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傅調的練習曲

正文卷

第211章 傅調的練習曲

傅調下半場演奏的作品為肖邦的12首鋼琴練習曲,作品集編號為25,第一首完成於1834年,第二,三,十二完成於1836年,其餘部分完成在1832-1834年間,呈現給達左爾伯爵夫人。

傅調的手無比輕緩地落下第一顆音,並未直接移動,而是緩緩抬起,讓止音器慢慢貼近正在顫抖的琴弦,構建出一絲即將消散的跡象後,他的雙手便再次落下。

一連串無比連綿的琶音在傅調的手上流淌而出。

並不如同其他的琶音練習曲那般炸裂,然而顯得有一絲柔和,正如同緩緩地流水一般在眾人面前漂過。

按照肖邦創作出這一首作品時候的想法,這一首作品名為「牧童的短笛」,肖邦是這樣和他的學生解釋這一首作品的。

「牧童因為暴風雨即將來臨,避難於安全的洞穴。遠處風雨大作,牧童卻若無其事地取出笛子,吹出風雅的旋律。」

在肖邦的原版樂譜之上,他將右手每組十六分音符的第一顆音都給予了著重標記,舒曼也認為這一首作品相比較肖邦給出的牧童短笛練習曲,這一首作品實際上更像是豎琴練習曲。

傅調在練習這一首作品之前查閱過很多的資料,從布魯塞爾到巴黎的火車上他也一直翻看著手中的樂譜,思考著其中的內容,因此他對於肖邦所想要表達出來的一切意象已經有了一個相對準確的表達。

正如同肖邦所想的那般,傅調的右手將每一組十六音符的第一顆音加了些許重量,音樂的線條瞬間走了出來。

明明是雙手演奏的作品,但是卻在傅調的手指之下,變得如同單聲部的旋律一般,無比的悠揚且平和。

其他的音符只是作為音樂的配菜圍繞在主旋律的周圍,正如同之前所言,如豎琴練習曲一般,隨著音樂踏足此地而緩緩流淌開來的波紋一般。

而他所做的這一切,便讓音樂主旋律的音樂性成為最為重要的部分,這個主旋律的表達好聽與否,便更為的關鍵。

可問題是……傅調他的音樂性會很弱嗎?

從上半場的演奏中所有人就聽了出來,傅調的音樂性上的水平幾乎是無人能夠比擬的強大,只是單純討論音樂的美感,不去討論是否符合作曲家本身的那一層外殼,傅調能夠直接碾壓過許多人。

就比如說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的預選賽上,傅調彈奏的作品之中你幾乎完全聽不出來任何肖邦的東西在其中,甚至感覺不像是肖邦。

但是為什麼傅調能夠通過預選賽的選拔,成功進入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的正賽?

就是因為傅調他在音樂本身的美感上所做的一切,他讓音樂的美變得更為致命,更加吸引眾人。

即便音樂之中那種肖邦的感覺並不濃烈,你也能從傅調音樂之中的那種美感上,感受到傅調所想要表達的一切,領略到他音樂世界之中的美。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時傅調能夠拿下肖賽預選賽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是這個美,以及他的技術,甚至他只要稍微差上那麼一點點,他可能都無緣進入正賽階段。

而現在,傅調很好地利用了他對於音樂美感的詮釋,給眾人詮釋出了一個音樂起伏極為柔和的肖邦練習曲Op25-1,牧童短笛練習曲。

舞台下的眾人還沒有聽夠旋律中表達出來的一切,傅調便已經開始更換了音樂。

等到最後一顆音的落下,傅調手指只是稍微停留片刻,肖邦25號練習曲第二首作品便從中湧現出來。

Op25-2,F小調,2/2拍,急板,手指與手臂柔軟性練習曲。

肖邦並沒有給這一首作品一個確切的名字,不過這一首作品相比較第一首彈的人更多,也更加具有練習曲的味道在其中。

因此很多人便將其稱之為蜜蜂或者陀螺練習曲。

眾人還沒有從第一首作品的柔美之中走出,傅調的手便已經落下。

只是稍微在第一顆音停留些許後,一連串三分音符便從傅調的手中迸發而出。

不停地的旋轉,忽上忽下,如同莫比烏斯環一般無窮無盡。

極度平均的三連音貫穿其中,毫無任何破綻。

在這迴旋的音樂之中,傅調的手臂甚至都沒有怎麼運動,只是極為柔軟地搭在鋼琴之上,讓自己的手指帶動著手臂跑動。

一股如夢幻般的感覺從他的手指中走出,幻夢,迷茫,讓人的大腦甚至不由得產生幻覺,甚至不知進度幾何。

明明速度是那麼的快,沒有任何停留的空隙,可是不知道為何,在傅調的詮釋之下,你甚至能夠感覺到一絲絲的靜謐。

正如同孩子夢中的歌聲一般。

這種極為混亂的感覺在眾人的耳中流淌而過,眾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現在應該說什麼,只是感覺極為的震撼。

這個才只是兩首作品,這個才只是傅調剛剛起的一個開頭,肖邦的練習曲開頭。

他們甚至都還沒有進入狀態,傅調便已經用極為強烈的轟鳴轟炸著他們的情緒,帶動著他們的情緒前進。

相比較沒有什麼人專門拿出來演奏過的Op25-1,Op25-2則能夠被更多的圍觀群眾接受,畢竟更為眾人所熟知。

在這練習曲之下,傅調除了展現出音樂性之外,他對於手指的技巧性也展現的淋漓盡致。

只不過……

肖邦的練習曲對於他們很多人而言,並不困難,甚至可以算得上是簡單,幾乎沒有多少人會選擇用肖邦的練習曲來當成練習曲去練習。

更多的人會當成樂曲去演奏。

相比較關注傅調的技術外,眾人更在乎的,便是傅調的音樂性。

傅調音樂之中的那種美感在強技術感的作品之中同樣展現的淋漓盡致。

即便才聽了幾分鐘,眾人便已經回到了上半場的狀態。

所有人此時此刻無比認真地盯著舞台上的傅調,神情認真。

他們不知道為何,從傅調的演奏之中,他們感覺自己能學到許多許多的東西。

傅調並不在乎舞台下眾人對於他的想像,他只是安安靜靜地演奏著自己手中的作品。

肖邦的練習曲演奏時長都不怎麼長,幾乎全部都是三四分鐘便能演奏結束的作品。

例如傅調演奏的這一套作品,全部時長就算加在一起,也就只有三十多分鐘,加上上半場和中場休息,剛好湊成一整場的音樂會。

等到最後一顆音落下,眾人立刻喘息幾聲,清理喉嚨,等待著下一首作品的出現。

肖邦op25-3,F大調 3/4拍,快板,節奏和觸鍵練習曲,其難度在於三種不同的節奏型同時表達,以及其間表現重音及調性變化。

傅調的心中略微走過這一首作品想要表達的內容後,便微微點頭,將自己的雙手抬起,按下了第一顆音。

一股與之前完全不同的音色瞬間奔涌而出。

之前是f小調,現在走到了F大調,而大調特有的那種光明以及明亮的音色頓時驅散了之前小調所帶來的那一絲夢幻以及迷茫,所留下的更多則是一股完全不同的明亮感。

傅調對於這一首作品在節奏上的把握簡直恐怖到了極致。

可能是他之前經常演奏爵士樂的原因,又或者其他的什麼原因,他對於節奏的把控簡直嫻熟到了極致。

而這一首作品的難點便是在於三種完全不同節奏型的同時表達,傅調卻好像完全沒有這個問題一般,手指直接從中跑過,聽的眾人滿腦子問號。

特別是那些自己曾經彈過肖邦op25-3的那群人。

他們甚至懷疑自己聽的究竟是不是肖邦25-3。

為什麼傅調詮釋這一首作品能夠詮釋的這麼輕鬆?而自己彈的卻好像瘸了一條腿一般。

就算他們當時覺得自己彈的很是順暢,可現在聽到傅調的演奏,他們卻不知為何產生了一絲絲的懷疑。

那就是自己之前真的很順暢嗎?

自己對於這三個節奏的把控,真的做的很好嗎?

在傅調的演奏之中,是有一群人是從布魯塞爾那邊追過來的,他們聽著傅調的演奏表現得更為激動了一些。

他們之前聽過了傅調所演奏的肖邦練習曲Op10的全部,現在再聽到了傅調演奏的肖邦練習曲Op25的全部,這下可就真的可以算得上是圓滿了。

徹徹底底的圓滿了。

而其他人雖然沒有聽過傅調的op10,可是聽到這個op25,他們的情緒也不由得被調動了起來,不由得相互遞眼神。

「我的天,剛剛那個音樂的流動感,真的絕了,我好喜歡他的這個詮釋方法。」

「還有他與生俱來的那種大海的感覺,明明是肖邦,可是他詮釋的已經不僅僅只是肖邦,而是擁有著他自己特色的肖邦了吧。」

「好強,好厲害,這個演奏真的太漂亮了。」

「這才僅僅只是前三首……」

眾人的反應並不相同,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在震驚以及痴迷傅調詮釋之下的那種音樂的美感。

那種只有傅調才能夠詮釋出來的特色魅力。

相比較這些人的情緒,遠處巴黎高等音樂學院的眾人就不一樣了。

他們聽著傅調的演奏,已經懶得去多想傅調究竟有多強。

他們現在想的只有一點……

那就是趙成珍究竟有多慘。

他究竟是倒了幾輩子的霉才能夠碰上傅調這樣的人。

傅調現在的肖邦真的已經可以算得上是國際一流的鋼琴家,單獨拿著肖邦去開巡迴音樂會已經完全不在話下。

之前可能會有人覺得傅調現在的這個肖邦音樂會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音樂會,只是簡單的在全世界面前露個面,表明他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的身份,向眾人證明一下自己的實力之類。

但是現在,看著傅調的演奏,他們已經完全沒有這樣的想法,反而有了一絲絲的抱怨。

就傅調的這個演奏,他現在這個音樂會的巡迴,是真的太小了。

傅調應該去兩三千人的大場地,即便只能坐滿一半,那也已經足夠。

因為只有那樣的大場合才適合傅調現在的音樂會。

如果……傅調下一次的巡迴能夠來一場大音樂廳的巡迴就好了。

巴黎高等音樂學院的眾人看著傅調不由得這麼想到。

大音樂廳的巡迴,或者是在凡爾賽宮,又或者是在盧浮宮裡面開音樂會,這樣才應該配得上傅調現在的詮釋。

否則只有他們這一千來人,還沒有錄音的演奏,真的太讓人遺憾了。

這種音樂就應該讓全世界的人都聽聽,看看什麼叫做新一代的肖邦。

趙成珍似乎感受到了周圍眾人的表情,不由得無奈苦澀一笑。

現在傅調的肖邦已經成長到了他難以想像的地步,他還在沉澱著他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的所得,而傅調就已經成為了足以拿著肖邦開全球巡迴音樂會的頂級鋼琴家。

這種實力的差距甚至讓他已經不去想像怎麼比得過傅調,而是開始認認真真地去思考。

怎麼才能夠追上傅調的步伐。

傅調進步以及成長的速度太快,即便他只是想要追上傅調的步伐,也顯得尤為困難。

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情況下,周圍那群同事以及老師的視線之下。

他不由得低下頭,讓自己不去在乎周圍人的目光,讓自己沉浸在傅調的音樂之中,認認真真地欣賞傅調的演奏。

畢竟,傅調的演奏,是真的漂亮。

肖邦第四首練習曲,也就是Op25-4,切分音練習曲,略顯焦躁不安。

必須把常規節拍與逆行重音配合恰當,和弦方面,像是由和弦衍生出來一般,在高音部有弱起拍的旋律,而且到處懸疑,當它一進來,旋律正好轉慢,略有遲疑感,在流暢中有心神不寧的感覺,因此也可取名為『不安』。

這是一具狂想曲風格的練習曲。

而傅調的手在剛剛停下的一瞬間,等眾人的情緒稍微削弱一點後,便直接跑動起了這一首不安的練習曲。

之前的陽光感再一次被破壞,明明極為的割裂,可是在傅調的手指之下你完全感受不到這種割裂的感覺,反而覺得恰到好處。

這兩者的銜接極為順暢,甚至讓人有種不知道是傅調演奏的順暢,還是肖邦本身寫作的就很順暢的感覺。

等到這一首作品結束後,傅調便直接接上了下一條作品。

肖邦Op25-5,e小調,活潑諧謔的。

肖邦在這一段的標題上,他明確寫明了「輕快的小諧謔曲」的名稱,這是肖邦聽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之後,被他那魔鬼般技術所感召寫下的一首技術性很強的練習曲。

傅調沒有經過任何思考後,右手便直接按下,一股焦急不安且悠長的旋律在他的手中流淌,而左手用不諧和和弦,有如提琴嘲弄性輕快的撥奏,一股對比的感覺瞬間奔涌而出。

「這個地方彈得好!」

坐在遠處的何深眼睛不由得一亮,這個地方的對比感覺特別的濃郁,特別是那種諧謔以及魔鬼般的感召,何深從來沒有想到居然可以在傅調的手中聽到如此清晰的音樂形象。

這一首作品演奏的人很多,但是音樂形象能夠表達的這麼清晰的,十分少見。

肖邦Op25-6,升g小調練習曲,快板,三度雙音練習曲,一首無比優雅且帶有一絲絲傷心的觸鍵練習曲。

這一首作品最為考驗的便是音樂家對於觸鍵的把控,如何詮釋音樂之中的美感。

正常來說這種作品應該是屬於比較難的那一批,只是可惜,傅調最為擅長的便是音樂之中的柔美。

傅調的手指落下,眾人的雞皮疙瘩瞬間湧起。

這個雙音的感覺真的太絕了,一會兒大一會兒小,如同正在遠處的鈴鐺聲,一聲接著一聲的傳來,帶來無盡的焦急以及悲傷,

正如同一個波蘭流亡者在雪撬銀鈴聲中,沿著茫茫無盡頭的冰雪小道,流放到遠方去,帶著面對位置的恐懼以及對於家鄉覆滅的悲傷。

而op25-7,則是帶著剛剛哪一首作品逃亡的悲傷,以迷茫作為開局,詮釋出了一首極為絕望的悲歌。

明明是一台鋼琴,卻在傅調的手下演奏出了一股長笛與大提琴二重奏的對話。

越慢,音樂之中的那種美感展現的越是精彩,那股音樂力量直接擠壓到眾人的面前,幾乎佔據全部的空間。

這一切的悲傷,最終停留在了飄揚的尾音上,傅調的雙手抬起,讓音樂的聲音全部散去後,便迎來了肖邦25號練習曲之中的第八首。

這是一段被譽為鋼琴家在演出開始之前必須練習的作品,六度練習曲,用來活躍略顯僵硬的手指,讓音樂表現得更加完美。

似乎也正是在舞台上演奏這一首六度練習曲將手指徹底打開,不知道為何,眾人總感覺傅調的音樂之中似乎變得更為嫻熟了一些。

而在這份嫻熟之下,眾人想到後面的幾首作品,不由得面露期待。

肖邦Op25-9,蝴蝶。

肖邦Op25-10,八度。

肖邦Op25-11,東風。

肖邦Op25-12,大海。

最後的四首,肖邦op25之中最為著名的四首作品,也是最容易被發現弱點的幾首。

傅調又會給予他們什麼樣的詮釋呢?

伴隨著Op25-8的結束,傅調深深呼吸了一口氣,按響了來自於蝴蝶的第一顆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