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優秀的鄧允衡

正文卷

第320章 優秀的鄧允衡

臘月廿七。

晚上九點,永佳超市正式打烊。

在張秀萍清點完賬目後,鄧允泰便簡單的講了幾句感謝員工們辛苦工作的話,然後給員工們一一發工資,而張秀萍更是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紅包,每個員工發一個紅包。

拿到工資與紅包的員工,都開心不已。

等把工資發下去後,鄧允泰便笑著宣佈道:「好了,從現在開始,咱們超市就放假了,年初八正式上班,明天需要坐車回老家過年的,上午十點之前過來,到時會派車送大家回去的。」

員工們紛紛應聲表示知道了,然後就滿臉笑容的結伴回宿舍。

等員工們都離開了,只剩下自家人的時候,張秀萍才欣喜的說道:「爸,超市開業到現在,一共是四個月零幾天,總營業額是68萬多,利潤應該有15萬左右,比穗豐飯店一年賺的還要多。」

鄧世榮點頭笑道:「不錯,等明年繼續增加商品種類,這商品種類越齊全,競爭力就越大,還要多培養一些收銀員出來,為以後超市開分店做準備。」

張秀萍驚訝的問道:「開分店?」

鄧允泰幾兄妹也是第一次聽父親提到超市開分店的事,眼中也都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嗯,等明天回去了,也跟你們爸媽說說這事,要是有什麼困難就跟我說,我肯定會支持你們的。」

想起父親一直以來的大手筆,鄧允泰不禁問道:「爸,你不會是想到南寧去買房建樓吧?」

所以,綜合以上原因,鄧允衡過來的時候,也受到了唐父唐母的熱情招待。

鄧世榮道:「到我們那耶鄧氏小區租個小一點的鋪面吧,賣海鮮乾貨的鋪面不用太大,我們這個小區以後肯定是整個縣城最有錢的小區,我這些族人以後會是高檔海鮮的常客,在這裡開海鮮店以後的生意肯定差不了。」

陳邦國三人聞言都興奮不已。

而面對這個級別的領導,已經走上仕途之路的鄧允衡還能夠做到一點都不拘束,只把對方當成同學父母這個身份來對待,也算是非常厲害的了。

陳邦國聞言一陣心動,問道:「大姑父,這些海鮮乾貨,是要到北海去進貨吧?」

鄧世榮點頭道:「嗯,去北海,或者山口也行,反正你多跑幾個地方,對比一下價格,哪裡的價格便宜就到哪裡進貨,這些乾貨能夠長時間保存,伱們兄妹三人要是做這方面的生意,就可以直接給我們的飯店供貨了,這是一條非常穩定的銷路,再加上你們自己的銷售,賺錢肯定不是問題。」

張秀萍對於公公的眼光和魄力也已經習慣了,畢竟她的公公在幾年前就敢砸三十多萬到縣城建樓,這樣的眼光和魄力根本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現在想到南寧去買地建樓,對於公公來說那是再正常不過的操作。

再加上這是第三次前來唐明傑家做客,所以鄧允衡在面對唐父唐母的時候是一點也不拘束。

原本鄧允衡還是一名學生的時候,他的社交能力在同齡人中就已經是出類拔萃的了,如今經過半年的部委機關鍛煉,他的社交能力比之前更加出眾了。

鄧允衡再次應邀前來唐明傑這個曾經的室友家做客。

吃完飯,鄧允衡又留下來喝了小半個鐘的茶,才起身告辭道:「叔叔,阿姨,時間也不早了,那我就先回去了哈!」

臘月廿八。

唐父唐母挽留了幾句,才對自家兒子道:「小傑,送送你同學。」

鄧世榮笑道:「不是想,而是已經在做了,具體的等我弄好了再跟你們說吧!」

唐父乃是某部委某司的副司長,唐母是某國企的中層領導。

鄧世榮說道:「讓你在飯店當了幾年的採購,就是為了鍛煉你的能力,現在的你已經是一名非常合格的採購了,我建議你們開一家海鮮乾貨店,專門賣沙蟲、蟹肉、蝦米、魷魚、鹹魚等海鮮乾貨,這裡面的利潤還是非常大的。」

唐明傑應了一聲,便和鄧允衡一起走了出去。

京城。

三,是鄧允衡已經參加工作,進的還是部委,雖然現在只是一個小小的科級,在唐父唐母眼中還不值得一提,但這種背景清白學歷牛叉為人機靈社交能力又比較強的人,在他們看來遲早是能出頭的,讓兒子多與這樣的優秀人才結交那是他們樂於看到的。

一,是為了還唐明傑當初去鄧允衡家做客時被熱情招待的情。

陳邦麗點頭道:「那好,等過完年,我們就到那耶鄧氏小區去租個鋪面出來。」

現在永佳超市已經開業,分店計畫鄧世榮也就沒有隱瞞的必要了,便透露道:「超市這麼賺錢,當然要開分店,下一步計畫是到南寧去開超市,目前我已經在做準備了,大概後年南寧的超市就可以開業了!」

鄧世榮看向陳邦國、陳邦麗、陳邦鳳這三個踏踏實實在飯店幹了幾年的內侄,想著已經給兩位親外甥指了路,內侄這邊也不能厚此薄彼,便問道:「邦國、邦麗、邦鳳,現在大石也已經出去單幹,火鍋店的生意也算是做起來了,你們兄妹三個有沒有出去單幹的想法?」

陳邦國當即就回答道:「大姑父,我們都有心出去闖一闖,但又不知道做什麼好。」

陳邦麗問道:「大姑父,那你看我們在哪裡開店比較好?」

二,是他們對於鄧允衡的觀感非常不錯,知道他一個人留在京城過年,於情於理都應該請他來家裡吃頓飯。

……

等人離開了,唐母才感嘆道:「真是個優秀的孩子,才進部委鍛煉了半年,說話做事比以前更加穩重了!」

……

「不用客氣!」

唐父唐母之所以再三邀請鄧允衡來家裡做客,也是有原因的:

以他們的這個級別,一旦選擇外放到地方的話,那就是手握大權的市級大佬,對於鄧允衡這種沒有什麼背景的農村人來說,已經是非常牛逼的了。

「好的,謝謝大姑父。」

陳邦國三人聞言心中一喜。

其實,在第一次應邀過來做客的時候,鄧允衡就從唐明傑口中知道了他父母的身份,他們可不是唐明傑之前在宿舍里說的芝麻小官,而是級別不低的領導。

雖然大姑父對他們不錯,但相比起在飯店工作,他們當然更想出去單幹當老闆。之前大姑父一直沒提這事,他們就老老實實的待在飯店工作,現在大姑父既然問起了這事,很顯然是想給他們指路了,他們心中當然高興了。

沒想到還真猜對了,鄧允泰真的服氣了。

回到大街那二層小樓,還沒洗澡的開始排隊洗澡。

鄧允珍等人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唐父點頭道:「確實是個人才,擅長察言觀色,小小年紀說話做事滴水不漏,在部委是遲早能混出頭的。」

唐母感慨道:「要是我們家小傑有這本事就好了!」

唐父聞言也有些感慨,兒子在他們言傳身教之下,雖然具備了一定的政治基礎,但跟他這位同學還是有著明顯的差距。

說直白一點,兒子如果一直走仕途這條路,哪怕有家庭的幫助,他的上限唐父都已經看到了,絕對不會超過他現在的級別。

而他這個同學鄧允衡,只要不出什麼差池,那有七八成的可能會越過他現在這個級別。

當然,這只是按照他的經驗來判斷,而政治這東西其實是最不可預測的,仕途之路可以說是充滿了風險,當然也伴隨著無數的機遇,能走到哪一步除了能力以外,還取決於人的抉擇與運氣。

……

送鄧允衡出來的時候,唐明傑長嘆了一聲,說道:「允衡,跟你說句實在話,工作這半年來,我感覺自己其實不適合從政,對體制里的工作一點都提不起興趣。」

鄧允衡聞言有些驚訝,問道:「你對從政沒興趣,那你想做什麼?下海經商?」

唐明傑點頭道:「不錯,我覺得經商或許更適合我,沒有那麼多管束,自由自在,想幹嘛就幹嘛,多爽啊!」

鄧允衡道:「你這個想法,沒跟叔叔阿姨提過吧?」

唐明傑搖頭道:「沒有,我爸媽甚至我爺爺都希望我能夠從政,所以他們從小就朝這個方向培養我,要是我不聽他們的選擇下海經商,估計他們會很失望吧?」

鄧允衡道:「你可能是剛參加工作,還沒有適應過來,你可以再嘗試一段時間,如果對這條路一直提不起興趣的話,那就開誠布公的跟叔叔阿姨聊一聊,把你的想法告訴他們,或許他們也會理解你的。」

唐明傑感慨道:「希望吧,還是鄧叔的思想開明,可以讓你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道路。」

鄧允衡笑道:「我農村家庭出身,沒有什麼背景,選擇哪條路對於我爸來說都無所謂。你跟我不一樣,你從政叔叔阿姨是幫得上忙的,自然希望你能夠一直走這條路,這就叫有得必有失吧!」

唐明傑釋然道:「說得也是,那我就再努力適應一段時間,等我實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再跟我爸媽說,希望到時他們能夠理解我的選擇吧!」

鄧允衡點頭道:「嗯,強扭的瓜不甜,這個道理叔叔阿姨肯定是知道的,只要你跟他們好好溝通,相信他們會理解的。」

唐明傑揮了揮手,說道:「好了,不提這些不開心的事,今年你留在京城過年,有什麼安排沒有?」

鄧允衡道:「總共就那麼幾天假期,能有什麼安排啊,估計是跟柳學妹她們一起過吧!」

唐明傑驚訝道:「柳學妹明年就畢業了,她也不回家過年嗎?」

鄧允衡道:「她暑假的時候回去了,春節坐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不想回去也正常。」

唐明傑想起前年坐火車去廣西的經歷,現在都還覺得頭皮發麻,非常理解的說道:「這倒也是,這火車一坐就是幾天幾夜,實在太難熬了!」

鄧允衡笑哈哈的說道:「現在我們也參加工作了,以後回家也不用再像以前一樣擠火車了,讓單位開介紹信買飛機票,坐飛機幾個小時就到南寧,這可比坐火車要快到了。」

唐明傑笑道:「能坐飛機那你回家就輕鬆了!」

說話間,兩人已經走到外面的路口了。

「好了,你別送了,趕緊回去吧,我走了,拜拜!」

「嗯,有事就給我打電話,拜拜!」

……

鄧世榮一家是臘月廿八回到老家的,臘月廿九召集族人開了助學會,根據期末成績的排名獎勵族中的優秀學子。

在發完獎勵後,鄧世榮看著底下的一眾族人,說道:「各位族人,今年由於集資到縣城建小區,搞得大家手頭都比較緊,不過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現在縣城的小區已經建好,而且客運公司的利潤也比去年還要高,等春運結束後就給大家分紅,到時大家就有錢裝修縣城的房子了。」

「哈哈,就等著客運公司分紅呢!」

「去年客運公司一個春運下來,就賺了一百萬出頭,今年公司又新增了五輛大客車,那一個春運下來賺個一百一二十萬應該是沒問題的吧?」

「這個肯定是沒問題的,聽說現在公司一天的利潤就超過了三萬塊錢,去年公司分紅每股是500塊錢,今年不說要更多,只要能保持這個分紅標準,那咱們手頭就不會像現在這麼緊了。」

「就等著公司分紅還債呢!」

「……」

聽到族人們的議論,鄧世榮笑道:「我知道,年初集資建房的時候,有不少族人為了多要一兩套房而欠下了不少的債務,就算客運公司的分紅髮下去了,也不一定夠還債的,但這個問題不大,接下來西瓜種植肯定又能大大的賺上一筆,把欠下的債務全部還清應該是沒問題的。」

鄧允貴是了解九叔的,知道他肯定還有話要說,便問道:「九叔,你是不是又有什麼計畫?」

鄧世榮笑道:「確實有個想法要跟大家商量一下。」

「九公,有什麼想法你儘管說,我是一定會支持你的。」

「九叔,不管是出錢還是出力,只要你出聲,我們一定大力支持。」

「族頭,有什麼你只管吩咐就是。」

「……」

鄧世榮自從當了那耶鄧氏的族頭以來,做出了多大的貢獻族人們都看在眼裡,此時他在族中的威望已經超越了歷代族頭,族人們對他已經達到了無腦支持的地步。

老族頭鄧世安見狀,心中也是極為欣慰,鄧世榮是他選中的族頭接班人,表現得越是出彩他越有面子。

鄧世榮伸手往下壓了壓,神色頗為嚴肅的說道:「國家修史,知其興衰;地方修志,知其沿革;家族修譜建祠,知其根源,這是構成華夏文明的三大支柱。

尤其是建祠,它是一個宗族祭祀祖先,弘揚古聖先賢文化的場所。

是一個家族的象徵,是一個家族教育子孫後代立志成才的場所,是敬宗睦族的敦倫之所,是尋根歸宗,不忘先祖之舉措,是子孫後代敬宗愛族,是上慰先祖,下澤後坤的大事。

是壯舉、是豐碑、是全體族人的心愿。」

鄧世榮的這個開場白,聽得底下的族人面面相覷。

除了文化不低的少數族人,大部分族人聽得都不是很明白,只知道族頭是在說祠堂的事。

鄧世安作為村書記和老族頭,他也是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的,聽了鄧世榮的這個開場白,他就明白族頭想幹嘛了,當即有些激動的問道:「族頭,你的意思,是不是想重修祠堂?」

鄧世榮點頭道:「不錯,我確實有重修祠堂的想法,我們那耶鄧氏的祠堂已經建了幾百年了,最後一次重建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情,又幾十年來又經歷了一番動蕩,祠堂現在其實已經很殘破了,早就應該要重修了。

只是,之前的形勢,大家都知道,再加上前些年大家的生活條件都不好,所以也就沒人提重修祠堂的事。

但是,咱們那耶鄧氏這兩三年的發展別說是在雙旺鄉了,哪怕是放眼全縣都沒有哪個宗族能跟我們相比,這祠堂是宗族盛衰的標誌,興旺的家族,四時祭享、香火不斷;衰敗的宗族,祠堂殘頹,香火斷絕。

咱們那耶鄧氏現在的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了,重修祠堂已經是勢在必行的事情了。」

「族頭說得對,咱們那耶鄧氏的祠堂已經很殘破了,是該重建了。」

「這祠堂是我們那耶鄧氏的傳承之地,再怎麼重視都不過分,我也支持重建祠堂。」

「十幾年前的動蕩,有不少地方的祠堂甚至都被拆了,我們也是好不容易才把祠堂給保了下來,現在祠堂已經殘破,咱們確實應該重建祠堂了。」

「……」

知道族頭有重建祠堂的想法,族人們都紛紛出聲支持。

祠堂,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漢代,當時祠堂均建於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禮》立祠堂之制,從此稱家廟為祠堂。

當時修建祠堂有等級之限,民間不得立祠。

到明代嘉靖「許民間皆聯宗立廟」,後來是做過皇帝或封侯過的姓氏才可稱「家廟」,其餘稱宗祠。

在古代,祠堂也是族長行使族權的地方,凡族人違反族規,則在這裡被教育和受到處理,直至驅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說是封建道德的法庭。

祠堂可以說就是一個民俗博物館,又可以說是一部家族的變遷史。

博白縣宗族文化濃郁,對於祠堂無論是現在還是後世都極為重視,每一個姓氏都建有祠堂,說句不誇張的,在博白看一個宗族團不團結牛不牛逼,直接看他們的祠堂就能估個八九不離十了。

見族人們都支持,鄧世榮滿意的說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重建祠堂,那明年咱們再慢慢策劃,這個事不急,可以慢慢搞,一定要把咱們的祠堂建成全廣西乃至全國最恢宏大氣的祠堂,至少能夠流傳兩三百年的那種。」

在後世,那耶鄧氏的祠堂每隔十幾二十年就要重建一次。

之所以重建的次數這麼頻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規劃好,或者說重建的資金不到位,建好的祠堂過個十幾年就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看起來顯得小家子氣,不得已就只能重建,可以說是勞民傷財。

而這一世,鄧世榮這個族頭自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這祠堂要麼不建,一旦決定要建,那就建成全國都排得上號的那種恢宏大氣的宗祠,這樣既避免了後世不斷重建的命運,還能彰顯出那耶鄧氏的牛逼,讓族人們變得更加團結。

聽到這番話,眾族人都是激動不已,建成全廣西乃至全國最恢宏大氣的祠堂,這樣的話也就他們的族頭敢說得出來,其他族人連想都沒敢往這方面想過。

祠堂作為一個宗族的門面,建得越好族人們自然越自豪,這是大家都樂於看到的。

等族人們議論了一番,鄧世榮才說道:「好了,今天的助學會就先開到這裡,重建祠堂的事,我先跟族老們商量一番,拿出一個章程來,等春運結束,客運公司分紅的時候,再具體跟大家說該怎麼弄。」

「好的,族頭。」

族人們紛紛應聲,然後便各自結伴離去。

而那些族老以及在族裡有頭有臉的那些人,則留下來跟鄧世榮這個族頭商量重建祠堂的事。

後世網路發達,鄧世榮在手機上看過那些造價超過千萬的祠堂視頻,好傢夥,那真的是大氣磅礴,美輪美奐。

所以在跟族老們交流時,鄧世榮便直接說道:「這祠堂重建,我打算請專門的建築設計師來設計,估計總體造價至少要一兩百萬甚至更多,不過除了收取必要的人口錢以外,其他的都是自由捐款,所以也不會給大家造成太大的負擔,你們覺得怎麼樣?」

這個年代的一兩百萬,比後世上千萬要值錢多了,相信能夠建出在全國都排得上號的祠堂。

鄧允貴聞言震驚的說道:「九叔,花個一二十萬,都不知道能把祠堂建得有多好了,這花一兩百萬,得建成什麼模樣啊?」

鄧世安也是目瞪口呆的說道:「是啊,老九,建祠堂花一兩百萬,這也太嚇人了吧?」

鄧昌雄、鄧昌寶等人聞言也露出了震撼的表情,實在是這個金額徹底超出了他們的想像。

鄧世榮笑道:「如果只是建成全雙旺乃至全博白最漂亮的祠堂,那有一二十萬確實足夠了,但想要建成哪怕過了幾十年還能在全國排得上號的祠堂,就不是一二十萬能夠解決的了。」

鄧允貴說道:「九叔,你這個想法,我是支持的,但這麼多錢光靠自願捐款,恐怕是湊不出來的。」

鄧允強也接話道:「是啊九叔,要不然就全族人平攤算了。」

「平攤那肯定是不行的,那樣族人的負擔太重了!」

鄧世榮連連擺手,說道:「畢竟每個人的家庭條件都不一樣,每人出10塊錢的人口錢,有點參與感就行了,其餘的就靠條件好的族人自覺捐款了,反正建這祠堂肯定是要立功德碑和功德牆的。

這祠堂一旦建成了,不說能管兩三百年,至少百年內是絕對不用再重建了,這功德碑和功德牆我估計很多族人是想上的,這裡就能弄到不少的捐款了。

而且這祠堂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建起來的,從籌備到動工再到建成,起碼得三四年的時間,到時大家的經濟條件也好了,願意捐款的族人估計會越來越多。

如果最後還是湊不出那麼多錢,那大不了就讓客運公司贊助就是了。」

眾人聽得連連點頭,心中都是激動不已,投資這麼多錢進去建祠堂,那祠堂到底有多漂亮他們都不敢想像,而祠堂設立的功德碑和功德牆,誰不想榜上留名啊?

在雙旺境域,祠堂的功德碑,一般是指個人捐款達到一定的數目後,就有資格在功德碑上留名了,而捐款的數目越大,在功德碑上的排名自然就越靠前。

而功德牆,則是為以家庭為單位所立的牆碑,這裡一般設有不同規格的牆碑,不同檔次的牆碑不僅位置不同,所書寫的內容也會有區別,最高檔次的牆碑,一般會把全家人值得稱道的履歷都銘刻上去,排面那絕對是拉滿了的。

這也是激勵族人們踴躍捐款的重要原因。

比如現在,像鄧昌寶、鄧昌雄這等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族人,都已經在暗暗盤算了,一旦祠堂開建,那他們一定要在功德牆上弄一塊最高檔次的功德碑石。

這種能夠大出風頭的事情,他們是絕對不會缺席的。

「九公,這功德碑與功德牆的捐款標準,你想好了沒有?」

「這個暫時還沒想好,回頭我先找建築設計師設計,等確定祠堂的總體造價後,再定標準不遲。」

「嗯,那就先等總體造價出來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