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大忽悠對大忽悠

正文卷

第477章 大忽悠對大忽悠

2010年,扎克伯格帶著華裔女友首次來華,見了百度CEO李彥宏、新浪CEO曹國偉,遊覽了雍和宮云云。

此後幾年,他又四度造訪,在清華大學演講,與馬雲對話,領著一幫人頂著京城的霧霾天在天安門前跑步……可謂做足了姿態。

目的只有一個,讓Facebook進入大陸市場。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失敗了之後,扎克伯格嘴臉大變,各種攻擊中國企業。

在疫情的那個年代,Facebook正面臨著種種問題,用戶老化、年輕用戶流失、TikTok競爭、數據安全、被指協助懂王登基等等。

尤其推行的「全球加密貨幣」計畫破產,使得這個互聯網世界的巨無霸處在一種急需轉型的困境。

扎克伯格選擇了元宇宙來轉型,直接梭哈了。

目前來看並不成功。

元宇宙的概念沒錯,未來必然大有可為,但這個未來太遙遠了點,以目前的技術還要很久才能實現。現實中也如此,頭兩年元宇宙還是風口,今年就沒動靜了。

…………

姚遠過來拜訪,對Facebook的理念可沒啥興趣,他只是過來談遊戲分成的,順便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然後拍幾張照片回國內宣傳。

倆人坐在沙發上,喝著美式咖啡,扎克伯格剛帶姚遠參觀了一圈,自然詢問:「你對這裡感覺怎麼樣?」

「非常棒,能從大學宿舍走到矽谷,能從一面照片牆變成擁有3千萬用戶的社交產品,這是只有互聯網才能促成的夢想。」

「不錯,只有互聯網能做到!」

扎克伯格對這個觀點很贊同,道:「我不懂金融,不懂工業,不懂法律,成不了銀行家、工程師、律師或者醫生,但好在還有互聯網,互聯網給了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最佳的展示舞台……」

缺點這東西就像一坨屎。

看見自己的屎還好,看見別人的,簡直無法忍受。

姚遠和扎克伯格聊了五分鐘後,就果斷認定對方與自己有相同的缺點:愛忽悠!

一個中國大忽悠,一個美國大忽悠。

扎克伯格興緻很濃,問個不停:「我很高興能和與自己相似的人交流,我對你的社交網站非常感興趣,它是怎麼樣的一類產品?」

「它誕生在6年前,那時還是互聯網寒冬,不像現在有web2.0和sns網站的說法,它最早是很傳統的文字社交。」

「BBS那種?」

「是的,互聯網社交的起點就是文字,我認為軟硬體的升級,尤其是網速的提升,才是產品質變的因素。網速提升了,我們才想著能不能上傳照片,增加更多的服務,從文字社交變成了圖片社交。」

「這個說法很有趣,那下一階段是不是視頻社交?」扎克伯格笑道。

「不不,我認為下一階段是功能社交。」

姚遠頓了頓,道:「大社區的模式會讓人膩煩,人不會永遠熱衷於認識新網友,最終都會落在一個個的圈子裡。

或者喜歡文學,喜歡電影,喜歡時尚,喜歡派對,基於這些需求產生的功能,我認為是下一階段的產品特徵。」

「……」

扎克伯格不太同意,剛想打斷,結果對方速度更快,自顧自的繼續道:「一款產品總歸有陷入瓶頸的時候,用戶不可能永遠保持高速增長。實際上,我的網站就已經遭遇了這樣的困境,這需要我們提前做好準備。

我正在將其向功能社交產品轉型,將大社區變為小圈子,同時我相信技術飛躍會給互聯網帶來質的變化,我對人工智慧和虛擬現實技術也很關心。」

「虛擬現實?《黑客帝國》?」

「是的!如果我們僅僅滿足做一家社交網站,那我們現在就能看到它的終點。用戶非常簡單,需要我們給他們帶來庸俗且刺激的新鮮感。

幾年前我們還到處與人講什麼叫電商,什麼叫sns網站,現在大家已經都接受了。人工智慧和虛擬現實技術並非遙不可及,聰明人會永遠站在風口處,而不是一次兩次的好運氣……」

扎克伯格一向覺得自己很能說,沒想到遇見一個更能說的。

思維跳躍的厲害,一個話題接著話題,一個想法跟著一個想法,走馬燈似的讓人招架不住,最後就剩下不明覺厲。

他也有自己關心的話題,問道:「我並非挑釁,我只是想了解一下,如果Facebook想進入中國市場,你有什麼建議么?」

「首先,中國是個開放熱情的市場……」

姚遠張口就來,道:「我們歡迎有創造力的企業進來,我們有十幾億人口,網民數量增長非常快,任何一家都不可能單獨吃下。

像亞馬遜已經進來了,為我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活力,網民需要這種活力與競爭。

我剛才說了,我的網站正在摒棄大社區模式,向功能性產品轉型。但伱們進來是大社區,你的大社區與我們不同,或許能給用戶帶來新鮮感。」

「你覺得Facebook能在中國取得成功?」

「當然能!絕對能!太能了!」

姚遠就差對燈發誓了,我說能又不花錢,你能進來才算你牛逼!

「希望如此,你是一位真正的企業家!」

扎克伯格聽得大為滿意,稱讚了姚遠博大的胸懷。

又聊了一會,姚遠看時間差不多了,最後才道:「我們說點目前需要的,我此番拜訪其實是為了幾款社交小遊戲。」

「社交遊戲?」

「不錯,這是我們功能社區的一個項目,簡單講,就是……」

姚遠介紹了一下《搶車位》和《朋友買賣》,道:「Facebook雖然開放了平台,但對收費項目尚未規定分成協議,我希望建立一個長期合作的關係。」

「當然可以,我們可以詳談。」

扎克伯格感覺這遊戲不錯,但畢竟沒接受美國市場檢驗,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待姚遠一行離開,他們評估研究了一番,雙方又溝通了幾次,最後確認:在Facebook平台的應用程序,收費按三七分,Facebook拿三成。

這其中有個麻煩的地方:Facebook沒有自己的支付工具,而美國電子支付又亂七八糟,用戶會不太方便。

可不管怎麼說,出海算邁出了第一步。

達成合作的一刻,姚遠這邊也冒出人來咔嚓咔嚓拍照。

「中國最大社區聯手美國最大社區!」

「麥窩轉型,遊戲出海!」

「小小社交遊戲撬動大洋兩岸!」

價值一下子就有了,也不枉軟銀花的錢。

…………

又過了幾日。

拳頭遊戲那邊也溝通完畢,馬克和布蘭登願意讓出25%的股份,作價700萬美元。

(冇了……還在咳嗽,還在養病,你們都怎麼樣?

感謝錚珠的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