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嗶哩小說 > 歷史軍事 > 詭三國 >

第3105章 望星空

正文卷

雲朵大片大片的在天上飄著。

如絲如絮,如紗如絹。

司馬孚從來沒有覺得,天上的雲可以如此的美。

甚至那些在雲與雲的縫隙間露出的星,也是如此的美麗。

或銀,或金,或明,或暗,就像是無數的神靈在注視著這一方的天地,注視著每一個的生靈。

包括注視著司馬孚自己。

夜風依舊寒冷,彷彿可以砭入身體之中。

從囚車上一根一根的欄杆中望出去,銀河倒懸的夜空有一種安靜卻攝人心魄的美。

為什麼自己之前從來就沒有注意到夜空的美?

司馬孚已經不記得自己上一次仰望星空究竟是在什麼時候了。

如今身心俱疲,傷勢沉重,仕途也是廢得七七八八,即便是將來能有機會重啟,也逃脫不過去敗軍之將的名號……

司馬孚原本是驕傲的,驕傲的時候便是天地都不入眼,星辰都看不見。他現在終於能夠放下這些驕傲,再次抬頭望向那蒼穹,感知到了自我的渺小。

司馬氏在整個大漢,不算是特別大的家族,但是在溫縣,足夠大了。

在他小的時候,司馬孚就知道了這一點,因為有很多人會圍繞著他轉,但衣食無憂的他,很快就發現了他的資質比不上司馬懿……

司馬懿讀一遍就能明白的經書,他需要讀好幾遍。

這種事情,一次兩次,三次五次,司馬孚就難受了。因為這不是別人家的孩子,而是自己家的兄長。

『你看你兄長……』

『你怎麼不向你兄長學學……』

『你兄長都能做得好,你怎麼不行?』

『……』

司馬懿對司馬孚態度不算差,平常時日也是關心,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司馬孚總是覺得司馬懿看著他的態度,不像是看一個血親的兄弟,而是在看著……一件物品?

珍惜的物品。

因為珍惜所以會愛護,但是這愛護是有限度的。

就像是這一次的戰事,司馬懿給司馬孚的提點,同樣也是有限度的。

司馬孚和司馬懿相處久了,也能多少明白一些,司馬懿天性如此。倒不是說司馬懿心中就沒有兄弟情義,只是……

就像是對待司馬家中的這些私兵,司馬孚覺得都是自家人,能不死傷就盡量不要死傷,而在司馬懿觀念裡面,只要死的有價值,那就去死吧。

司馬孚總是覺得司馬懿的這個觀念有些問題,但是又不知道究竟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而且現在這一次的落敗,似乎也證明了司馬懿是對的,他是錯的。

真的錯了么?

司馬孚仰頭,望著蒼穹之中的星辰。

司馬懿派人來告訴他,他斬獲了夏侯淵,憑此戰功,多少也可以替司馬孚報仇了,也可以保住司馬孚的性命,頂多過一段時間之後,司馬孚就可以重新啟用了。

不知道為什麼,在獲知了這個消息之後,司馬孚卻沒有多少喜悅之情。

反倒是押送的兵卒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便是想要讓司馬孚從囚車裡面出來,一改之前冷漠的態度。

卻被司馬孚拒絕了。

司馬懿取得的戰績,是司馬懿的,也可以是司馬氏的,但不是司馬孚他自己的,所以他又有什麼資格獲得優待?

司馬懿依舊是那麼的強大。

一些往日年少的記憶,慢慢的在司馬孚腦海裡面浮現出來。

在司馬孚還在努力的背書讀著普通經書的時候,司馬懿就已經可以博覽眾書了,甚至遺憾司馬家的藏書不夠他看……

所以年少的時候司馬懿是很擅長交際的,司馬孚總是能看到司馬懿帶著溫和的笑,然後和一個又一個的士族子弟交談甚歡,但是司馬孚知道,那是司馬懿圖那些士族子弟的家中藏書。如果某個士族子弟的家中藏書被司馬懿榨乾了,那麼很快,司馬懿就會將那個士族子弟扔到一邊。

當然,按司馬懿的手段,那個士族子弟往往察覺不到什麼,而是會在日常的溝通交流當中顯得自漸形穢,然後喪失了往司馬懿面前湊的信心,自動自發的遠離司馬懿,然後還要承受司馬懿詫異的詢問,『兄台為什麼疏遠於懿?』

司馬孚想著,或許司馬懿就是享受著這個行為本身罷。

司馬懿是博學的,他似乎什麼都懂。

只要司馬孚有問題,都可以在司馬懿那邊找到答案,但是那個答案往往只有一半。

或許是司馬懿覺得司馬孚只配得到一半?

不管是小時候的經書,亦或是在長安三輔的時候讓司馬孚去當縣令,似乎就連司馬家裡面的人都覺得司馬孚只能獲得一半,永遠都無法如同司馬懿一般獲得同等的地位。

司馬懿確實是聰明的,博學的,但是司馬孚也同樣姓司馬啊!

因為不如司馬懿,所以永遠就要低司馬懿一等,即便是親兄弟么?司馬孚只是不能明白,士族和平民之間固然是有天塹一般的差異,需要一個上下等級區分,但是在司馬家中,親兄弟之間,難道也是需要如此么?

司馬懿是強大的,司馬孚早就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在很多事情上都不和司馬懿去爭執,聽從司馬懿的安排,也努力去做到最好。司馬懿想要讓他去當縣令,他就去當縣令,想要讓他帶領兵卒作戰,他就去帶著兵卒充當司馬懿的前鋒。

因為司馬孚覺得既然是家人,是兄弟,那麼就不需要計較那麼多。司馬懿是天生的領導者,喜歡一大群人聚集在他的身邊,聽從他的號令,那麼司馬孚也就靜靜地在一邊看著,聽著。

人生如河流,當順水而行。

可是,心中終有一些念頭,在河水當中沉沉浮浮。

惜命、短視,不明白慈不掌兵,最終沒能豁出命去,這些司馬孚都承認,只是這條路走來,太累了。這條路他走了很久,看了很久,想了很久,但下一步他已經想不清楚該如何去走。

坐在馬背上征戰的時候,他認為血流成河是壯麗的。

可是坐在囚車裡面,自己血流成河的時候,就是痛苦的。

司馬懿讓他認罪,坐囚車,司馬孚覺得自己戰敗了,也是應該。但是司馬孚心中難免會想,如果哪一天司馬懿也戰敗了,司馬懿會心甘情願的坐入囚車么?

或許,司馬懿永遠都不會敗。

那樣就很好。

司馬孚抬頭看著夜空。

或許司馬氏就只需要一個司馬懿,並不需要太多的人。

或許也有一天,自己所走不通的路,想不明白的問題,有新的司馬氏的孩子會去想,會去走得通……

遠處的天邊,漸漸地有了一些亮色。

夜晚終究會過去,光明依舊會來臨。

司馬孚慢慢的閉上眼,嘆了一口氣。

最後的一口氣。

昨夜很黑,今夜也很黑,明天或許有光明,但是司馬孚已經看不到新的太陽了。

他死了。

死得悄無聲息。

或許在他彌留的最後一刻,他是否能夠想起,在他年幼的時候,也曾舉著木製的寶劍,爬上家中後院的假山,站在最高的地方高聲大喊,『我要成為萬軍統帥!我要戰到四海八荒!我要打得屍橫遍野!我要看那血流成河!』

每個人都知道寒冬過去了,就是春天。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就是那個能夠拖過去,挨過去,挺過去,是可以等到了春天的那個幸運兒,是幾十億的概率當中的那個唯一的分子。

卻並不清楚,在殘酷的戰爭宴席之中,血肉淋漓的擺放在桌面上,而最終能坐在桌案兩側的,並沒有留著普通人的位置。

……

……

荊北。

襄陽。

在曹操取了荊州之後,襄陽這裡就成為了曹操鉗制漢中和江東的重要據點。

荊州這個地方,實在是太過於重要,因此只有曹仁才有這個資格坐鎮於此。

在劉表鼎盛時期,荊州擁兵十萬,當下自然早已經不是當年的富庶模樣,在荊州之戰的時候,荊北襄陽一帶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雖然不至於說是十室九空,但是十室三四空,還是有的。

尤其是荊州的經濟貿易體系,受到損壞非常嚴重,又在宛城效應之下,導致整個荊州的商業都全數負增長。

即便是曹仁細心安撫,協調各族,依舊沒有多少起色。

畢竟人命不是韭菜,雖然大多數的士族子弟,都認為百姓屬於賤民,扔在石頭縫隙裡面都能生長,但是一個人從小到大,依舊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真的就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荊州人口大量失血之後,短時間內恢複不上來,經濟發展什麼的自然也不可能有多好,而且荊州之地不僅是要自己恢複,還要給豫州許縣供血……

在這樣的情況下,曹仁不僅是要盯著江東,現在還要抽調力量準備協同曹操作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雖然說荊州的蔡氏蒯氏等人沒有在表面上說一些什麼,但是曹仁知道,這一次大規模的徵調糧草,兵器器械,佃戶農夫等等,已經是蔡氏蒯氏等人的忍耐極限了。

宛城到手了,這倒是沒有錯,但是現在難題也擺在了曹仁面前。

是養著宛城這隻下蛋的雞,等著一段時間下一個蛋,還是現在先宰殺了,以求眼前的一頓飽飯?

誰都知道殺雞取卵不可取,是愚笨之人才會做出的舉措,可是道理歸於道理,真要做的時候,曹仁卻遲疑了,並沒有立刻做出養著這隻雞的決定……

曹仁希望曹操能替他最終做這個決定,可曹仁一次次的翹首北望,等待著河洛回覆消息,卻沒有任何的迴音。

曹操就只給曹仁發過一次消息,之後就沒有新的進展,更沒有相關的捷報。

潼關究竟怎樣?

即便是潼關沒有消息,并州一帶,太行地區,河東之地又是怎樣?

這些後續的消息,統統沒有。

當然,最重要的是沒有曹泰的消息……

曹仁這幾天,心裡有個念頭已是不可自抑。

曹楷立於一旁,『父親大人,兄長定然可凱旋而歸……』

曹仁卻在發獃,等曹楷說完了,才反應過來,『楷兒你方才說什麼?』

『父親大人,我是說,兄長定然可以凱旋……』曹楷重複說道,『當下尚無消息,說明一切都還順利……』

『嗯……』曹仁按捺下焦躁的心,『主公於河洛,元讓兄於并州,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

曹楷沉默了一會兒,說道:『父親大人,這兩天,前往上庸的斥候,一直都沒有回來。』

曹仁皺了皺眉,『漢中這賊將李曼成,莫非是發現了什麼?封鎖了漢中上庸?』

曹楷說道:『父親大人,要不要多派一些斥候前往查勘?』

曹仁思索了片刻,搖了搖頭說道:『暫且不用。若是打草驚蛇,反而不妙。保持原本數量,讓斥候更小心些……』

曹楷應下。

兩人又是站在襄陽城牆之上,翹首北望。

沉默了一會,曹楷再次開口,『父親大人,這驃騎據說是要……修改漢制,推行科考,以及那些相關政令……他究竟是想要做什麼?匡扶社稷,還是居心叵測?他是瘋了,還是真心這般想?』

曹仁沉默了更久,才低聲說道:『沒有實力之前,一切都是空想。』

曹仁評述了一句,然後眼神略微有些變化,『不過……關中的發展,確實是……不過即便是如此,距離爭雄天下,還差得遠……差得遠啊,這天下,可不是關中人的天下,當然也不是山東人的……只有關中得益的天下,山東之人會答應么?』

『所以這一次,驃騎必敗……』曹楷的語氣,似乎是在陳述,也像是在詢問。

『驃騎他太自負了……』曹仁說道,『以為關中有潼關就可以固若金湯……只不過……為什麼還沒有信使前來?按道理來說該來了……』

他們兩人議論著。

算時間,上黨太原一帶的戰事應該結束了,如果是自己這一方勝利了,那麼河東就不足為慮,進而關中自然而然的也是在曹操統屬兵卒的攻擊範圍之內了。

如果說上黨太原失利,那麼……

終於,遠遠的有幾名騎兵捲起了煙塵,急急而來。

『……』

曹仁手持書信,眉頭緊皺。

『父親大人?』曹楷詢問道。

曹仁嘆息一聲,簡要的說道,『世子建議我們進攻武關。』

不是曹泰的信息,而是曹丕的書信。

如果是曹操的命令,曹仁當然會照做,可是現在是曹丕的『建議』,當然這個建議曹仁可以聽,也可以不聽,但是這聽與不聽之間,卻很是微妙。

歷史上曹丕即位之時,三國的版圖已經基本穩固。所謂天下十三州,曹魏獨佔九州,曹丕就是繼承了這樣一個大盤子,但是在曹丕一朝,大規模的對外作戰卻基本上結束,只有數次與西、北少數民族的戰鬥,以及三次伐吳戰役,而其中兩次可以說是另有所圖,並不是那麼純潔的想要統一,而對於川蜀的征伐,或是像其老爹曹操那樣親征漢中,是沒有的……

或許是曹丕覺得在夷陵慘敗之後,蜀漢不值一提。

但是不管怎麼說,上一代的群雄紛紛逝去之後,那種以天下為目標,以一統華夏作為畢生追求的狀況已經是悄然改變,三國紛紛將主要的目標轉向如何守護既得利益。

只剩下一個諸葛亮,孤獨的望著北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堅持北伐。

曹操喜歡夫人,所以曹操的孩子也有很多,除了曹真等外姓改曹之人無法競爭寶座之外,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

歷史上曹操亡故之後,曹彰趕回來,第一時間不問曹操如何,而是詢問印綬何在,這多多少少也體現出了一些微妙的意思。同時曹丕即位之後,青州軍頓時四散而去,這說明即便是在曹魏權柄繼承的緊要時間,依舊還有非常危險的政治鬥爭。

所以曹丕是在曹操身故之後,才開始對於政治上的權謀么?

顯然不是。

就像是現在曹丕給曹仁的信,其實也是一種試探。

曹操仍在,曹丕當然不可能真的調曹仁的兵權,只能是『建議』。

『父親大人……』曹楷不傻,他同樣明白這其中蘊含的意思。

其實不管曹丕是否『建議』,在獲得了宛城之後,曹仁都會按照計畫對於武關展開進攻,以減輕潼關的曹操方面的壓力,也尋找一些額外的機會。

可是如此一來,會不會釋放出了錯誤的信號?

曹仁深深的嘆息了一聲,『太急……世子太急了……』

『如此,當是如何?』曹楷問道。

曹仁沉默了片刻,『不如何。』

總不能給曹丕回覆信件去駁斥,亦或是說教什麼,畢竟曹操在出征的時候,確實也有說過讓曹丕代為處理一些事務的話,所以曹丕的『建議』,在表面上也沒有什麼問題,而如果曹仁反應太大,反倒是成了問題。

曹楷問道:『要不要……和主公稟明一二……』

曹仁擺手說道:『待此戰之後再說罷!』

一些事情,只有戰勝了斐潛之後,才有意義,而如果不能獲得勝利……

『給子丹傳令……』曹仁仰頭望天,看著繁星閃爍,低聲說道,『令子丹於宛城,盡一切之能,收集軍備所需……以備進軍武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