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舊的時代結束,經學世家的時代

正文卷

第530章 舊的時代結束,經學世家的時代來臨

開拓蠻荒之地,不管是南蠻、嶺南、還是西域、海外,沒有一個地方是容易的。

一方面是道路問題,另一方面就是環境氣候了,就像朝廷流放那些勛貴世家前往邊境開拓,就算是有準備之下,能夠安全到達的也只有七八成。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死在路上了。

而即便是到了之後,在邊地生活,水土不服,再加上各種猛獸毒蟲,三年之後,有五成人口活下來就已經算是不錯了。

很多人都會因為各種疾病死於非命。

如此高的傷亡率,中原那些百姓若不是活不下去了,根本不願意到這裡闖蕩。連普通百姓都不願意去,你指望那些世家、豪強、勛貴會去主動開拓嗎?

王宜不否認,勛貴、豪強、貴族們有開拓進取之心,就如同當年邦周鼎立,分封天下諸侯,那些諸侯很多都是篳路藍縷,披荊棘暴霜露,如此才有尺寸之地。但是現在的世家、豪強、勛貴可不願意干這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朝廷也只能鼓勵開拓,而不能強令百姓去開拓。

伴隨著大乾立國以來,儒家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從原本被法家、道家、墨家壓制,到現在已經可以將道家、墨家壓下去有了可以和法家分庭抗禮的底氣。

大乾立國百五十年,各種問題也紛紛出現,朝堂上的袞袞諸公自然也感受到了。甚至有不少人提議變法,但是法如何變,卻是眾說紛紜。

王宜並不是昏君,天資比普通人強一些,遠不是那些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他明白,變法是極為重要的。他也想要變法,可是卻找不到足以託付大任之人。

他沒有遇到當年如同公羊朔、孫叔敖、伍子胥、吳起、商鞅這種可以託付大事的重臣。所以變法改制一直沒有推行。

他知道,若是變法不成功,其所造成的後果,會嚴重影響到大乾,還不如原本不變法改革。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三人行必有吾師!」

「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

朗朗的讀書聲在鄉間響起,在大乾,孟子的地位並不比孔子低,甚至因為孟子的理念激進,反而更受到王室的偏愛。

真實歷史中,孟子的思想學說並不受到當權者喜歡,因為孟子具有反抗精神。皇帝更喜歡那種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雷霆雨露,俱為君恩。

但是在大乾皇室看來,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仇寇。

王氏一族不希望百姓成為順民,不希望以後說起來,大乾百姓是這個世上最能忍受壓迫的,只要有一點活下去的希望,他們就不會造反。

這樣的百姓,那些肉食者不會有一點感激,一點憐憫,他們只會更加肆無忌待的壓榨。

子珏不想看到諸夏的百姓成為這種樣子,他希望百姓有反抗精神,若是百姓敢於反抗,那些食肉者階層就不敢肆意壓榨逼迫。

這也是為何,大乾朝廷對儒家和墨家一直都不進行打壓。當年李斯向乾皇上書曰「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這其中的儒就是儒家,而俠就是墨家。

李斯當年想要借故打壓儒家和墨家,讓法家獨大,但是一直都沒有被通過。

墨家在朝堂上雖然不如儒法兩家,但是在基層百姓中,依舊有很高的人望。他們遊歷天下,看到不平事就要管,天生就具有俠義精神,只不過法家一直對墨家這種俠以武犯禁很不爽。

諸子百家,其中一些學派已經凋零,或者已經不適合社會發展漸漸消亡,但是依舊有不少發展鼎盛。

很多聖賢之道,經過發展之後,在實踐中不斷磨礪,不斷改進,順應潮流,越發壯大了。

經過朝廷一百多年的發展,尤其是打開私學之後,民間傳道講學之風鼎盛,有大量士子出現。即便是普通平民百姓,也有出頭的機會。

這些飽讀聖賢之道的士子在進入學宮之後,再經歷一番學習,考核,就會成為政壇上一股強大的力量。

這些士子很多依附於宗室,外戚,畢竟現在三公加上內相都是宗親和外戚或者公室來擔任。

士人雖然也有擔任三公或者左右丞相,但是會有宗室和勛貴進行制衡。朝廷需要維持平衡。

大乾想要做官,有舉孝廉、朝廷徵辟、蔭封、戰功以及學宮考核。

舉孝廉這種多是各地州郡官員舉薦,而走勛貴門路舉薦的也有,但是兩者的名額並不多,絕大多數都是相互舉薦親屬後輩。

這種舉薦相當於勛貴、官宦世家的基本盤。而學宮考核則是取仕最多的一種。

歷史雖然偶有反覆,但是總體是往前的。這些經過一輪輪考核通過而升上來的士子,沒有一個是蠢人。

這些人在政治上、軍事上雖然不如勛貴起步高,但是他們更為聰明。勛貴這種依靠血脈傳承的貴族,不可能每一代都天資絕頂,總會出現庸人。

但是那些士子不會。再這樣一代代的競爭下,勛貴、官宦世家們從佔據優勢,再到以後的勢均力敵,再後來就落於下風。

經學世家取代血脈貴族是不可阻擋的。

現在朝廷中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經學世家的興起,已經佔據了朝廷一半的位置,依靠血脈、依靠祖輩蔭封的貴族們越來越無力了。

朗朗的讀書聲響起,在書院外的一顆大樹下,兩人正在樹下對弈,但是兩人的心思卻沒有放在棋盤之中。

「天下百姓生活愈發艱難,若是照此下去,距離揭竿而起已經不遠了!而朝廷卻遲遲沒有動作。」

「朝廷不是一直都在移民嗎?若是那些百姓願意移民,不也是一條出路嗎?」與其對坐的白面書生說道。

「百姓開拓九死一生,朝廷若是強令,那是在逼迫百姓去死。」

「百姓不願死,那勛貴、豪強就願意死了?天下那有這個說法?」

「那就坐視這煌煌大乾墜落不成?」

「那就看朝堂之上,兗兗諸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