱片公司,他們需要讓歌手來錄製收集到的音樂作品。創作者和歌手,這兩者,都屬於藝人的範疇。個人在組織面前總是弱勢的,所以藝人們需要能幫助他們規劃職業生涯、進行合約談判的經理人,這就是藝人管理公司的由來。」賈馬爾-米勒的學習與理解能力極強,韓易簡單地提了幾句,就捕捉到了藝人經理人存在的關鍵因素。

「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韓先生。」

「絕佳的詮釋,賈馬爾。」韓易向自己的商業關係顧問投去一個讚許的眼神,擁有一個頭腦與能力兼具的幫手是件令人舒心的事情,「很多人將經理人和經紀人混為一談,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地方,包括美國的大多數州,他們的職責確實是重疊的。演出經紀可以為藝人提供職業發展指導,個人經理也可以自己去接洽演出。」

「但在紐約州和加州,有一部演藝經紀法案,要求那些為藝人接洽演出的人,必須持有本州的演藝經紀機構執照。而我們都知道,紐約和洛杉磯是世界娛樂工業最核心的區域,發源於這些城市的慣例,也成為了全世界效仿的風尚。」

「所以,你們看到了,這就是最關鍵的五類組織:發行公司、唱片公司、藝人管理公司、演藝經紀公司,和演出主辦公司。」

「而你想要涉足它們全部。」艾瑞卡補充道。

「恕我直言,易,啊……韓先生。」瑞恩-奧康納皺起眉頭,「我沒看到任何問題,您應該能很輕易地做到這點。」

1.85億美元,不夠開五家公司嗎?

「實際上,有很大的問題。」

韓易望向還剩一絲光線浮在海面上,即將落下的夕陽,嘆了口氣。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沒錯,我銀行賬戶里的餘額,不管以什麼樣的評判標準來說都很多。我可以買到市面上能見到的一切東西,衣服、手錶、汽車、房子……一切。」韓易頓了頓,一字一句地說道,「但在音樂行業,這只不過是海灘上的一粒沙。」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索尼ATV,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音樂版權發行公司,旗下管理著500萬部音樂作品的版權。2011年,花旗集團將EMI音樂集團拆分成了兩個部分,唱片公司部分以19億美元賣給環球音樂,而音樂發行部分,則賣給了索尼ATV領銜的投資集群,作價22億美元。」

「我們這個時代,所謂盜版音樂和網路下載的詛咒,已經隨著Napster遠去。音樂平台的訂閱用戶越來越多,流媒體版稅的收入越來越高,音樂版權變現的渠道也愈加多元化。雖然確實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音樂行業正在經歷著又一輪繁榮。」

韓易看向瑞恩,輕聲問道。

「在這樣水漲船高的形勢下,我帶著1.85億美元衝進派對,能吃到多少蛋糕呢?」

「最重要的是,我能拿到派對的入場券嗎?布魯斯-斯普林斯汀、芭芭拉-史翠珊、警察樂隊……他們會將版權賣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發行方嗎?」

「可是你不需要一來就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音樂集團,也不需要剛開始就和最頂尖的音樂人合作。」賈馬爾-米勒攤開手,「經營公司是長期主義者的事情,即使一開始稍微慢一些,只要經營方向正確,收入和名氣肯定會隨之而來,我們的顧問……」

「賈馬爾,我的性格是,如果要做,就做到最好。」韓易打斷了賈馬爾的話頭,「如果在某個領域缺乏知識和洞見,我願意花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的時間潛心學習,絕不會魯莽冒進。」

「但在這方面,我有百分之百的,無可辯駁的信心。我能看到未來的發展趨勢,也知道如何將趨勢變成現實……我需要抓緊時間,不然我的洞察,很快就會變成觀察。」

韓易說的很模糊,除了他之外,沒有人知道這段話背後真正的含義。

重活一次,韓易的開局並不是最理想的時間點。如果從1996年,或者2006年起始,他有足夠的耐心深耕,簽約一兩位潛力新人,將他們培育成巨星,逐步打通業內關係網路,通過輝煌的成功故事吸引更多人才的關注和加入,最終成長為不可撼動的行業巨擘。

本質上,韓易也是一個長期主義者。

但現在,是2016年,距離他熟悉的時光逝去,只剩七年時間。很快,他所有超前的信息,都將被時代的洪流追上,頃刻間無情淹沒。

他必須在極為有限的時間內布局、落子、坐大、翻盤。

沒有以小搏大的機會,從一開始,他就得是一隻巨鱷。

如果沒有從天而降的禮物,沒有鼓勵他隨心而行的機制,即使機會擺在面前,韓易也不會動心。他是一個極有自知之明的人,從之前對待徐憶如的態度就能看出來。謀定而後動,沒有十足的把握,絕不可能輕舉妄動。

被劇變傷過的人,都會把謹慎刻在骨子裡。

但韓易有1.85億美元,如果消費得當,他甚至可以擁有數倍於此的資產。即使闖關失敗,韓易也能給自己留下足夠的財富,讓他和未來的家人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已經找好退路的第二次人生,有什麼理由不放手搏一次呢?

韓易對備忘錄里的那句話記得很清楚,這一段人生,始於獲得與滿足。

男人,只有站在熱愛的行業巔峰,才是真正的獲得與滿足。

「演出經紀公司。」

一直靜默不語的徐憶如,此時突然開口說道,當然,為了在場所有人能聽懂,用的是英文。

「你曾經告訴過我,在音樂方面,演藝經紀公司的權勢並不像電影行業里那樣大。在好萊塢,演藝經紀能左右一部影片的選角和成敗,但在音樂圈,他們只能選擇音樂人巡演城市的場館。」徐憶如看向韓易,「不過,我記得,你同時也說過,對於成功的音樂人來說,音樂所產生的版稅收入通常只佔他們收入結構的20-30%,另外70-80%都與由經紀人經手的各類演出和商務活動掛鉤,對嗎?演唱會、夜店演出、音樂節,乃至社交媒體廣告和商業代言。」

「是的。」韓易微微頷首,柔聲說道,「請繼續,格蕾絲。」

「這是你的最佳切入口,易。我很確定。」徐憶如朝他綻出一個自信的笑容,「作為演藝經紀,沒人是你的敵人,所有人都是你的盟友。發行公司需要你通過巡演讓音樂作品的價值水漲船高,唱片公司需要你用音樂節的露出刺激流媒體播放量的增長,而藝人們,需要你幫他們賺錢。」

「當你能成為所有人需要的那個朋友,你就獲得了派對的入場券。」

「我不能再同意了,格蕾絲。」

這就是韓易執意帶上徐憶如參加這次談話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怯場,更不是因為他沒有主見。韓易知道,比自己更聰明的徐憶如,哪怕沒有專業的知識、沒有超前的信息,也能推導出同樣的答案,成為他最堅定忠實的支持者。

並且,還能在原定計畫中添加一些意外之喜。

「這也是我的想法,我想要收購一家業內知名的演藝經紀公司,或者至少擁有部分股權,以便開展接下來的計畫。」

韓易詢問的目光在瑞恩和賈馬爾二人的臉上停留。

「可我應該怎麼開始第一步呢?」

「誰會願意把公司賣給一個二十二歲的亞裔大學生?」

「誰又會願意為這樣一個人,在收購之後繼續工作?」

「私募基金!」

幾乎同時,瑞恩和賈馬爾喊出了解決方案。

「私募基金?」韓易的瞳孔一縮,他已經將所有計畫推敲制定,只缺一根串聯全局的紅線。

而現在,這根紅線似乎近在眼前了。

「是的,私募基金。娛樂工業與它們不是陌生人。」

輪到賈馬爾為韓易娓娓道來。

「事實上,任何想要快速成長的企業,無論行業,都會需要私募基金的幫助。我說的是黑石、凱雷、KKR、CVC、TPG、阿波羅,所有這些華爾街的玩家。」

「簡單的解釋就是,私募基金是一種集體投資計畫,管理私募基金的資本公司,從富有的個人和機構那裡吸納資金,並用這些資金來投資各類公司,通過它們的成長、重組或者資產變賣來獲得收益……當然,投資其他的私募基金,也是一種常見的方式。」

「跟對沖基金不同,對沖基金專註於二級市場的短期收益,而私募基金想要的是一級市場的穩定變現,演藝經紀公司也好,音樂發行公司也罷,私募基金喜歡任何讓他們的投資者看到回報的資產……如果沒記錯的話,韓先生,您剛剛提到的,收購EMI音樂發行業務的投資者里,也有黑石集團的身影。見鬼,我記得連阿布扎比的主權財富基金都參與了,叫什麼來著,瑞恩?」

「穆巴達拉。」瑞恩回答道,「很複雜的名字。」

「沒錯,穆巴達拉。」賈馬爾點點頭,看向韓易,「這就是我的建議,韓先生,你應該考察一下各家私募投資集團,選擇你最喜歡的那一個,與他們進行合作。每個資本集團,都有跟娛樂方向有關的私募基金,如果你的投資份額足夠多,他們也很樂意聽取投資者的意見。」

「如果投資份額夠多,他們可以為你量身定製私募基金。」瑞恩補充道,「真正的,『私』募基金。」

「所以,如果我理解正確的話……」

韓易推敲著說道。

「選擇把錢投到私募基金里,意味著我可以自己全部出資,也可以通過黑石這樣的資本集團募集更多的投資者,以收購更多的份額。」

「整個過程中,被收購方不會看到一個22歲的年輕人,只會看到一個龐大的華爾街財團。」

「正是如此,兄弟。」瑞恩也跟著興奮了起來,他拍拍掌,聲調都高了半分。

「對於需要融資發展的私有公司來說,私募基金就是他們最渴望的投資者。事實上,只要市場上流出這些公司被黑石或者凱雷看中的消息,就足夠他們的估值飆升了。」

「為什麼只選擇成為巨頭呢,韓先生。」

賈馬爾仰起身子,伸了個懶腰,對韓易笑著眨眨眼,給整段對話畫上了最完美的註腳。

「你明明可以成為他們的上帝。」

「成為他們的上帝……」

話語如閃電般從腦海划過,夜色中,韓易的雙眸倏然亮起。

「夥計們,我現在應該預訂去紐約的機票了,對嗎?」

今日萬字更新達成!求月票求推薦求追讀求收藏,沖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