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嗶哩小說 > 都市小說 > 風起2005 >

第39章 哩不要騙我吼

正文卷

第39章 哩不要騙我吼

一般的學生周末巴不得睡懶覺,因為平常上課很累人。

可馬涼不同,他壓根就不需要認真聽課,作業寫起來也比一般的同學快很多,根本沒啥太大壓力。

這就是文科類專業的好處,作為重生大佬,知識在他腦子裡都是現成的,大學讀得那叫一個輕鬆。

昨天初步完成了家教任務,馬涼很是欣慰。

蘇小米這丫頭總算轉了性,接下來他應該可以多混些日子,家教的工資也能漲上不少,想想都覺得美滋滋。

所以今天他一大早七點多就爬起來了,打算去一趟市區。

不趕早不行啊,下午還得去給蘇小米那丫頭補課(混課時)呢。

不顧室友們的叫罵,他乒鈴乓啷一頓折騰後就出門了。先跑去食堂吃了個早飯,然後就坐著公交車往市區而去。

去市區他現在可捨不得打車,從松江大學城打車到市裡面至少要一百多塊錢。

儘管助學貸款批下來手頭寬裕了點,他也不會奢侈成那樣。

反正周日也不怎麼堵車,坐公交進市區也不會多花很多時間。

今天專程趕去市裡,是為了打探貨源去的。賣盜版碟看著簡單,貨源可不是那麼好找。

主管部門雖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這玩意兒畢竟上不了檯面。

他只能根據記憶中最有可能找到貨源的地方,去那邊轉一圈試試運氣。

足足兩個多小時後,馬涼才到了地方——虯江路電子音像市場。

在郊區的大學城就讀,出行很不方便,不過這年頭本科生能在市區上學的高校也沒幾個了。

市中心的校區多是留給那些盈利更豐厚的在職研究生們,以及那些來總裁班再充電的土老闆們。

等以後賺了錢應該給自己買輛車,不然這出行可太折騰了。

松江大學城的交通真正便利起來,還得等到地鐵9號線開通以後,可那會兒他都已經要畢業了,哪裡還享受多久。

所以要想日子過得好,還得先把錢來搞。

找盜版碟的貨源,去什麼電腦城、數碼廣場指定是不成的,必須要到更接地氣的電子音像市場才更有可能找到。

而虯江路電子音像市場,就是魔都自發聚集起來的一個音像批發市場。

其成型基本和官方規劃沒有任何關係,完全是由早年間的二手市場發展而來。

早在1945年前後,一些霓虹國僑民在回國前將帶不走的東西拿到虯江路這一帶變賣,這裡便開啟了賣二手貨的歷史。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少「頭子活絡」(頭腦靈活)的商戶從珠三角批來貨物,學著羊城海印橋下舊貨市場攤販的樣子,在虯江路售賣,使這條路上的二手貨生意日漸興旺起來。

然後就有了各種商販在此兜售,形成了批發零售一體的集散地。

不少音響設備和音像製品商也來到在這裡謀得了一份商機,漸漸紮下了根。

就在今年5月,東海音像城在虯江路正式對外營業,是此時全國最大的音像批發中心,也是長三角最大的音像零售中心。

雖然那邊很多都是正版音像製品商家,但盜版產品肯定也少不了在偷偷銷售。

不過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虯江路電子音像市場生意雖然興旺,十幾年後也不免落得一個改建搬遷的命運。

可現在才2005年,虯江路電子音像市場正是最紅火的時候。

各種VCD、DVD、家庭影院皆有銷售,收音機、CD機、MP3隨身聽也是應有盡有。

就連很多走私的進口高端組合音響以及數碼相機、攝像機,都能在此淘到便宜貨。

不得不說只要不管制,民間的經濟活力強到讓人瞠目結舌。

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

馬涼到了地頭,也不禁為虯江路電子音像市場熱鬧場景所驚嘆。

前世他第一次來的時候,這裡已經沒落很久了,後面還時常在網上看到這裡要搬遷走人的新聞。

此時的虯江路市場,在多年的發展下已經擴散成了一大片區域。

第一塊就是虯江電子數碼商廈周邊,以銷售電腦零配件為主;第二塊主要是利用沿街房屋開設的小店,賣著各種小商品和電子產品。

第三塊才是主管部門強行規劃建成的東海音像城。

音像城的大門裡有一棟二層的樓房和一個大棚,中間只隔了一條通道。

熟悉門道的老顧客會告訴你,這裡本來是兩個市場,樓里的才是上海音像城,棚里的叫京大市場,後來大概合二為一了。

馬涼目標很明確,第一時間直奔東海音像城,四處掃蕩起來。

先去了棚里的叫京大市場,然後才逛起了音像城。

不得不說批發市場對零售經濟的促進作用是極大的,起碼給無數小商小販上貨提供了便利。

不過音像城也不都是賣音像製品,相機、數碼配件的店也很多。

馬涼一家一家逛著,看見賣碟片的門店就停下來仔細詢問,怎麼也要貨比三家嘛。

他沒有跑錯地方,果然找到了不少賣盜版碟的商家。

只不過人家櫃檯上擺的都是國產正版音像製品,只有你細打聽一番熟悉後,人家才會從箱子里給你拿出很多好貨來。

可是讓馬涼失望的是,這裡的盜版貨源多以TVB港劇和國產劇集居多。

生意意識強一點的,也就多一些韓劇和日漫的貨源。

唯獨美劇的貨源真心不多,即使有也不是很全,這就給他增加了淘貨難度。

想想也正常,如今正是韓劇和日漫的天下。

互聯網網速不提起來,美劇的受眾不可能像幾年以後那麼誇張,如今只是小眾需求而已。

也正是各種片源下載變得容易輕鬆,美劇文化才漸漸普及開來。

怪不得陳金髮他們這些小攤販的美劇貨源也不多,都是碰巧遇到了才拿點來賣而已。

不過正因如此才有了馬涼的商機,不然這錢他都沒機會賺。

很多生意的本質做的就是差異服務,只要他能收集齊全當紅美劇,並分門別類的集中推廣銷售,就能有利可圖。

他正打算放棄一站式採購的念頭,想著多從幾家店把貨給湊齊,就逛到了一家不一樣的音像小店。

店看著不大,也就二十來平米,貨卻堆得亂七八糟。店名也很有時代感,叫[阿旺音像城]。

一個小店就敢自稱音像城,可見店老闆也是個自信滿滿的人。

店裡紙箱子亂堆一地,一男一女兩個人在收拾清點中。

一看就是夫妻老婆店,今天新到了一批貨,人家兩口子正忙著整理呢。

馬涼隨便瞄了幾眼地上亂堆的紙箱子和貨架上密密麻麻的碟片,明顯發現美劇的比例比其它店要多很多。

他強忍著激動,走到那位大腹便便地胖老闆跟前,打了聲招呼:「老闆,怎麼稱呼?」

「阿弟啊,我這兒現在只談批花啦,要買碟下午晚一點過來嘞。」胖子老闆操著閩南口音的普通發,很不耐煩地回應道。

許是見馬涼學生模樣,人家懶得搭理他。

批發市場有些店鋪就這樣,一早忙著理貨及接待進貨的大客戶,半下午閑下來的時候才會兼著零散賣一賣。

馬涼沒好氣地說道:「誰告訴你我是來買碟的,我是來上貨的。趕緊的,大生意。」

「蝦米?小阿弟.蛙咖喱貢,哩不要騙我吼!」胖子老闆很是吃驚地停下了手上的活兒。

馬涼還急著趕回去做家教呢,可沒心思和他磨嘰:「誰騙你了?我真是來進貨的。美國電視劇,你這貨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