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超市便利店

正文卷

第366章 超市便利店

越來越繁重複雜的工作讓曲黎有些抓狂,這些年雖然堅持學習,可企業發展的速度超過了他能力的提升,特別是同時經營聚美和榮耀,兩家企業都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

北津的互聯網大會上,有人將白度、鵝廠、阿狸和聚美比作互聯網行業的四個巨頭,沒有人能超過,引起廣泛的討論。不知不覺中,聚美成為了巨頭之一。

有人把四家企業的名字定位ajbt,有人說是bajt,胡亂組合,討論四家公司對國內互聯網資源的壟斷,鵝廠不用說劣跡斑斑,是國內有名的像素級復刻大師;白度小廣告現在頗有底線,剛在國內打敗了谷歌,聲望正隆;阿狸孵化出聚美,可淘寳賣假貨全球知名;聚美成立了Shopee,收購了谷歌中幗,現在居然模仿豆瓣這個文藝范的小清新網站,讓人不齒啊。至於榮耀,則不屬於互聯網企業範疇。

曲黎沒有去,作為一個吃瓜群眾在網上旁觀,沒什麼想說的,如果不是看到美團、滴滴、抖音崛起,他說不定真信了。但也不能說這個大會就毫無意義,他們至少看出微博和LBS服務有很大的潛力。

微博成為國內輿論的中心,LBS誕生了滴滴打人,微信搖一搖、附近的人,導航地圖,都是LBS應用,深入到生活很多方面。

微信,嗯wechat這時候將海外伺服器假設在了矽谷,成立了兩個開發團隊,一個負責國內一個負責國際,本來還想開發一個東瀛版,小團隊忙不過來。

將國際版的伺服器假設到米國是無奈的選擇,因為要服務全球用戶,要麼將伺服器分布到全球各地,要麼就集中管理。分散式伺服器的效果當然好,可管理成本高,又沒有雲伺服器。

為什麼不在國內?因為國內的國際出口帶寬有限,從國外訪問國內網站不穩定且速度緩慢,而米國不同,米國互聯網公司一直都是面向全球的,而且他們是鋪設了大量海底光纖,從全球各地訪問的網速快且穩定。

曲黎已經和谷歌、FB溝通過,下次合作建設跨海光纖,等有錢了,或許會單獨建設從香江到新加坡到歐洲的海底光纖。如果國內運營商好說話,以羊城為起點也不是不可能,畢竟北上廣是國內三大互聯網國際出口。

收購電訊盈和,對聚美建設出海的互聯網基礎設施肯定是有幫助的,也不知道能不能通過它和聯通的關係打通其中關節。要知道國企在國內市場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就算聚美有一天取代企鵝,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人家都有不鳥你的資本。

抽時間了解電訊盈和的一些事情,遠景投資的收購併沒有遇到真正的阻礙,也就在媒體吵鬧了幾個月,一些小股東刷了不少存在感後,慢慢消停了。遠景的持股比例接近33%,隨便拉攏一兩個個小股東就能超過三分之一,從而獲得一票否決權。

當然電訊盈和的問題不是沒有,比如盈和地產,那傢伙嘴上說的好做城市商業綜合體,實際上卻沒有可行性,要知道萬象城,恆隆都建在大城市,盈和中心不可能去鄉下,可北上廣深哪有那麼一大片土地給你。

雖然上當受騙,但曲黎並沒有放棄那傢伙,只是給了他更多的限制,畢竟盈和大衍地產有優勢,聚美可能成為全國最大的零售商,和大量品牌方建立了合作關係,只要盈和中心不是只賣奢侈品,招商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為此曲黎會安排聚美的人過去幫忙,不要以為他公器私用,這是聚美的長期計畫。

「聚美未來要建線下實體超市,聚划算要做便利店,主要賣自有商品……」趁著諮詢公司還在,搭建好框架,提前做好準備,到時候不會犯錯。

「實體超市的競爭很激烈吧?」

「你們覺得沃爾瑪等大超市會不會做電商?為什麼會覺得零售行業線上線下是不同的業態?我們不做線下實體,沃爾瑪等企業就不會侵入我們的市場?」

沃爾瑪已經在米國建了電商,後來僅次於亞馬遜和eBay。

「我們實行什麼模式呢?」路奇沒有反駁,他剛從北津回來

「不知道,怎麼進入這個市場我都不知道,到底是收購還是自己從頭開始做?」

選什麼模式看側重點,側重供應鏈和物流,那就做麥德龍倉儲模式;側重品牌運營,做會員制;側重市場銷售,沃爾瑪模式。

聚美從線上打到線下,管理難度肯定會加大,話說亞馬遜和狗東當年是怎麼管理的,應該時不時爆雷才合理啊。

「為什麼要做便利店?」

「我的想法是提升快遞效率,在便利店建代收點,用戶可以選擇在任意一個聚划算便利店收貨,實在不行就和其他便利店合作,每個快遞給他們5毛錢提成……」曲黎說到了現在最讓人頭疼的聚美物流。

聚美和狗東不同,從一開始就對外開放,為聚美和符合標準的品牌賣家提供物流服務,於是乎聚划算現在很大一部分價格便宜的日用百貨和食品都是通過第三方快遞。

不是曲黎不想實現自營商品全部用聚美物流,實在是電商平台發展速度太快,聚美物流跟不上,所以並沒有犯什麼錯誤的周廷被明升暗降,從物流主管提拔為供應鏈副主管。

現在的聚美物流負責人是工程師出身,有豐富的IT行業經驗,負責推動聚美物流的信息化和自動化建設。有時候學歷低不代表能力低,但一個人的想像空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人知識的豐富程度。

曲黎一個初中生能想到智能手機,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現實社會真要有人這麼牛叉,值得被頂禮膜拜。

雖然換了人,但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曲黎三年後直營銷售一千億多少有些保守,假設聚美那時候的平均客單價在200元左右,那就有5億個快遞包裹,每個包裹成本在20元左右(包括倉儲物流配送),那就是100億。

這還沒有計算為第三方品牌提供的服務,聚美物流這麼大的成本,這麼複雜的事情,需要多大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