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探親

正文卷

第389章 探親

轉眼間,盛希平陪著陳維民來滬市,快一個月了。

中間,盛希平往家裡寄了幾次信,說一說這邊的情況。家裡往這邊寄了幾次錢,也寄了信,還發過電報,反正時常聯繫。

家裡那邊,冬運生產已經結束,在山上駐勤伐木的工人都下山回家。

得知陳維民去滬市安裝假肢,陳世良開始還不太高興,後來也想明白了。

於是跟家裡人說,不能讓盛希平一直陪著。

人家也是有家有業的,撂下家裡的事情不管,一直陪著維民在滬市,陳家的人反倒不出面,這不好。

就這樣,陳世良按照盛希平寫信所說的路線和地址,也從松江河到大連,然後從大連坐船,來到了滬市。

「希平啊,謝謝你這麼長時間陪著民子,叔真是不知道該說點兒啥了。

你對民子,比他親哥對他還好呢。」

陳世良坐著三輪車,來到了盛希平他們住的旅店,三人見面,都挺高興,陳世良少不得也要好好謝謝盛希平。

「叔,你說這話可就見外了啊。

咱們是多少年的老鄰居了,我跟維國、民子,都是一小兒長大的鐵哥們兒,民子有事兒,我不能不管。」

盛希平聞言,笑著說道。

「是這樣,你呢,家裡還有工作有孩子,也不能一直陪著他在這兒。

現在家裡沒啥活,我過來陪著民子在這兒等吧,你不能耽誤太長時間,早點兒回去。」

雖說盛希平那工作挺輕鬆,可接下來就到薅牛毛廣的季節了,不能耽誤人家掙錢啊。

所以陳世良就跟盛希平說,讓他早點兒回去,照顧家裡。

其實,盛希平這心裡也長草呢,出來一個月了,也不知道家裡啥樣兒。

倆孩子都交給母親照顧,這要是孩子鬧起來,怕是家裡連飯都吃不明白了。

他耽誤一個月的班倒是沒啥,反正工資照開,雖說不能進山打獵掙錢了,但兄弟情誼比錢重要。

可是這時間太長,真的是有點兒記掛家裡。

正好陳世良來了,陳維民有人照顧,盛希平也能放心。

「那就這樣吧,後天我陪著你們,一起去假肢廠試樣品。

等著試完了樣品沒啥問題,我就先回家去,叔你在這兒陪著民子。」盛希平順著陳世良的話說道。

「行,那就這樣。對了,你爸和你媽說,讓你往回走的時候,回老家看看。

他們沒時間回去,你是長子,替他們回家看看你爺你奶。」

陳世良忽然想起來這事兒,忙說道。

盛連成夫妻好些年沒回老家了,都惦記著家裡的老人。

左右盛希平出門一趟,要是回去坐火車的話,稍微繞點兒路,就能回老家看看了。

盛希平一尋思,既然父母發話了,那就回去唄。於是開始收拾行李,採買物品,提前做好回家的準備。

四月十八號,盛希平陪著陳世良父子,去假肢廠試樣品。

那邊有老師傅,幫著陳維民穿戴上假肢樣品,主要是看看尺寸是否合適,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樣品如果可以,接下來才能正式生產鋁合金材質的假肢。

試過樣品後,還得過很長一段時間,再來取成品假肢,然後還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能正常行走。

這麼一算,保守還得一個多月,盛希平確實耽誤不起,於是跟陳世良父子說好,他先回家去。

住在這個旅店的人,多數都是各地方來假肢廠安假肢的,相處時間久了,都很熟絡。

一聽說盛希平要走,好多人都找他,大傢伙兒互相留下了通訊地址,以後保持聯繫。

店裡的服務員,小彭,還有惠姐,知道盛希平要走,也都留了聯繫方式。

惠姐還給盛希平買了不少水果和點心,讓他車上吃。

盛希平乘坐滬市到青島的特快列車,經過一天多的運行,在兗州火車站下車。

然後再去公路客運站,坐長途汽車在一個叫霄雲寺的集鎮下車,從那兒再往大趙莊走最近。

霄雲寺離著盛希平的目的地還有十三四里地,這年月也沒啥短途客車之類,盛希平就只能走著走。

盛希平跟人打聽了路,然後去供銷社買了些點心罐頭拎著,就這麼步行往大趙莊走。

大約走了一個來鐘頭,就到了莊子口,正好有在外面玩的孩子,見盛希平眼生,過來詢問。

一聽說是去老盛家的,有腿快的孩子立刻就跑回去報信了。

沒多會兒,從莊子里呼啦啦出來一大群人。

「是老二家的希平吧?哎呀,這一晃兒十來年沒見著,長的恁高嘞。」

領頭的人,看上去得有五十多歲的模樣,黝黑的臉上皺紋很深,鬢角微微泛白,身上穿了一件洗的褪色的藍色褂子,衣襟和手肘都打著補丁。

一看,就是很典型的老農。

這人的模樣,跟盛連成有六七分像,只是比盛連成顯老,盛希平一眼就認出來,這是大伯盛連義。

「大伯,我是希平,好些年沒見著大伯了。」盛希平上前來,抓住了盛連義的手。

不管老家這些人處事如何,血脈親情是斷不了的,天生就有親切感。

「哎,哎,回來就好,有空就回來看看。」盛連義握著盛希平的手,上下打量著,滿眼欣喜。

「那是恁大哥、二哥,是不是都不認得了?」盛連義指了指身邊兩個身材高壯的漢子,說道。

「大哥、二哥。」盛希平朝著二人點點頭。

盛連義比盛連成大兩歲,但是他娶媳婦早,十九那年就娶了媳婦。

轉過年有了老大盛希正,之後又有了老二盛希宏、老三盛希勇,老三也就比盛希平大了幾個月。

這兄弟幾個沒趕上好時候,不等著書念完,就碰到了上山下鄉,他們只能留在村裡務農。

還是盛家老三盛連傑想了辦法,把盛希勇送去當了兵。

盛希正和盛希宏,則都留在家裡,娶妻生子。

「那是恁五弟弟、六妹妹。」

盛連義有六個孩子,老四盛秀英去年冬天嫁出去了,老五盛希同,老六盛秀琴也都不念書了,在家務農。

盛希同和盛秀琴兩個上前來,跟堂哥見禮。「哥。」

「哎,好些年沒見,五弟弟和六妹妹都這麼大了。」盛希平朝著二人點點頭,笑道。

按正理,像盛家這樣的大家庭,堂兄弟間是要論排行的。

可盛連成兄弟幾個,除了老大在莊子上,老三在公社之外,老二盛連成在東北,老四盛連秋在菏澤,老五盛連文在濟南,都離家不算近。

老四逢年過節能回來,老五離著遠,一年到頭回來一趟兩趟的,老二離著最遠,好幾年也回不來幾次。

盛家小輩兒一共二三十個呢,分散在各處,這排行也只是在族譜上。

平常時候都不見面,誰還記得誰排老幾?見面也就是隨便叫,哥哥弟弟別叫錯了就行。

「大啊,弟弟難得回來,咱別在這兒嘮嗑,趕緊家去唄,俺爺俺奶還在家等著呢。」

盛希正朝著盛希平笑笑,提醒父親道。

「對,對,走,希平啊,跟大回家去。」

盛連義見著侄兒太高興了,這時也回過神來,忙拽著盛希平往莊子里走。

其他人,呼啦啦的跟著不老少,一起往回走。

盛家在莊子靠東頭的位置,幾間土坯房,這還是當年盛連成在東北招工後,月月往家裡寄錢,後來才蓋起來的房子呢。

盛希平隨著眾人一起,進了院子,就見到兩位老人,扶著門框,眼裡含著淚,朝門口看著。

「爺、奶,我回來了,回來看看二老。」盛希平快步上前,一把扶住了兩位老人。

「乖嘞,可算把恁盼回來了,咋才回來,這是把家忘了么?」

盛家老爺子盛光耀,七十多歲了,滿頭白髮,身子微微佝僂著,穿著一身洗的發白,還打著補丁的衣裳。

乾枯的雙手猶如老樹的樹皮,顫巍巍的握住了盛希平的手。

「俺乖,快讓奶看看。哎呦,十多年沒見,俺乖出息了。」

那邊,盛希平的奶奶,盛韓氏,抬手抹了抹眼角,笑著看向孫子。

這老太太七十來歲,灰白色的頭髮在腦後挽了個髻,腰板兒倒是挺的溜直。

身上穿著那種自家織布,帶著扣袢的大襟褂子,看上去倒是挺精神的。

盛希平早就把帶來的東西交給了大伯盛連義,此時雙手握住了爺爺奶奶的手,祖孫見面,自是熱淚盈眶。

尤其是盛希平,上輩子他從裡頭出來時,爺爺奶奶都走了,沒能送二老最後一程,一直很遺憾。

如今還能重新見到二人,見二人身體還算康健,自然無限感慨和激動。

「大,娘,希平好不容易回來,別都站著說話啊,快,過來坐。」

盛連義和盛希正爺倆上前,扶著盛家老爺子和老太太,到院中凳子上坐下來。

由於前幾天盛連成就往老家發電報了,告訴他們盛希平可能會回去。

所以老家的人見了盛希平都不怎麼意外,只是激動和歡喜。

特別是孩子們,見到堂叔來了,一個個蹦蹦跳跳、跑來跑去的,小院里格外熱鬧。

剛剛進門時拿的點心、罐頭,都由盛連義接過去,放到了東屋柜子上頭。

那個是不能動的,一般都得留著再走人情,這年月過日子仔細,多數人家都如此。

所以,盛希平又從兜子里翻出一包糖果來,遞給了老太太。

「奶,你給我弟弟妹妹,還有小侄兒、小侄女們分一分吧。我來的匆忙,也沒帶別的。」

「哎,好。」

盛家老太太招招手,那些滿院子跑的小娃們,全都跑了過來,一個個瞪大眼睛,看著太奶奶手裡的東西。

老太太打開包裝的紙袋,從裡頭摸出來糖果,一人給兩塊兒,「還不謝謝恁叔?」

孩子們七嘴八舌的向盛希平道謝,盛希平摸摸孩子的頭頂,笑著讓他們去吃糖。

家裡孩子不少,有那心眼兒多的,就把右手的糖果倒左手裡,攥著手心藏在背後,然後把右手再次伸出來。

老太太可能是歲數大了眼花,加上孩子多,也沒注意,見到有個孩子手裡空著,又給了一份兒。

那孩子拿著糖,一溜煙就跑了。

盛希平瞅著,覺得好笑。

老家日子不好過,孩子們難得吃一回糖,耍點兒小心眼兒,也很正常。

快六點鐘的時候,在公社的盛連傑,也領著妻兒回來了。

盛連傑比盛連成小三歲,是盛家第一個讀書的,當時讀完了高小,家裡沒錢再供他念書,於是在縣裡找了個工作。

當時來說,就算盛家最有出息的一個了。

盛連傑在縣城裡,遇著個情投意合的姑娘,可那年月都是父母包辦婚姻,哪由得自己做主?

盛家老太太找人說媒提親,在周圍莊子上給兒子找了個媳婦,長得膀大腰圓,不咋好看,但幹活是個好手。

盛連傑不喜歡這個媳婦,就把媳婦扔在家裡,他自己回縣城上班,繼續跟那個女的曖昧不清。

後來,就有些閑言碎語傳了回來。

盛家老太太一看,這樣不行,就讓家裡老四老五,推著地排車,將她和老三媳婦,一起送去了城裡。

這麼一鬧,盛連傑在縣城的工作受了影響。

後來沒辦法,只能跟縣裡那女人斷了聯繫,搬回到集鎮上,正好時樓公社成立,盛連傑就在公社裡上班。

他有文化,在城裡上過班眼界高,工作上又用心,所以慢慢的就升到了公社書記。

盛連傑長得跟盛連成挺像,幾年前盛連傑去東北外調出差,曾經去林場看望過兄嫂。

跟那時相比,盛連傑倒是胖了不少,也變老了。

盛連傑和妻子最初感情不好,結婚好幾年都沒孩子,後來回到公社上班,心逐漸安穩了,才跟媳婦好好過日子。

盛連傑家裡一共四個孩子,盛希文、盛希武,盛秀蓮、盛秀荷,兩男兩女,最大的希文今年十六,小丫頭才八歲。

「哎呦,俺大侄回來了,好些年沒見,俺大侄兒出息了哈。

恁大來信都說了,恁招了工,娶了媳婦,還有倆孩兒,真好。」

盛連傑愛說愛笑,見了盛希平特別親熱,拽著盛希平的手不撒開,陪著盛希平嘮家常。

盛希平的三嬸,只進門那會兒跟盛希平打了個招呼,便去鍋屋,也就是廚房,幫著盛連義媳婦忙活做飯了。

老家這邊的廚房不在屋裡,而是在正房外面一個四下透亮的棚子里。妯娌倆領著閨女,在廚房一通忙活。

晚飯都做好了,也不用進屋吃,就在這院子裡頭擺一張桌子,菜都是用碗盛著,擺了一桌子。

有肉炒蓮藕、肉炒葫蘆等東北吃不著的菜,也有別的菜,菜裡面會擱一些囫圇的花椒。

沒有電燈,就借著月光和星光,盛家老爺子、盛連義、盛連傑、盛希平,以及盛希正哥倆,六個人圍坐在桌邊。

這年月,老家還是女人不上桌的,弄完了菜,她們就悄悄離開了,孩子們也都領走,不讓靠前。

盛家老太太也不上桌,她坐在旁邊,看著老頭子跟兒孫們坐一起喝酒,便抿著嘴直樂。

偶爾的,也會跟著插句話,說兩句。

這個時節,老家已經挺熱了,還別說,在外頭吃飯,晚風一吹,確實挺風涼的。

盛希平給爺爺還有大伯、三叔都倒了酒,陪著他們嘮嗑。

「恁大孝順,咱家這房子啊,還是恁大寄回來的錢蓋起來的呢。

這逢年過節的,恁都往這邊寄錢,寄東西,爺心裡知道。」

盛家老爺子歲數大了,不能喝太多,只倒了半杯酒,他抿了兩口酒,就拽著盛希平說話。

老爺子想說啥,盛希平能猜得出來。

老家這邊日子確實艱難,盛連成逢年過節往回寄的錢和東西,老兩口都捨不得花用,最後都添補給晚輩了。

這也正常,盛連成離著遠,不能在父母跟前兒盡孝,寄錢寄東西那都是應該的。

至於錢最後給誰花了,那些都不用計較。

二老這個歲數了,有個病啊災的,還不是盛連義一家子在跟前兒伺候?

大房費心費力照顧老人,其他人出點兒錢啥的,應當應分。

「爺,咱不說這些,孝順二老,那是我們晚輩應該做的。

我這次是辦事兒路過,拐了個彎兒回來看看爺、奶,看看咱家裡人。

等著過兩年,我領著我爸我媽,還有我媳婦和孩子,一起回來。」

盛希平扯著老爺子的手,笑呵呵哄他高興。

「哎,好好,把恁家媳婦和孩兒都領來,哎呦,恁大寄來的照片,俺這眼睛也花了,看不清。」

盛家老爺子一聽,特別高興,又抿了一小口酒。

這頓為盛希平而準備的接風宴,吃了小一個鐘頭。

之後女人們把飯菜撤走,端上來茶水,眾人坐在院子里,又聊了好一會兒。

晚上,盛希平在爺爺奶奶這邊住,盛連傑一家子住到盛連義那邊去。

家裡沒有電燈,盛老太太舉著火油燈照明,把漿洗乾淨的白色粗布床單,鋪在了床上,又找出來藍底白花的粗布薄被子,還有蚊帳。

把蚊帳掛好後,老太太這才轉身,去另一個屋子睡覺了。

轉過天正好星期六,盛希平的大姑,還有大房嫁出去的盛秀英,在得知盛希平回來後,都趕了回來。

到下午的時候,盛希平的四叔,盛連秋一家子,也從市裡趕回來。

盛連秋比盛連成小了五歲,當時也是念到高小,家裡沒錢,實在是供不起了。

正好盛連成在東北找了工作,往回寄錢,又囑咐家裡人,一定讓老四老五都念書。

盛連秋這才繼續念的初中,然後考了市裡的師專,畢業後就安排在市裡一所學校教書。

他媳婦也是老師,兩口子在市裡結的婚,安家落戶,生了三個孩子。

「你五叔給我打電話了,說是離著太遠,趕不回來,讓你在家好好住一陣子。

啥時候往回走,正好坐車到濟南,見見你。」

盛連秋見了大侄兒也挺高興,又把五弟弟的話,轉告給盛希平。

「四叔,我這趟是出門辦事的,已經出來一個多月了,不能再耽誤。

回程的時候看看情況吧,還不知道買票買到哪兒呢,要是路過濟南,我咋地也去看看五叔。」

盛希平點了點頭,如今這年月,都不容易,離著近還好說,離著遠,坐車啥的都不方便,這個能理解。

他回來這一趟,家裡親人能見著大半,這就挺好了。

盛希平在盛家老宅住了兩天,跟堂兄弟們都相處的不錯,大傢伙兒湊在一起說說笑笑格外熱鬧。

還一起去了張集公社趕大集,天熱一起去莊子後頭的池塘洗澡。

雖然以往離著遠,見面的機會少,但是血親終究不一樣,見了面就特別親切,能玩到一起去。

「爺,奶,我難得回來一趟,想去北常集,我姥爺姥娘那邊看看。」

二十三號的晚間,盛希平陪著爺爺奶奶坐在院子里乘涼,提起了這事兒。

張淑珍的娘家,住在離趙莊十六里地外,終興公社的北常集村。

盛希平難得回來一趟,咋地也得過去看看姥爺姥娘,所以找盛家老爺子商議。

「中,是該去看看恁姥爺。他比俺小兩歲,這些年腿腳不行,也不咋出去,有些時候沒見著了。」

兩個莊子離著不遠,盛、張兩家又是親戚,平日里不管有個大事小情的,互相都有往來。

只是近幾年,兩家老爺子歲數都大了,很少出門。

人情往來,多數就是盛連義和張守山,以及下一輩兒的人互相走動。

就這樣,第二天吃過早飯,盛希平要動身去北常集。

「乖,把這些帶上,給恁姥兒送去。」不等盛希平走,盛家老太太急忙招呼他。

老太太打開柜子,把盛希平帶來的點心,拿出來兩包,另外又把別人送給她的兩包饊子,也拿了出來。

老太太的意思,讓孫子帶上這些,就不用再買東西了。

「奶,不用,我另外再給我姥兒買東西就行,這些你和我爺留著吃。

你們歲數大了,該吃點兒好的,可別什麼都藏著放著捨不得,到最後東西都放壞了。」

盛希平是缺那點兒錢的人么?自然不肯拿,還勸老太太呢。

當然,這話說了也沒用,老輩人都是這麼過來的,好東西從來不捨得吃,都是放著走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