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坡心村的轟動

正文卷

第410章 坡心村的轟動

龍潭鎮。

坡心村。

在吃過早飯後,坡心村的媳婦們也都紛紛拿上早已準備好的禮品,帶著老公和孩子,回娘家走親戚去了。

而有女兒出嫁的家庭,做父母的今天都非常高興,因為今天他們的女兒也會帶著老公和孩子回娘家走親戚。

張秀萍娘家,原本張家的三個兒媳婦都應該今天帶著老公和孩子回娘家走親戚的,但她們三人都沒有在今天回娘家走親戚的打算,而是打算到大年初四的時候再回去。

原因很簡單,今天是她們的小姑子帶著姑爺和孩子回娘家走親戚的日子,她們這些當嫂子和弟媳的難得跟小姑子見一面,哪裡捨得在這個重要日子回娘家啊!

和張秀萍有著相同待遇的,是歐國花與歐國芳的娘家,她們的嫂子跟弟媳也沒有選擇今天回娘家走親戚,而是留下來招待即將回娘家走親戚的小姑子一家。

從這個小小的細節就可以看出,只要你有錢有勢,那麼身邊所有人都會圍著你轉,什麼規矩都可以為你更改。

「嗯,一起看看去!」

嘴上這樣應著,但其實他心裡明白,連全班前20名都那麼難考,想跟姐姐一樣考全年級第一,那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說完後,張父才問道:「按照這樣分,你們都沒意見吧?」

張二嫂接話道:「是啊,你難得回來一次,哪裡用得著你動手啊!」

「是鳳凰牌單車,看起來還挺新的,應該才買不久。」

最終,四兄弟初步確定,張守國夫婦經營田螺鴨腳煲,張守民夫婦經營烤魚,張守軍夫婦經營鐵板魷魚,張守山經營烤生蚝,這是他們兄弟四人的主打美食。

「……」

冬子悶悶不樂道:「知道了,外公。」

到了第三代,讀書成績也是平平無奇,在班裡也只是處於中等位置。

等兄弟四人都商量好了,張秀萍才說道:「行,那就這麼定了,接下來我會找大師傅教你們,你們要好好學,這樣的美食到時少不了競爭者,想要在競爭中打敗別人,味道肯定不能比別人差。」

張父點頭道:「行,既然你認為這摩托車應該買,那咱們就買,只是買兩輛就沒必要了吧?我覺得有一輛就足夠了,畢竟這玩意是真的太貴了,聽說那嘉陵摩托都至少要七八千一輛呢!」

「媽啊,花七八千塊錢買輛摩托車,那是真有錢啊!」

鄧允泰和張秀萍,也時不時的提一些意見。

「爸,分家的事,你要不要再考慮一下?」

很快,張大嫂、張二嫂以及張三嫂都知道家裡要買摩托車了,一個個也都高興得滿面潮紅,這夫家的條件越好,她們回娘家的時候就越有面子。

張父失笑道:「冬子,那你下個學期要好好努力,像姐姐那樣考個全年級第一回來。」

鄧允泰笑道:「我爸不是要經營夜宵,而是準備建一些鋪面出租給別人來經營夜宵,反正大哥大嫂你們要是不怕辛苦,願意到南寧去經營夜宵的話,到時我給你們弄幾間鋪面,讓你們免費使用,這樣做生意那肯定是穩賺的。」

等嫂子和弟媳都去忙了,張秀萍才看向父親道:「爸,我看家裡騎的還是單車,也是時候該換一換了。」

看到這一幕,在座不少村民都反應過來了。

張父擺了擺手,說道:「俗話說樹大分叉子大分家,你們都有了各自的小家庭,這個家遲早是要分的,現在趁著你們到南寧發展,大家各做各的生意,這樣分起來也比較簡單。」

「阿萍妹,一定是阿萍妹回來了!」

上午,一些好事者聚集到村口那裡,一邊燒煙一邊議論著今天回娘家走親戚的各位阿姑大姐。

「這麼貴啊?」

根據父親透露給他們的消息,這夜市一條街父親要打造好幾百家鋪面,弄幾家鋪面給大舅子小舅子他們免費使用,也算是對他們的照顧了。

然後快速的從眾人面前經過,朝隔壁村駛了過去。

鄧允泰笑著接話道:「爸,家裡人多,一輛摩托車能起多大作用啊,不說要一人買一輛,但至少也得買個兩三輛回來,這樣誰需要就誰開,多方便啊!」

鄧允泰笑著接話道:「萍妹之所以建議你們去南寧做夜宵,主要是我爸打算在南寧那裡搞個夜市一條街,到時這條街上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食,這樣形成規模效應,客流量就會暴增。

雖說分家之後,對於婆婆仍然要恭敬,但至少在自己的小家庭,當媳婦的完全可以當家做主了。

「我的天啊,兩輛小轎車,不知道都是阿萍妹的車,還是阿芳和阿花這兩姐妹也有份?」

九十年代初,摩托車雖然沒有八十年代那麼罕見,但在農村仍然只有極少數人捨得花錢去買,截止目前為止,整個龍潭鎮的摩托車數量都沒有超過一掌之數,還是極為珍貴的。

在如今買輛摩托車都能引起全村轟動的年代,開著兩輛小轎車回娘家走親戚,跟後世開著兩架直升機回娘家沒多大區別,都是讓全村轟動的大事。

張三嫂笑問道:「姐,姐夫,我去給你們泡茶,伱們喜歡喝濃一點的還是淡一點的?」

張秀萍笑道:「媽,我幫你。」

「快跟過去看看就知道了,我還是第一次見這麼漂亮的小轎車呢!」

張秀萍笑罵道:「當然是真的,難道你姐夫還會騙你不成?」

最重要的是,這夜市一條街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食,專精一樣才容易在茫茫多的美食中脫穎而出,而且只做一樣的話,事情也沒有那麼複雜,做起來也輕鬆很多。」

張守民和張守軍也紛紛表態,表示會好好把日子過好。

張守軍當即說道:「姐,那我願意去南寧發展,不知道什麼時候去?」

其他人聞言也都激動不已,按照鄧允泰話里的意思,是要在南寧那裡免費給他們提供鋪面,讓他們去做生意,這簡直就是穩賺不倍的生意啊!

而且,那可是南寧啊,廣西的首府,有條件去南寧發展,誰願意窩在鎮上做生意啊?

不過,這話是妹妹(姐姐)提出來的,那就不一樣了。

張大嫂點頭道:「萍妹放心,我們一定會好好學的。」

所以,二哥二嫂還有小軍小山你們就可以經營其他下酒菜,這樣就可以滿足客人的需求,提高競爭力。

「不錯,恐怕也只有阿萍妹的夫家,才買得起這小轎車了。」

「她老公是做什麼的?」

張母不由得問道:「允泰啊,你爸搞的這個夜市一條街,是什麼意思啊?他要在南寧那裡經營夜宵?」

張秀萍沉吟道:「爸說得對,遲早都要分,那趁這個機會分開也好。」

知道阿萍妹開著小轎車回娘家的消息後,整個坡心村都轟動了,幾乎所有村民都圍過來看熱鬧。

聽到這話,張家兄弟都是面面相覷。

在看到小轎車的那一刻,在座的村民都坐不住了,全都站了起來。

「是阿李婆的女兒,聽說嫁了個挺有錢的老公,這摩托車都開上了,真是了不起啊!」

小冬兒仰頭驕傲的說道:「外公,我考了全年級第一,族裡還給我獎勵了1000塊錢呢!」

張大嫂連忙說道:「萍妹,你坐在這烤火,那些交給我們來就行了。」

鄧允泰經商多年,也是今非昔比了,他接話道:「大嫂,二嫂,你們各選一道美食來經營,互相之間最好能夠形成互補,打個比方說大哥大嫂經營這田螺鴨腳煲,這是最好的下酒菜,來光顧的客人肯定少不了要喝酒。

很快,小轎車開了過來,並朝村裡駛了進去。

張秀萍道:「還沒有那麼快,目前鋪面正在建造當中,最快也要年底才能建好,想要做生意,最起碼也是明年以後的事,我現在先跟你們說這事,主要是讓你們有個心理準備。

……

聽到這話,張家四兄弟都是眼中一亮,這年代的摩托車那是超級拉風,他們也早就想買輛摩托車了,不過家裡的財政大權還抓在父親手裡,他們雖然也不缺錢用,但都只是千兒八百的小錢,要動用大幾千上萬塊錢的時候,還得經過父親同意才行。

「……」

張大嫂、張二嫂以及張三嫂也不由得對視了一眼。

張守軍道:「姐,是什麼路子?只要有錢賺,我們不怕辛苦的。」

如今,小冬兒成績這麼厲害,受到外公外婆還有舅舅舅媽們的誇讚是很正常的事情。

現在她們張家,在坡心村已經是名副其實的首富了,那小日子過得不知道讓村民有多羨慕。

張振發今天格外大方,女兒女婿帶了很多年貨過來,光是糖果餅乾瓜子啥的就有十幾二十斤,他便吩咐兒媳婦們把這些都拿出來招待過來看熱鬧的村民。

等摩托車走遠了,眾人才紛紛驚嘆出聲。

張大嫂想起在縣城吃過的夜宵,問道:「萍妹,我想做那個田螺鴨腳煲,你覺得可以嗎?」

因此,她們對於促成這事並贊助了兩萬塊錢的小姑子,都充滿了感激。

張秀萍道:「你們要是願意到南寧發展,那我這裡確實有條路子適合你們,就是辛苦了一點。」

「泰哥說得對,至少得買個兩三輛回來。」

實在是這個年代的小轎車太罕見了,村民們也就去龍潭圩的時候,偶爾運氣好能夠看到一輛小轎車路過,如今在村裡就也能看到小轎車,這一個個哪裡還坐得住啊,都伸長脖子看著。

另外,你們還要花時間好好的學做美食,大哥、二哥、小軍、小山,你們一人選一種美食,一定不能重複了,而且所選的美食一定要有特色,適合做夜宵,等想好之後,我再找師傅教你們怎麼做。」

「小冬兒,等會舅舅也要給你一份獎勵。」

張二嫂有些底氣不足的說道:「萍妹,我們的手藝不太行啊,能做什麼夜宵啊?」

張家。

「那是隔壁村阿李婆的女兒吧?」

……

不過現在秀萍既然給你們兄弟四人提供了這麼好的機會,那等你們上南寧發展之前,我會把家給你們分了,到時你們做夜宵賺到的錢,就是你們自己的,想要過上好日子,那就努力去做。」

說話間,村民一窩蜂的朝張家走去。

冬子小大人似的嘆了口氣:「外公,這是我的傷心事,你就別問了!」

在吃籺喝茶的時候,張父笑著問道:「小冬兒,你期末考試考得怎麼樣啊?」

所以,四兄弟誰也沒提過這事,免得自討沒趣。

「……」

幸虧小姑子運氣好,遇到了鄧家這樣的好人家,嫁過去沒幾年就一飛衝天,甚至還把娘家也帶飛了。

當然了,要是你們不想只經營一道美食,而是兼營其他美食,也不是不可以,但這樣一來你們要學的東西就多了。

張秀萍笑著點頭道:「大嫂,當然可以,這田螺鴨腳煲天然就適合用來做夜宵,你要是真對這道特色美食感興趣的話,那我回頭就請大師傅教你怎麼做。」

半響,張父才想起這個外孫,問道:「冬子,你考得怎麼樣?」

就在此時,從遠處傳來了摩托車的聲音,一輛嘉陵摩托出現在眾人面前。

等村民們都離開了,張父便滿面紅光的吩咐道:「老婆子,趕緊去煎一些籺過來,我要跟允泰喝茶聊天。」

說話的同時,張秀萍拿出她的隨身包包,從中掏出兩疊捆紮好的人民幣,遞給父親道:「爸,這是我跟泰哥孝敬你們的,你拿去買摩托車吧!」

這話,聽得張家人都震驚不已。

就在眾人為那輛摩托車驚嘆的時候,遠遠的兩輛小轎車開了過來。

其他人包括張父張母都面面相覷,顯然也沒想到張秀萍給的建議竟然是做夜宵。

至於張守山,他還沒有結婚,自然沒有分家這一說,以後等他也結婚了,父母才會給他分家。

而有了客流量,那隻要你們做的美食足夠吸引人,那就不愁沒有生意。」

張大嫂驚訝道:「做夜宵?」

「是嫁得不錯,人家老公在縣林業局工作,吃皇糧的人。」

張秀萍道:「確實應該買,和單車相比,這摩托車不管是做什麼用途,都比單車強十倍百倍。」

聽到這裡,張父看向四個兒子,說道:「這麼多年來,我們家一直沒有分家,我原本想的是等你們四兄弟都結婚了,再分家讓你們自己過自己的日子。

張父問道:「換什麼?」

「小冬兒,你太了不起了!」

「竟然考了全年級第一,真是好樣的。」

他們四兄弟都知道妹妹(姐姐)的話在父親這裡的份量極重,基本只要她開口,父親能做到就沒有不同意的。

「沒意見。」

張家人聽得連連點頭。

另外,再兼營幾道下酒小菜。

張家幾兄妹,就沒有一個讀書好的,再加上當時家裡窮,因此張家兄妹的學歷都不高,沒有一個是讀完初中的。

「爸,分家要不要等小山結婚了再說?」

張父滿臉笑容的接過錢,隨即拍板道:「行,那等過完年,我們就去報名學車,等考到摩托車駕駛證了,就買摩托車去,就聽你的,買三輛。」

老婆嫁給他已經十年出頭了,一直是他的賢內助,稍微照顧一下她的兄弟,那是應該的。

張守軍激動道:「姐夫,你這是說真的?」

「那是嘉陵摩托,最起碼也要七八千塊錢呢!」

「……」

在娘家住了兩天,到正月初四的時候,大嫂二嫂和弟媳婦都要回娘家走親戚了,張秀萍也沒有繼續留在娘家,同樣在初四這天和老公孩子一起打道回府了。

張母笑吟吟的應道:「嗯,馬上就去。」

「爸,真要分家了嗎?」

張秀萍道:「二嫂,你不用擔心,如果你們想做的話,我可以找人教你們,專門做一些特色美食。」

張家人聞言都露出了笑容,這成績毫無疑問是遺傳了他們張家的讀書基因了。

接下來,眾人便集思廣益,商量著經營什麼夜宵好。

張秀萍道:「專門做夜宵。」

張守山聞言眼中一亮,問道:「姐,我想去,在南寧有什麼適合我做的?」

張秀萍笑道:「當然是換摩托車啊,以家裡的經濟條件,買一兩輛摩托車回來,應該不成問題吧?」

……

張守軍跟老婆對視了一眼,也跟著問道:「姐,我們去南寧能做什麼?」

這話一出,張家人先是吃了一驚,隨即都誇讚了起來。

張家兄弟聞言也就不作聲了,分家之事就這麼定下了。

而村民們也給張振發提供了足夠的情緒價值,一個個嘴上全是誇他女婿的,當然也誇他養了個好女兒,有這樣一個有本事的女婿幫襯著,他們張家肯定也會越過越紅火的。

村民們在張家待了十幾分鐘,把兩輛桑塔納身上的灰塵都摸乾淨了,才識趣的各自散去。

「有誰知道那摩托車到底要多少錢啊?」

張秀萍見這活寶兒子又要耍寶了,忍不住笑道:「爸,冬子只考了班上第28名。」

總之,各種好話不要錢似的往張家人身上砸,讓張父張母以及張家其他人都開心不已。

張守國和張守民也都看向自家妹妹,他們都清楚妹妹的性格,既然提出讓他們到南寧發展,那肯定就有適合他們做的事。

張父點頭道:「那行,既然都沒意見,那這事就這麼定下了,回頭我會請族裡德高望重的族老們過來作見證,等分家後你們都好好努力,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張母看起來一點也不意外,顯然分家一事,他們老兩口是早就討論過了,只不過趁著這個時機合適,張父才提出來罷了。

張守軍聞言興奮道:「太好了,終於能開上摩托車了,謝謝姐,謝謝姐夫。」

聊完孩子的學習問題,張秀萍才看向自家兄弟,問道:「大哥,二哥,小軍,小山,我想問問你們,想不想到南寧發展?」

而以他們父親的性子,想讓他拿出這麼多錢來買摩托車,還是有點困難的。

「……」

見父親分家的決心已定,張守國便應道:「爸,媽,你們放心吧,我們一定好好過日子,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現在雖然是1991年了,但永久牌和鳳凰牌的單車,影響力仍然不差,回娘家走親戚,能夠騎這麼一輛名牌單車回來,還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看來阿九妹嫁的不錯啊,我看她大包小包的,應該是帶了不少東西回娘家啊!」

張家兄弟以及兒媳們都表示沒意見。

看到大家都在誇姐姐,已經習慣被冷落的冬子化悲憤為食慾,一口發籺一口茶,吃得是滿嘴流油。

張家兄弟聞言,都興緻勃勃的商議起來。

鄧允泰笑道:「都是一家人,不用客氣。」

張秀萍見狀,知道嫂子們想好好表現,便坐下不動,笑著對弟媳說道:「那就淡一點的吧!」

可以說,沒有小姑子,就沒有她們張家今天。

接下來,張父趁著女兒女婿也在,便大概的說了說他的分家方案,基本上做到了不偏不倚。

果然,張父聞言沒有反對,而是問道:「秀萍,你也覺得這摩托車應該買?」

「好像是開磚廠的,反正是個大老闆。」

並且這種照顧是讓他們自食其力,而不是直接為他們提供金錢幫助,相當於是授人以漁了。

「剛剛阿九妹和她老公騎的那輛是鳳凰牌單車吧?」

說到分家,這個年代沒有哪個媳婦不想分家的,都不願意頭上有婆婆這座大山壓著。

張大嫂和張二嫂心中都是感慨不已,她們嫁到張家的時間最長,那時張家條件極差,衣食住行在村裡都排不上號,日子過得非常寒酸,甚至公公婆婆不得已,還把小姑子的身價錢提高到嚇死人的地步,就為了能夠給兩個小叔子娶老婆。

十分鐘後。

一起回去的,自然還有鄧昌元一家和鄧昌東一家,都是一起開車來的,自然也要一起回去。

……

PS:感謝各位阿表的鼎力支持,上個月追訂突破到4100+後,原本以為這個記錄很難再刷新了,沒想到昨天更新的章節,再次破掉了這個記錄,152萬字了,追訂還能刷新記錄,各位阿表真是太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