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榮耀幾何調整

正文卷

Honor Watch上市銷售近一年時間賣了約500萬,和歷史中的Apple Watch一年1200萬的銷量比,雙方差距挺大的,但這個銷量還是超過了其他所有同行銷量的總和。

Honor Watch去年的售價是399美元起步,不算便宜,其他品牌的均價不到199美元;今年又發布了運動版,價格最低299美元,降低了價格主要是材質的不同,比如沒有蘋果公司後來的藍寶石玻璃一塊兒,但開發了超硬的黃金:一種金粉和陶瓷顆粒混合成的合金,還計畫將人造鑽石融入黃金。

黃金材質的Honor Watch肯定是奢侈品,所以榮耀率先和某知名奢侈品牌聯合打造了一款售價999美元的手錶,只在全球知名大城市銷售。至於黃金版智能手錶相當於手工打造,肯定不是按照成本定價的,曲黎對於賣出多少沒有信心,但不能不做嘗試,這是品牌升級的一部份。

Apple Watch還沒有消息,可能在等藍寶石玻璃吧,曲黎和他們討論的不是蘋果,而是收購一家傳統的手錶企業,位於天京的海鷗手錶。

主要還是為了分攤黃金材質的成本,電動手錶再怎麼都需要充電,機械錶才能超越時間,隔代傳承。海鷗估值不高,後來複興5.22億收購海鷗65%的股份。榮耀買過來,以後找機會推廣到全球。

「我們是科技企業,不是奢侈品公司。」雷君反對,沒什麼人支持曲黎這有些離譜的想法。

「你為什麼想收購海鷗,只是為了消化超硬黃金材料的研發成本?」有人懷疑

「大概是想為國內打造一個奢侈品牌吧?」這是曲黎最真實的想法,不過就連科技第一強國米國都沒有啥優秀的奢侈品公司,中國找不出奢侈品牌似乎沒有那麼難以接受。

曲黎最終沒有堅持,不過他把想法告訴了陳丹琳,讓風華國際出面收購,或者先控制大多數股份。腕錶行業規模雖然很小,但機械錶這個沒什麼實際價值的東西既然能夠長期存在,可見滿足了一小部分人的某種需求。

國內機械錶生產能力製造水平都達到行業優秀水平,可價格賣不上去,這種現象在國力日益強盛的未來必然會發生改變。但想要讓國內消費者對某個品牌認知發生改變,營銷是必不可少的,超硬黃金工藝挺厲害的,如果未來將海鷗錶帶上太空,接受宇宙能量的「浸潤」後,能不能以10萬以上的高價賣出去?

營銷玩噱頭,年輕人的想法肯定比過去強,總會有辦法讓國產奢侈品在全球佔據一席之地。

「奢侈品的行業壁壘很難衝破,但中國不同,我們有5000年的文明,歐美世界終將重新認識我們,認識中華文化加持的奢侈品,一旦成功在這個行業佔據一席之地,以後旱澇保收……」曲黎想為他退休後的生活做準備,榮耀和聚美越成功,他的傳奇人生能夠給奢侈品牌進行的加成就越大。

曲黎說服了陳丹琳,由她出面收購海鷗手錶,難度並不大,真要遇到困難,他還可以出面。

Honor Watch一年銷售收入20億美元絕不是一個小數字,值得他們重視,但曲黎更關心的還是收購蜂巢能源的事情,動力/儲能電池的市場前景十分巨大,但真要這麼做,曲黎想要讓榮耀轉型成消費品企業的初衷就只能無疾而終了,電池面向的是企業用戶。

「我們在電動汽車行業的定位是什麼?」曲黎在榮耀一次會議中展開討論

榮耀涉及到純電汽車全產業鏈,可有些註定難以普及,比如自動駕駛方案,要深度參與到汽車整體的設計,大廠怎麼會用別人的方案?

電池包括固態電池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生產方面涉及到極限制造,需要4G/5G網路,各種信息化智能化支持,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簡單的說就是蜂巢能源現在需要錢,需要很多錢,榮耀不收購,那前程幾何、曲黎等就需要持續投資。曲黎確信這個行業有前途,但有多少車企願意為友商做貢獻,回到榮耀應該能夠讓蜂巢能源獲得更大生存空間。

「我的意思是榮耀收購蜂巢能源,在電動車領域只保留電池、高級輔助駕駛及晶元設計部分;前程幾何收購自動駕駛和電機部門,不涉及晶元;長城華冠作為配套企業存在,主要產品除了主動懸掛系統,還包括MCU、IGBT模塊、碳化硅晶元、激光/毫米波雷達……」曲黎

他的想法是讓前程幾何朝著特斯拉的方向變,有一天從榮耀子公司變成公眾企業,甚至引入國資。放棄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想法,保持一定的控制力就好了。前程幾何現在是長城華冠的大股東,還可以成為寧德時代的股東,以後不僅可以用榮耀的晶元,還可以用高通,英偉達的晶元。

如果學習比亞迪的垂直整合,雖然可以通過調整供應鏈內的利潤分配,但降低成本的同時,也限制了企業用最新的技術,因為不可能看著自己旗下的企業沒有業務而破產。

前程幾何不是追求性價比的國產自主品牌,成本控制不是最重要的,提升產品力的優先順序會更高。

曲黎的想法不算誇張,一切邏輯並不複雜,很快就得到了理解,不過長城華冠需要汽車電機為友商提供產品,所以前程幾何只能收購其部分電機業務。

這次調整後,前程幾何會失去蜂巢能源的股份,獲得榮耀組建的自動駕駛(演算法),智能座艙和電機部門,華冠的汽車設計部門,加上幾何汽車之前就有的電控團隊。

長城華冠也要做一些調整,放棄一些非核心或者技術難度不大的業務,賣給圍繞在前程幾何身邊的供應鏈企業。保留汽車設計部門,但汽車開發團隊全部轉移到前程幾何。

總的來說,這次調整後,前程幾何限制了研發投入規模,能夠更好的控制汽車零配件成本。徹底從以前粗放式的管理,轉變成現在越來越精細化流程化的管理模式。

前程幾何副總張起南、CFO鄧偉江等人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