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彗星》研討會

正文卷

第83章 《彗星》研討會

臨近春節,中影舉行了一個《彗星》項目座談會,邀請了業內一些電影公司的老闆和導演,包括曲黎,寧昊等。

「聽說你昨天在央式又出了大風頭?」王中軍打趣他

「其實我是認真的,只不過可能腦子有問題,偏偏想做一些大家看起來一點都不現實的事情。」曲黎要多無辜有多無辜。

「你真要造火箭發衛星?」王忠軍好奇的問

你看看媒體上怎麼說,官媒大報還好,一些小報就沒有節操,居然曲黎要去造車,還要造火箭放衛星,怎麼都不像正常人。

逼的曲黎只能安排聚美的人幫他把這幾天的發言整理後一篇篇發布到博客以正視聽,倒也吸引了不少粉絲關注。

「真要有那麼一天,我起碼得是億萬富豪。」曲黎有些無奈

「伱現在不就是?」

「我說的是美元,差遠了。」

「不是說有9000萬美元嗎?」

「……」曲黎笑而不語,抱歉了,他的身家是秘密

獅門影業這次賺了名聲,但沒賺到多少錢,心中多少有些憋屈,所以在國內到處宣傳,說《彗星》分賬高達9000美元。

國內娛樂圈碰到一個良心發現的資本家,當然是不信,曲黎一個孤兒能有多大勢力,好萊塢華爾街哪個不能玩死曲黎,獅門就那麼好心,9000萬美元大概率是一個幌子。

「聽說你這次賺了9000萬美元?」中影老大韓三品也問同樣的話題

「是的,有9000萬美元。」曲黎點頭承認,但聰明人信不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賺錢了,繼續投資華語電影?」韓大佬

「有這個想法,等我忙完這陣子……」

「等你忙完這陣子就要去造火箭了。」韓三品開玩笑

「……」曲黎想問你怎麼知道的,造火箭也在他的計畫內,但前提是榮耀能夠成功,否則他也沒錢玩火箭啊!

閑聊過後,人都到齊,大家開始討論《彗星》在米國為什麼會成功,本來這件事曲黎應該是主角,畢竟是他在操盤,沒想到有不少人比他更積極。

《彗星》項目可以說是國內這些年最成功的一次文化輸出項目,現在已經在全球各國上映,票房相當可觀,最終全球票房可能達到3億美元,超過《卧虎藏龍》是華語電影最高票房記錄保持者。據說可能成為國禮送給歪果友人,這或許是曲黎能成為央式財經十大經濟人物的原因之一吧,他代表了國內的某種聲音。

曲黎時不時的應和著,表達對各路神仙的贊成,等這些人說完,之後就輪到影視公司負責人交流了。

「我個人覺得沒必要討論《彗星》,這並不具備代表性,但獅門還是值得合作的,這家公司市值不高,但是在北美的發展潛力有限,說不定以後這裡就有公司能夠收購獅門影業。」

「國內都競爭不過好萊塢,怎麼去收購好萊塢影視公司。」

「呃,我覺得還是要討論一下《彗星》,這部電影至少說明了好萊塢並不是那麼高不可攀,運氣好說不定就……」

曲黎反覆的話讓韓三品等人哭笑不得,年輕人嘛,有特權,誰讓他是《彗星》的導演,也是赫赫有名的創業者。

「那你說我們怎麼才能打敗好萊塢?」電影局的領導銅鋼

「在國內還是在國外?」曲黎作為過來人,對此有著豐富的經驗。

「國內」

「很簡單,多修點電影院,國內的電影院太少了,要向上面申請扶持政策,推動資本進入電影市場,特別是電影院。」

「這和打敗好萊塢有什麼關係?」銅鋼不解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我們站在更高層面觀察電影市場就能發現,在國內看電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要想看電影需要提前安排時間規劃路線。」

「好吧,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有觀影人群深受好萊塢文化影響,許多人在心理層面已經接受了米國的價值觀,所以自然覺得好萊塢電影就是比國產電影好。」

「但是別忘了更廣大的社會裡,更年輕的群體還沒有被荼毒,就算知道米國好,好萊塢電影好,也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們要做的就是培養年輕群體的觀影習慣,在此基礎上拍攝優秀的國產電影,培養挖掘一大批內地的偶像明星,如果有人覺得內地明星偶像土,那就安排專門的團隊負責他的形象塑造。」

「華語電影要崛起,終究要靠內地市場,導演和幕後工作者都可以是香江灣灣人,但主角要有更多的國內明星藝人,特別是男藝人。」

「說實話,香江藝人包括連結、程龍是70~80後的偶像,不是90後的偶像,他們的電影號召力正在逐年減弱,逐漸成為一種情懷,也就周星星天賦異稟,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因為決定買電影票的是女人,他們更關注男明星,如果我們的年輕女孩都在追香江、泡菜國的明星偶像,國內華語電影就不可能有前途……」說完曲黎停了下來

「說的好,厲害,說的太好了。」江文拍著桌子站起來,「之前小瞧你了,有些東西我以前不知道,現在聽你一說,什麼都明白了。為什麼我們國內的男演員會被打壓,香江人只要女演員。」

「……」這逼貨也在

「啪啪啪」銅鋼,韓三品帶頭拍掌鼓勵

「謝謝!」曲黎站起來致謝,「我也就知道這些了。」

「曲黎說的這些確實有道理,但到了外面要注意團結港澳同胞,不要製造矛盾……」銅鋼之前只是知道電影院少了,但沒有考慮觀影群體,還有年齡代際之間的區別,被曲黎這麼一說,瞬間弄懂了今後的工作重點。

韓三品也被曲黎這一波分析驚覺,這個年輕不止幸運那麼簡單,他是有真才實學的,否則也不會有風投給他投資。王忠軍更是加深了讓曲黎成為華誼股東的想法。

曲黎沒覺得他的發言有什麼了不起,這種簡單的分析方法一聽就懂,邏輯清晰簡潔,關鍵是電影票房爆發時,90~00後成為了觀影主力,也是國潮崛起的主力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