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縣政府這套班子,我說了算!

正文卷

第371章 縣政府這套班子,我說了算!

福清縣。

從飯店走出來,鄧允衡說道:「陳阿姨,你們難得過來一趟,要在這裡玩多幾天,明天我抽時間出來陪你們到海邊去走走,海邊的風景還是不錯的。」

顧母問道:「允衡,那樣會不會耽擱你的工作?」

雙方在攤牌之後,關係已經更進一步,再喊鄧縣長就顯得生疏了,所以顧母便直接稱呼他的名字。

鄧允衡笑道:「陳阿姨,不會影響的,現在縣政府這套班子,我說了算。」

顧母原本就是官二代出身,嫁的丈夫也是位高權重的體制中人,自然是第一時間就理解了鄧允衡這句話的含義,她一臉驚喜的問道:「允衡,你現在已經是縣長了?」

鄧允衡笑道:「目前是代縣長。」

顧母喜氣洋洋的說道:「太好了,阿姨沒看錯你,你果然是人中龍鳳。」儘管鄧允衡只是代縣長,還不是正式任命的縣長,但她心裡非常清楚,這個代縣長跟縣長其實沒有多大的區別。

用婚姻來打比方的話,縣長就相當於已經登記結婚的合法夫妻,代縣長就相當於是男女已經擺了結婚酒,但還沒有正式去民政局登記結婚的男女。

聽到這話,顧母卻很滿意,笑吟吟的回答道:「你要來家裡提親的話,除了農曆七月,其他時候都可以。」

那耶鄧氏小區。

「好的。」

首先,鄧世榮走進的是為大兒子準備的樓層,這一層的裝修風格是秦漢風,那種雄渾、風雅、樸素的風格非常鮮明,尤其是裝裱在大廳的一副書法堪稱是點睛之筆。

鄧允衡點了點頭,隨即直奔主題道:「陳阿姨,我跟薇薇的事,也算是你們一手促成的,那我也不遮遮掩掩的了,我想問問我要是去提親的話,什麼時候去比較合適?」

鄧世榮聞言高興道:「很好,那你就陪她們在福清縣玩幾天,等她們準備回去了,伱再跟她們定個日子去提親。」

這第三層是為二兒子鄧允衡準備的,裝修風格是魏晉風,整體看起來曲美、柔和以及風雅,而堪稱點睛之筆的,仍然是裝裱在客廳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乃是曹操的《短歌行》。

電話接通,互相打過招呼,鄧允衡就直接彙報道:「爸,我剛剛跟陳阿姨還有薇薇吃完飯回來,我跟薇薇的事已經攤開來說了,她們母女都沒有反對,意思已經很明確了。」

知道鄧允衡已經是縣政府這套班子的老大了,顧母也就不說會影響工作的話了,於是雙方便約好了明天碰頭的時間,鄧允衡把顧家母女送到了招待所門口,才回辦公室給父親打電話。

顧採薇讀懂了他的眼神,同樣有些戀戀不捨,兩人在攤牌之後,感情一日千里,短短的三天相處就讓他們有些難捨難分了。

鄧允衡謙虛道:「陳阿姨過獎了,我就是運氣好了一點。」

畢竟各地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提前了解清楚是很有必要的。

鄧允衡聞言頗為不舍的看了顧採薇一眼。

鄧允衡聞言毫不猶豫的說道:「那下個月我就跟我父親登門提親。」

接下來,雙方又聊了一下提親的一些禁忌。

鄧允衡問道:「陳阿姨,不留下來多玩幾天嗎?」

鄧世榮叮囑道:「非常好,但你也不要驕傲,距離你去福建工作的最大目標還沒有達成,仍需要繼續努力。」

知道裝修已經全部完工,鄧世榮便特地趕回來看效果。

聽到這話,顧採薇心中也充滿了喜悅,她看中的男人果然優秀,這麼年輕就要成為正處級幹部了,比她外公還有他爸當年都要強得多,前途真是不可限量。

顧母笑著點頭道:「可以,我給你留個家裡的電話,到時你們父子要來提親,就提前幾天給我打電話,好吧?」

……

「嗯,那沒事就掛了,等定好了提親的日子,你再給我打電話。」

這三天時間的相處,讓他體會到了戀愛的滋味,那種情意綿綿的眼神交匯,真是讓人慾罷不能,知道對方就要離開了,心中失落自然是難免的。

不過,結婚酒都擺了,只要不出意外,去民政局辦理結婚登記手續自然是遲早的事。

這書法作品是漢代極負盛名的一首詩,名叫《長歌行》,是用非常漂亮的小篆寫出來的,鄧世榮連猜帶蒙的認出來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句。

顧母笑道:「阿姨還有工作呢,出來這麼多天也該回去了。」

鄧世榮前世看了十幾年的網路小說,自然明白代縣長是怎麼回事,當即驚喜道:「太好了,這是什麼時候的事?」

這一天,在吃晚飯的時候,顧母說道:「允衡啊,我跟薇薇打算明天就回武漢了。」

而且,這首《短歌行》也是採用曹操最擅長的章草寫就,與屋裡的裝修遙相呼應,看起來真的漂亮得不得了。

……

顧母笑容滿面的說道:「允衡你也不用謙虛,這可不是運氣好就能辦到的事。」

三天時間,一晃即過。

「好的。」

好傢夥,剛來了一首《長歌行》,接著就來一首《短歌行》,也是沒誰了。

鄧允衡道:「我知道的,一直在努力,從未放鬆過。」

顧母也是知無不言,她現在是真的把鄧允衡當成小女婿看待了。

鄧允衡道:「就這幾天的事。」

把這一層逛了一遍後,鄧世榮極為滿意的走向第三層。

雖然這幾天的相處,顧採薇已經不像之前一樣動不動臉紅了,但聽到這麼直白的話,她還是有些扛不住,提親那就是真真正正的要談婚論嫁了。

鄧允衡笑道:「好的,我明天約了她們一起去海邊看風景,會把她們招待好的。對了,順便跟爸你報個喜,我現在已經是代縣長了。」

不得不說這小篆就是漂亮,建築設計院選擇這樣的書法以及作品,也是花了心思的,跟整體裝修風格遙相呼應,讓人看了就忍不住擊節讚歎。

里里外外都欣賞了一遍後,鄧世榮滿臉笑容的走向第四層。

這一層是給小女兒準備的,裝修風格採用的是中西合璧,漂亮肯定也是非常漂亮的,就是少了一絲韻味,不過對於這個年代的人來說,或許會覺得這樣的新式裝修更加漂亮。

總之,人的審美是很難統一的,有些人喜歡這樣的風格,有些人會喜歡那樣的風格。

很快,鄧世榮又來到了第五層,這是給三兒子準備的,其裝修風格是隋唐風,整體看起來雍容大度、嚴整開朗,而堪稱點睛之筆的,仍然是裝裱在客廳的一首詩詞。

這是詩仙李白最豪邁的一首詩詞,名叫《將進酒》。

這書法也非常豪邁,要不是鄧世榮對這首詩詞還算熟悉,光是看字辨認的話,估計他還真的認不出幾個字來,不過知道是這首詩詞以後,連猜帶蒙倒是能認出大部分字來。

把這一層仔細看了一遍,鄧世榮才滿意的走向第六層。

這一層,是為四兒子準備的,裝修風格是宋元風,注重彩畫、雕刻的細節裝飾,總體看起來纖巧秀麗,最引人矚目的同樣是裝裱於客廳的書法作品。

這副書法作品取自蘇軾那首經典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的牛逼已經不用多說了,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俱廢,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配上那令人賞心悅目的書法,真的讓人心曠神怡。

參觀完後,鄧世榮便走向了最後一層。

這一層是為小兒子準備的,裝修風格是明清風,看起來樸實高雅、秀麗端莊、韻味濃郁、剛柔相濟,總體偏明代風格,但一些細節上也參考了清代的裝修,展現出富麗、豪華與繁瑣。

裝裱在客廳的書法作品,是唐伯虎的名作《桃花庵歌》。

不得不說,這設計師是懂得運用書法點綴的,每副書法作品都符合時代特點,都能跟裝修融為一體,並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把所有樓層的裝修看完,鄧世榮心裡是非常滿意的,不枉他等待了那麼久。

參觀完房子後,鄧世榮便來到了已經建設好的月餅廠。

因為製作月餅的設備並不複雜,所以月餅廠在建設中的時候,食品公司就在縣機械廠那裡訂購了一批製作月餅的設備。

月餅種類繁多,可以劃分為廣式、蘇式、京式、晉式、潮式,港式、滇式、秦式、瓊式、台式、徽式、衢式、魯式、浙式、寧式、本式、日式、法式等等。

在這眾多月餅種類中,廣式月餅毫無疑問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種月餅,在整個月餅行業中,其他各式月餅的銷量加起來都比不過廣式月餅的銷量。

因此,廣式月餅是月餅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沒有哪個流派的月餅能夠撼動它的江湖地位。

食品公司開的這家月餅廠,主打的自然是廣式月餅。

製作月餅的幾個大師傅,都是從廣東那邊請過來的,每一個大師傅都擁有十幾二十年的月餅製作經驗。

鄧世榮過來的時候,幾位大師傅剛剛試製出了幾個口味的月餅。

月餅廠廠長鄧昌培說道:「九公,你來得正好,快嘗嘗這幾個口味的月餅,看看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鄧世榮問道:「都有什麼口味?」

鄧昌培道:「有五仁、蓮蓉、豆沙、冬蓉這幾種。」

鄧世榮點了點頭,都是這個年代比較常見的月餅,他問道:「你們都嘗過了嗎?」

鄧昌玉道:「都嘗了,味道還是很不錯的,九公你嘗一下看看。」

鄧世榮道:「行,那我就嘗一下試試。」

在這幾個品類月餅中,鄧世榮第一個挑選的就是蓮蓉蛋黃,這是所有品類月餅中受眾最廣銷量最高的月餅,早在清朝就已經名揚全國了。

鄧世榮切了一小塊,包含了蓮蓉與蛋黃,送進嘴裡慢慢咀嚼。

鄧昌玉、鄧昌培以及從廣東請來的幾個大師傅,都目不轉睛的看著鄧世榮,等待他的點評。

鄧世榮把嘴裡的月餅咽下,說道:「這月餅的皮夠薄,味道也不錯,蓮蓉餡也做得很好,甜而不膩,但是這蛋黃乾巴巴的,就差了點意思了。」

負責製作蓮蓉蛋黃月餅的大師傅聞言立刻表態道:「我會努力改進的。」

鄧世榮喝了口茶,才繼續品嘗其他品類的月餅,每一種都能準確的說出它的優缺點,讓原本對他不算太重視的幾個大師傅,都對他刮目相看,這是個識貨的人啊!

其實,這個點評對於鄧世榮來說,並不難。

畢竟,前世的他年年吃月餅,什麼樣的月餅都吃過,好不好吃他只要簡單的對比就清楚了。

等他點評完,這些大師傅都表示會努力改進,爭取做出最完美的月餅。

待大師傅們離開辦公室後,鄧昌培說道:「九公,現在已經是五月底了,距離八月十五隻有兩個多月的時間,現在月餅還沒有試製成功,恐怕是趕不上今年的銷售了。」

鄧世榮道:「今年趕不上就明年再賣,總之月餅的味道一定要做到最好,把我們的月餅品牌打響,讓吃到我們月餅的顧客,都能夠牢牢的記住我們這個品牌。」

鄧昌玉點頭道:「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咱們要做的是長期生意,肯定要把味道做到最好。」

鄧世榮道:「先看看這幾個大師傅什麼時候能做出口感最好的月餅,如果能夠趕在八月十五之前做出來,那就可以小批量的生產一些月餅,這樣可以讓族人們吃上自家月餅廠生產的月餅。

還可以拿一些去送禮,或者舉辦一場盛大的中秋晚會,請現場的觀眾品嘗月餅,就當是為明年中秋提前打廣告了。」

鄧昌玉與鄧昌培聞言都是眼中一亮。

鄧昌培連忙說道:「九公放心,我會好好的督促大師傅們,讓他們儘快把口感最好的月餅給做出來。」

鄧世榮嗯了一聲道:「讓他們多做幾次試驗,不要怕浪費材料,只要能夠研製成功,那一切都是值得的。」他沒有急著讓大師傅們研製新品,先把現有的月餅品類做好了,再談創新不遲。

「好的,九公。」

……

下午。

那耶鄧氏小區。

大女兒家,鄧世榮正在廚房烹飪海鮮。

客廳里,鄧允珍拿著精美的芒竹編果盤,擺上荔枝、西瓜、黃皮、木菠蘿等各種水果。

至於朱十八,被他爺爺奶奶帶回老家去玩一段時間。

如今,老家的房子,自然不再是那破舊的房子,在鄧允珍嫁到朱家後,就出錢把那老房子給拆了建起了兩層小洋樓,居住條件比之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所以,朱老爺子和朱老太太,沒事就帶著小孫子回去住一段時間。

把水果擺好後,鄧允珍就溜到廚房,感慨道:「爸,還是你做的菜好吃,這香味聞著就饞得不行。」

鄧世榮把炒好的香辣蟹用盤子盛起來,笑道:「什麼菜,吃多了也就那樣,要經常換著花樣吃,才能保持新鮮感。」

鄧允珍道:「難怪古代那些皇帝一餐就要吃幾十道甚至幾百道菜,因為每道菜都只是淺嘗一口,所以根本就吃不膩,這就是爸你說的換著花樣吃了。」

鄧世榮把鍋洗刷乾淨,說道:「我們家不能跟人家皇帝比,不過只要不嫌麻煩,天天換著花樣吃,還是沒問題的。」

鄧允珍把那盤香辣蟹端到餐桌擺好,回來說道:「那樣太麻煩了,其實有個十幾道菜輪換著吃,就已經很不錯了。」

鄧世榮笑道:「現在農村很多家庭都還不捨得吃肉呢,一天到晚就吃那幾個素菜和鹹菜,日子過得那是相當節省。這人跟人的區別啊,就是這麼大,典型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鄧允珍聞言深有同感:「確實是這樣,遠的不說,就說傑哥他們村,就有很多人家還不捨得吃肉,咱們村要不是爸你帶著大家發財,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

鄧世榮笑了笑,然後把油倒進已經燒熱的鍋里,準備用來炸一下大蝦。

雖然很多菜,鄧允珍都已經會做了,而且做的味道還不差,但跟父親相比,還是有一點差距的,因此每次父親炒菜的時候,她都喜歡站在旁邊看。

等油燒熱了,鄧世榮就把早就處理好且弄乾水分的大蝦倒進油鍋里炸。

這大蝦是開了蝦背的,油炸的時候如同開花一樣,不止顏色變得好看了,造型也變得漂亮了。

就這樣炸個一兩分鐘,鄧世榮就把大蝦撈起來,等油溫燒熱了再倒下去復炸。

炸得火候差不多了,再次把大蝦撈出來,把油倒進另外一個油罐,鍋留底油,加入薑末、蒜末以及蔥花,倒入適量的蚝油和醬油,少許白糖提鮮,再沿鍋邊淋入適量的白酒,然後倒入炸好的大蝦,大火翻炒均勻,出鍋。

這樣炒出來的大蝦,可謂是香氣四溢,那味道真的是絕了。

等裝盤後,鄧允珍端著這盤色香味俱全的大蝦,感慨道:「爸,你這手藝是真的絕了,同樣的製作流程,我對這火候的掌控總是差點意思,沒能做到像你這樣行雲流水。」

鄧世榮笑道:「平時多琢磨,再多做幾次,自然而然的就能做好了。」

接下來,鄧世榮繼續製作其他海鮮,等最後一道清蒸泥蟲出鍋,朱俊傑也陪著客人一起回來了。

今天鄧世榮邀請的客人不是別人,正是宋瑜的父親,博白縣現任的縣太爺。

自己大女婿目前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排名靠後的副縣長,難得這縣太爺的女兒跟自家兒子交情那麼好,有這關係要是不懂得利用那就太傻了。

雙方互相打過招呼後,就洗手入座,準備吃飯。

看到這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海鮮大餐,宋父客氣的說道:「九叔,你辛苦了,搞了這麼多菜。」

鄧世榮笑道:「就做幾道菜而已,有什麼辛苦的。」

朱俊傑已經利索的給領導和岳父倒酒了,鄧允珍則幫忙盛湯。

等開吃的時候,宋父讚不絕口的說道:「九叔,你這手藝,真是太好了,我也吃過不少大師傅做的飯菜,但沒有一個能把海鮮做得有這麼好吃的。」

朱俊傑笑著附和道:「我爸這手藝,確實是沒得說。」

「好吃就多吃點,海鮮剛做出來味道是最好的,隔餐的話就沒那麼好吃了。」

「難得吃到這麼好吃的飯菜,我可不會客氣的。」

說話間,幾人便各自上手,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雙方的兒女關係極好,聊天的時候不可避免是要提到各自的孩子。

宋父就嘆氣道:「我家小瑜什麼都好,就是在婚姻大事上不積極,眼看就快三十歲了,還沒見有動靜,真是愁死我們了。」

鄧世榮道:「確實應該抓緊一點了,小瑜她現在忙工作,可能沒那麼多時間去找,再加上她怎麼說也是個領導,找對象也不像普通人那樣隨便,你們當父母的,可以幫忙物色啊!」

宋父搖頭道:「難啊,我前年就親自去南寧見了我一個老領導,托領導夫人給她物色對象,領導夫人也答應了,給她物色了兩個對象,結果見面相處了一段時間,最後都是不了了之,誰知道她要找什麼樣的啊?」

鄧世榮沉吟道:「小瑜學歷高,又是處級幹部,想要找到完全配得上她的對象,確實是不容易。但就算再不容易,你們也得幫忙找啊,要不然拖了一年又一年,時間是不等人的。」

宋父道:「我也明白這個道理,但縣城這裡實在找不到合適她的對象,九叔你要是有合適的對象,可以幫忙介紹一下。」

鄧世榮看向大女婿道:「阿傑,你有沒有合適的戰友介紹?」

朱俊傑搖頭道:「我倒是有一個關係挺好的戰友沒結婚,可惜他只是一個連級幹部,而且文化水平也不高,哪裡配得上北大畢業的宋區長啊!」

宋父嘆道:「這就是讓我頭痛的地方,她考上北大原本是好事,可現在倒是變成婚姻中的攔路虎了。」

鄧世榮接話道:「回頭我幫忙留意一下,要是有合適的我就幫忙介紹。」

「嗯,那就麻煩九叔了,這丫頭的婚姻,都快成我們的心病了。」

「阿表客氣了,能不能遇到合適的人選,還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