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關門弟子

第十三卷 顛倒因果方

杜羽站在一旁,完整的閱讀了「顛倒因果方」,他發現自己之前的猜測還是有一些偏頗。

在「鬼谷子」的筆下,顛倒因果方的能力與現在有所不同。

鬼谷子方中講明,此能力只能修改施法者施法之前的一小段歷史,再無其他作用。

按理來說,這隻能修改一條「線」的時間之術,聽起來並沒有那麼強大。

而造成如今局面的原因,源於幾個精妙的巧合。

第一個巧合,是不知火家似乎誕生了一個詭異的天才,他不僅理解了、吃透了這篇方子,更是順著方子研究了「剪斬之術」。

既然「時間」能修復「時間」,那其餘的不知火族人便源源不斷的剪斷「線」,來讓「時間」出現錯亂。

這樣一來,等於無限放大了洞中之人的能力,也無限放大了不知火族人的能力。

只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不知火家施展「剪斬之術」的時候,洞穴里要有「時間」存在。

第二個巧合,是「被救之人」成為了「洞中之人」,形成了一個可怕的閉環。導致了「自己替換自己」這種詭異的情況不斷發生。

第三個巧合,是戰其勝的「穿梭法術」不夠穩定,容易讓眾多「杜羽」不斷的落入時間洞穴,進而與曾經的「自己」交談,產生龐大的連鎖反應。

明白了這一切之後,杜羽意味深長的看了鬼谷子一眼,隨後目光鎖定徐福,大體瀏覽了他的人生。

按照鬼谷子的交代,不論他生死與否,徐福都要在雲夢山學習了二十年醫術。

第二年,鬼谷子壽終正寢。

徐福開始自學岐黃。

閑暇之餘,他又飽覽了鬼谷子其他方面的著作。

二十年已過,徐福仔細的打掃了鬼谷先生之墓之後,便按照鬼谷子的卦象向西南進發。

很快,他就在一個小城中遭遇瘟疫。

正如鬼谷子第一句預言所說「救災施岐黃,西南遇始皇」。

他施展醫術,救活了全城之人,在這期間眾人知道徐福乃是鬼谷先生之徒,又能救人性命,遂將其奉為「仙人」。

恰巧剛剛統一六國的嬴政正在西南出遊,聽聞了此處有「仙人」,便請他一聚。

二人相談甚歡,嬴政發現此人雖不懂仙術,可對於岐黃、兵法、縱橫、政治等方面的心得遠超他人,嬴政有心帶他回到咸陽,可又沒有正當理由,於是便按照民間的叫法,封徐福為「隨行方士」。

回到咸陽後,嬴政更是將他封為「第一方士」。

嬴政有意讓徐福在一旁輔佐,便只能賜給他「天下第一」之稱號,卻未曾料想天下的「方士」們聽聞這個消息,為求名利,紛紛來到咸陽自薦。

而對於他們來說,「第一方士」徐福自然就成了眼中之釘。

始皇帝頗感為難,此時廢掉徐福,便顯得他「不能識人,眼光偏頗」。此時保住徐福,那徐福就是「欺君之罪,理應當誅」。

始皇帝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一個辦法。

那就是帶領徐福前去尋找真正的「仙人」。

若是能讓仙人給徐福指點一二,使其略懂仙術,至少也能瞞天過海。

這就應了鬼谷子的第二句語言,「隨行訪衡山,取水姓名揚」。

始皇帝帶領徐福和上千隨從,浩浩蕩蕩的遠行。

每次途經煙霧繚繞的高山,便登高查看,以求能碰到真正的「仙人」。

途經衡山時,始皇帝發現此處靈氣繚繞,霧氣昭昭,便帶著眾人上山訪仙。

正逢天氣炎熱,在這衡山之上不僅沒有找到仙人,更是連溪流都未曾見到。

眾人口渴難耐,始皇帝更是覺得頭昏腦漲,便叫人分出幾組,四下尋水。

等了半晌,尋水的眾人都不見歸來,徐福便帶又領百餘人出發尋水。

他很自然的運用了在雲夢山上所學的風水之術,觀察著山脈的走向。

幾分鐘後,徐福心中略有頭緒,便徑直走向了一塊空地,他從身旁取出一塊石頭,輕輕的敲了敲地面。

那土地下面恰好埋有一處隱蔽泉眼,徐福輕輕敲打的功夫,土地瞬間碎裂,泉水噴薄而出。

這一舉動驚呆了身後的百餘人。

從此一傳十、十傳百。

徐福「敲石取水」瞬間轟動了天下,被傳得神乎其神。

朝內其他方士聽後也頗感驚奇,從石中能取出水來,若不是對五行之術有著透徹的了解,又怎會有如此神通?

有些方士開始對徐福改觀,又有些方士開始想方設法的刁難。

他們在朝上當眾提出,像徐福這般「天下第一方士」,必然能夠掌握不死葯的煉製方法,何不讓他為大王煉製一顆?

嬴政聽後微微皺了皺眉頭。

能夠統一六國之人怎會是平庸之輩?

他瞬間便洞察了眾人的想法,這是一招借刀殺人的妙計。

而借的正是自己的刀。

這世上的凡人誰能不死?

可若徐福就此拒絕,他又如何立威?

一提到「不死葯」這三個字,徐福看起來表情很複雜。

這正應了鬼谷子的第三句預言,「可憐三月後,駕船赴茫茫」。

徐福記得師父曾經說自己應當在東洋發跡,便準備前去一試,說不定真的能夠尋找到「不死葯」。

而至於師父所遺留之「顛倒因果方」,內容過於玄妙,他一時半會還難以參悟。

「九年兩揚帆,成道在東洋」。

徐福第一次出海便花了四年的時間,卻始終一無所獲。

當他回到咸陽時,本以為能夠見到闊別已久的大王。

卻未曾料想嬴政面色冷峻,讓他趕快準備第二次出海,務必要找到「不死葯」。

他告訴徐福,若這一次還是沒有找到,便要將其斬殺。

徐福千算萬算,沒有算到嬴政會說出這番話。

或許四年的時間太長了,足夠一個人改變心性?

四年的時間確實很長,但徐福不知道的是,被改變的不是嬴政的心性,而是朝中眾多方士的心性。

在這四年的時間里,他們天天盼著徐福找不到不死葯,盼望著他能夠客死他鄉。

當徐福空著手回到咸陽的時候,整個城內都瀰漫著異樣的氣息。

嬴政也知道,這一次,他已經無法再保住徐福了。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當六國統一的那個瞬間,治理這個天下的便不再是武力,而是人心了。

若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偏頗一個凡人,一旦失了威信,則朝綱不穩。

這一次,他給徐福準備了超乎想像的隨從,並且組建了龐大的艦隊,嬴政又命人在船艙之中放入了大量的錢財和食物,最後當眾給徐福一封竹簡。

他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告知徐福:「若你無法尋到不死葯,這竹簡便是寡人的口諭,你自當按照口諭自盡。」

徐福一臉絕望的接過竹簡,帶隊出發了。

他的心已死。

自己心中已經在不斷的盤算「出路」了。

時間線一直追溯,回到徐福展開竹簡的畫面。

杜羽這才明白了一切事情。

徐福深夜獨自登高,是想要自盡的。

可他卻未曾料想竹簡中的內容讓他徹底崩潰了。

嬴政從一開始就想保住徐福,就算整個朝中的人都在上書讓大王賜死徐福,他也想保住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