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嗶哩小說 > 都市小說 > 風起2005 >

第562章 資本逐利

正文卷

第562章 資本逐利

幾乎每一個創業者,和資本之間基本都是相愛相殺的節奏。

想加快發展就不得不融資,融資後又免不了被資本所鉗制,沒有那麼多的自主權。

二者之間既是相互依託,又要相互提防。

創業者怕資本把自己踢出局,而資本又擔心創業者瞎搞,把錢轉到自己的口袋裡。

別覺得好像資本就吃定了創業者似的,被成功偷雞的投資機構也不在少數。

兩種情況都有不少血淋淋的案例在那兒擺著,誰也奈何不了誰的比比皆是。所以張三石今天會出現在這裡,馬涼是一點兒也不奇怪。

畢竟汪濤上輩子就是一個格局不大的人,他對自己如此戒備也是應有之義。

要知道隨著【大風資本】越來越強勢,馬涼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也是越來越大,對於【大江】公司和汪濤本人來說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一旦馬涼開了口,肯定會有不少投資人跟風附和。

以後馬涼在董事會上掌控的投票權,很有可能就凌駕於所有人之上,那等情景是汪濤這個創始人絕不想看見的。

所以他把張三石請來,想必就是為了拉攏一個實力強大的助力,也好平衡一下投資人之間的博弈。

從創業者的角度出發,汪濤這種行徑無可厚非。

但在馬涼看來,就難免覺得這廝有點兒小家子氣了,更何況他從未乾預過【大江】的運營,有必要如此防範么!

馬涼也不去管那麼多,【大江】的資本局他早就鋪完了。

後續唯一要強行插手的事情,就只剩和GoPro的併購交易,相互換股了,其它的他才懶得管呢。

不過說起換股,他還是很有信心的。

【大江】和【GoPro】可謂是最佳拍檔,在早期【GoPro】自然是更有優勢,但到後期很快就形勢逆轉了,【大江】反而強勢起來。

兩家公司有過一段很好的蜜月期,可到了爭搶利益時又很快分道揚鑣。

這離不開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還有就是硬體行業大跨步發展。

導致【大江】後期能輕易找到【GoPro】的平替供應商,但【GoPro】卻失去了【大江】這樣一個最關鍵的客戶。

兩家公司分開後,說實話【大江】是不缺運動相機硬體了,但汪濤也沒有在這個領域做得很好。

而【GoPro】也試圖介入無人機領域,一度推出了不少產品,卻受制於技術難關,產品表現乏善可陳,被用戶嫌棄。

最終一步步走向了衰落,直至對外尋求賣身。

這一世馬涼自不會坐視不理,兩家公司他都投了,怎麼可能看著「分則兩傷」的事情發生。

雖然【大江】更牛一些,但不代表什麼事都抓在手裡就是好的。

尤其是在產品領域,什麼都自建團隊去研發,表面看上去好似很牛一樣,其實從商業價值來說並不一定就最好。

前世國內無數號稱什麼都自研的所謂科技公司,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不是什麼都攬在手裡才是最好的,還要看有沒有那個命。

企業大到一定的時候,往往就會得大企業病。有的病的重,有的病的輕。

不管是做投資,還是做產品布局,道理其實是一樣的。

前世阿里投了那麼多項目,每一個都想抓在手裡,空降高管和團隊過去干預,結果大多數投過的公司都拉胯。

反觀鵝廠同樣做投資,並沒有試圖把項目都抓在手裡,投資回報卻一路長虹。

百度的大企業病就更嚴重,光是內部腐敗就讓其徹底掉了隊。

所以說要看命,看一家企業的基因,不是說把一切都攬在手裡就一定成的。

就連號稱最喜歡自研的菊花廠,也不是每一個產品都成功。

客觀說,成功的產品真不多。

相比於菊花廠那海量的產品生態來說,真正在市場上大獲成功的反倒是少數。

【大江】其實也沒好多少,雖然在汪濤的堅持下,成功開發出了運動相機產品,但因為起步晚,用戶卻不怎麼買他的賬。

除了用在自家的無人機上,作為單獨的運動相機產品,在市場佔有率方面並沒有很好的表現。

尤其是在歐美市場,與老牌運動相機和全景相機企業相差甚遠。

有時候一個產品的成功與否,不單單只是技術原因,商業上的考量也很關鍵。

別看【GoPro】十幾年後拉胯,依然能讓小米報出10億美金的收購價格。

這並不只是為了買【GoPro】的技術,更看重的是品牌價值。

商業就要回歸商業,一切都以市場為導向,這樣才能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汪濤不如把心思好好放在無人機上,鑽研飛行技術才是正道。

如果某一天,【大江】的無人機成本壓縮到了極致,價格賣得跟手機一樣便宜,還能分分鐘開啟智能直播,那時候又是另一番天地。

到時無人機變成了一個平民玩具,人手一部,股價不得漲瘋了。

所以馬涼必須促成【大江】和【GoPro】換股,這兩家公司別玩什麼相愛相殺了。

大家相互成就、彼此促進,說不定各自的發展反而更好。

而且對他這個投資人來說,只有兩家公司的股價都漲瘋了,他才能收穫最大的利益。

資本逐利,這才是【大風資本】最應該追求的東西。

不然的話,今天這十幾個投資大佬聚在【大江】公司門口又是為了什麼。

尤其張三石這傢伙看著就不像是良善之輩,必是為了更大的利益而來。

……

見人都到齊了,汪濤和合伙人盧志輝招呼著大家直奔試飛場地。

在那裡,【大江】的第一款多旋翼無人機的消費級產品(精靈一代Phantom1)早已準備就緒,就等著試飛給一眾投資大佬們看了。

汪濤原本就信心滿滿,在馬涼的提示下配上了GoPro的運動相機後更是嘚瑟的不行。

畢竟這年頭GoPro的運動相機對於無人機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

特別是其防抖功能,瞬間就讓多旋翼無人機的用戶體驗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汪總,開始吧!」

一眾大佬們全都站定了身姿,在一旁等著看演示,風頭女王徐欣就忍不住催促起來。

汪濤點了點頭,朝著合伙人盧志輝示意了一下,試飛正式開始。

只見操作員按了下啟動按鈕,第一代多旋翼無人機的原型機緩緩升空,飛得十分平穩。

盧志輝跟著就朝著遠處一揚手,操作員頓時心領神會,控制著精靈一代騰空而起,急速飛了出去。

而且還做起了各種花哨的飛行動作,把諸位投資大佬看得是眼花繚亂。

一會兒看看空中的無人機,一會兒又盯上了操控台的顯示器,都有點兒顧不上了。

無人機和GoPro相機的完美結合,讓這場試飛演示大獲成功。

別說是上一輪投進來的那些資本大佬了,就連張三石這個準備下重注的傢伙都看得熱血沸騰。

如此驚艷的航拍表現,所有投資人都看出了產品的前景非凡。

儘管現在的航拍畫質還很是一般,但大家身為專業的投資人和普通人的想法自然不一樣,前瞻性是必須具備的。

無人機會迭代更新,運動相機的拍攝能力更是會日新月異。

關於這點,從手機攝像頭的發展歷程就足以看出來了。

再等個幾年,等硬體再更新個幾代,想必航拍就將成為一件專業且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到那時,【大江】多旋翼無人機的商業價值肯定會翻個好幾倍。

大伙兒身為投資人,今天不就是為這個來的么。只要買入更多的【大江】股份,以後必然會有不錯的回報。

資本的首要任務就是逐利,看著無人機的完美表現,眾人又開始打起了各種小心思。

尤其是高瓴資本的張三石,他緩緩走到馬涼身旁,又是一臉討好地說道:「馬總,我不得不再次誇一誇您的眼光了。

國內做投資這一塊兒我還真沒服過誰,唯獨就對您佩服不已。

相信您也了解我的投資策略,一向都是要麼不投,要投就必須是下重注。

否則的話,還不如不玩呢。

【大江】這一輪我想玩把大的,還望馬總您多多支持!」

張三石終於道出了自己的意圖,從京城開始就一直討好,原來是打的這個主意。

畢竟想多投,甚至拿下很大比例的股份,必然會引起爭議。

尤其是馬涼這位大股東,手上握著一票否決權,這位年輕人要是不答應,誰也沒辦法投得進。

而他想要更多的股份,恰恰最會影響的也是眼前這位。

就算這一輪投進對人家還構不成威脅,如果接下來兩輪持續買進的話,總有一天能挑戰對方的話語權,這點是個人都明白。

所以他才一直示好,就是希望馬涼能夠通融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