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令人出乎意料之物

正文卷

第208章 令人出乎意料之物

仔細的撫摸著此物,陸峰的確發現這些書籍的紙張,和密法域常見的紙張(長條書),不常見的紙張(卓格頓珠給他的壓花紙),都有差異,這紙張更加細膩些許,雙目之中凝視著此物,他想要搞清楚此物之上叫他肅然起敬之物是甚麼,結果無有想到,他將此物從藤箱之中拿出來之後,他放在此處的,未有拿出來的羅仁·贊丹屍佛的長條書,還有諸般長條書,竟然開始莫名的氣息勾連、吸引了起來。

這是從來都未有的事情。

看著這氣息略微有些接觸之後又針鋒相對,止這一種力量的針鋒相對,不像是要生死相搏,陸峰感覺得到,這應是要體面許多,於是他便坐在其中,無有動作,雙手合十,念珠便如此的捧在手心,止充當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糊塗蛋,密法域多年,陸峰早就學會了裝糊塗的手段。

他就如此的坐著,看著這些書籍在他的面前停滯不住的氣息變換,相互勾連之後又消逝不見,陸峰從這些氣息之上感悟,忽而感覺得到,這其實亦是一種「辯經」。

很快,他眼前一亮。

的確,這亦是一種試探,也是一種辯經,若是這一股子氣息是單獨出現的,陸峰是看不清楚這是什麼的,可是涉及到了對抗,陸峰便有了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洞穿了此物的本質。

是「思想」。

是「想法」。

亦是一種「意」的外顯化。

是他們「道理」,「佛理」「認知」的相互碰撞,是這些文字、書籍,便是武器,是他們思想的衍生和外化,特別當卸下來了這些書籍、文字的人,一個個更是不同凡響,他們的思想放在了一起,便會形成這樣的情況——跨越了時間的「辯經」。

是他們理念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短暫的碰撞。

陸峰無有說話,他便看著這諸般的氣息,化作寶瓶,化作寶輪,化作凈土,勾勒出了婆娑大樹,又化作了可怖的地獄,止這些景象,須臾而出,又須臾而滅,生滅之間,陸峰便感覺心情安寧。

他的周圍,也異狀連連,可是這些異狀對於陸峰來說無有作用,應陸峰早就過了能夠對此物有作用的時候了,他索性做自己的事情,時間到了,先念經祈福吧。

經文化作「嗡嗡嗡」的低聲頻率震動,從陸峰的身邊傳遞了過去,順著外面煨桑祈福的煙,飄到了密法域的上空,陸峰反正無有必要,是什麼地方都不去,在這裡好歹也是有菩薩保佑,可是出了這日出寺,那「六怙主大雪山」的爛攤子,便還不知道收拾成了什麼樣子,還不知道那邊到底是發生了甚麼。

索性閉關在了自己的這小小日出寺之中,這一次帶回來的三十馱馬,上面背負著的,亦也都是食糧,要是還不夠,陸峰便可再出去,養活這小小的一座日出寺上上下下廟子裡面的人,還是無有大問題的。

那些書本之中還留下來的「意」,並無有打起來,這些書寫佛經的人,學問便都是有的,並且,還都是大大的有,陸峰便坐在了這些大學問的「辯經」之間,撥動念珠,念「六字大明咒」,三心具備,到了後面,更是雙眸之中蓮花台靜靜的旋轉,仔細的觀看這些異狀。

等待它們辯經完畢。

但是無有想到,在「辯經」完畢之後,這些勾連在一起的氣息便都落在了地上,無有再出現鬥法之後,勝利者將失敗者撕碎的情況,叫陸峰心中莫名有些失望——「便是這些大得道者的『辯經』,都要比『蓮花欽造法寺』的辯經要溫和的許多呀!它們贏了輸了,都不會出現生死相搏的情況。

哪裡又像是『蓮花欽造法寺』,連這輸了的僧人,也都無有了活轉過來的可能。」

不過話是這樣說,陸峰很清楚,密法域的「法」,重逾千金,經書上一「字」的闡釋權力,便可以叫諸多高人上師,人頭滾滾,這無是甚麼開玩笑的事情,這是真的,「法」,便是權力。

權力,無可分享,只能奪取,便是佛爺亦是如此,佛爺的「法」之一,便是「佛法」,等到了諸般事情都平靜下來,陸峰放下伸手將那本看過的,藍色封皮的折經書拿了起來,書的第一頁,寫的是這位撰寫了書籍的人,在一個叫做室利佛逝之海島之國,遇見了一位叫做善行大師的佛門高人,見到了奇異的天象,所以他回到了泉州之後,寫下了十部經文。

現在在他這邊的,便應該是這十部經文。

都是戒律,止他還是疑惑,應這上面的所著者之名字,被塗抹掉了,看起來很像是將此物流傳下來的這位高僧——毫無疑問,便是能取得這十部經文的人,一定是一位高僧,是這一位高僧上師,他將自己的名字和時間都抹除掉了,止留下來了地點和人物。

「善行大師……」

陸峰有些無言,他仔細的思索,從泉州和這地點,也可以看出來這位高僧可能不是密法域的人,他可能是中原人物,但是對於一些比較著名的佛門人物,陸峰並不太熟悉。

應在密法域,許多高僧的所行所為,言語理解,都有專門的人記錄下來,傳記撰寫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派別,陸峰是無有閱讀過這種書籍的,應他以前的時間也不足夠叫他去閱讀這些書籍,除了一些比較著名的人物,口口相傳叫他所知道的外,其餘的名字,便是這位明顯是大人物的善行大師,他是完全不清楚的。

至於說室利佛逝,他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不過看起來應該是一個信奉佛法的海外島國,可能還要從港口城市坐船出去。

再往後面翻閱,陸峰便看到了這是一本「目錄」,這十部戒律經文,分為五十卷,四百九十誦,上面亦還有三百注釋,是「梵文」和「中原文字」的組合,大多數便是以「中原文字」寫成,其中一些「梵文」,亦是取了「音譯」,止這本書的作者在最後寫,自己「才疏學淺」,所以未能做到「詞句優美」,「字意準確」,「遠不及善行大師以及三藏法師矣!」

對此,陸峰無有任何的表示。

應這便是一個很直觀和現實的事情,想要做一個「大翻譯家」,不止是需要紮實的梵文,還須得更高層次的一些東西,這些東西,便包括了佛法的知識,遣詞造句,什麼地方須得翻譯,什麼地方不須翻譯,直接以「音譯」,不用「意譯」。

這些便都是學問。

有些東西便是學不來的。

勤不能補拙,便是到了高深的地方,便是勤,都是天賦之一種,許多人是無有了「勤」這種天賦的,便是這精力,都不如旁人。

所以這位翻譯者如此說,是他不如三藏法師,可不是不如陸峰。

這位做了翻譯之人,是在三藏法師之前,他便覺得自己渺小,翻譯的不好。可是對於陸峰來說,這便是能翻譯十部經書,陸峰見到了,都要濯洗乾淨自己的雙足,對著這經書叩拜。

也許見了這位高僧,二人辯經之下,都是陸峰輸了也未可知,所以此人便不可小覷,陸峰翻開,根據這後面所說,這上面的諸多「梵文」之翻譯,便都是他和善行法師所做,自然,藍本來自於那位三藏法師。

陸峰沉默不語,三藏法師,精通三藏之法師,亦可以是一位大翻譯家,也就是說,那位三藏法師,很有可能是手持著更多的戒律的大法師,現在他得到的一些,亦不過是滄海一粟,陸峰緩緩打開了這下面的捲軸,看到了被淡黃色絲綢壓制的很好的宣紙,宣紙之上是小楷,上面寫著的便是「戒律」。

陸峰一卷一卷的看,止粗粗的掃一遍,陸峰便也無有看太明白這些經文。這些經文,須得細細的「品味」,其中有些,自然是可以一目十行,便是看過去就可以,但是有的地方,便止一句話,一個字,須得細細的品味,自己去解析,自己去推敲其中的含義。

並且其中也有些文字,是直接「音譯」,還有一些,可能翻譯的不是太過於準確,便是陸峰粗掃一眼,一時之間都有些蹙眉,不清楚這寫的是什麼,所以這樣粗粗的看一眼,是看目錄之中的經卷是否有缺失,得到的結果是,全部都在這裡。

這目錄上的經文,都在這裡,無有遺漏,並且收集了此物的人,還貼心的在經卷的背後,寫上了數字,這些捲軸也無有蟲蛀,雨淋,字跡清楚,都可以看出來。

這些捲軸,從壹,到伍拾,都是編著的完全。

叫陸峰第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什麼是甚麼。

看完了這些,陸峰更加確定,這些便都是一個龐大的「經藏」的一部分,但是這些誦,陸峰說實話,他無有見過,在無盡白塔寺絕對不存在。

『明理上師,是找到了一個伏藏,還是挖出了一個佛窟?』

陸峰心中詫異。

便是粗粗的掃過了一眼,陸峰便都知道,這些東西若是放在了外面,便是死了一個小寺廟的上師,都拿不來。

陸峰雙手合十,再次感謝自己的「本尊上師」明理長老,隨後他將此物珍而重之的放在了自己的身邊,親自用上好的,自己都無有穿著的絲綢來輕輕擦拭,務必不叫這些書籍上面還掛礙著塵土——這些經文,可比他要重要多了。

陸峰小心翼翼的殫走上面的灰塵,清掃走上面的每一寸土,做完了這些,才將他們啟出來,放到了另外一個藤箱之中,並且將藤箱放在了菩薩面前,隨後又拿出來了另外一個藤箱。

陸峰將其捧在了手中,完全無有因為一個是「佛教」典籍,一個是「巫教」典籍,便怠慢了此物,仔細的看著上面的文字,應也是「巫教」的文字,細細品味,陸峰發現這些「巫教」的文字,便也是《鏡韻》,也深深地蘊含「語言」之奇妙,並且可以看出來,此物的成文時間,也應是在佛門來到了密法域的時候,是「巫教」和「佛門」的相互融合時期。

應「巫教」的教義和諸多法門,亦非是一成不變之物,從最早時候的「巫教」,到了後來出現了大得道者,「巫教」——那些神靈的子嗣家族和當時的吐蕃國混合在了一起,再到了連大相、土官都和「巫教」有扯不開的聯繫,贊普亦都要被「巫教」大流所挾持的時候,從西邊來的僧人,便越過了高山,帶著佛法,來到了密法域。

「巫教」不敵「佛門」,選擇了蟄伏繼和離開,佛門和未曾離開,躲開的「巫教」相互學習借鑒之後,便形成了新的「巫教」——變成了「佛」所創立的教,其中的大賢者,成為了「大覺悟者」,「大智慧者」,「大慈悲者」,大得道者和佛門對於「覺悟者」的稱呼,重合在了一起。

所以,僅僅是從稱呼之上,便可以看出來「巫教」的這典籍,究竟是甚麼時間寫出來的,反正陸峰是看的清楚,這一本「巫教」的大得道者,應該是一位「菩薩」,上面說這位菩薩因為精通小五明之中的三明,已經去了凈土之中。

見到這裡,陸峰便更加肯定,這是「佛法」時期後的著作,可能和羅仁·贊丹屍佛是同一時期,也可能是之後的「巫教」得道者,他的這一本書,便是受到了外來的僧侶的影響,不過這也有一些好處,那便是陸峰起碼能夠看得懂了。

叫陸峰寫詩,陸峰是不會的,但是將其當做是一個可以閱讀的字典,陸峰一點問題都無,他將鏡韻拿了出來,便看到這位大得道者所書寫的,都是文字之美,陸峰顧不得品讀這文字之美,他還有事情要做,將其仔細的收拾乾淨之後。

便是第三個藤箱。

打開第三個藤箱,陸峰拿起來了上面寫著「卍」字元號的藍皮折經書,打開看了一眼,陸峰神色便鄭重起來。

此中,是為咒術!

準確的來說,是咒術之中的「詛咒術」,是用來詛咒殺人的法子,是瑜伽士們,一些修行了這種咒術的上師們用來互相攻伐的手段,用來建造「垛」,傷害別人的手段,用來製造諸般的不可思議手段的「密本」。

對於這些,陸峰最早也止有耳聞,無所見,因為這些東西便都是真正的不傳之秘,諸多上師大多時候是不會將這些手段傳承給別人的,這,可以是一種「巫術」,也有上師,將其稱之為「佛法咒術」,也可以是其餘之物。

不同的人,對於這種手段的稱呼,自然便都是不一樣的。

這才是真正的,隱藏在了佛法之下的東西,是密中之秘。

大白傘蓋佛母她的寶傘所遮住的諸多咒語,咒術,最多的便就是這上面的咒語,用來傷害人的,詛咒人的「咒術」。

中原的高僧曾經嫌棄過密法域的咒術,自然,密法域的上師們對於中原的僧人也有過言語,不過應如何說呢?既然交流,便就有過影響,比如說陸峰想要將自己修持的「大手印」修持到了「大樂」的境界,正常情況下是需要「空行母」的幫助的,可是他現在修行的這個,並不須得「空行母」,準確的說,是一位女性修行者的幫助的。

——這亦是密法域的有些流派,受到了中原佛法影響,起碼是受到了交流之後產生的現象。

陸峰大開眼界,應這並不是用來驅逐病詭、法會時候使用的咒術,這是真正私下使用的咒術,廟子裡面,自然是無有上師教育他這種咒術的,陸峰是無有見過的,但是現在初次見到了這些咒術,陸峰沉默不語,他知道自己不應學習這些咒術,應所有的咒術,便都須以大量的「犧牲」所造就,法力的來源之一,便都是大量的「犧牲」作為加持,換而言之,便是「犧牲」越多,咒術越得靈驗,和那些詭神的交情就越是深厚。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的意供,在這種情況之下,作用並不大。

更重要的是,和他的三心之一慈悲心是相抵觸的,半道更改了自己的「根基」是甚麼下場,陸峰再也清楚不過了。

不過不學,不代表陸峰不看,隨著陸峰自己的修為,地位越來越高,想要謀害他的人,也會越來越多,不可不防,比如說,陸峰在這些咒術裡面,還真的看到了叫人不斷拉肚子,乃至於拉死的咒術。

看起來,和明理長老描述的無盡白塔寺那幾位接連暴斃的主持轉世尊者的死法,極其相似。

止便是陸峰,看這些都覺得心累,看了半晌,也將它們收起來,轉而開始研究《鏡韻》,將羅仁·贊丹屍佛的那「切割法」拿出來,開始比對學習此言語,他還要將此方法學會了,去降服「紅蓮寂滅魔口大輪」,也就是前些時候去的,被扎舉本寺的僧人鎮壓,看起來有些鬆動的那魔口大輪。

想到三年之後須得再回去無盡白塔寺的廟子裡面,和那些人「爭權奪利」,陸峰便知道,自己到時候「佛法」不精深不行,那個時候,他要是「佛法不精深」,那麼他便真的只有去的可能,無有回來的可能。

到時候,他這一顆好好的顱骨,便是也要成為別人手中把玩的「嘎巴拉碗」,指不定還會被當做便溺器物。

這是陸峰絕對不能允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