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打魚丸

正文卷

第186章 打魚丸

張耀華跑了幾個城市,終於把幾件失傳已久的國寶找到。

還有些流失海外的,暫時作罷!比如十二生肖獸首,目前也還有流失海外,沒有被找回來的。

另外,還有遺失在海底的,比如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他回到家時,家中正籌備別墅入伙的事項。

「回來啦?」

張耀華點頭:「去找了點東西。」

具體是什麼,他沒有跟家裡人說。

張父說道:「有人找你。」

張耀華表示知道,已經聯繫過了。

沒想到,那群人這麼迫不及待,提前來到村裡等待。

老媽正在處理一大盆的那哥魚。

「媽!搞這麼多那哥魚,做魚丸?」張耀華問道。

「嗯!做魚丸。你爸買回來的,說現在便宜,才十塊錢左右。」

那哥魚真正名字叫多齒蛇鯔。

這種魚要棲息於砂泥底質的海域,屬肉食性,通常在砂地上停滯不動,身上的花紋是很好的偽裝,有時會將整個身體埋入砂中而只露出眼睛,等候獵物游經時,躍起吞食。

那哥魚做的丸子不錯,香味兒十足,非常Q彈。

它的肉嫩,但刺很多。刺多的海魚比較少見,那哥魚就是其中之一。

「要我說,那麼麻煩幹什麼?想吃魚丸,直接買就好啦!」張耀威說道。

以前就不說了。

但現在,家裡不差錢,沒必要把自己搞得那麼累。打肉丸是挺累人的,要把那哥魚做成魚丸並非易事。

「買什麼?自己做的更好吃。上次你在外面買的,都不知道是不是魚肉做的。」老媽不贊同了。

行吧!張耀威啞口無言。

大家幫忙,首先得將那哥魚洗凈上砧,切頭、去尾、起皮,用刀把魚肉剔出來、剁細。

魚肉不能用刀切片,才能夠避免魚的小骨針與魚皮邊的紅肉攪往魚肉里。而這項剔骨功夫,就是一門地地道道的傳統手藝。

拍打技術是製作魚丸的關鍵。

「伱來打,讓你哥打什麼?」老媽瞪著張耀威。

「我來就行。」張耀華。

老媽這搞得,好像他啥重活都幹不了一樣。只要是繁雜的體力活,都讓二弟去做,在外人眼中,這不是偏心是什麼?

只是大家都覺得理所應當。

沒辦法!從小到大,張耀華學習成績好。

成績好的孩子,就是不用乾重活的。

這一點,別說他們張家,整個村子的人都覺得沒毛病。

啥?你有意見?

那你考個好成績回來,也不用你幹活。

老弟很自覺地搶過工具,有節奏地拍打起來。

拍打動作得均勻有力,一般得拍上千下才能拍到魚肉的膠漿滲出,稱為「吐漿」,魚丸才會爽脆。

所以說,想要吃到好的肉丸,可挺累人的。

如果想要省事點,直接用絞肉機也行,做出來沒那麼正宗而已,吃還是能吃的。外面賣的那些,就是絞肉機弄出來,不可能真的手工拍打幾百上千次,太費時間,成本高。

魚丸做好,正煮著呢!

不久後,那些人就聞著味來了。為首的,就是白館長和姓馬的大收藏家,一大群,烏泱泱的。

「張先生,你好!這次過來,打擾了。」

張耀華跟他們一一握手,互相認識。

「哪裡話!我這屋內有點窄,招呼不周,還請見諒。」

相互客套了幾番,終於進入主題。

張耀華將那幅《蘭亭集序》取出來。

「你們慢慢看。」

老媽邀請他們吃魚丸。

可這群人現在哪還有心思吃魚丸?為了不打擾到這家人吃魚丸,他們甚至提出,帶到其他地方做鑒定。

「那就去小學那邊吧!」張耀華提議。

「行,麻煩帶路。」

他們來到小學,現在的小學內部已經重新裝修,村委花了些錢。

一群專家迫不及待地鑒賞起來。

他們一邊鑒定,一邊討論、驗證等。

張耀華呆了一會,感覺無聊,插不上話,也就不管他們。

這群人一鑒定就是半天的時間,討論得非常激烈。

現在,他們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這就是王羲之的真跡;另一派則認為是唐代的摹本,並非真跡。

唯獨沒有說是現代贗品的。

畢竟來到這裡的人,都是有兩把刷子的人。這篇《蘭亭集序》,無論是從書法造詣,還是畫芯的紙質等方面,都能看出不簡單。

所以,不管是不是王羲之的真跡,它還是很珍貴。

「張先生,有意向轉手嗎?我可以提議國家博物館高價回購。」白館長跟張耀華說道。

張耀華微微搖頭:「這件墨寶,我打算自己收藏。」

「聽我說,小張……」白館長急了。

根據他的調查,張耀華不是專業的收藏家,不懂收藏。之所以接觸到古董藝術品,是因為一位姓唐的古董店老闆。

在這之前,還找到了失傳的青牛硯。

不得不感嘆,這人的運氣很牛,讓他連續撿到了失傳的國寶文物。

可這是書法作品呀!

古字畫的收藏很有講究,保存不妥當,很容易被破壞。

他真的希望張耀華可以轉讓給專業的博物館來保管。

「白老,你先別急。我還有一件物品,想要讓您掌掌眼,鑒定、鑒定。」

這次,張耀華找回來的國寶有好幾件。

其中有一件,確實是交給國家保管比較妥當。

那就是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對國家有很重要的象徵意義。

但讓他無償上交,他辦不到。象徵式地要一兩個小目標,應該也不過分吧?

「哦?拿來我看看,幫忙鑒定,舉手之勞而已。」此時此刻,白館長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沒放心上。

他現在一門心思都撲在那篇《蘭亭集序》上,想著怎麼勸說張耀華轉讓給博物館。

勸人家無償上交,那麼無恥的行為,他做不到。但這是有償的呀!價格可以談。

張耀華捧來一個盒子,裡面正是傳國玉璽,是他跑河南的一處廢墟挖出來的,沒有花錢。

關於傳國玉璽最後一次出現,有好幾種說法,但比較可信的是在五代十國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之時,也就是在五代十國時期,這個玉璽就已經失蹤了。

有人會說,不對呀!元朝還出現過,明朝時,朱元璋和朱棣有事沒事就去打蒙人,很大原因就是為了找回傳國玉璽。

然而,這也只是一種可能性,沒有十足的歷史證據證明,元朝皇帝得到過傳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