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制典:諸子百家

正文卷

第211章 制典:諸子百家

淮國攻破郢都,吞併漢江平原、南陽盆地,邦周諸國大為震動。曾經和三晉爭霸數百年的楚國就這麼被滅了?

這一刻,諸國對淮國的警惕再一次提高了。

與此同時,楚王變法失敗的後果也讓邦周諸國警惕。不變法強國,就要被滅國。

有了楚國的前車之鑒,諸國國君對於變法更加急迫,原本因為國中貴族反對變法還有些躊躇,這一次再沒有人猶豫了。

淮國吞併了楚國之後,疆域人口大增。新得到的土地需要派遣大量官員,淮國學宮之中幾乎被抽調一空都不夠用。

王璞從淮國中抽到了大量官員派遣到新佔領的土地上任職。同時宣布新佔領的土地,免稅三年,之後兩年半稅,然後徭役按照淮國制度徵發。

要知道楚國以前的徭役很重,並且徵發徭役需要自帶糧食、工具去給官府幹活,並且沒有工錢。淮國修改的徭役法令是官府發放糧食,少量錢財和工具。

經過改制後,楚國百姓的生活頓時輕鬆不少。那些原本想要招募百姓繼續頑抗的封君們直接被淮國這一招斬斷根基。

除了普通百姓,王璞開始將新佔領的土地上的豪強強行遷往其他地方。然後將這一次立下戰功的士卒們安置在這些區域。

淮國重視軍功,士卒立下功勛可以獲得田地賞賜。這一次攻楚,立下功功勛者無數,王璞將這些士卒封賞的土地全部劃在新佔領的土地上。

這些士卒在得到土地之後,將會在這些地方紮根,並且他們天然就是王璞統治這片土地的基層官吏。

這些士卒在解甲歸田之後,就會成為當地的里正或者村長,是淮國統治的最基層。

因為這些人當過兵,聽得懂號令,也知曉一些法令,見過世面,基層官員不敢肆意妄為。

同時這些人知曉地方上的情況,可以幫助徵稅,徵兵,好處多多,能夠讓淮國掌控基層,知曉基層的情況而不被人蒙蔽。

一次性佔領的地盤太大,淮國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消化,一時間也無力再對外征戰,而邦周諸國因為淮國的壓力,生怕淮國發起進攻,一時間也不敢再相互征伐,天下間竟然難得的安定下來。

淮國在集中力量消化戰利品,天下各國也各自開始舔舐傷口,準備下一次的大戰到來。

淮國吞併楚國之後,可以說威壓天下。淮國實力提升之後,淮國學宮也被更多的士子追捧。

前來淮國學宮士子多了,各種學說流派在學宮之中不斷爆發出來。原本十幾個學派在這些思想碰撞之下已經漸漸發展出來了數十甚至上百種學派。

各個學派在學宮之中辯論,而在這種激烈的辯論當中,諸子百家之間也開始相互之間進行抄襲。除了核心思想外,他們也開始吸收其他學派中對他們有利或者他們覺得好的東西。

子珏從沉睡中醒來,主要是這一段時間裡,收穫的氣運非常多,天下每一次出現大事,系統都會給子珏提醒,至於是否願意醒來,就看子珏自己了。

學宮之中,諸子百家的辯論讓子珏獲得了大量氣運,這些辯論都被書記官進行了記錄。

子珏從沉睡中醒來,看到學宮之中爆發出如此多的學派,當即給這一代的子孫王璞一道神念。

正在大殿之中處理事務的王璞突然停頓了一下,然後直接放下竹簡起身向宗廟趕去。

宗廟之中,子珏讓他將學宮之中的諸子百家的學說全部整理起來,然後編纂成冊,名曰《諸子百家》的典籍。

聽到老祖宗的話,王璞也是豁然開朗,製作諸子典籍這可是能夠傳承萬世的大事。也是淮國搶奪話語權的好機會。

當即王璞返回淮宮之中,下令道:「召集族人,準備編纂一部大典,將從學宮興起,諸子百家的所有的典籍都整理編纂進去,此書就叫《諸子百家》,讓我們的智慧傳承後世!」

伴隨著王璞的命令下達,淮國立刻動員起來,想要編纂一部大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是要囊括諸子百家的。這需要大量的人手。

而且諸子百家之中有大量針鋒相對的學說和理論,這些都是要認真整理編輯的。

「先祖文王制《淮律》以成天下法學之祖,諸國變法,無不脫胎於淮,此後還有《公羊書》、《管子》、《孫叔子》等大賢之人所作典籍,全部都要收納其中,除了法、儒、道、墨、農等學派外,其他的小流派學問同樣也要收錄。」

「對於諸子百家典籍不得篡改、歪曲,並且這部典籍不會到此結束,我們的後代子孫也要對典籍不斷進行添加,讓後代子孫也能看到我們先賢的智慧。」

宮室之中,所有的公室子弟立刻意識到了這件事情的好處,若是由淮國來編纂這部《諸子百家》大典,那麼他們淮國自然就被視為正統,不僅如此,這也是搶奪話語權的絕佳機會。

原本這種編纂制典的重大事情是需要周天子才能做的,但是自從周室東遷之後,王室衰微,已經完全成了一個吉祥物,根本沒有能力搞。

至於淮國編纂這種大典,若是在淮國沒有攻滅楚國之前。淮國這麼干,邦周其他諸侯國肯定不同意,甚至針鋒相對也進行編纂一部《諸子百家》大典。

但是現在淮國攻滅楚國,楚王西遷,天下寰宇,淮國十占其四,威壓天下。諸侯莫敢與其爭。

有如此影響力,再去製作大典,自然是沒有人敢多說什麼。

在決定編纂諸子大典後,淮國學宮立刻沸騰起來,諸多學派的士子紛紛寫信給同道好友,讓其將學派典籍帶來幫忙。

修書本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更何況這是一本曠世典籍,其所用竹簡肯定多的驚人。

唯一的好處就是有很多典籍,淮國這裡都有,甚至就連諸子先賢親傳的一些典籍淮國這裡也有收錄。這節約了編纂書記大量的時間。

——

古代中國對於史書、文化典籍的保存完整到了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這世界上除了中國以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將自己的歷史記載的如此清晰完整。

古代中國先賢留下來包羅萬象的學術以及思想,這讓我們現在任何思想都能從中找到起源。讓我們見證了數千年前,古代中國先賢所創造出來的智慧。

——《劍橋中國史·上古中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