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從零開始的科幻

正文卷

第948章 從零開始的科幻

仁川機場。

這機場在一座島上,服務設施一流,溜冰場、高爾夫球場、水療什麼的都有,過幾年還會開一座賭場,據說專門給中國土豪開的。

但現在沒有,於佳佳就無聊的逛免稅店。

免稅店大同小異,她正看著護膚品,郭帆忽然進來了,於佳佳奇道:「咦?給你女朋友買東西啊?」

「不是,有個事想跟您說。」

「現在是逛街時間,有事回去說。」

「哦……」

郭帆出去了,幾秒鐘後抹身回來,道:「於總,我不說我心裡痒痒,我就問您個事。那個《流浪地球》的導演有人選了么,您看我怎麼樣?」

「你?」

於佳佳好像第一次認識他似的,上上下下打量一番,道:「你應該知道,我們10年星辰大海計畫最重要的一部片就是《流浪地球》,伱只有兩部電影經驗,如果說拍別的,我還會考慮考慮,拍這個,我對你沒信心。」

她直言不諱,郭帆還在爭取:「這個東西國內沒有人拍過,您也不知誰行誰不行,我可以試試!我先把劇本搞出來,您看看再說!」

「那好吧,你先去弄。」

「謝謝於總!」

郭帆蹦蹦跳跳的走了。

於佳佳隨便買了幾樣,回到貴賓休息室,姚遠剛給茵茵打完電話,姚小寶在那邊咿咿呀呀不知道在說什麼,可能在分析朝韓局勢。

不一會登機了。

於佳佳挨著姚遠坐,捅了捅他,道:「哎,郭帆想拍《流浪地球》!」

「你怎麼說的?」

「讓他先把劇本弄出來。」

「哦!」

「哦是什麼意思,你什麼想法?」

「《流浪地球》這種片子,選導演就看兩個標準,一個是自身得有文化,正兒八經念過大學;一個是有專研精神,耐得住寂寞。

能力方面,那是可以鍛煉的,不然你說國內誰會拍科幻片?誰有經驗?

我們是從零開始架構,人的素質更重要。」

「你繞來繞去不就是同意了么?說那麼多廢話!」

於佳佳白了他一眼,蓋上小毯子嘀嘀咕咕:「有一點倒是說對了,我特么沒法想像讓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拍《流浪地球》是什麼樣!」

「那就得在太空里掛紅燈籠了,葛優再出來念個詩,宇宙飛船萬箭齊發,喊大風!大風!」

「滾你的,我眯一會!」

於佳佳一樂,腦袋一歪,中年女人在大韓民國消耗過度,說睡就睡。

「……」

姚遠沒困意,拿了本雜誌有一眼沒一眼的翻著,現在說《流浪地球》還太早。

歷史上,在2014年末,中影新上任的喇董事長拿出劉慈欣的三部小說版權,《超新星紀元》《流浪地球》《微紀元》,想進行電影改編。

找了一圈導演,都以各種理由拒絕。

其實就是不敢接,科幻在中國影視圈是一方死土。最後沒辦法,找到了郭帆,沒成想這個僅有兩部片經驗的新人導演,竟然接下了。

接下之後,完全不知道幹什麼。

郭帆先找到了好朋友龔格爾,希望來做製片人。龔格爾也是個奇人,他是北電畢業,學的是公共事業管理,但看看他的戰績:

給《魔獸世界》元素領主拉格納羅斯配過音;

參加過《快樂男聲》,全國總決賽18強;

唱過《穿越火線》的主題曲;

主演《鳥籠山剿匪記》《007大戰黑衣人》《007大戰豬肉王子》等網路短片,導演是胡戈,就是用饅頭氣死陳大導的胡戈。

為烏爾善的電影《刀見笑》配過樂;

演過《同桌的你》……

總而言之,龔格爾是位玩家,多才多藝,什麼都懂一點。

郭帆把他找來了,倆人一塊摳劇本和設定,花了8個月時間幾易其稿,並且搭建了《流浪地球》一百年的世界變化史,包括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自然中的地貌、洋流等方方面面。

2016年初,劇本在中影內部通過,但發現按照劇本拍的話,預算根本不夠。

於是又找投資,找完投資又前期籌備,做了3000多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10000多件道具,10萬延展平米的實景搭建。

直到2017年,《流浪地球》才正式開機,2019年上映。

為什麼說《流浪地球》開啟了工業化呢?就因為它從零開始,一塊積木一塊積木的堆上去,包括導演在內,所有人都在邊學邊拍。

終於轟開了中國科幻片的大門,結果往裡一瞧,嘿!

《上海堡壘》!

葉文潔跟三體人談戀愛啦!

還有一大堆各種蹭科幻熱度的爛片爛劇,很多都是網大、網劇,都特么不如30年前的《霹靂貝貝》!

所以讓郭帆先弄著吧。

弄完劇本開始籌拍的時候,姚遠再打算進入,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幫助,比如聯繫聯繫徐工啊,中核啊,中國航天什麼的。

…………

眨眼到了2月5日。

春節愈發臨近,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提名名單公布,頒獎禮將在4月19日舉辦。

《親愛的》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等7項提名。

最大的對手是《黃金時代》,許鞍華導演,湯唯、馮紹峰主演,講民國女作家蕭紅的故事,投資方包括安樂、星美、中影等等,沒有99參與。

金像獎的投票分兩輪。

第一輪選出提名名單。

第二輪選出最終的獲獎者,是由專業評審團、13協會會員共同投票。

評審團的一部分成員其實也是會員,再加上一些媒體工作者,他們是受到主辦方邀請而來,所以叫評審團。

具體不贅述了,總之就是投票。

金像獎號稱絕對公正,但任何一個獎項都做不到絕對公正,甭管奧斯卡還是歐洲三大,主觀印象和人情票是無法杜絕的。

金像獎死守港島,對大陸的一切元素進行排斥。

比如有一屆,杜琪峰的《毒戰》和陳木勝的《掃毒》夾道相逢,質量不分上下,但《毒戰》沒有獲得最佳影片的提名。

因為它是大陸公安警匪題材,《掃毒》卻是「香港本土精神」。

搞的杜琪峰破口大罵!

而今年不一樣了,無論某些人如何垂死掙扎,鼓動大家支持港片,也阻擋不了選票如雪片一樣飄向《親愛的》。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