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超大珍珠

正文卷

第208章 超大珍珠

我國是基本不產帝王蟹的,差不多都是進口,不是美國就是俄國。

鮮活的帝王蟹一般來自俄國,畢竟俄國跟我們近,運過來方便。

這邊,張耀華他們大撈特撈,對面的棒子雖然也在努力,但他們的漁網不是深水網,只能偶爾撈到幾隻。

看著中國人發財,他們眼珠子都快紅了。

可偏偏他們還不敢挑釁。

目前,他們能做的就是記住這個坐標,下次帶深水網過來,或者租捕蟹船出來。

「棒子走了。」

「不走能怎麼辦?看著我們撈帝王蟹?」阿興嘿嘿笑道。

他們高興呀!這要是弄一船帝王蟹回去,得掙多少錢?

現在市場上的帝王蟹怎麼也要一百多元每斤。一隻帝王蟹的重量在五斤以上,好幾百元一隻。

剛剛那一網,就撈上來近千隻那麼多。

「帝王蟹不是紅色的嗎?這怎麼看著像是金色的?我看,可能是品種不一樣。」有人說道。

張耀華:「帝王蟹有三種顏色的,紅色、藍色和金色。二月左右的帝王蟹幾乎都是金色,其他時候則是紅色的居多,九月、十月前後會變成藍色。」

所以,不是什麼品種問題,而是帝王蟹本身就會根據不同月份變化顏色。

藍色帝王蟹煮熟後蟹殼呈橘紅色,蟹肉味道要淡一些,更柔和清爽。

這些帝王蟹,肯定是大規模遷徙而來。

它們的大本營確實是高緯度海域,比如白令海、阿留申群島海域和阿拉斯加灣是阿拉斯加蟹類捕撈的區域,主要集中在白令海水域。

可惜了,小日子和廢水排海。不然,張耀華都想北上去撈一把。

以後,他們只能盡量南下捕撈。

雖然和廢水會隨著洋流,污染全世界的海域,但靠近小日子的,濃度肯定更高,越是遠離,濃度就越低,影響沒有那麼大。

「華哥,你來看一下,這是什麼東西?」忽然,有個人喊道。

大家湊過去,發現了一個古怪的生物,看上去就是一灘凝膠狀的肉,根本沒辦法用辭彙來形容它有多醜。

朱偉光看了之後,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這是水滴魚。」張耀華卻看過這種魚的資料。

長著一個哭喪臉的魚,很好辨認,被稱為「世界上最醜陋的動物」,它的名字來自它的凝膠狀身體,因為身體構造的原因它可以毫不費力地漂浮在水中。

這種魚在出水以後因為體內肌肉組織沒有張力而顯得軟塌塌的,其實它在自己生長的環境中,長的還算不錯,並沒有現在那麼難看。

「能吃嗎?」有個傢伙竟然問出一個炸裂的問題。

大家看向他,反問:「你敢吃?」

「啊!為什麼不敢?」

長得噁心的動物多得是,沒少稱為人類的口糧之一,為什麼就單獨嫌棄人家水滴魚?

張耀華:「不知道,沒吃過。」

海洋生活的海洋生物很多,人類目前對海洋的探索,據說只有百分之五,我們人類對海洋的了解,甚至還不如太空。

因此,別說什麼水滴魚,看到再怎麼古怪的生物,也千萬不要奇怪。

「你牛逼!要不,伱吃一次試試看。」

那小子還真不挑食:「行呀!不過這玩意我可不敢生吃,煮熟了試一試,好吃再告訴你們。」

朱偉光擺手:「謝謝了,我不要。」

「這又是什麼?怎麼看著像珍珠?」還有夥計撿起來一個乒乓球大小的東西,表面有珍珠的質感,但不規則,跟鵝卵石差不多。

「想多了吧?珍珠怎麼可能這麼大?」

張耀華接過,看了看:「應該是珍珠。」

「不可能吧?」

這顯然超出了大家的認知。

「是珍珠,你們肯定不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珍珠有多大吧?」朱偉光也確定,這就是珍珠。

實際上,很多珍珠就不是規則的球形。

橢圓形,甚至凌邊形的不在少數。尤其是那種超大型的珍珠,更加不可能很圓。

「有多大?」

「普埃爾托之珠,67厘米,比這一枚大多了。」朱偉光跟大家科普。

普埃爾托之珠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珍珠。儘管這顆珍珠早在1996年就被發現了,但直到近十年後才與世界共享。

發現它的,是一位菲佣的漁民,多年來一直把它藏在床下的一個袋子里,視它為吉祥物。

眼前的這一枚,長度還不到10厘米,確實差遠了。

「67厘米?確定不是毫米嗎?」

「就是呀!67厘米,半米多,吹牛也別這麼誇張呀!那得多大的珍珠蚌,才能裝得下那麼大的的珍珠?」周圍的人不信。

唯有張耀華開口道:「別不信,或者地球上還有更大的珍珠,只是還沒被人類發現而已。」

這個世界,超乎大家的想像。

朱偉光跟張耀華說道:「老弟,你發現沒?世界上很多超大型珍珠,好像都是菲佣發現的。」

比如那顆排在第三的巴拉望公主珍珠,也是菲佣發現的,在巴拉望海岸附近。

說明,菲佣附近的海域,容易孕育大珍珠。

「這附近海底,可能有不少巨型蛤蜊吧!」張耀華猜測。

巨型蛤蜊,其實就是硨磲。也只有硨磲,才能孕育出那麼大的珍珠。

我們都知道,硨磲的體型非常巨大,一米多寬的不在少數。

硨磲的殼,在我們國家本身就是一件寶貝。

「放個水下機器人下去看看?」朱偉光建議。

反正現在帝王蟹也撈得七七八八。

過年期間,張耀華購買了幾台水下機器人,本來是打算用來打撈沉船寶物的。畢竟很多深度都是我們人沒辦法下去的,只能靠機器。

假如是水下考古的那種做法,水下機器人也無能為力。

但如果只是單單撿點沉船的寶物,那就足以應付了。

「行呀!」張耀華也想試試水下機器人的性能。

水下自動機器人是一種非常適合于海底搜索、調查、識別和打撈作業的工具。

目前我國有可下潛六千多米的水下機器人,中俄聯合研發的。

張耀華不需要那麼高科技的,能下潛到一千多米就足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