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小風波

正文卷

「曲黎幾乎控制了中國移動互聯網,實在讓人緊張……」

就在曲黎留在星沙陪張伊文坐月子,帶孩子的時候。樂氏創始人賈老闆突然公開發難,質疑聚美和榮耀聯手壟斷了國內移動互聯網行業。

一時間,引起了國內外諸多的討論。

「這件事不在於你有沒有做,而在於你有沒有能力做。」榮耀公關部門這麼說,頗有些道理。

「我們對樂氏有什麼影響,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樂氏現在至今只有視頻業務,聚美榮耀就算真的「壟斷」,對他影響應該很小才對。

一個為什麼,問的很有意思,人生在世總會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就好像在職場關係挺好沒什麼競爭關係的兩個人,突然被另一個人背刺。

賈老闆這麼做,未必毫無原由,但肯定不是因為聚美控股了優酷,畢竟現在白度投資了愛奇藝、阿狸有土豆、鵝廠有視頻。就連日薄西山的盛天都有酷六,國內視頻網站不少於10家。

「他就不怕得罪你?」

「賈老闆背後有人。」

曲黎不想和賈老闆扯上關係,沒想到還是有人想要的太多。

「難道這是他背後的人以反壟斷為由威脅你……」

「國家不反對壟斷地位,反對壟斷行為。」曲黎解釋

「誰說的?」

不久之後,花改委有關部門接受星花社記者採訪時說出了這個原則:《反壟斷法》並不反對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反對的是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行為。

隨後聚美物流中止了和樂氏電視的合作,曲黎在微博回應了賈老闆的指控:「聚美已經是中國最大的零售企業了,我們還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企業。我們的目標是:三到五年內平台GMV超過一萬億,10年內公司營收規模超過1萬億。不服來咬我啊!」

「榮耀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企業,雖然我並不在乎這個名頭,但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將如此。我們還將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多優秀的產品,比如無人機和智能手錶。不服來咬我啊!」

「前程幾何將成為全球最優秀的汽車之一,下半年純電車產能提升可能超過1萬輛,明年的產能可以超過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純電車企業是大概率事件。不服來咬我啊!」

曲黎難得一次鋒芒畢露,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很多人都知道是在說誰,還有一些人更是佩服他的決絕,不留後路不妥協,把一些事情擺到明面上。

「不服來咬我啊!」很快就成為了網路上新的熱詞,許多人以此造句,形成一股潮流。

曲黎沒有就此停止,繼續說:「湖湘人有一種精神:吃得苦、耐得煩、不怕死、霸得蠻,沒事不惹事,事來了也不怕事!」

賈老闆背後有人,曲黎背後沒人啊,所以想找他打秋風的人一直存在,只不過他成長速度太快,快到想找他麻煩的人還沒準備好,就沒有了機會。

現在難道是有人看到聚美和榮耀進入成熟期,就想摘桃子?應該不太可能,曲黎可以聯繫到國府,前程幾何是最有希望在國內打造純電車產業鏈的企業,這是國家大戰略。

那為什麼賈老闆會撩撥他?

「我管他什麼原因,沒有開始就是最好的結束。」曲黎連粵省老大都不去巴結,不加入任何圈子,哪會摻和到別的亂七八糟的事情里去。

「不知道是最安全的選擇?」

「沒人招惹我是最好的選擇。」曲黎無奈的說著,然後飛到大連,參加達沃斯夏季論壇

休息了一個多月,是時候開始工作了。

「你為什麼會發那麼大脾氣?」有記者問

「作為一家企業的負責人,謹言慎行是基本要求,公然造謠中傷超出了基本的底線。」曲黎

「他也沒說什麼啊。」

「那我們也沒什麼好聊的。」

「……」

曲黎是真不和這個記者聊了,賈老闆不是說他搞壟斷,就是說他在背後玩陰謀,謠言傳下去,榮耀在國內培養產業鏈企業的做法也會被認為是他在培養自己的勢力。這是從根基上否定曲黎在國內做出的一切貢獻,對於現在還求名的曲黎來說能不急嗎?

「一家財務造假上市的企業,仗著背後有人,誰知道他有沒有陰謀。」曲黎接受另一個央媒採訪時說

「你不怕嗎?」

「長痛不如短痛。」反正有些話不可能出現在公眾視線中,曲黎放開了講……

這些內容是小插曲,曲黎到這裡是裝逼的,討論起國內製造業不賺錢,富二代不想接班,挺正常的嘛,他要是富二代,去東莞享受人生不美嗎?為毛要去上班?

可這種話不能亂說,影響不好,於是轉移話題說起聚美對供應鏈企業的扶持:

「我們擁有全球最好的製造能力,但很多國產東西做的又差賣的又貴,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聚美優品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打造一些產品質量過硬,有設計感,價格實惠的產品。」

「讓優秀的企業擁有打造品牌的能力,讓擅長品牌營銷的人對接到優秀的製造業企業……」

後面討論企業創新、討論中國企業走出去,討論壟斷,他發現一個人挺有意思的,北大的張維迎教授一直被詬病,但這人堅持市場經濟,很多人認為是富人的代表,但聽他講話,似乎不是。

「老百姓吃飯穿衣不是為了GDP數字,我們不應該把目的和手段顛倒了,把手段當做目標,而把目標當做手段。刺激消費這個概念本身就很奇怪,老百姓有了錢,他怎麼儲蓄,怎麼投資是他自己的事兒……」

曲黎也就看熱鬧,並不參與和他關係不大的討論,偶爾裝裝逼是可以的:「我們的企業從成立開始就是跨國企業,走出去很難嗎?在互聯網時代讓更多人知道你有好的產品,給消費者超出期望的產品,自然就……」

「我們並不知道純電車的發展趨勢,但能夠給消費者遠超燃油車的駕駛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