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心理變態

正文卷

第442章 心理變態

「有些工作,需要省里的支持……」

猶猶豫豫間,朱躍進說出了這麼一句話。

張浩南拿著茶杯,突然笑得有些詭異,直愣愣地盯著朱躍進:「朱市長,我過年二十一歲。」

「嗯?啊?!這也太年輕了吧?叼的一逼……」

跟張浩南相處,都會忘了他的年齡,甚至都不會產生小年輕辦事不牢靠的想法。

此刻張浩南說出這麼個理所當然的事實,著實把朱躍進嚇到了。

他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但平日里無視了,現在關注之後,才會感覺更加震驚。

「至少省內五十五歲以上的……都不會平白無故得罪我,除非原本就有仇,或者要給人做點事情。」

「……」

張浩南給了朱躍進暗示,他不想說得太透徹。

朱躍進懂他的意思,但要看朱躍進自己的表現。

「朱市長,有空常聯繫,這次建康的歐洲城市訪問團,我不會去,所以有空就從廣陵過來,我應該會在建康一直到這個學期結束。」

「……」

隨後,不等朱躍進說些客氣話,張浩南起身離開,等著的保鏢和秘書看到他離開,也就跟了上去。

許久,朱躍進慢條斯理地繼續喝著茶,但內心有點複雜,也有點激動。

張浩南願意支持他的工作,但是顯然不會隨隨便便支持。

他猜測張浩南是要看到他的動作,有所行動,有所表態,才會發出支持的信號。

之所以沒有直接說透,一是互相之間也有猜忌,張浩南未必信得過他,他也不可能無條件相信張浩南這個資本家;二是說透了也毫無意義,地方治理工作,從來不靠嘴,整頓秩序,更加不靠嘴。

朱躍進必須下決心,是安安穩穩等退休,還是搏一把,將廣陵整體的事業,找到一個突破口。

只要抬一抬,不需要多,有一個城市經濟的「賣點」,就行了。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反反覆復念叨著這句話,朱躍進感覺下決心宛如吃屎,這比他去基層視察工作困難多了。

「老闆,張總已經離開了。」

辦公室秘書見朱躍進一個人在飯桌前發獃,上前小聲提醒道。

「小李,回市裡,路上我再跟你講幾點要求,然後明天開個經濟工作會議,讓交通、城建還有城管幾個部門都派人參加。」

「是。」

李秘書有些好奇,但他只做記錄,並不多問。

而在回去的路上,張浩南估摸著朱躍進應該會有改變,而這種改變,必然會引起劇烈的衝突。

「記錄一下,本周約省報的人吃個飯,弄個媒體答謝會。酒會形式,請柬做好看點。」

「是。」

「通知一下《長江農業論壇》,明天過來開會。」

「是。」

助理記錄好工作日程之後,張浩南笑著道:「很久沒有這麼熱鬧了,哈哈。」

王熙在安東縣跟農民打成一片,那是一種熱鬧,他太熟悉,沒什麼稀奇的。

但朱躍進要是搞出點名堂來,那就完全不一樣,他甚至能夠想像朱躍進會被噴成什麼鬼樣子。

老同志不講紀律,不講政治,不講組織團結,不體恤下級部門的困難,不考慮基層工作的複雜程度……

「哈哈。」

張浩南越想越樂,笑出了聲。

然後打了個電話給魏剛:「老魏頭,我要向您彙報一下工作啊。」

「……」

禿頭老漢感覺自己應該活不到七十歲了。

從張浩南那幸災樂禍的口吻中,他已經聽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悅,這是孽畜的變態內心得到滿足的狀態……

儘管很想掛斷電話然後閉目養神,但最終還是硬著頭皮聽這孽畜在那裡極其無語地狗叫。

張浩南沒有隱藏半點,跟魏剛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從朱躍進找他吃飯,找他取經,再到朱躍進猶猶豫豫的狀況,都說得很清楚,並且將自己的推斷說了出來。

「我感覺老朱要冒險,首先就是整頓街頭經濟,其次就是定指標,壓縮油水部門的進項,以服務結果為導向,作為工作考核指標。但要事情做起來,大概率不可能全部都有,應該會集中一到兩個地方攻堅,畢竟,他做事需要用人,他能用的人,應該是有限的……」

「張浩南,你是不是心理變態?!」

禿頭老漢直接罵道,「你曉不曉得要是苗頭不對,朱躍進八成賬要進去的?伱簡直就是宗桑(畜生)……」

「怕個屁,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老魏同志,你思想很有問題啊,很危險,我要嚴肅地批評你。」

「閉上你的夜壺!」

魏剛繼續罵著,然後道,「朱躍進也是的,中了什麼邪?突然間要發這樣的神經。」

「哈哈,別人說不定還要努努力,爭取退休待遇再提一提呢?」

「死一邊去。」

摸了摸光禿禿的頭皮,魏剛煩躁地在東北某處招待所辦公室里來回踱步,他腦子轉得飛快,忽然靈光一現,頓時知道了張浩南這條狗的想法。

「你做啥投資朱躍進?他這個歲數,升上去也是有限的。」

「話不要說得這麼難聽,什麼投資?搞得我好像在『官商勾結』。沒有的事情啊老魏同志。」

「你這樣做很危險。」

「危險與我常伴,我享受危險。」

「……」

忍住了掛斷電話的衝動,魏剛揉了揉睛明穴,然後從張浩南的角度出發,思來想去,也就是個投資未來的收益。

莫非這小子,是想打個樣,讓省內其他年輕幹部看看跟他合作的好處?

可是,這樣不是更危險嗎?

他不相信張浩南會這麼愚蠢,一個只愛錢的資本家,才是合格的資本家,多伸手,那是自尋死路。

頭疼啊,這孽畜一天天的,盡給他整活兒。

還是黑水省這裡的官僚簡單粗暴,這裡做生意尤其是做大生意的,更是簡單粗暴,打交道容易得多。

同樣是彪形大漢,為什麼張浩南渾身都是心眼子?

其實他根本不知道,張浩南這賤人,看樂子的心態正處於最高點。

賺錢是次要的,「官商勾結」投資未來也是次要的,看朱躍進為了孱弱的理想燃燒一下然後整活兒……那才是最有意思的。

這件事情帶給張浩南的愉悅感,堪比跟樊素素啪個天昏地暗。

而樊素素爽了只是一個人叫,這件事情就不一樣了,爽和不爽的,都會叫,而且叫的人特別多。

橫跨諸多年齡段,橫跨諸多職業,橫跨諸多階層……

禿頭老漢有一點說對了,沒錯,張浩南就是心理變態。

純的。

時間不需要太久,兩天之後,魏剛就打聽到了廣陵市區的變化,朱躍進首先著手的,是打擊農貿市場的亂收費亂罰款問題。

並且開了五條熱線,一一記錄相關問題的監督和舉報,五條熱線除開他這個副市長熱線之外,還有剛成立的監督工作小組辦公室電話,辦公室秘書電話,區工作小組電話……

因為老百姓體會了太多三分鐘熱度,所以也不以為意,但朱躍進這一回上了點強度。

竟是帶隊將亂收亂罰的款項,根據收據一一返還農貿市場的攤位租戶和檔口商家。

沒有發票,只有收據,但比照起來很簡單的,因為這玩意兒一般就是部門小金庫。

連帶著朱躍進大砍刀就朝著「政治正確」的「小金庫」問題上砍過去,總之就是先砍一刀「自己人」。

農貿市場的攤位租戶和檔口商家,還真是頭一次見回頭錢,雖然不多,但真的有點激動。

與此同時,媒體也跟進報道,不過第一時間跟進的,並非是廣陵市本地媒體,而是外地縣級市的媒體。

「這個切入點,有風險,但還好。」

遠在東北的魏剛點評著朱躍進的操作,首先農貿市場的正規化、合理化,是肯定利大於弊的,其次被砍一刀「小金庫」的部門,主要就是農貿市場的管理部門,以及農貿市場所在的街道、區兩級政府。

街道某些幹部的損失最大,但區政府就未必,因為看不上這點小玩意兒。

再加上調門唱得高,跟著應和兩句還來不及呢,畢竟是朱躍進這個副市長的「善政」。

這種小打小鬧,這點小錢,不算什麼的。

但是,做事情首先要起個頭。

魏剛從自己的手腕出發,判斷朱躍進下一步,應該就是整頓跟農貿市場類似的片區經濟,他猜測,大概率是批發市場。

這個猜測的根底,是跟朱躍進的需求有關,朱躍進要的是更多的就業崗位,可以不那麼優質,也可以不是高科技,但必須能養活人。

整頓批發市場,是可以做到的。

魏剛當年也整頓過沙城的批發市場,後來就演變成了相當規模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光批發市場所在的檔口、攤位租金,當年就扭虧為盈,還順帶打擊了盤踞在批發市場周圍的有活力社會團體。

口碑、收入雙殺,算是一石數鳥的操作,只是容易得罪人。

畢竟批發市場能存在,就有既得利益者,一般都是本地盤根錯節的「地頭蛇」,人多錢多關係多,不頂住壓力,是很難執行下去的。

朱躍進只要猶豫,底下跟著他的人,基本上就不會堅決執行,延伸到一線辦事人員,那九成九會有打馬虎眼、打招呼的現象,最後執行的結果,那必然是一地雞毛。

此時此刻,魏剛也不禁好奇,這個廣陵的朱躍進,到底會怎麼做?

「入娘的!」

禿頭老漢拍了一下自己的腦門,自己也是犯病了,竟然跟張浩南那個孽畜一樣,想要看熱鬧!

而在建康,張浩南約了省媒體的人弄了個答謝酒會之後,第二天就有小記者屁顛屁顛跑去廣陵取材。

其中還包括建康、潤州以及淮西省姑孰的電視台,新聞主題是拍一下農貿市場整頓整治過後的新面貌,報道一下新篇章,也算是符合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題,同時也給老百姓一個交代。

形式上是這樣的,但做材料剛給自己單位上交呢,廣陵市陡然又有新內容。

市區的批發市場,竟然緊隨農貿市場其後,也開始了亂罰款亂收費等等現象的整治工作。

同時還著手打擊「欺行霸市」的有活力社會團體,將批發市場的「保護費」問題一口氣解決。

與之同步進行的,就是批發市場重新劃分片區,實行責任制和通報制,一線加班的人不少,怨聲載道的程度倒是沒有,因為外勤算「出差」,有車補和飯補,下午五點之後,如果夜市還在執勤,還能有住宿補貼。

這是個規定上的空子,正常人不會這麼鑽空子,而且一般也不會審批通過。

但朱躍進是副市長,那麼「本地出差」這種陰間活兒,也是模稜兩可之間。

於是一線加班的人,抱怨有,但只是怕被人敲悶棍,而不是惱火叼錢沒多一毛。

朱躍進這一手搞得自己壓力巨大,市裡開會的時候,他都不知道自己怎麼硬著頭皮厚著臉皮抗下來的。

不過好處就是,跟他能整點兒加班費的人,覺得朱市長好像是挺牛逼的。

等到省報不吝溢美之辭報道廣陵市整治農貿市場亂收費亂罰款的時候,已經有點剎不住車了,原本孤立的報道,變成了跟蹤報道,還是「系列劇」。

廣陵市媒體搞社會討論,提醒朱市長玩得有點大,也只是廣陵市內部的分歧,但此時廣陵市代市長要說讓朱躍進收手,那也不可能。

那成什麼了?自己扮什麼角色?

老朱,收手吧,外面都是「地頭蛇」?

再加上班子開會的時候,朱躍進也不是沒幹貨,他舉了兩浙省的諸多案例,表示批發市場只要做好,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個就業崗位庫。

夫妻店、兄弟店,一百家也好,五百家也罷,連帶著就是養活最少兩百人到兩千人,這還不包括其中涉及到的裝卸工、力工、會計等等。

甚至,朱躍進還打算改造批發市場旁邊的建築廢料堆場,弄個棚戶式的臨時批發市場出來。

只要能開出一百個檔口,一萬一年一個,那就是一百萬現錢,而且旱澇保豐收。

錢不多,但路子很正,所以開過會之後,也只是提了一嘴要注意工作形式,只是萬萬沒想到,朱躍進幾近哄騙的操作之後,直接來了個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