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帶走隕鐵!

正文卷

第223章 帶走隕鐵!

「呵。」

無盡白塔寺的阿夏達畔呼圖克圖化身凝視著陸峰,在他的眼睛之中,便可以看到其中咒文流轉化作了佛輪,佛輪流轉之間,似要洞穿了陸峰。

陸峰察覺到了上面呼圖克圖的目光,他坦然的抬頭去看,卻什麼都無有看到,這幾位上師竟然都如同這山峰之上的雲,須臾之間,便消散不見。

「都離開了?」

陸峰並不在意其餘的呼圖克圖,既然他們都離開了,陸峰便繼續攀登。

而實際上,他們止是站在原地,一點移動都無,止陸峰走到了一條路,便是這幾個呼圖克圖,亦都進不去。

他們還站在原地,可是陸峰卻已經不在原地了。

「原來如此。」

無盡白塔寺的阿夏達畔呼圖克圖終於在陸峰身上看明白了事情的經過,止他無有想到,事情竟然會到了如此之地步,他說道:「原來如此,竟然連我最後轉世的一步都算到了,不愧是你。

連轉世的機會都無要了,亦要拼的和我一起無有下一次的輪迴轉世么?

阿康,這亦是你對我的之怨恨成魔么?」

明明看的是陸峰,可是這位無盡白塔寺的阿夏達畔呼圖克圖上師,卻叫出來了另外一個人的名字,應這個人,便是教導了陸峰「不動明王密咒」的僧人,他將這位僧人稱之為阿康,阿夏達畔呼圖克圖化身何等聰慧之人,看到了陸峰,他便恍然明白阿康上師的打算,但知道是知道,他已無力阻攔。

輪迴轉世這麼多次,應有一個計較和結果了,他和阿康,無盡白塔寺和無盡白塔寺身後的「無人區」,都應在這一世有一個了斷了。

想到這裡,他再無言語,止雙手合十,化作了一道煙氣,徹底消散。

其餘的呼圖克圖化身和禪師化身無有搭理阿夏達畔呼圖克圖的化身消失不見,他們身形亦逐漸縹緲起來,如在,亦如不在,在真幻之間穿梭的時候,他們便登上了一座不存在的山,在這不存在的山上面,看到了不存在的寺廟。

他們低頭看著雲霧之下,山峰環繞的那一座湖泊,還有湖泊之上建立的「辯經院」,其中一位呼圖克圖隨喜讚歎說道:「竟然如此,竟然如此!

羅仁·贊丹屍佛所言語十八顆摩尼寶珠,原來是如此殊勝的寶物。

止可惜,現在止得一見。

便是遲了,遲了……」

裊裊之音,逐漸消無,這一位呼圖克圖的化身,便可能就是那一位呼圖克圖的「求知心」了,在看完了這般情況之後,他亦化作了一縷灰塵,消失不見。

其餘的呼圖克圖和禪師見到了自己本尊見過的場景,神情各異,他們被甘耶寺的呼圖克圖驚醒,現在亦隨著甘耶寺的呼圖克圖離去,止留下來孤單的陸峰一個人,登上了這地方。

他手持著變化之後的酥油燈,定定的極目遠眺,望著眼前的「仙境佛土」。

美麗的完全不似是人間之景色。

這裡的天可無有甚麼雲彩遮蔽,風雪加持,因距離天很近的原因,所以看著在這山之中的湖泊,倒映出來了一尊天,在天之上,湖之上,就是那座「辯經院」,是赤色的紅牆,是金黃色的瓦片,是赤紅色的經幡,是白色的裝飾,是潔白的絲綢。

便是陸峰,看到了此情此景,都有了一時之間的讚歎。

大風呼嘯,可是那腳下的湖面卻如他夢境一模一樣。

至於那如眼睛一樣的隕鐵,陸峰卻無從見得,他止見得了洞開「辯經院」大門,那是允許進入的樣子,無論在什麼地方,從門進入和直接翻牆,都是兩種不一樣的情形。

同樣,和夢境之中不一樣的是,是這底下的這一座「辯經院」。

它如後來居上之物,傲然居立在其中——陸峰無有去過「人間伏藏」,所以他並無知道,號稱是因為「失火」而變得如此模樣的「蓮花欽造法寺」,「人間伏藏」是一塌糊塗,可是這「辯經院」,便是極其完整。

好似那一場詭異而出的大火,壓根就無有灼燒到這裡一樣。

陸峰看著這許多人終其一生都無法看到的美景,手持著酥油燈開始往下,越是往下走,那「辯經院」就越大,這便說明它是真實存在的,起碼好似和陸峰在「一處」,他可以通過雙腿行走而靠近此處。

越是靠近,陸峰就越是可看到外頭的奇石,還有明顯不應在密法域出現的「園林」,其中有諸般天竺常見的,用以表達佛跡的山水石雕組合,還有在外頭的木質雕塑,在外牆壁上的壁畫,還有在「辯經院」其中的木作殿堂。

這些建築之般若,無不表現出了一種天竺風格和密法域本地風格,還有濃烈中亞風格的藝術結合,可惜的是,這樣一座藝術級殿堂便坐落在了無人可進入的深山之中,止有緣人才可得見。

它應是密法域的瑰寶。

行到了半山腰,路途好走,陸峰再度雙手合十,感嘆佛寶,這才順著此路繼續走下去,行走之間,陸峰總是覺得自己手裡握著的酥油燈在為他增長功德。

陸峰也無知道這功德是從何而來的,但是這諸般咒文帶著他潛移默化,水到渠成的加持,陸峰是不肯放過的,修行到了上面,每一點點的助力,對於未來的「即身成佛」,都是極其重要的。

直到快要到了山下,距離這殿堂差不多無有多少距離的時候,他背後的人皮古卷反倒是不熱了,才旦倫珠在後面的藤箱裡面也發出了聲音,他應是睡醒了,被這人皮古卷蒙的聲音悶悶的。

他說道:「上師,上師,天黑了。」

陸峰說道:「天未黑,是我把你遮住了。」

說話的當口,陸峰便將自己後面的人皮古卷收了起來。

才旦倫珠吃力的從褥子之中站了起來,小小的一個腦袋從陸峰背後改的藤箱裡面鑽了出來,陸峰穩穩的走到了「辯經院」前面,他看著自己的腳下,應前面說了,眼前的「辯經院」是在湖上,陸峰在夢中看到的湖面是凍住的,可是這裡的湖面卻無是凍住的。

水波粼粼。

一望無際。

在這湖水之中,還有某一物潛藏在其中,陸峰在許多佛經之中,都是聽過不止一次「龍王」的稱號,若是說這裡面有一條「龍王」,陸峰絕對是不會懷疑的,並且在密法域的口口相傳之中,湖水,河流之中,通常都會有在魂魄所在,還有,湖水還是「神靈居所」。

特別是在這地方。

在「辯經院」的大門之後,是一片林子,有些像是「鹿園」。

陸峰低聲詢問才旦倫珠,問道:「才旦倫珠,這裡便是伱夢到的地方嗎?」

才旦倫珠小小腦袋從陸峰肩膀上探查出來,左右看了兩眼說道:「我也不知道呀,上師,才旦倫珠止看到和自己一般高的階梯,才旦倫珠自己上不去!

這裡才旦倫珠是無有見過的。」

「沒有見過。」

陸峰聽完說道:「那才旦倫珠就看著,要是哪裡覺得熟悉了,你便要告訴我。」

陸峰說著話,一腳踏入了眼前的湖水裡面,原本以為或許會踩踏出一道水波,但是無有想到,如臨實地,陸峰順著這裡走,走入了「辯經院」之中!

大門洞開,無有阻礙,一路之上,陸峰便見得真珠雜寶,金銀諸花,寶壇香水,等高金佛,八寶菩薩,佛牙舍利,藏林神龕,精舍石壁,珍奇異寶,層出不窮,可是越是朝著這邊走,陸峰便越是蹙眉,應他在這裡無有感受到一絲活氣,甚至於連一絲詭氣都無有。

周圍寂靜的如行走葬林之間。

除了陸峰的綿延呼吸聲音,還有後面才旦倫珠的呼吸聲,其餘的什麼聲音都聽不到。

似這天地寂寥,此處就餘下來不速之客這二人一樣。

周圍的那些令人艷羨之佛寶,如散沙一樣落在周圍,被人棄之如敝履,可是陸峰心中卻無一絲絲的貪念,這些東西落在這裡,止給這裡添加了諸多的蒼涼。

陸峰是按照正常寺廟的「大路」走的。

他在尋一個「中軸線」,順著「中軸線」尋得此地最為尊貴之地。

陸峰走過了林子,走過了廣場,走過了精舍,直到走到了一處「佛碑」之處,方才抬頭看到了遠處兩處超過十三丈高度的空行母神像,這兩尊空行母神像,應就代表著佛門四角之一的東和西。

「才旦倫珠,此處還熟悉么?」

陸峰問才旦倫珠,才旦倫珠說不熟悉,陸峰便遮曜住才旦倫珠繼續走,這一處地方,腳下都是切割完整的青石板,兩旁都是高樹,呈現了「凹」字型,中間的凹陷下去的凹處,便是一條路。

高樹之中,隱綽的便是「佛碑」,在這一條路的盡頭,陸峰便看到了一座墊高的大殿,這大殿形狀奇異,止他走過去,方才能見到。

他尋思那應就是才旦倫珠見到的場所,隨著他行走在了此間,才旦倫珠忽而說道:「上師,前面,前面有人看我們!」

一根稚嫩的手指頭指點了過去,陸峰眼疾手快,一把輕輕握住了才旦倫珠的手指頭說道:「不得這般指人,十分無禮。」

他輕輕將才旦倫珠手指放下,這邊的人,陸峰也發現了,他抬頭去看,便看到在不遠之處,站著一位上師。

他似乎一劫之前,便就在那處了,他手持天杖,左手之間更是抓舉著一個鑲金嵌銀的大「嘎巴拉碗」,在他的脖子之上,是五十音,他無有頭髮,但是有肉髻,已有了佛相,他看著陸峰,開口說道:「你終於來了……我原以為你應來的更早一些,無有想到我等你等待了這麼長時間。

不過好在你也來了,你也應完成你之諾言——你們三個人,都進來罷!本寺的堪布在等你們。」

說完了之後,他便回頭,示意三個人和他一起走,止陸峰忽而停頓,他腦子可十分清醒,眼前的上師說的是三個人。

可是,此處的三個人,止他,才旦倫珠,還有誰可稱的上一個人?

人和厲詭,可不能統稱為人。

見到陸峰無有立刻跟上,那前面的上師緩緩回頭,看著陸峰說道:「你這僧,心思也多。

跟上罷——此廟子危如累卵,覆滅之時,興許就在你我抬手覆掌之間。

和我走罷,和我走罷,既然都來了這裡,那即無有了選擇,止能去見得堪布,方才能離得此處,不信你看你的身後。」

在他的指引之下,陸峰迴頭看了一眼身後。

原來,無聲無息之間,陸峰身後已經跟了一個人,還是一位老熟人,這位老熟人便是那他夢中來尋得他的沙彌,他笑眯眯的往前走,在他的身後,還帶著一扇門,更為奇怪的是,在他的身邊,便還有一尊降服的神祇,止看著這被降服的神祇,陸峰忽而想到了他來的時候,聽到的那土地贊的名字。

多智多謀朗多奇。

此地原來之土地神,在陸峰來之前便斷絕了「神巫傳承」和廟子的土地贊,無有想到,他現在便是在此處,被後面的沙彌降服,並且是用兩條粗壯的鐵鏈,拖著這門行走。

見到陸峰過來,他便要說話,陸峰直接閉了自己的耳朵,不聽他之言語,轉頭果斷跟著眼前的上師走,那後面沙彌亦笑眯眯,無有甚麼驚奇之處,就是這般跟著陸峰。

陸峰方才放開了閉塞之耳朵,前面這僧人平淡說道:「不過是一個孽畜罷了,無用怎麼搭理。

隨我走吧,你若是想得開光你的唐卡,便須得我們這些上師來助你——你的這唐卡便是放在外面的廟子裡面,能開光的便也極少。

你既非是吐蕃贊普,亦非是佛門的大士,你做得此唐卡,便除了這廟子,就是諸法本源的廟子方才可以為你的唐卡開光。

我們自會幫助你開光此物。

止你這一次進來,也須得做到一件事情。

你須得將那鐵器帶走。

不可叫它再次停在這廟子裡面。

這應是你七百年前就應做到的事情,雖然你遲了七百年,但是你和廟子發的大誓言,依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