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嗶哩小說 > 都市小說 > 風起2005 >

第269章 好大的胃口

正文卷

第269章 好大的胃口

「呃,請問二位如何稱呼?」

剛在咖啡廳坐下,汪濤就著急詢問起來。

不過出身中產家庭的汪老闆還算是大方,起碼咖啡是他搶著買單的,沒敢讓馬涼請客。

這會兒才半上午,咖啡廳也沒多少人,正方便談事情。

於是馬涼就大方地介紹道:「我姓馬,這位是我的法律顧問林律師。」

說著就朝對方遞上了自己那才剛印出來沒幾天的名片,上面的信息簡單到誇張,就兩行信息。

[馬涼]

[139]

右下角用極小的字附了個郵箱,名片上再沒有別的信息了。

要不是名片左上角還有個【大風資本】的LOGO,光看如此簡單的信息都不知道他是幹嘛滴。

通常來說,名片越簡單,咖位越大。

這個杯馬涼終究還是裝了,雖然這會兒他壓根還算不上什麼大咖,但不妨礙他在名片上先體驗一下商業大佬的感覺。

至於【大風資本】,則是他新註冊的投資公司。

既然決定了要兩條腿走路,一頭干實業,一頭做投資,那另外註冊個投資機構,也是應有之意。

至於【大風資本】中的大風二字,就純屬是馬涼的惡趣味了。

回到風起的年代,他這個重生大佬干創投,勢必要颳起一陣更大的風潮。

別的不敢說,就投資成功率這塊兒,應該沒有哪個投資大佬能和他這個有著先知先覺的重生者相提並論了。

「呃馬總,不知您找我談什麼生意?」汪濤看著名片隱隱有種猜測,說話都開始結巴了。

風投機構?

儘管也幻想過這種狀況,可汪濤卻從沒有想過會這麼快就有資本找上門。

可這什麼【大風資本】,他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不過現在才2006年呢,國內的VC/PE行業才剛剛等到了風來,很多投資機構都是新成立的,沒聽說過也很正常。

2005年是風起的年代,這絕非隨口杜撰出來的。

多少行業都是從這年開始乘風而起,直接跨越了數個台階,迎來了巨大的發展。

而在華夏創投行業發展的歷史中,2005年更是一個值得被載入史冊的年代。外資基金的大量進入,本土創投也迎來了新生。

2005年夏天,矽谷知名風投公司聯合組織了一次中國旅行。

這次活動被視為華夏VC/PE行業的分水嶺,在此之後,一大批外資基金紛紛在內地設立機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紅杉資本(華夏)的設立。

與其他美元基金的做法不同,紅杉資本在全球每一個市場設立基金時,都會選擇熟悉本土文化同時具有互聯網感覺的投資人合作。

這一次,他們選擇了攜程的創始人沈南朋。

正是因為這次選擇,沈南朋和紅杉資本改變了整個華夏的創投和互聯網歷史。

而隨著紅杉的建立,一批外資背景的基金紛紛設立:鄧鋒與北極光,朱磊與賽伯樂,NEA,AcceI Partners,SVB等一批外資機構很快在內地設立投資分部。

與此同時證監會也發布了股改革試點方案,打通了一二級市場之間的交易通道。

這個著名的試點方案,正是載入華夏資本歷史的「股改全流通」,從此本土創投的項目退出渠道開始變的通暢。

2005年之前,本土創投面臨著極度兩難的問題。

募資到不了位,投資無法退出,很多投資人都對這個行業產生了困惑和質疑。

而2005年之後,本土創投才「破繭成蝶」,逐步開始登上了歷史舞台。

進入2006年,國內創投圈已經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天使投資也開始在今年年初見雛形,空中網的CEO周雲帆、北極光的楊雷等,360的周泓禕都加入了天使投資人的行列。

尤其是大名鼎鼎的同洲電子,就在馬涼來鵬城這幾天,就會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

這代表了華夏本土風險投資在國內資本市場迎來首個成功退出,本土創投也迎來了劃時代的節點,達晨創投和深創投兩家投資機構由此揚名。

在這之後,屬於本土創投的時代才正式到來。

之前的BAT以及一圈互聯網企業剛創業時,為何都找得境外資本融資,並不是他們崇洋媚外,不稀罕國內的錢。

而是本土創投行業那會兒壓根都還沒真正起步,想在國內融資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別說千禧年左右了,即使是2006年的現在,那些暴富的煤老闆們也只知道投資影視行業捧女星,根本沒幾個人懂什麼叫風險投資。

投資機構想找他們募資,哪有導演們帶著女演員上門容易。

所以風起的年代意義非凡,代表著華夏經濟的徹底騰飛。

正是因為今年本土風投開始崛起,很多後世知名的投資機構都在今年成立,所以汪濤對馬涼的名片倒沒感覺太過詫異。

以為他是哪家的富二代,學著人家資本大佬也玩起了風險投資。

雖然【大風資本】從沒聽說過,可對於身在創業路上的汪濤來說,也是他迄今為止最好的鼓勵。

畢竟馬涼能主動找上門,說明很看好他的項目,這是不是意味著他的創業項目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

這樣一想,汪濤的小心思不由地活躍起來。

馬涼見他神情激動,像是明白了什麼,於是直奔主題:「汪總,不知道您是否有融資的計畫?」

「謝謝馬總的認可,不瞞您說,我確實也有想過。

不過我們公司才剛剛成立,也沒有對外營業,不知道您是從哪裡得知我們的信息?」汪濤仍是有些提防地問道。

畢竟他在香江讀的研究生,在那邊開闊了眼界,可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土包子。

馬涼連忙解釋道:「你之前是不是參加過珠江航展,我是從那兒了解到你們的項目,也是費了好大勁才打聽到這來。

我個人對無人機領域十分感興趣,正在尋找有潛力的創業公司進行投資。」

「我還納悶呢,原來竟是這樣,看來真是緣分啊。

不知馬總打算投多少錢,又想讓我們出讓多少股份呢?」汪濤當即就又跟著問道。

馬涼見他有些意動,立刻報出了自己的價格:「一百萬,出讓20%的股份;或者二百萬,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馬總您說得是美金嗎?」汪濤愣了愣神後,小心翼翼地問道。

這下輪到馬涼懵逼了,他完全沒想到對方的胃口還真不小呢,一上來就張口要美金。

他只能無奈地解釋道:「不好意思,汪總,結算單位是人民幣!

畢竟貴公司才剛剛成立,如今連成熟的產品都還沒有研發出來,我這麼早投資你們,風險是非常大的,也是賭未來的可能性。」

「這,馬總您對我公司報出的估值實在太低了,請恕我無法接受。」汪濤一聽是人民幣,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馬涼見狀,也只能勸說道:「汪總,我的報價是非常有誠意的。

您可以去業內打聽一下,像您這樣初創的企業,連產品都沒有研發出來,這個估值已經很高了。」

「真不好意思,馬總!

我公司目前也不缺錢,估值如此低的話,暫時就不考慮了。」汪濤對於他的報價不滿意,堅定地拒絕了。

馬涼見對方不為所動,也就不再繼續堅持。

畢竟投資這種事情,和做生意一樣,要得就是一個你情我願,談不攏可以先放一放,回頭再討價還價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