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毀掉一場變法太簡單了

正文卷

第564章 毀掉一場變法太簡單了

乾寧十二年,變法穩固推進。洛陽、安邑、金陵、淮安、會稽等郡縣的進展明顯要順利很多。

畢竟這些地方乃是王氏分支公族最多,也是王氏經營最久的地方。朝廷的詔令自然是要執行的。

朝廷下詔要善待天下百姓,要推行大同社會,讓大乾的天命永遠流傳。號召勛貴、官員推行仁治,地方豪強要與地方和睦,百姓要知曉朝廷的政策,理解和支持朝廷。

天下官員要按照詔令去做,變法改制,讓大乾繼續輝煌。

儒家士子一個個高呼,要繼承先輩意志,開創大乾盛世,建立大同社會。

洛莽心中清楚,總有一些人會捨不得財富,不願意給下層百姓分割利益。所以他除了派遣官員外,還派遣了大量繡衣使。

在他認為,只要派遣的繡衣使足夠多,那些官吏就不得不按照朝廷的命令去做。有繡衣使在,這些法令就能夠推行下去。

而且他內心中覺得,有了之前幾個郡為榜樣,通過這些郡的成功經驗,天下人就會明白變法的改制的好處。他有萬千士子為前驅,有皇室支持,有天下人心,變法怎麼可能不成功?

洛莽並不認為這次變法會失敗,他的變法政策可以說是在給百姓讓利,獲得天下百姓之心。文王當年曾言:社稷為舟,百姓為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孟子也曾言得民心者得天下。

可見這天下民心就是最強的,有天下民心在手,變法怎能不成功?

如果洛莽真的能夠整合天下民心,那他的變法的確是無往不利,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擋。

但是天下民心是那麼好整合的?別說是這個時代了,就是真實歷史幾千年後,資訊發達的時代想要整合民心都是難如登天。

民智已開,信息傳遞方便快捷的時代,各種謠言都滿天亂飛,更何況是這個通訊靠後的時代!

除非是有完全不講道理的天命神器在手,不然根本別想了。

洛莽記得得民心者得天下,可是卻忘記了,文王還有一句話,叫做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

洛莽的變法改制在全國推廣,天下士子都為之振奮,那些熱血士子願意為這個理想去努力。

但是同樣有大量勛貴、豪強、官宦世家並不願意接受。天下士子,群情洶湧,各地豪強、勛貴、官宦世家不敢直接反對,但是暗地裡卻是小動作不斷。

之前朝廷新法能夠推行四郡,那是因為外有朝廷大軍壓制,內有數百士子親自為官為吏,推行新法,那些人不敢妄動。

但是等到了全國之後,情況就變得不一樣了。

朝廷雖然有上千變法派官員,但是平均分配到郡縣中,每一個郡不過十人。一個郡下面少說有五六個縣,即便是有這些變法派官員在,也根本無法掌控下面的縣城。

皇室力量掌控強的州郡,推行變法還算順利,即便是有些豪強、勛貴叛亂,朝廷也能很快平定。

但是在一些道路難行,皇室力量衰弱的區域,變法最終成了什麼樣子,朝堂上的兗兗諸公根本想不到。

大乾郡縣眾多,因為每一個郡縣都派遣了變法派的官員前來推行變法,因此在這些官員的推動下,這些郡縣也開始了變法。

這些變法派的官員手上能利用的力量並不多,卻要面對當地豪強、勛貴、官宦世家的反擊。

這些人很聰明,他們並沒有和這些變法官員硬頂。因為他們知道,朝廷的法令制定的再好,也是需要他們來執行的。

上官要釋放奴婢,那麼他們就釋放奴婢。至於說釋放多少,完全是他們自己說的算。

縣令、縣尉、縣丞是朝廷任命的官員,可是下面的書吏,差役可都是本地人,這些人絕大多數都和當地的豪強、勛貴、官宦世家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或者直接就是他們的人。

現在你要變法,依靠這些人推行那些不利於豪強、勛貴、官宦世家的法令,你覺得他們會怎麼做?

能力強的官員可以依靠朝廷的支持,將下面的差役、書吏收拾的老老實實服服帖帖,可是這樣有能力的官員有幾個?

即便這些官員已經在之前幾個郡縣中鍛煉了幾年,可是想要壓服這些人依舊不容易。

源縣,張舒將縣丞、縣尉、以及書吏、差役等上百號人全部召集起來,開始下達命令。

「朝廷詔令推行變法,本官和縣丞、縣尉一起來此執行新法!」

「傳令下去,讓下面的人都按照新法行事,不可懈怠、不可曲解政令、認真執行新法!」

「朝廷清查田畝,清查全縣土地以及隱田,除了朝廷恩賞的土地外,包括豪強、百姓、勛貴、農兵、官宦世家的土地全部清查!」

「土地數量在整理完成之後,再重新進行分配!」

「朝廷禁止商人倒買倒賣,謀取暴利,剝削百姓,因此全縣所有商品必須按照朝廷價格進行買賣,敢有違背者,直接收繳財貨!」

「所有田產,全部記錄在冊,所有財貨,釋放奴婢都要記錄名冊,到時候本官和縣丞縣尉會進行核實。」

在將命令下達之後,張舒三人並沒有放鬆,而是分別帶人一部分人去執行。

但是一個縣有多大?僅僅靠他們三人如何做到面面俱到。

清查土地,清查隱田,然後再重新分配,想法很好,可是很多豪強手中的田畝根本就沒有清查,反倒是那些百姓的田畝被清查了一遍,即便是縣令親自前去,可也只能清查一部分。

至於那些隱田,想要清查難度就更大了。豪強、勛貴們直接讓自家的佃戶、隱匿的人口全部都加上分配名冊,將一些百姓名字划去,以獲得更多土地。

與此同時,將下田改成上田,分給百姓,再將百姓的上田改為下田,分給豪強。

在下面那些胥吏、差役、書吏配合下,整個縣的土地被豪強、勛貴、官宦世家佔據八成,剩下的才是百姓的。

那些和豪強勛貴扶持商人的財貨就更簡單了,官府定下的價格太低,這些人直接不再販賣,直接告知沒貨。

而對於那些沒有後台的商人,直接強迫其低價賣出,然後他們直接出錢買走。若是敢反對,直接就以反抗新法的名義,將之沒收。

沒有商品販賣,整個縣城都買不到任何貨物,百姓們現在有錢也買不來貨,而正在耕作的田地的百姓很快就被差役通知,他們的田地,現在被分給其他人了。

而那些普通百姓或是沒有了田地,或是被分給了一些貧瘠之地。整個天下絕大多數郡縣,都變成了這幅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