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山村見聞

正文卷

第405章 山村見聞

山谷里的陽光比平原離得更早,裊裊炊煙升起,村子已經暗了下來,遠處山頂的積雪和夕陽一個顏色。

牧羊人抓緊時間給羊圈的水槽添了水,牆上的岩鹽塊沒了及時放上新的,最後關緊厚重的木門。

屋子裡的晚餐已準備好,冒著淡淡水蒸氣的鍋里煮著切成塊的的伊麗莎白薯,一把豌豆,一些山裡野果的碎塊,還有一小杯用岩鹽溶開讓泥沙沉底後過濾的鹽水。

爐子旁就是餐桌——對半剖開的大樹榦,底下用石塊固定,邊上的椅子只是樹墩。

餐桌上放著一個燭台型的魔法燈,光線很柔和,這戶人家的小男孩氣鼓鼓地告訴今晚借宿的客人們,去韋森州打工的鄰居用這盞燈和五匹布把姐姐買走了。

牧羊人給了兒子一巴掌後嚴厲地說:「瞎扯什麼呢,吃飯前要幹什麼還記得嗎?

小男孩馬上坐直了身子,朗聲背起:「安全帽必須戴好,防護用品要穿全,施工區域內安全第一……」

餐桌邊上的兩位客人一腦袋問號。

一開始還好,接著小男孩又背了:「違章作業是自殺,違章指揮是謀殺,不指出違章是見死不救,違章作業沒出事是自殺未遂……」

「在外打工要注意安全,一旦出事別人睡你老婆,打你孩子……」

腓特烈捏了捏眉頭,懷疑自己是在工地參加早班會喊口號。

話說回來,讓孩子背這些真的沒問題嗎?

牧羊人等兒子背完了,又給了他後腦勺一巴掌,說道:「你姐夫帶伱姐是去韋森老闆那裡享福的,周圍山裡多少女人想嫁給他,要不是他那年被老爺的馬撞斷腿了是你姐給他送吃的,這樣的好事能輪得到你姐?」

「你以為你姐夫是一般人嗎,他一分鐘能綁60個鋼筋,參加比賽得了第一名,韋森老闆親手送他一個保溫杯。」

「那保溫杯多精貴啊,下雪天早上倒熱水進去傍晚了還暖的,老爺都好不容易才有一個,你姐夫那個上面還有韋森老闆的題詞。」

「這燈是送給我們用的嗎,還不是送給你讓你學習的,今天十個單詞背完了嗎,要是去了韋森老闆那裡不會說那邊的話,人家有活干天天能吃炸雞塊,你連去善堂給伊麗莎白薯削皮都沒人要。」

「那些布也給你留著,等你去韋森老闆那邊的時候給你做新衣服。」

「『獨手』今天也回來了,等下吃完飯我帶你去他那裡,要是你單詞沒背完看我怎麼抽你。」

牧羊人訓兒子的時候,他的婆娘準備好了晚餐,每個人只有一碗鍋里燉出來的東西,小男孩和兩位客人額外有一些羊奶做的乳酪。

腓特烈對牧羊人說:「孩子還小嘛,不用這麼嚴厲。」

牧羊人搖著頭說:「不小了,明年春天草地上花開時就十歲了,韋森老闆十歲時就可以領軍打仗了,我準備等他毛長齊了就去韋森老闆那裡幹活,可他連鋼筋都綁不好。」

韋森老闆本人眨了眨眼,好傢夥,自己成了「別人家的孩子」了。

桑娜在一旁忍著笑,低頭吃晚餐。

腓特烈問牧羊人:「剛才你說的那個『獨手』是什麼人?」

同行的車隊里有個沒了右手的中年男人,一直板著臉,他覺得眼熟但記不起來了。

牧羊人回答道:「我聽說他是在大圖書館的工地里管事的。」

腓特烈想了想,確實聽說過雪絨花大圖書館工地那邊有一位沒了左手的安全員,很嚴厲的一個傢伙。

他說道:「孩子還小,韋森州那邊沒有給十一二歲孩子的工作。」

「你可以問問獨手和你女婿,可以讓他先去掃盲班學習,再去技校學幾年,十四五歲的樣子出來了本身技術了也好找工作。」

牧羊人搖著頭嘆了一口氣,沒再說什麼,慢慢吃著晚餐。

腓特烈看懂了,沒錢。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七八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幹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了,這樣的家庭沒辦法供養一個脫產的學生。

他問牧羊人:「那你也可以出去打工啊。」

牧羊人搖頭說道:「我是我們家最小的,不能離開。」

「我也不像種田那樣,冬天可以到城裡去,羊會死的。」

腓特烈一番詢問後明白了他們的傳統,家裡過不下去了,年長的孩子就出去討生活,留下最小的在家。

人口是重要的資源,但人口過多會造成不穩定因素,所以這裡的領主就想出辦法,一方面組織多餘的人口出去當僱傭兵消耗掉,還能賺些錢,另一方面確保人不會全跑光。

腓特烈不再提這一茬,問起山裡有什麼特產。

「山裡沒什麼。」牧羊人搖了搖頭,「這裡有的其他地方都有。」

他這輩子沒出過遠門,只覺得往日所見的東西在哪裡都很常見,加上往日商人們壓價的話術,心中不認為有什麼能稱為是特產的東西。

碗里的那點東西吃得很快,牧羊人吃完後雙手合十閉著眼睛仰頭虔誠地說道:「感謝光明神指引韋森夫人讓韋森老闆找來伊麗莎白薯,讓我們能吃飽肚子,虔誠的信徒懇請您保佑韋森老闆。」

牧羊人祈禱完後對腓特烈說:「我們這裡前幾年開始種伊麗莎白薯,從那以後就沒那麼多人餓死了,女人有吃的奶水多孩子也好活下來,所以我家準備再生一個。」

「對了,聽神官說他們準備給韋森夫人封聖。」

韋森老闆眨了眨眼睛,好一會才想明白他說的「韋森夫人」是自己的奶奶。

當年伊麗莎白·馮·韋森老夫人去世時給腓特烈留下一盒寶石,腓特烈以此忽悠蘇菲夫人往東邊跑,沒想帶回了土豆,腓特烈就把土豆命名為「伊麗莎白薯」。

這個故事隨著土豆推廣而傳播,看來光明教會也意識到土豆的重要性,就把此事納入教會的宣傳之中。

腓特烈算了算,自己廣印《聖典》和建哲曼大教堂等功勞一個聖人頭銜是跑不掉了,關鍵是自己能不能活著封聖,要是奶奶也因此封聖,那韋森家族就是祖孫三代「四世三聖」,光明教會建立以來從未有過啊。

腓特烈不再想這事了,自己去年搞出的獨眼巨人事件還不算完,教會裡暗流涌動,被卷進去沒有好果子吃。

晚餐吃完後,腓特烈和桑娜到隔壁牧羊人的女婿家休息。

腓特烈記得這個人,大前年在建築技能大賽上得了鋼筋工組第一名,腿有點不方便,穿的鞋子鞋底一邊高一邊低才能走路平衡。

他是個孤兒,不在家的時候房子就讓岳父岳母租給來往商人補貼家用。

讓腓特烈想不到的是這戶人家的床是一座箱床,這種床四周有厚厚的木板,夏天時可以拆下來,冬天安裝木板後成為一個大箱子。

箱床的起源無法考證,在赫爾維蒂聯邦和北方的農村很流行,經濟寬裕的人家裡會有,除了防風保暖外還能抵禦狼和熊等野生動物跑進家裡襲擊,戰俘們把它帶到了韋森州。

對木匠來說簡單的箱床也就釘幾塊木板和做通風口的事,而且周圍還能用來做柜子放衣服等貴重的東西,有了這一層柜子保溫後不用爐子也能在寒冷的冬天保持足夠的溫度。

當年腓特烈還推廣火炕,但是在木匠們學會了製作箱床後,得益於便宜的木板和鐵釘使得它迅速推廣,要從零開始學起的火炕就沒了市場。

現在韋森州城市和農村都有不少人家裡有箱床,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由此衍生出的「膠囊旅館」。

這座箱床足以睡兩個人,中間放上隔板還能再睡一個孩子,有掛鉤可以掛個嬰兒的搖籃,甚至還有一盞小魔法燈。

腓特烈估計,那位老兄在比賽中得的獎金都用來打造這套豪華傢具了。

桑娜在進村後就很少說話,此時站在屋子裡有點手足無措,低著頭,臉紅得像熟透的蘋果。

腓特烈聽到遠處有動靜,於是說道:「我去外面走走。」

他說完之後就跑了,留下姑娘冷靜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