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顧父:我手上的資源,要用在自家女

正文卷

第367章 顧父:我手上的資源,要用在自家女婿身上

武漢。

某家屬院。

房間里,顧採薇正在拆開從福建那邊寄過來的信件,從信封裡面抽出寫滿了字的三頁信紙。

信紙上的字寫得蒼勁有力,顯示出寄信人擁有不俗的書法功底。

這個年代跟後世不一樣,後世由於各種電子產品橫行,大家用筆寫字的機會是越來越少,所以字普遍寫得都不好看,哪怕是大學生也不例外。

但這個年代的大學生,說人人都能寫一手好字或許誇張了點,不過大部分大學生的字寫得都不賴卻是不爭的事實。

顧父插話道:「也不能太著急,一定要弄清楚對方的品性才行。」

而去年沒去參加祠堂升座的族人,被去參加的兄弟回來好一頓炫耀,他們都後悔沒去參加呢,現在祖地祭祖,他們自然不想再錯過了。

此時新的村河已經挖掘得差不多了,只是還需要把一些巨石搬運過來鋪墊在河道兩旁,所以才不急著鑿穿預留的河段,讓河水往新河段這邊流。

正因為分社分得極為公平,所以在博白鄉下如果提到什麼公平事的時候,都會拿分社來作比較。

……

顧父自然也知道這個鄧允衡,說實在話聽到對方的條件後,他是挺滿意的,沒有背景沒關係,只要自身能力強就行,成了他的女婿之後,他就可以利用手中的資源去栽培他。

反正,父親就很愛吃她做的菜,每次她下廚做菜,父親都會多吃半碗飯,給予了顧採薇極大的下廚動力。

雙方聊完了正事,黃院長問道:「鄧老闆,剛才聽到你們村在殺豬,是在辦什麼喜事嗎?」

雖然排放的水都是經過處理的,不會造成污染,但那畢竟是從那些髒水中處理出來的,最好還是能夠往下游排放,而不是排放在村裡的河段內。

「嗯,現在應該沒事了,回頭跟族裡說一聲,今年肯定是來不及了,明年咱們張姓也可以恢複祭祖。」

因此,鄧昌發高興的說道:「行,那現在統計一下人數,明天上午十點鐘到大隊集合,然後一起出發。」

鄧允貴說道:「九叔,我們都已經準備好了。」

那耶村。

聽到這話,顧母心中一動,問道:「薇薇,你老實跟媽說,對那個鄧允衡,你有沒有那個心思?」

鄧世榮便帶著黃院長等人體驗了一把現場吃社粥的樂趣。

而且,這已經不是顧採薇收到的第一封信了,在年前她就收到了鄧允衡寄來的信,然後她給他回了信。

現在雖然不像後世一樣有雙休,但鄧世榮還是把祭祖的時間定為春分後的第一個星期六星期天,原本兩天之後,應該停下來到下個星期六星期天再進行。

等人到齊了,鄧昌發便說道:「各位族人,後天那耶祖地準備祭祖,我們明天就要提前過去,誰想去參加的就報名。」

「族頭,算我一個。」

這樣煮出來的社粥,那味道真的非常不錯,尤其是在現場吃的話,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黃院長點了點頭,說道:「還有這個污水處理廠,我給你們設置在河段的最下游,到時經過處理的污水直接往下游排放,鄧老闆你覺得怎麼樣?」

而這幾年做社,再也沒有誰家欠社錢了,而且都是一家做一份,甚至有不少人家做兩份三份,這變化真的太快了。」

「我想去。」

「去年祠堂升座,各地宗親來參加的人數就不少。」

想到這裡,顧母不由得看向女兒,問道:「薇薇,你聽到你爸的話了沒有?趁你爸手上掌握著不少資源,伱可得抓緊一點把女婿給找回來,這樣你爸就可以好好的栽培他,免得這些資源都便宜外人了。」

顧母問道:「老顧,我弟在正處這個級別也待了好幾年了,現在我爸已經退了,人走茶涼,就是想推他一把也無能為力,你這個當姐夫的,可得幫忙留意著,要是有機會的話,就拉他一把。」

現在好了,在族頭的帶領下,我們家家戶戶都是發了財,這輩子都不可能再欠社錢了。」

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村裡是必然要做社的。

跟母親學做飯學了將近一個月,顧採薇的做飯水平不說有多高,但起碼一些製作簡單的飯菜,已經難不倒她了,尤其是青菜豆腐和清蒸武昌魚,她已經能做出不錯的味道了。

鄧允強笑道:「放心吧九叔,我們都已經想到這個問題了,就算今年來參加祭祖的宗親比去年來參加祠堂升座的宗親多上一倍,我們都能夠把他們招待好。」

不過鄧世榮不想這樣折騰來折騰去的浪費時間,便定下連續五天的祭祖時間。

「……」

鄧世榮拿起煙筒,一邊往煙筒嘴上塞煙絲,一邊說道:「今年是時隔二十幾年後第一次祭祖,經過去年祠堂升座的影響,我相信各地宗親來參加的人數,肯定比去年還要多得多。

類似的一幕,同樣在各地分支宗親中發生。

說到這裡,顧母看向丈夫,問道:「老顧,你覺得呢?」

「也算我一個,我也想去看看祖地的新祠堂,建得是不是真有其他兄弟所說的那麼漂亮。」

吃完飯,顧採薇給父親泡了杯茶過來。

顧母聞言也覺得有道理,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丈夫手上的資源也不是無限的,用一點就少一點,如果弟弟前途遠大,那用在他身上自然不虧,可問題是弟弟的仕途潛力有限,真動用丈夫手上的資源去硬拉他上位,恐怕付出比收穫要大,划不來。

還是那句話,祭祖最不怕的就是人多,參加祭祖的人越多越好,因此各地的宗親也沒有限制人數的意思。

那耶鄧氏新祠堂門口。

接下來,大家聊了聊祭祖的一些細節問題。

參觀完這祠堂,這些宗親在震撼之餘,心中不免也升起了一抹自豪。

次日。

自我安慰了一番後,顧採薇就把寫好的信裝進信封,再在信封上寫好自己的姓名地址以及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和郵編,然後用漿糊把封口封好,最後貼上一張郵票,搞定。

給顧採薇寫信的不是別人,正是在福建工作的鄧允衡。

欣賞了一下對方的書法後,顧採薇便開始看信的內容。

進屋後,顧父抽了抽鼻子,那張嚴肅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說道:「薇薇,你做了什麼好吃的,怎麼這麼香啊?」

【作者外公去世得早,但作者連他埋在哪裡都不知道,一次都沒去祭拜過,不是不想去,而是雙旺這邊的規矩,外孫是不能去外公外婆那邊祭拜的】

至於再往上的話,他也幫不上什麼忙,但只要前期能夠順利晉陞上去,那麼年齡就是他最大的優勢,未來只要不出意外,應該是能夠順利升上去的。

顧父自然也沒意見,他的思想相對於這個年代的人來說,是非常開明的。

「那太好了,我一直對這些民俗的東西比較感興趣。」

「當然可以啊,這個沒有什麼忌諱的地方,正好今天也讓黃院長你們嘗嘗我們這裡的社粥。」

這個社頭不像族頭那樣要在族裡有很高的威望,社頭只要老實本分,做事公正,有組織做社的能力就行。

不過,這已經不影響黃院長搞設計了。

顧父點頭道:「行,我會幫忙留意的,不過我手上的一些資源,要是可以的話最好還是用在自家女婿的身上,東來我不是不照顧他,主要是他的潛力就這麼大,廳這個級別基本就是他的上限了,把資源用在他的身上,難免有些浪費。」

「聽起來挺有意思的,那為什麼我們張姓現在不祭祖了呢?」

鄧世榮笑道:「可以的,就這麼辦。」

「我要去,去年祖地的祠堂升座我錯過了,今年祭祖我絕對不能再錯過了!」

逐行逐句的慢慢看,三頁信紙的內容,顧採薇看了足足十多分鐘才看完。

鄧世榮拿打火機把煙絲點燃,抽了幾口煙後,才說道:「既然都安排好了,那我就放心了!」

「這祭祖跟鏟山有什麼區別?」

人到齊後,鄧世榮便說道:「各位族人,後天就要開始祭祖了,明天各地的宗親還有阿姑大姐們就要到來,不知道大家都準備得怎麼樣了?」

旁邊臨時砌好的灶台上,二三十口鍋正在煮豬肉,肉香味不斷的飄散開來,讓人聞著就食指大動。

「區別大了,鏟山只是修鏟一下墳山,拿一些豬肉祭品去祭拜一下就行,而祭祖,需要人『喝禮』,族人們聽從指揮跪拜,還要念祭文等等,總之儀式比鏟山要複雜得多。」

顧採薇苦笑道:「媽,這種事,總不能讓我一個女孩子主動吧?」

很快,一家三口就盛飯吃了起來。

回到村裡,閑著沒事的鄧世榮,便帶著黃院長到做社現場,讓他感受一下廣西博白縣鄉下的民俗文化。

見丈夫沒有反對,顧母便拍板道:「那這事就這麼定了。」

於是,各地宗親報名人數都開始暴增,基本都翻倍了。

顧母點頭道:「反正他一個公職人員,擔任什麼職位我們也都清楚,我們可以到他工作的地方去觀察一下他,要是相貌方面沒什麼問題,風評也好,那就直接跟他見面談,反正你們兩個寫信交流,原本也是沖著談對象去的。」

清明祭祖,不單只是指清明的那一天,而是前後加起來一個月的時間。

那耶村的社頭名叫鄧允昆,當初鄧世榮打算把自家的山嶺開墾成果園的時候,就在村裡挑選了幾個老實本分的村民來幫忙,其中就有鄧允昆以及他的兩個兒子。

尤其是原本家裡窮得叮噹響的族人,對於族頭那真是感激到了極點。

顧父喝了口茶,說道:「如果品性不差,自身又優秀,那就抓緊一點。」

途經一些鄉鎮的時候,那些鄉鎮居民都是議論紛紛。

因為那耶鄧氏各地宗親,在前往那耶祖地的時候,基本都要走博龍公路,所以隔段時間就有幾輛插著鄧姓大旗的貨車從博龍公路途經的鄉鎮路過。

吃飽喝足,又在鄧世榮家住了一晚,次日黃院長等人才坐車離去。

新田鄧氏。

黃院長等人也全程見證了這個分社過程,那真的是細緻到讓他們稱讚的地步。

這些貨車上,都插著鄧姓的姓氏大旗,甚至有些宗親還把鑼鼓都搬到車上,一路敲鑼打鼓,好不熱鬧。

……

顧採薇從廚房端了盤豆腐出來,打招呼道:「爸,媽,你們回來得正是時候,可以開飯了!」

畢竟寫三頁紙和四頁紙,用的都是一個信封一張郵票,那肯定是寫四頁紙更划算。

前不久,祖地那邊已經派兄弟過來把祭祖的具體時間告訴了他們,眼看明天就要回祖地,族頭鄧昌發便把族人們召集起來,商量明天回祖地參加祭祖的事。

經歷過祠堂升座之後,那些沒有去過那耶祖地的宗親,都對祖地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同時也都想去看看被族裡的其他兄弟吹噓到天上去的那耶鄧氏新祠堂。

鄧世榮道:「那等效果圖出來了,你就給我打電話。」

此時,如同之前祠堂升座一樣,門口已經擺了整整500張桌子,桌上同樣準備了糖果、餅乾、瓜子、花生、瓜條、麻花糖等各種點心和茶葉。

眼看距離祭祖沒兩天了,鄧世榮便召集負責祭祖事宜的族人開會,這些族人基本上都是祠堂理事會的成員。

在後世,那耶鄧氏無論是祭祖還是鏟山,一般都安排在春分之後,然後選擇星期六星期天進行,這樣就方便參加工作的人安排好時間回來鏟山和祭祖。

「祭祖搞這麼大的動靜?」

……

「打什麼族架啊,這一看就是去祭祖。」

把信看完後,顧採薇便第一時間拿出信紙給對方寫回信。

顧父哈哈笑道:「今天正好想吃豆腐,沒想到薇薇你就做了豆腐,真是太好了。」

待時間來到中午,便開始陸陸續續的有宗親以及阿姑大姐過來。

顧採薇聞言也有點心動,但還是有些不好意思的問道:「媽,這樣好嗎?」

顧母聞言不由得朝丈夫翻了個白眼,這味道一聞就知道閨女做了家常豆腐,也虧得他問得出口。

四十分鐘後。

所以,大家要提前做好準備,得把這些宗親們招待好了。」

至於鄧世榮的家庭功德碑,也給予了這些宗親一點小小的震撼,主要是大概內容他們已經聽同族兄弟講過了,有了充足的思想準備之後,再看這家庭功德碑,自然就沒有那麼震撼了。

鄧世榮回答道:「今天我們村做社,這做社黃院長你應該知道吧?」

黃院長聞言恍然,他作為古建築設計方面的專家,對於我國民俗文化的了解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自然清楚什麼是做社,他笑著說道:「那還真是湊巧了,這做社現場,我能去看看不?」

把社肉領回來,鄧世榮做了一大桌菜,招待黃院長等人。

基本上,每一份社裡面,都會有豬肉、豬肝、粉腸、大腸、豬肺、豬心、豬耳朵、排骨、豬腳、豬尾巴等等。

菜有三道,一道家常豆腐,一道清炒青菜,一道蒸雞蛋,都是最平常的菜,但顧父卻吃得津津有味,又比平時多吃了半碗飯,用實際行動來支持閨女下廚。

在雙旺境域,每一個做社的地方,都會有社頭,這所謂的社頭,顧名思義就是負責安排做社的一切事宜。

走回來的時候,鄧世榮問道:「黃院長,這效果圖大概多久能出來啊?」

前面已經說過,在鄉下農村最公平的事情莫過於分社,尤其是分社肉,一頭豬各個部位,都會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後根據做社的份數來平均分配。

該說不說,自己姓氏只是簡簡單單的鏟山,而別的姓氏卻熱熱鬧鬧的祭祖,這對比其實還是很強烈的。

待正事聊完,又閑聊了一下家常,眼看時間不早了,才各自離去。

此時,村裡的屠戶正在殺豬,鄧允昆則跟底下的人對賬。

顧母沉吟道:「本來我也想著讓你們寫信慢慢聊,等互相熟悉了再看性格合不合得來,可關鍵是時間不等人啊,你爸手上的資源不是一直都有的,有些資源是有時效性的,錯過了就沒有了。」

顧採薇驚訝道:「媽,你的意思是,我們直接去福建跟他見面?」

鄧昌發話音剛落,眾族人便踴躍報名。

結果自然是不用多說,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被震撼到了,哪怕同族兄弟早就跟他們說過這祠堂有多牛逼多漂亮了,但別人說跟自己親眼看到,感覺還是完全不一樣的。

去年去參加過祠堂升座的族人是不用多說了,他們去年被祖地那邊的兄弟當成貴客來招待,如今時隔二十幾年祖地再次開啟祭祖儀式,他們自然不會缺席。

在村民們忙著做社的時候,鄧世榮正陪著黃院長一行人沿著村河一路往下走。

顧母這個書法愛好者也比較信這句話,贊成道:「確實,從他的字可以看出,他的品性應該不差。」

「不止是我們張姓不祭祖,是所有姓氏這些年來都沒有祭祖,原因就不多說了,反正那幾年誰要是敢搞這些,估計是沒有什麼好下場的,一直到現在大家都還沒恢複過來呢,被嚇怕了。」

有了鄧姓祭祖的刺激,相信明年會有更多姓氏加入祭祖的行列。

各地宗親便擠上族裡安排的貨車,浩浩蕩蕩的朝那耶鄧氏祖地趕去。

顧母想了想,看向女兒道:「薇薇,要不然我陪你去一趟福建?」

「有什麼不好的,人家古人都說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只要結果是好的,過程怎麼樣不重要。」

這一幕,看得其他姓氏的人都是羨慕不已。

就好比逢年過節的時候,你家就幾個人冷冷清清的過,而鄰居家則熱熱鬧鬧的擺上幾桌,那氛圍是真的不一樣。

把新村河從頭到尾的走了一遍,黃院長帶來的助理人員也一一拍好了照片,做好了相關記錄。

畢竟,北大畢業,這個優勢實在太大了。

這些宗親,有一部分是第一次來,都是第一時間去參觀那耶鄧氏的新祠堂。

顧父去洗了手,回來坐下道:「那不會,我覺得我家薇薇做的豆腐是最好吃的。」

負責收社錢的族人笑道:「是啊,以前每家每戶去收社錢,能收上來的錢很少很少,也就收來煮社粥的米不欠,社錢沒有哪次是不欠的,甚至有些人家社錢一欠就是好幾年。

他們回來的時候,大塊的豬肉已經放到大鐵鍋里煮了。

……

……

比如說那耶村做社,就是跟秧地坡、橫門口、閘肚、山營、上高行、老屋這幾個自然村聯合在一起進行,而分散在其他自然村的族人,也是跟離得近的幾條村聯合做社。

一提起族頭,在場的族人都紛紛誇讚起來。

吃完社粥,便開始分社肉。

「你還是太年輕了,所以對祭祖不了解,這些年大家都只是鏟山,很少有哪個姓祭祖了,但是在以前祭祖還是經常看到的,這鄧姓估計是恢複祭祖了,也不知道我們張姓什麼時候恢複祭祖。」

畢竟要是沒有族頭帶領他們發家致富,他們哪能過上如今這種不愁吃穿還擁有幾萬存款的神仙日子啊?

顧母道:「這個是肯定的,品性不好的男人,就是再優秀都不能嫁。」

「那現在人家姓鄧的開始祭祖了,應該沒事了吧?」

顧採薇這才鬆了口氣,有這兩三個月時間的緩衝,她跟鄧允衡就可以寫上好幾封信,互相之間就不會像現在這麼陌生,到時就算見了面,也不會太過於尷尬了。

做好這一切後,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便到廚房準備做飯。

現在這封信,是鄧允衡寄過來的第二封信了。

顧採薇眨了眨眼睛,接話道:「俗話說字如其人,對方的品性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不過,很快,顧採薇就開始自我安慰,她寫多一張紙,主要是為了不浪費。

顧父跟顧母一起回來。

等對完賬後,鄧允昆才感慨道:「想想以前做社,很多人家都只是先記賬,欠的社錢慢慢再還,而且多數都是兩戶人家合起來做一份社,能夠單獨做一份社的,家庭條件已經算是非常好了。

顧採薇想起那封還沒有寄出去的信,說道:「媽,就算要去,也不能這麼快啊,等過段時間,我跟他寫多幾封信,彼此熟悉得差不多了,再去也不遲。」

而有了他這個老丈人的幫助,那麼在處級以及廳這個級別卡著線去晉陞估計是沒問題的。

顧父悠哉悠哉的喝著茶,工作了一天的疲憊瞬間消散。

說起這個,就不得不說雙旺這邊鏟山和祭祖的規矩,外嫁的鄧氏姑姐,在族裡鏟山或祭祖的時候,她們都可以回來參加,但她們的丈夫和兒女,就不能參加了。

做社不是全族的事,那耶鄧氏分散在二十多個自然村,做社也同樣分散在不同的自然村進行。

對於那耶鄧氏族人來說,族頭就跟領袖一樣偉大。

顧採薇汗顏道:「媽,這個問題,你讓我怎麼回答嘛,我跟他面都還沒有見過呢!」

顧採薇眉開眼笑道:「爸,你別嫌棄我做得不好吃就好。」

顧母頓了頓,點頭說道:「也行,那咱們就五六月份再過去,正好那個時候天氣也熱了,出門不用帶那麼多行李,還可以順便品嘗一下那邊的荔枝。」

絞盡腦汁,用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才寫完了回信,結果一看居然寫了四頁紙,顧採薇眼中不由得露出了一絲羞澀,人家才給她寫了三頁紙,她回信回了四頁紙,這似乎有些不夠矜持啊!

……

鄧昌發見狀不由得露出了笑容,祭祖這種跟全族人有關的大事,當然是越熱鬧越好,參加的人數越多,代表著子孫越興旺,這對於每一個族群來說都是好事。

隨著各地的宗親以及阿姑大姐的到來,現場就開始熱鬧起來,那耶鄧氏這邊早就安排好專門的人員負責招待這些宗親。

……

黃院長笑道:「只需要做一些小改動,大概半個月左右,就能出效果圖了。」

於是,報名的人數直接比去年增加了一倍都不止。

「還有我,我也要去。」

把豬肉煮熟煮透,那些水就變成了肉湯,然後放米下去煮粥,等煮得差不多了,再下豬血,然後調味。

「……」

顧父沉吟道:「我倒是沒意見,不過這年代可不太平,要是你們真打算去福建的話,我派兩個人去護衛你們的安全。」

「咦,這敲鑼打鼓的,還插著鄧姓大旗,這是要幹嘛啊?打族架嗎?」

畢竟,那耶鄧氏是他們的祖地,祠堂裡面供奉的祖宗也是他們的祖宗。

那耶鄧氏牛逼,他們引以為榮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