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聚美上市

正文卷

第145章 聚美上市

就在聚美團隊啟動上市路演,踏上華爾街征程,中幗南方發生大範圍低溫、雨雪、冰凍等異常的自然現象,之前沒有絲毫準備的南方各省因此遭受的巨大的損失。

此時的曲黎已經忘記了還有這麼一件事,自然不會提前做準備,留守在國內的員工根本沒有意識到危機來臨,更不會有準備。

聚美在香江的路演順利展開,這裡的投資人更容易理解聚美的模式,比如香江的利豐集團就在做類似的事情,他們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採購與生產網路,並為可口可樂、迪士尼等知名品牌及沃爾瑪這樣的零售商提供全球供應鏈管理。

打個比方,沃爾瑪要賣自營品牌惠宜的衣服,在沒有互聯網,信息不那麼通暢的過去,沃爾瑪不可能自己來中幗找代工廠吧,所以將事情委託給利豐,從原材料供應商到代工廠,甚至運輸,利豐集團都可以幫沃爾瑪搞定。

聚美做的事情就是創建自營品牌,並且自己親自下場找原材料供應商和代工廠,自己組織物流運輸。這是未來的大趨勢,次貸危機後,國內大量工廠或被動或主動的接受信息化,沃爾瑪趁機拋棄利豐,自己尋找代工廠,以此降低成本,提升利潤。

在聚美的上市宣傳中也對此進行了說明,日月風華旗下自營品牌會涉及高中低各個檔次,未來不限於服裝化妝品,可能還有食品、玩具、日用百貨……

說白了就是自建超市,賣自營商品,誰都知道自營品牌代表著利潤保障,這一點可以從2007年聚美交易額暴漲卻能夠實現盈利看出來。2008年就不行了,員工數量暴漲,經營成本急劇增加,保持盈利的難度非常大,可惜他不會告訴投資人。

聚美模式很新,但透過現象看本質還是很容易理解的,路演就是讓投資人「理解」聚美底層的發展邏輯,包括對物流的投資,都是為了降低綜合成本。

最難解釋的是聚美的中幗背景,但shopee的營收明顯有超過國內的趨勢,這一點香江投資人更容易理解,在國內打造供成熟的應鏈管理體系,利用低成本高利潤衝擊北美市場。

簡單來說,中幗是生產基地,北美和歐洲是銷售市場,在歐美市場賺錢,在華爾街分享利益。就像曲黎說的,保守估計聚美5年內市值超過100億美元沒有任何問題,5年後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會有挑戰,但對現在的投資人來說,只要聚美市值超過100億美元就足夠了。

雷曼兄弟反饋,在香江路演的效果很好。阿狸香江上市,股價教發行價上漲了近3倍,聚美崛起於淘寳,本身就有不少投資人因為阿狸而對聚美展開過調研。

來到紐約,這裡的投資人可能更熟悉成立不過半年的shopee,但是雷曼、高盛、滙豐收了此次發行約5%的發行費用,怎麼都得展現自己的價值。於是各大主流財經媒體在顯著位置圍觀聚美,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和商業模式都讓人耳目一新。

因為榮耀的成功,沒有人質疑曲黎的能力,因為椰子鞋的成功,沒有人懷疑聚美團隊的能力。兩者組合在一起,雖然看起來很離譜,但投資人靠理智分析問題,感覺只能放一邊。

然而讓華爾街相信聚美是一家優秀的企業困難重重,特別是中幗出口米國的紡織品配額限制重重,聚美要麼申請臨時額度,要麼購買其他企業的額度,都是一筆不菲的開支。不過配額制度有效期截止日期是2008年底,也就2008年有一點風險。

各種刁鑽問題層出不窮,其中還包括創始人婚姻問題,也不知道噹噹怎麼上市的,土豆網,土豆網不說了,渣男不得house。

不過曲黎和陳丹琳此時都能說一口相對「流利」的英語,創始人的能力至少下限很高。陳丹琳還有些怯場,曲黎則免疫了太多的攻擊,面對各種質疑嘲諷面不改色心不跳。完事之後,找雷曼兄弟發泄:「你們踏馬吃乾飯啊,這種程度的質疑出現路演正常嗎?光拿錢不辦事?」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雷曼負責曲黎這個項目的人請來安德魯安慰他,安排員工控場。紅杉申南鵬也發動米國這邊的影響力,吹噓聚美的商業模式。

短短十五天的時間,行程緊壓力大,以至於陳丹琳到了晚上隨曲黎折騰都不願意動分毫,男人女人發泄的方式難道不一樣?

終於來到2008年1月10日,經歷磨難的聚美團隊迎來敲鐘,曲黎等人站在了納斯達克大廳等待,渣浪和網意的記者和華爾街的幾家財經媒體跟著拍照,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聚美公司上市代碼jume,發行價定在了17.5,在雷曼兄弟的預測區間,認購情況比曲黎想像的要好,沒有失敗風險,但超額認購不到10倍,遠不及阿狸去年的200多倍。

鐘聲響起,留照合影,納斯達克開盤,聚美股價跳動,開盤價超過18美元,多空爭奪激烈,換手率很高。

「我們還是回酒店等消息吧。」曲黎知道成功上市,壓力為之一清,至於股價短期的波動,乃至於跌破發行價,他都是可以接受的。

「好啊!」陳丹琳回應,眾多高管也不願意留在現場盯盤,回酒店等休息。

聚美此次發行2500萬新股,總股本變成1.85億,發行價17.5,公司市值約32億美元,扣除各種費用後,此次募集資金約4億美元。

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是一件麻煩事,原則上儘可能多的兌換成軟妹幣,規避匯兌損失,但是要兼顧shopee的發展。這些事情自有公司的CFO王雲良負責,他雖然沒有經驗,但願意學習啊,是一個比曲黎還勤奮的工作狂。

聚美高層,包括那個高中生學歷的物流主管都在不斷的學習,學習的動力除了公司發展的現實需要,還有巨大的財富刺激。此次上市,拿到股權激勵的人都有好幾年時間的鎖定期,但是紙面上的財富也是錢啊,看著不高興嗎?

林兵持股1200萬,在公司股份佔比6.5%,身家2.1億美元(突然感覺這樣分配太少了,不足以吸納林兵這種人才,要不犧牲一下陳丹琳的利益,將林兵持股比例提升到1600萬,陳丹琳從1680萬降到1400萬,兩人都有少量的股權激勵股份)

1月10日美股收盤,聚美股價漲到19.5,漲幅約11%。

林兵的股份調整後在聚美的持股比例提升為8.6%,身家3.12億美元,陳丹琳持股約約7.6%身家2.73億美元。曲黎不包括股權激勵方案中的500萬股,持有7500萬股,在聚美的持股比例是40%,身家暴漲到14.6億美元。

一個初中畢業的孤兒,三年創業成就百億身家,這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國內外不少媒體報道了這一財經八卦新聞。

而紅杉申南鵬,IDG熊鴿等人投資曲黎,兩年回報超過30倍成為國內風投的經典案例。

這是一場資本的盛宴,遠沒到結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