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天天向上

正文卷

第243章 天天向上

長豐汽車是一家A股上市,還有一個全國知名品牌獵豹,東瀛三菱是長豐汽車的股東,怎麼評價呢,簡而言之可以說弱弱聯合吧,長豐汽車有過輝煌,更多的還是唏噓。

作為一家軍轉民的企業,包袱大是肯定的,上市公司長豐汽車還好一點,但地方國企平均水平怎麼樣,可以憑藉普遍的印象做判斷,好也好不到哪裡去。

遠景投資關注長豐,想的是這家公司破產後收購,獲得汽車牌照,金融危機期間入股最合適,市值只有二十幾億,所以遠景去年就開始聯繫,不差錢後就著手收購了約5%的股份。

但有些事情很難保密的,湖湘和廣汽聯繫,要將長豐汽車賣給廣汽,這個時候要一女二嫁?目前長豐集團持有長豐汽車50.98%的股份,三菱集團持有14.59%股份。

「廣汽和三菱怎麼辦?」曲黎當即問出了他關心的

「你們和廣汽的目的不一樣,你們可以和長豐合作……」

「讓長豐汽車教我怎麼造純電動汽車?」曲黎笑了:

「如果只是為了汽車生產資質問題,真沒必要,就算三五年時間榮耀不能解決汽車牌照問題,對我們影響也不大,我要造的車會藉助榮耀本身的品牌影響力走高端路線,售價可能在七八萬美元左右,主要在海外市場銷售……」

「而且因為純電動汽車整個產業鏈都不完善,我們要重新培育,為了一個汽車牌照耗費我們太多精力不值得。」曲黎很多話都是胡扯,不在國內賣車,為什麼不去矽谷,人才優勢更明顯。

「你們從來沒有造過車,提前積累一些經驗難道不好?廣汽重組長豐需要幾年時間,到時候……」

還是了無新意,曲黎對此不置可否,國內出台了《汽車行業調整振興規劃》,行業面臨重整,就算曲黎想學比亞迪買一家瀕臨破產的汽車企業也不是難事。

這次的交流不歡而散,反正曲黎是覺得他們毫無誠意,更加沒有魄力,廣汽入主長豐的條件也就投入100億軟妹幣,能夠創造多少產值?曲黎能夠帶來比亞迪代工廠,當年富土康進入中原省,給他們帶來幾百億美元的出口額,還有眾多的配套企業,以及OPPO等國產手機品牌工廠……

曲黎以前回湖湘是私人身份,這次算是以聚美榮耀創始人的身份,行程是公開的,加上有心人想要擴大影響力,芒果台安排人採訪他。

後世許多人鄙夷芒果台是沒有氣節的娛樂台,可殊不知比起國內絕大多數衛星台,芒果台的節操算是很高的,最開始想做新聞台,還掀起了一場長株潭一體化融城,組建中部超級大都市的討論,可惜和新聞台一起被鎮壓了。

國內娛樂至死的現狀不是某一個人或團隊的選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許多人都心知肚明,說出來大概率會被河蟹。

芒果台掌門人拜訪曲黎,雙方聊的還算開心,最後邀請他錄一個節目,不好拒絕啊。本來想著魯魚有約還算不錯,但人家不給他這個選項,雙方雖然合作,似乎並不是很愉快。最後錄了一期《天天向上》,不管這檔節目後來變成什麼樣,至少現在算是國內頂級的綜藝節目,不信伱拿09年其他歪瓜裂棗比一比。

曲黎做為起點的湖湘孤兒,在本土受到歡迎是肯定的,而且隨隨便便就能找到很多話題。

「只要不談個人感情,隨便聊。」曲黎劃定了禁區

做節目就是煩,以前說過許多次的話都要再說一遍,因為電視機前的觀眾可能從來都沒有聽說過曲黎,就算央式新聞有報道,聚美是08年「唯一」受到中秧表揚的民企,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錄製現場基本就是和他聊天,參與者大多是星沙幾所大學的學生,比如湖湘、終南、國科等等。

從他跑到羊城打工,到開淘寶網店賺錢,到成立公司。

「你開淘寳店不要交稅,為什麼會想成立公司,交稅以後賺到的不會更少嗎?」

「假話:納稅是企業和每個公民的義務;真話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暫住證,我們當時住在城中村,經常被查暫住證,在當地感受不到絲毫的尊重,經常受到一些社會閑散人員的騷擾,換個地方成立一家電商公司就不會有這些麻煩。

另外就是為了建立信譽,我們年紀小不每次進貨都要掏很多錢,最開始只能在他們那裡拍照,上傳到網上銷售,賣的的多了,這就來不及,想要賒賬,靠個人信譽能夠賒到的資金和賬期……

成立公司就不一樣,在淘寳賣貨的資金打到公司賬戶,有了可信的資金流水,他們知道你不是鬧著玩,也就願意談,給的賬期越來越長……」

曲黎很坦誠的交流,互聯網就像給他打開了一個新世界,讓他知道未來有無限可能,而且做電商的過程中學會了攝影,看了不少電影,對電影感興趣,然後有了《彗星》……

然後從他參加自考聊到了教育,說起現在話題度比較高的中小學生減負。

「我學習漢語言文學是為了強化自己的表達能力,我認為每個人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學習,我想讓聚美和榮耀成為學習型組織,以應對不確定的未來。

現在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以後工作中用到的並不多,但你要知道學習的過程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過程,是我們人類有別於動物的體現。打個比方,一個人一天吃一餐就能活下來,為什麼要吃三餐,還要看電影電視,聽歌,還要看新聞,上網玩遊戲?」

「那你不覺得現在的孩子都太辛苦了?」

「誰不辛苦?你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嗎?」

「立德樹人!」

「我們很多人都不願意承認一個現實,那就是不管哪個國家,教育資源都是非常有限的,不僅要培養還要篩選……」要不然為什麼會有985/211還有一本二本專科?

「讓那些專家給自己的孩子的減付吧,相比起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我更願意讓孩子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曲黎很不懂網上一些流言,不想讓孩子像自己一樣辛苦,有一個幸福童年,最好就出國躺平,可國外精英教育可能比國內輕鬆嗎?想要快樂教育還不簡單,直接擺爛不就行了,何必要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