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互聯網的特有儀式

正文卷

第228章 互聯網的特有儀式

縱觀網紅髮展史,03年的小胖應該算頭一位。

他當時只是個初中生,學校搞安全活動,他站在隊伍中無意間一瞥,被攝影師拍了下來,在貓撲上走紅,被用作各種P圖。

但他是被動式的。

之後的木子美、芙蓉姐姐不同,她們是主動式的,一個以性做賣點,一個以丑做賣點,這倆人才對後面的網紅產生了深遠影響。

……

夜晚,普通小城的普通網吧。

一個普通的年輕人掛著QQ,聽著千千靜聽,抽著五塊錢的紅河,興緻盎然的在玩百度,不時往隔壁的聯眾遊戲瞄一眼。

百度怎麼玩啊?

搜關鍵詞,比如搜「靈異事件」,刷的一下會出現幾千上萬條「世界十大靈異事件」之類的東西。

然後就點進去看,能看一晚上。

這是這個時代網民的樂趣。

他看著看著,正看到「京城的鎖龍井能連接東海海眼」時,QQ忽然響了。

裡面一個鏈接,芙蓉姐姐又發新照片了。

「嘿嘿!」

年輕人連忙點開,跑進麥窩圍觀,嚯!比之前更誇張,肚子上的肥肉更顫,身子更扭曲,配文更自戀。

「哈哈哈,這個丑逼!」

他嫻熟的回覆一條:「加油加油,你是最美的,如果可以,我願意當你的男朋友!」

他不是麥窩的用戶,是一個朋友通過QQ分享的,這才註冊了麥窩賬號,關注了芙蓉姐姐。不關注不行,朋友們都在討論,你說伱不知道,那完了。

你會被說「老土」「落後」「不時髦」。

但關注了也覺得不錯,在網上還能看樂子。

與往常一樣,芙蓉姐姐每次發新照片,已經平均有5000人在蹲守,第一時間衝進去評論,再傳播到各個平台。

起鬨的,挖苦的,義憤填膺的皆有之。

因為大家沒見過這種的,新一代開山怪。

今天討論更甚,甚至有人道:「我宣布,芙蓉粉絲俱樂部成立了,我毛遂自薦,自任會長,同好者速來!」

一時響應無數。

「那我們粉絲叫什麼啊?」

「姐姐叫芙蓉,我們就叫小蓮蓬吧?」

「小蓮蓬,哈哈哈,這個好這個好!」

年輕人也興緻沖沖,忙湊過去申請加入,並道:「有幾個美眉敢像姐姐那樣,不化妝就上鏡?有幾個美眉,不是迎合世俗,迎合時尚,迎合男人的眼光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芙蓉姐姐才是我們真正的偶像!」

「說得好啊兄弟!」

「我就是愛姐姐這份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

「可以當俱樂部格言了!」

「哎哎哎,我有個主意,為了廣泛傳播姐姐教義,咱們先編纂一本《芙蓉姐姐掃盲手冊》怎麼樣?」

「好啊好啊,實不相瞞,我是北大的,她在北大BBS混的時候我就知道她了,沒想到突然火了。」

「兄弟細說,她還在北大混過?」

清北始終看不上麥窩,如今也淪陷了,這哥們瞬間成為焦點,開始科普芙蓉姐姐的過往,搞得大家對本人愈發感興趣。

擱後世,有個詞叫「人肉搜索」。

現在還沒有,但芙蓉姐姐太特殊了,大家都想知道這個人到底什麼樣,是不是有精神病?

年輕人也加入進去,唾沫橫飛,這群人口口聲聲叫姐姐,各種加油,實則是一種反諷的戲謔心理,只當她是個小丑。

終於,討論了半天,俱樂部正式成立。

年輕人成為了一位「小蓮蓬」,帶著看熱鬧發泄過後滿足的微笑,點上根紅河,繼續一個普通網民的普通夜晚。

而在各個地方,各種各樣的人,譏笑謾罵,或真或假的鼓勵加油,毫不在意的拿當事人取笑玩樂……彷彿行走在既定的流程上,在完成一場互聯網的特有儀式。

再過20年,依舊如此。

…………

「水木清華封殺芙蓉姐姐!

原因是,水木清華最近要評出形象大使,以芙蓉姐姐的人氣和她粉絲組成的『芙蓉教』,肯定會當選,如果芙蓉姐姐當選,清華校友顏面何存?」

「新浪網做了一個調查,在回答『你認為她是什麼原因得以成名』的問題中,有75.04%的人認為芙蓉姐姐是臉皮厚。」

「誰是今年開年網路人氣最旺最拉風最火爆最拽的人?

答案是:芙蓉姐姐!

現在在各個論壇上,有她照片和文字的帖子,總會是這個論壇點擊率最高、回覆人數最多、討論最為熱烈、人氣最旺的四最帖子!」

「芙蓉姐姐火爆京城大學,尤其在她起家的清華、北大論壇,竟有不少高知識、高學歷的人加入了這場網路狂歡。

本刊採訪了『芙蓉教』的一個小蓮蓬,在清華讀碩士的bigapple。

你初始認知芙蓉的感覺?

跟大家一樣,覺得特自戀,神經病。

為什麼對她感興趣?

就是好奇啊,覺得她特好玩,就想看看在現實生活里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怎麼生存的。但現在覺得她挺了不起,面對那麼多的指責詬病,也沒有還口,心態挺好的。」

「《北青報》:

我們隱約能看到一個脈絡,那就是雅文化在年輕人,尤其是文化層次較高的人群中開始失去影響力,鄙俗文化漸漸成為現代人的圭臬。

我們不應該把這樣的傾向歸咎於年輕人喪失了信仰,喪失了對美好和崇高事物的熱愛,恰恰相反,我們應該反思的是,我們時代在高雅文化的建設方面是不是缺失了什麼。」

「《華商報》:

芙蓉姐姐的出現正好順應了大眾的期待——另類。」

「《京城晚報》:

在不斷變化的社會轉型中,一些反傳統的方式,反叛的情緒往往能引起大眾尤其是青年的注意,引發他們的好奇心。

木子美如此,芙蓉姐姐也如此,她的性格、行為方式都是對傳統的女性審美的一種反叛,這種行為在過去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齊魯晚報》:

芙蓉姐姐無意中倡導的低俗文化,將會跟整個社會形成一種惡性互動,特別是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輕人,這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會對他們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新周刊》:

芙蓉姐姐網路女體盛:賤文化的示威者!」

…………

此時此刻,如果有人細扒木子美和芙蓉姐姐,會發現她們的走紅途徑一模一樣:

先在麥窩發日誌,用超出常規的話題引流,跟著網站推薦,以麥窩為中心傳播開去,然後紙媒跟上……

木子美事件,由於性愛敏感,麥窩沒有發聲。

芙蓉姐姐不敏感,麥窩發聲了,當然不是以網站的名義,是用一個個大V的名義,姚司令養這麼多水軍不是白養的!

芙蓉姐姐現象特殊,可以吵一架。

(感謝齊王的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