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星河動力的選擇

正文卷

第873章 星河動力的選擇

春節來臨,曲黎,陳丹琳和他們的孩子到海楠度假,同行的還有陳家一行人,冬天的海楠更適合生活。

海楠這地方,國內給了許多的扶持政策,按理說營商環境不應該這麼差,可實際情況就是這樣,怎麼都不能說好。因此盈和地產在海楠沒有多少產業,陳丹琳也就在三亞,文昌等地買了可以用於度假的別墅。

海楠蔬菜價格影響不到曲黎他們的生活,偶爾自己開火做飯,這手藝雖然荒廢很多年了,但撿起來還是和本能一樣輕鬆。沒聽說誰學會做飯,騎自行車後會忘記的。

海楠這邊可能適合時光聚美做電商零售,真不適合做高科技,沒有這個基礎和土壤,地方也沒有這個魄力,不管是自建火箭發射中心,還是衛星互聯網,都不能給曲黎任何幫助。

香江那邊能夠組建一個衛星企業,設計製造一體的衛星企業,幫助曲黎開發他想要的低軌互聯網衛星,不過成立衛星互聯網企業的事情八字沒有一撇。

國內這方面的業務採取的是審批制度,需要許可證,但怎麼發放一點都不透明,你要是直接申請,一年後申請資料大概發霉了都沒有人處理。

曲黎當然想找人,但航天部門對他意見很大,曲黎公開叫囂要超過長征火箭,雖然沒有成功,但人家心裡壓力大啊,許多領導都很關注長征5號會不會被超越,打電話諮詢過這件事。

曲黎都知道的事情,自然不可能是大秘密,壓力同時給到了星河動力,看曲黎是不是在吹牛,看朱雀和獵鷹九號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在外人看來,幾乎從來沒有失敗過的曲黎,他想要做什麼事情,基本上都能成功,只不過時間長短而已,航天和電信部門都不想曲黎參與到具有「戰略」價值的行業,哪怕他們自己不做。

這個問題就不討論了,大企業可能都有類似的問題,否則也就不會因為創新力下降而衰敗。

可以說隱隱被針對的星河動力,或者說曲黎很難在國內成立衛星互聯網企業,就算他在新加坡成立,也只能針對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問題也就來了,星鏈能夠生存下來,靠的是米國市場,沒有中國市場,曲黎可不認為靠東南亞市場能夠有多大作為。

說白了,一家成功的跨國企業必須要有一個難以撼動的根基,只要在國內市場的地位不動搖,在海外失敗十次八次都能調整過來,一旦失去了國內市場,就像無根飄萍,難以長久。

所以曲黎這段時間還是不輕鬆,只不過沒說而已,國內投資太空探索領域的企業比歷史同期多了不少,可能曲黎的星河動力有強大的示範作用吧,他寧願從兩家世界500強退休也要做好的事情,能不重要嗎?

短暫的假期結束,從海楠離開,孩子送到蓉城,兩人回到羊城工作,一個去了風華國際,一個去了星河動力。

馬斯克是工程師,能夠主導Space的技術方向;曲黎不懂技術,只能靠管理制度和理想信念。一群有追求的工程師聚集在羊城南沙,建立了一個更適合他們的工作環境,至於技術方向,靠技術委員會。

其實支持星河動力發展了這麼多年,曲黎是真後悔了,汽車他還可以從用戶體驗入手,火箭發射他乾脆是一竅不通,也不會花時間去學習,所以一切都得依靠別人。

信任問題從古自今都是一個大問題,從來都沒有人能夠很好的解決,而人性又是最經不起考驗的,所以曲黎現在一直都很糾結,想要把星河動力做成社會企業,又想讓其成為商業公司獨立出去,這兩種模式各有其優缺點吧。

「不管你們怎麼選擇,都得等到我們的獵鷹九號成功發射後,這樣你們會有更多的主動權……」曲黎把自己的擔心主動和劉白其等人坦白,社會企業相當於民營的國企。

如果他們大多數人要做社會企業,少部分人要做商業公司,那麼肯定會分流,可能一分二,拉風投成立一家新企業,如果不想辦企業,也可以加入其他公司。

曲黎向來大方,這點信譽還是有的,到時候甚至可以共享部分專利和技術,不過前提是做好技術保密工作,破船還有三兩釘,他們也就剩這一點技術值錢了。

朱雀三號,也就是擁有6台星火發動機的火箭,不要以為這種組合奇葩,只有9台發動機才是王道,那是胡扯。

俄羅斯「葉尼塞」重型火箭由6個配備RD-171液氧/煤油發動機的助推器以及RD-180液氧/煤油發動機芯級組成。

另外星艦就有6台猛禽發動機,其中三台是猛禽真空發動機。所以啊,星河動力沿著3~6~9台發動機這麼進化,看起來費時費力,實際上是在做技術積累,和國企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敢於嘗試新技術,敢於冒險,敢於放「煙火」。

同時開發的還有液氧甲烷發動機,採用了和猛禽類似的分級燃燒循環模式:燃料劑或氧化劑預先在預燃室進行一次富燃燃燒(大量燃料與少量氧化劑燃燒)或富氧燃燒(大量氧化劑與少量燃料燃燒),,燃燒產生熱量驅動渦輪帶動泵結構輸送燃料或氧化劑,然後將預燃產生尾氣送入主燃燒室,進行最終燃燒產生推力。

這種模式既能提升性能又能降低成本,延長發動機壽命。不過猛禽採用的是全流量分級燃燒循環模式,有兩個預燃燒室,難度和效率都是最高的,需要強大的智能化控制能力。

基於現實考慮,星河動力和藍色起源(BE-4)都選擇了富氧燃燒模式,因為富燃燃燒模式不適合煤油和甲烷這兩種燃料,只能放棄。

國內後來有一家民營火箭公司是全球第一家成功將液氧甲烷火箭發射到預定軌道的公司。不過他們是更簡單的開式循環模式,開發難度低,成本較高,潛力有限。

星河動力的這款火箭是緊盯著猛禽,設計要求非常高,比如海平面推力超過猛禽的200噸,BE-4後來做到了240噸,曲黎只要求超過200噸,已經很厚道了,另外就是復用性方面的考慮。

曲黎在羊城看完朱雀三號做點火實驗後就離開了,結果還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