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點子大王

正文卷

第372章 點子大王

「少廢話,快進來!」小六姐笑靨如花:「許久沒揪耳朵,還說不得你了是吧?」

「有力氣沖niongniong身上撒去啊,他更親。」

跟著周至進來的前台小妹哪裡見過余總對人這樣的態度:「余……余總,這位說是你夾川來的弟弟,我沒攔住……」

「他不用攔,就是我弟弟。」小六姐笑道:「小梅你去吧,說起來伱這工作崗位,還是他提議設置的呢。」

「啊?」前台小妹崽訝異了一下,這才遲疑地對周至說道:「謝……謝謝,那我去工作了……」

待到小妹走了,周至才跟小六姐介紹剛從電梯口過來的費經理。

「余總可真是年輕有為啊。」小六姐現在初為人母,容光煥發,正是一名女性最美好的年紀,衣著妝容環境,品味拉得滿滿的,費經理真是驚著了,感覺這女人的氣質容貌,比池薛荔都要勝過三分。

「哪裡呀,小打小鬧,還欠著銀行一大筆找不著抓拿呢。」小六姐微笑著主動伸手:「費總我是久仰大名了,肘子說在蜀都沒少給你添麻煩,今晚無論如何要賞臉,讓我跟他姐夫,表示一下感謝。」

大家都是場面人,說得自然是場面話,別看費觀把控著一個蜀都工美藝術商場,規模比這裡大得多,但那是國家的產業,自己不過是個在管理崗位上打工的人而已。

而這裡卻是私人產業,短短一年多時間裡,朱大璋就能夠打造出這麼一個大商場,足見其能力跟魄力。

面對這般大佬,費觀這省城來的總經理都帶著幾分敬意。

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這裡最早其實是蠻州的生產資料市場之一,賣的是電機、汽油機、小機械、五金管件、油漆潤滑油之類的東西。

隨著市區的擴大,這裡明顯已經不再適合,鬧哄哄的周圍居民意見很大,市裡於是給工業局另外在城郊划了一片更大的地,將生資市場搬遷到那裡。

但是搬遷是要有投入的,置換出來的這裡用來做什麼也需要認真考量,朱大璋得到消息之後便拿出自己所有家底,同時將之前的幾個門面住房抵押給了銀行,從工業局手裡盤下來這個老舊商場。

既幫政府解決了搬遷資金短缺的困難,又解決了設置何種類型商場的爭議。

燈具、傢具、家庭軟裝內飾,如今都是下金蛋的母雞,市裡看過朱大璋提交的方案,比較滿意。

之後便是商場易手,將之裝修一新,底樓出租,二三樓自用。

目前雖然依舊欠著銀行一屁股債,但是運轉非常良好,可謂日進斗金來形容都不為過。

不過男人心大,將這一攤子丟給小六姐後,朱大璋又去搞他的煙酒生意去了。

「我們先坐會兒。」小六姐給周至和費經理都泡了茶:「你哥這段時間在忙裝修公司的事兒,一會兒就到。」

「貴公司的裝修格調就很高雅。」費經理對小六姐這辦公室都羨慕壞了:「比我工美辦公室好多了。」

「費叔你這就是瞎捧了。」周至笑道:「你那辦公室側牆上掛的是文徵明的捲軸跟唐伯虎的扇面,這兒最老的物件兒,可就得是我姐了。」

「啪!」挨了一個暴栗。

「可能是那啥……審美疲勞了吧。」費經理端起了茶杯:「還是這裡清爽。」

「其實將老中式再做一半的減法,搞出個『新中式』概念來,那也是不錯的。」周至想了想費經理那間滿是字畫瓷器的大辦公室,感覺的確是太堆砌繁複了些。

「這個想法不錯。」門口響起一人的聲音:「肘子你這人,一激靈一個主意,我看你才適合開那個『點子公司』,不比那『點子大王』差!」

點子公司和它的創辦人何陽,是今年上了人民日報的一個傳奇。

換到如今,這個行業毫不稀奇,其實就是營銷策劃與諮詢業務,其執業者可以稱為「策劃人」。

而在那個年代,剛剛起步的中國市場經濟,對營銷和策劃的饑渴,成就了何陽。

何陽是恢複高考後的「新三屆」中的一員。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首都化工廠,當了一名技術幹部。月薪五十多元。

在八幾年這其實屬於高薪了,然而,在八七年他與一位下海經商同學的偶遇,吃飯時,同學問他一個月工資多少?何陽這才知道,自己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同學一頓飯錢。」

一向驕傲的何陽由此深受刺激。不過此時的何陽,依舊還沒有急著「下海」,他的理想,還是成為一名無線電方面的科學家。

可是接下來的第二頓飯,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

這頓飯是何陽請母親吃的,地點是BJ一家不算很高檔的餐廳。進店之後他發現,這裡最便宜的菜也要二十多元錢。就是這頓平常的飯,花去了他兩個月工資。

「那是我人生中最尷尬的時刻。」多年後何陽回憶這件事兒,依舊刻骨銘心。

參加工作好幾年,請母親吃頓飯依然囊中羞澀,何陽終於下定決心辭去當時已經混到手的區科委公職,以自己名字的諧音「和洋」,註冊了公司。

當時國家有一項政策,對於申請專利的個體戶,可以緩交費用。

於是何陽壯著膽子去了一趟國家專利局,一下申請了二十多項專利,終於將公司開了起來。

公司主要研發生產充電器等日用品。給人出點子本來只是何陽隨手而為。

有一家塑料廠的一次性塑料杯大量積壓,他建議對方將京廣鐵路沿線站名印在茶杯上,再印個小地圖,在鐵路沿線的火車上賣。塑料廠一試,銷路一下打開。

那是一個信息不通、思想閉塞的時代。彼時的中國,正在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艱難轉軌。民營企業雖然不斷發展壯大,但因生產模式與銷售思路還停留在過去,不少企業的產品出現大量積壓。

生產與銷售間橫亘的鴻溝,何陽用「點子」填滿。他開始受邀到各地考察企業,為企業主答疑釋惑。這也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市場開始真正為「創意」支付報酬。

之後他又先後給產品滯銷的燈廠、金華火腿等企業出謀劃策,獲得數萬甚至上十萬元的「點子費」。

就在幾天前,《人民日報》頭版刊發文章,介紹何陽賣點子賺了四十萬的事迹。緊跟著被全國各地媒體的轉載加評論,何陽迅速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點子大王」的名號也不脛而走。

「大璋哥。」周至站起身來,看著進門而來年輕人,一身高檔的西裝革履外加毛呢大衣,加上走路帶風意氣風發的神采,不由得笑了:「更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