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規劃 建議

正文卷

邱開群是一個很陌生的人,履歷還行,至少不會一開始就被人懷疑其能力,聊起來還可以,曲黎就讓他接任時光文化影視公司總經理的職位。

影視音樂文學小說,文創IP都歸邱開群管理,以後自有品牌玩具使用小黃人、小豬佩奇等要交錢才能得到授權,影視動畫製作都不用急,讓公司賺錢更重要。

《奇異博士》《大魚海棠》都能盈利,但是時光音樂流媒體和時光的網路小說是虧錢的啊,影視發行、現場音樂,票務這些項目的盈利能彌補虧損嗎?

交給邱開群後,曲黎懶得管了,時光文化影視的成功和失敗很難撼動時光聚美的江湖地位,上市公司優酷股價下跌了,但已經開始了影視製作,他們還有選擇。

時光旗下還有一個遊戲公司,在賣給開心網和自己運營之間一直在猶豫,曲黎也沒有明確的想法,想到視頻業務很難盈利,還是保留了下來,放棄了開心網。

至此,時光聚美各部門的配置都完善了,輪值CEO制度建立起來,還要調整一下董事會成員和選舉辦法,所以他才需要時間處理,不能把問題留給繼任者。

時光聚美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曲黎又被陳丹琳拉著處理她負責的產業,電訊盈和,盈和地產,還有風華國際,控制力依次增加。

後面兩家企業被他們私有化,電訊盈和是上市公司,他們擁有控股權,自從轉型成投資公司引來大小股東諸多不滿後,現在以電訊服務為核心,持續在全球投資建設數據中心,最後才是企業服務和IT運維。

電訊盈和是香江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全年營收超過400億港元,算是一家不錯的企業吧。很早就和時光聚美合作,現在是三大運營商之外全國最大的數據中心企業,其次是東南亞。

現階段而言,IDC數據中心的投資回報率並不高,算是比較穩健的投資,但是和時光雲深度綁定,還是讓一些股東不高興。可陳丹琳看清了他們虛弱的本質,不答理就是了。

數據中心生命周期一般為幾十年,基礎設施生命周期一般為10-15年,而IT設備的生命周期一般為3-5年,投資回報率一般在10~20%之間。要想做好這門生意,並不簡單,也就曲黎有時光雲,能夠比較清楚的知道數據中心建設成本有多少,還知道怎麼降低運營成本。

說白了時光雲高管可以指揮盈和數據中心的人做事……

曲黎現在都不用說什麼,雲計算的前景已經得到了認可,盈和數據中心的生意能做。既然知道能做到20%的投資回報率,剩下就是職業經理人的事情了,倒不是逼著他們一定要達到這個水平,做到15%沒問題吧?

陳丹琳也是就管理問題和他進行探討,像時光聚美和榮耀需要一流的人才,電訊盈和就完全沒必要了,二流人才就足夠了。同理以三大運營商的人才儲備如果能做好雲計算,唯一的可能是雲計算已經不是先進技術了。

二流甚至三流人才,沒有天才那麼多想法,老老實實本本分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企業就能穩定的發展。選一個老成持重的人做CEO就可以了,反正公司的業務不會有大的變化。

盈和地產的事情差不多,把公司的商業地產,寫字樓都賣了,在國內繼續投入到長租房行業,趁著英倫脫歐,英鎊貶值,加大在英倫的學生公寓投資。

和香江李家合作,陳丹琳到英倫投資提前擁有了不少人脈資源,比如與英國最大的專用學生宿舍供應商Uudents合作,聯合建設、收購學生公寓並且運營,在合適的時機轉讓剩餘股份。

這麼做是讓合作夥伴利益最大化,但對他們順利進入英倫市場並且站穩腳跟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有關部門暫時還沒有限制國內企業投資海外地產,風險肯定是有的,所以盈和地產優先選擇到香江和新加坡做長租房生意。

陳丹琳基本理解了曲黎的意圖,可惜他們倆的知名度太高,他們的動作太猛了,現在已經是國內最大的長租房品牌,只不過關注這個的人暫時還不多,等到有關部門重視起來,一調查就能發現,瞞是瞞不過去的。

為此盈和大衍地產分成兩個品牌,其中大衍地產負責接受外部投資,比如用聯合保險的長期資金開發/收購一二線城市的住宅地產;盈和地產負責管理錦麟/錦繡兩個長租房品牌,還擁有自有資金聯合開發/收購的一線城市住宅地產。

說白了盈和品牌是自己的,大衍地產必要的時候可以賣掉,引入國資,或者做成REITs產品。

金融市場很多套路,比如REITs,企業可以把房地產的所有權賣給投資人,但實控人有辦法拿到管理權,把財富換成了「權利」,從富豪變成「世家/勢家」,香江李家就是這麼做的,國內REITs產品會越來越多。

不說這個了,盈和地產顯然要死磕長租房,忽略資金成本和租金水平,長租房企業的競爭力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管理效率上。盈和地產依託於時光雲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統,加強反饋機制,注重提拔一線人才,在實踐中提升效率,完善整個流程。

不管是電訊盈和,還是盈和地產,上限都不高,真正有潛力的還是風華國際,具體只有電商品牌Shein,丹琳和悅己兩個品牌能否成功,具有太大的不確定性了。

Shein成功的邏輯,曲黎十年期就在央式的《贏在中國》說過了,學習ZARA做互聯網電商快時尚品牌,一點一點解決這中間出現的問題,只要能堅持長期主義發展路線,就必然會成功。

Shein模式是成功率最高的電商品牌運營模式,他不需要創始人具有超出常人的聰明才智,只要堅持下來就能成功,只不過是慢慢的成功,很難一夜暴富。

曲黎和陳丹琳都功成名就了,不差錢,事情又多,只要不胡亂插手成功幾率非常。如果把呂承那種性子的人請過來負責,任由他施展,成功幾率還是非常大。

最開始負責Shein的劉淑蓮和陳丹琳走的比較近,但追逐時尚不適合Shein,負責起丹琳和悅己品牌。

Shein最後交給了信息工程師範寬,曲黎和他確定了Shein要和供應商共同成長的基本原則,推動合作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和柔性化生產製造能力。

要提升合作企業,還要考慮到服裝紡織行業受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等諸多因素,為他們提供學習,培訓,合作、交流的機會。

所以風華國際的信息團隊規模變得很大,研發投入很大,對產業鏈上下游控制能力很強,不過依靠豐厚的利潤率,還是沒有虧錢。不過市場上出現了「模仿者」,一個叫徐仰天的出現了。

「要利潤還是要規模?」陳丹琳面臨著又一個關鍵的選擇,國內的競爭者會用低價優勢搶佔海外市場,但這個時候打價格戰,依靠現在積累的效率優勢,確實能打敗「模仿者」。

「三到五年內保持每年50%的增長速度!」曲黎給出了他的建議,正版的Shein從今年開始,每年保持著100%的增速。

「那就要加大網紅代言……」陳丹琳接受了曲黎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