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嗶哩小說 > 言情小說 > 燈花笑 >

第155章 回娘家

正文卷

第155章 回娘家

仁心醫館今日熱鬧得很。

一大早,杜長卿帶著阿城去城東廟口戴記肉鋪買肉去了。

銀箏和苗良方在醫館裡擦地,苗良方站在門外,看銀箏踩著椅子擦門外那塊牌匾。

對街裁縫鋪的葛裁縫起來支攤,見醫館裡忙忙碌碌,多嘴問了一句:「銀箏姑娘起這麼早,今兒是有什麼客人要到?」

平日可沒見仁心醫館這麼折騰。

銀箏站在椅子上回頭,沖葛裁縫一笑:「今日我們姑娘旬休回醫館!」

噢,原來是陸大夫回醫館!

葛裁縫恍然大悟,又看了一眼正小心翼翼將門口藥罐子擺出個花樣的苗良方,沒忍住嘀咕了一句:「回就回唄,這麼大陣仗,不知道的還以為新娘子回門。」

絲鞋鋪的宋嫂從鋪子里出來,白了他一眼:「仁心醫館就是陸大夫的家,可不就是回娘家么!」

又走到醫館門前招呼銀箏過來,把一籃新鮮的黃皮枇杷遞過去:「昨日我就聽杜掌柜說陸大夫……不,是陸醫官要回來了。孩他爹自己摘的枇杷,又甜又新鮮,拿回去洗洗給陸醫官嘗嘗。」

銀箏推卻:「這怎麼好……」

「怎麼還客氣上了?」宋嫂急了,「別是做了官就瞧不上咱們這些街坊了,回頭得了空,叫陸醫官來咱們絲鞋鋪里選幾雙新鞋啊。」又拉著銀箏小聲道:「陸醫官進了皇城,認識的青年才俊不少,有合適的別光顧著孫寡婦,也給咱家小妹也留意留意唄。」

銀箏乾笑兩聲,好容易打發了宋嫂,那頭苗良方又在叫她。

老大夫蹲在醫館門口,專心致志盯著櫃檯上那一排擺的亂七八糟的藥罐,謹慎開口:「銀箏姑娘,你說這個罐子究竟要怎麼擺才合適?是擺成一朵花兒好,還是擺成四個字『歡迎回家』好?」

銀箏:「……」

葛裁縫說陸曈回醫館,弄出了出嫁新娘回門的陣勢,雖說誇張,但其實也差不了多少。

陸曈前兩日託人回來說今日旬休要回醫館,一聽到這個消息,仁心醫館就忙碌上了。

杜長卿提前幾日討教了自己開食店的狐朋狗友,早早擬了陸曈回門……不,是回館的菜單,帶著阿城去各處菜市肉鋪掃蕩,買雞的買雞買魚的買魚,過年也沒見這麼隆重。

銀箏又和苗良方把鋪子里的瘸了角的木桌木椅修繕一新,那寫著藥到病除的錦旗一天被阿城擦十遍,倒是不用擦了。要不是銀箏阻攔,杜長卿甚至要連門口那顆李子樹的葉子也要修剪一下。

陸曈不在的日子,醫館有條不紊地開張著,似乎沒人覺得少了一個人有什麼。但當陸曈要回來時,眾人想念便如泄了閘的洪水,關也關不住。

期待不已。

日頭漸漸升至頭頂,杜長卿領著阿城拎著兩大筐菜肉滿載而歸,而後一頭扎進院里的小廚房開始忙活。直到熬煮骨頭的香氣漸漸從小院飄到西街上空,直到對街的葛裁縫午飯都已吃過,醫館門口也沒瞧見陸曈的影子。

杜長卿打發了阿城去街口看了幾次也沒瞧見人,舉著炒菜的鐵勺站在醫館門口的李子樹下,像是等女兒回門遍等不到的心焦老母親,眉頭緊鎖喃喃:「都什麼時辰了,怎麼還不回來?」

正說著,前方忽有馬車輪駛過的動靜。

杜長卿精神一震,就見那輛破馬車叮叮噹噹搖著,在醫館門口慢慢停了下來。

馬車簾被掀起,從車上下來個背著醫箱的年輕女子。

「陸……」杜長卿剩下的兩個字還沒出口,就聽身後的銀箏一聲「姑娘」,猛地推開他跑了過去。

陸曈才下馬車,就被迎面一個人緊緊抱住。

銀箏哽咽的聲音就在耳邊:「您終於回來了!」

她怔了怔,面對這驟然而至的親近,一時有些無措,良久,伸手在銀箏後背拍了拍。

苗良方扶著拐棍和阿城站在一處,杜長卿身上系著圍裙,陰陽怪氣地覷著她:「這麼晚?飯菜都要涼了,我還以為陸醫官今日不回來了呢。」又朝陸曈身後的馬車翻了個白眼:「都領俸祿的人了,就不能雇輛體面馬車,寒磣!」

陸曈無言一瞬。

杜長卿這模樣,真是和隔壁教訓宋小妹的宋嫂格外相似。

人既回來,便沒有在醫館門口乾等著的道理。眾人隨著陸曈一同往裡去,里鋪還是原來的樣子,葯櫃桌子擦拭得乾乾淨淨,正門牆上那幅錦旗一如既往金光閃閃,葯柜上頭字畫卻變了。

一整副絹紙垂掛著,依舊是銀箏的簪花小楷,上頭娟娟秀秀寫著: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

陸曈認真盯著那句詩,聽見走在前面的苗良方笑道:「陸大夫,你留的那幾幅方子,我照著先做了一方,雖然今年不能再賣『春水生』,醫館鋪子各進項也不錯。」

「隔壁杏林堂沒了,西街街鄰都在咱們醫館瞧病,有時候老夫一人還忙不過來,好在阿城和銀箏姑娘也能幫得上忙。」

杜長卿不樂意了:「這話說的,難道東家沒有幫忙嗎?別忘了誰給你們發的月給!」

他這話便被眾人默契地忽略掉了。

阿城挑起氈簾:「陸大夫快進來!」

陸曈便跟了進去。

小院似乎還是從前的模樣,青石板被水潑洗得乾乾淨淨,泛著層蒼綠,窗前梅樹上掛著只紅紗提燈。許是春日,銀箏在窗下種的映山紅全開了,艷艷綴在芭蕉葉下,一片爛漫紅雲。

銀箏拉著陸曈進裡屋看,笑道:「知道姑娘要回來,前幾日我就把這屋裡被褥洗了晒乾重新換上,還去官巷花市買了兩隻山茶——」

陸曈隨著她手指方向看去,窗前桌上白瓷花瓶里,插著兩隻新鮮山茶,一邊的草編碟子裝滿了黑棗、煮栗子和橘餅,還有一把不知是誰放的豆糖。

見陸曈看過去,銀箏便悄聲道:「……是阿城買的,說姑娘愛吃甜,特意去果子鋪稱了二兩。」說著,就遞給陸曈一塊:「姑娘嘗嘗?」

那隻簡單得甚至有些粗糙的豆糖就躺在掌心,陸曈低下頭,慢慢剝開糖紙放進嘴裡。

樸實的甜意從舌尖化開。

陸曈有些恍惚。

幼時還在常武縣時,陸謙每半月從書院下學歸家,家中也是這般。

爹娘早早準備陸謙愛吃的飯菜,陸柔把小院的地掃了一遍又一遍,她倒沒什麼可做的,晌午用完飯後就坐在門檻上托著腮等,她知道晚霞佔滿整個山頭,門前長街都被昏黃染透前,陸謙就會出現。

他總是會在黃昏前歸家。

而陸曈總是會蹦跳著衝上前,繞著他的書箱打轉,等著他從懷裡掏出一把豆糖——他會給她帶書院門口雜貨鋪里賣的最好的黃豆糖。

「……姑娘?」

耳邊傳來銀箏的聲音。

陸曈回過神,忽而覺出幾分窘迫,遲疑地道:「我沒有……給你們帶東西。」

銀箏愣了一下,正往外走的杜長卿聞言腳下一個趔趄,險些沒摔一跤,回頭驚道:「陸大夫,你在醫官院上差腦子上出毛病了?說得什麼胡話?」

苗良方推著杜長卿往前走:「少說兩句吧,鍋里雞還燉著,都過晌午了還沒吃飯,快快擺飯。別把小陸餓著了。」

阿城便雀躍地應了一聲,去廚房端飯菜了。

銀箏拉著陸曈去小院石桌前坐了下來。

說來奇怪,從前陸曈與銀箏只有兩人住在此地時,時常覺得冷清。如今人一多,竟還覺出幾分狹窄。

杜長卿和阿城端出飯菜來,滿滿當當擺了一桌子,都是些什麼「酒蒸羊」「紅熬雞」「蜜炙斑子」「雞元魚」之類的肉菜,一瞧就知是杜長卿從食店裡買的現成的,唯有最中間那碗燉得稀爛的棒骨湯像是出自他手。

銀箏夾了一個大青糰子放到陸曈碗里,笑眯眯道:「前幾日清明做青團,本想說做幾個送到醫官院去讓姑娘也嘗嘗,苗叔說醫官院的廚房都有,就沒去,還好姑娘回來了。」她道:「今年青團是大夥一起做的,孫寡婦送來的新鮮艾葉,姑娘快趁熱嘗嘗!」

青團碧清油綠,像只青澀果子,陸曈低頭咬了一口。許是為了照顧她的口味,糰子做得又糯又甜,一口咬下去,滿口清香。

頓了頓,她道:「很香。」

杜長卿一直盯著她動作,見她誇讚,適才得意開口:「廢話,自家做的當然比那什麼醫官院做得好。我就說了,那皇城裡也不是什麼都有的!」

阿城撇嘴:「不信。」抬手倒了碗青梅羹推到陸曈跟前,仰頭好奇問道:「陸大夫也給我們說說醫官院什麼樣子唄。裡頭的床軟不軟?你們每日吃什麼?那些大人平日里用什麼香?有什麼樂子事聽聽?」

杜長卿一巴掌拍他頭上:「你就知道樂子!」

阿城捂著頭怒視他:「東家,苗叔說了打頭會長不高的!」

小孩兒心性總是好奇,陸曈笑了笑,一一耐心地答了。

話畢,眾人紛紛點頭,陸曈還想問問仁心醫館近來如何,才一出口,杜長卿便拍胸脯說了起來。

「……那當然是好得很了。雖然你不在,醫館每日照舊熱鬧,老苗按你方子做得那方新葯賣得好,進項多得我都不耐煩記賬。」

「……前幾日屋頂漏雨,找來人修了修,覺得這鋪子也有些年頭,放葯窄得很,想搭錢再往旁邊擴擴。你回來得正好,替我瞧瞧擴多大合適?」

「……老苗?老苗如今不得了,他長得老,怪會唬人的,說實話,來找他瞧診的人比你當初在的時候還多。可見老樹皮也能有再一春。」

「銀箏就不提了,吃我的住我的,脾氣還大,說兩句還常不樂意,要不是你的人,我早就好好教訓她一番,教她知道什麼叫尊重東家。」

「……阿城過了年也不小了,銀箏平日里教他識字什麼的,我估摸著要不行也學吳秀才,讓他上上學堂,萬一考中了,我就能多個當官的兒子孝敬,享享清福……」

「反正一切照舊,發不了財也餓不死,你要是在醫官院干不下去了還能回來。看在咱倆以前的交情上,東家施捨你個坐館大夫噹噹……」

他絮絮叨叨說了許多。

其間夾雜著阿城的打斷和苗良方的反駁,抑或銀箏的諷刺,略顯嘈雜,卻又如這四月春日裡照在人頭頂的日頭,暖洋洋曬得人安心。

這頓飯吃得很長。

杜長卿又是第一個醉倒的。

阿城扶著大少爺提前回家去了,免得又如新年時分般吐得滿地都是。苗良方倒是還想和陸曈多說幾句,奈何前面鋪子有人來瞧診,耽誤不得,便也只能先去瞧病人——沒了杏林堂,西街獨一家的醫館就顯得珍貴起來。

陸曈和銀箏把院子里的殘羹剩炙收拾乾淨,又坐著歇息片刻,日頭漸漸西沉,醫館門口的李子樹被晚風吹得「唰啦啦」作響,霞色斜斜照過房瓦,鋪滿整個小院。

夜快降臨了。

銀箏陪著陸曈在院子里坐了會兒,直到前面苗良方進來催促,說天色晚了要關門,讓銀箏去前頭清點今天剩下的藥材,銀箏才先出去。

院子里便只剩下陸曈一個人。

霞光晚照,日頭落下,漸漸光線暗了下去,天卻隱隱亮了起來,銀藍長空上出現個淺淺彎月,薄薄的掛在梢頭,隨著天邊的浮雲聚散微明微暗。

陸曈低著眼坐著。

她在醫官院呆了幾個月,每日給人行診、做葯,采紅芳絮也好,給金顯榮施針也好,內心總是無波無瀾,似汪死水。

然而一進仁心醫館,便如這死水也得了一絲生機,那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寧靜,彷彿風箏在漫無天際的長空與人間得了一絲細細的線,看不見摸不著,卻又彼此牽連。

身後傳來響動聲。

銀箏挑開氈簾,外頭的風便順著帘子穿來一隙。她走到院中梅樹下,將掛在梢頭那盞紅紗提燈點亮,小院就有了點金紅色的光。

苗良方跟在她身後:「小陸。」

他踟躕著,扶著拐棍的手緊了又松,銀箏看看陸曈,又看看苗良方,倏地一笑:「廚房裡還有些藥材,我先過去收拾一下,省得夜裡被老鼠抓了。」

話畢,自己端著盞油燈走了。

苗良方鬆了口氣,拄著拐棍一瘸一拐走到石桌前,在陸曈對面坐下來。

「苗先生。」

陸曈望向苗良方。

苗良方看上去和過去有些不同。

她走時苗良方尚未在醫館正式坐館,雖杜長卿說了要他在醫館裡行診,苗良方雖是激動,瞧著卻不乏忐忑。幾月未見,他鬍子留長了些,洗得乾乾淨淨,修剪成山羊須形狀。穿件闊袖寬大褐色麻衣,麻布束起髮髻,不見從前佝僂,多了幾分疏曠。

的確像位經驗豐富、性情分明的老大夫。

陸曈便笑了笑:「苗先生瞧著近來不錯。」

苗良方也跟著笑,有些感慨:「是挺好。」

當年被趕出醫官院,他多年不曾也不敢行醫,未曾想到有生之年還有為人施診的機會。西街街鄰不知他往事,他在杜長卿的醫館裡為人行診,有時候來瞧病的病人貧苦,他便不收診銀,杜長卿見了,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令人唏噓的是,多年以前他一心想通過春試進入翰林醫官院,偏偏在如今潦倒一無所有之時,方才得行祖上多年之教誨——

「不可過取重索,但當聽其所酬。如病家赤貧,一毫不取,尤見其仁且廉也。」

世事弄人。

收回思緒,苗良方看向陸曈,神色有些擔憂:「小陸你呢……進了醫官院後,可有被人為難?」

平人醫工初進醫官院,會受到什麼樣的區別待遇,苗良方比誰都清楚。當年的他亦有不平之心,何況陸曈這樣年輕嬌弱的姑娘。

「沒有。」陸曈搖頭,「醫官院一切順遂,並無她事發生。」沉默了一下她才繼續說道:「只是答應苗先生的事,現下還無法兌現,初入醫官院,行事不好冒險。」

她說的是對付崔岷一事。

聞言,苗良方連連擺手,急道:「我就是想同你說,你一個姑娘家做此事太過危險,當初之事、《苗氏良方》……都不強求了。」

或許人安逸日子過得好了,便會感謝上天垂憐,對於「仇恨」與「不甘」也會沖淡許多。如今在仁心醫館尋到安定,對於往事也釋懷幾分。他想,崔岷雖然奪走《苗氏良方》改成《崔氏藥理》,可說到底,那藥方傳給天下醫者,也是造福百姓。

此恩通天地,便不必計較芳垂萬世的那個人究竟是誰。

而陸曈,也不必為他一己之私斷送大好前程。

陸曈默然。

過了一會兒,她才慢慢開口:「答應先生一事,我一定會做到,這是當初你我做好交易的條件。」

「小陸……」

「其實我今日回來,還有一事想請教苗先生。」陸曈打斷他的話。

苗良方一愣:「何事?」

整個西街陷入沉沉夜色,風從更高處刮來,把梅樹上掛著的紅紗燈籠吹得搖搖晃晃,拉扯著地上凌亂的樹影。

陸曈收回視線。

她道:「苗先生當年在醫官院做院使多年,醫官院醫庫中各官戶記錄在冊的醫案應當都已看過。」

「我想問苗先生,當今太師戚清府上嫡出公子戚玉台……」

「過去曾有視誤妄見、知覺錯亂之症嗎?」

苗良方怔住。

四周闃然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