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牛逼的那耶鄧氏

正文卷

第305章 牛逼的那耶鄧氏

那耶鄧氏開族會的時間是臘月廿七。

臘月廿八是雙旺圩,也是今年最後一個圩日。

雖說平時圩日的時候,出來趕圩的人數也不會少,但如果跟臘月廿五以及廿八這兩個圩日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今年最後一個圩日,出來趕圩的人真的是多如牛毛,把雙旺那條不大的街道擠得炮打不入,別說堵車了,就連人都堵,從街頭穿到街尾起碼要花上近半小時。

而這個圩日給各村人帶來的最大新聞,無疑就是那耶鄧氏準備集資到縣城去建樓房的事情。

畢竟那耶鄧氏三千多族人,不管哪條村都有不少人家跟那耶鄧氏結親,這出來趕圩跟娘家人碰上了,那肯定要聊一聊這個堪稱爆炸性的新聞。

等散圩之後,這個消息就隨著趕圩的人回去而迅速傳遍了整個雙旺境域。

聽到這個消息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都被震驚得目瞪口呆。

「不是吧?這個消息你是聽誰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啊?」

「這姓鄧的真叼啊,去年不是才集資搞了一家客運公司嗎?聽說去年春運就賺了幾十萬,現在又開始集資到縣城建樓房了,等樓房真建起來了,那耶鄧氏就家家戶戶都在縣城有房了,那不是全族人都變成了城裡人?」

最後是飼料廠,飼料大家都知道,就不用多解釋了,開飼料廠要準備好廠房,還要購買各種生產設備,再加上原料收購,這雜七雜八的算起來,投資比駕校還要高。

張秀萍和歐國花在跟歐國芳的公公婆婆打過招呼後,這坡心村的姐妹三人就進房間聊了起來。

但想要賺大錢的話,就得看自己進貨的眼光了,如果進的服裝款式受歡迎,那自然能夠大賣,要是服裝款式不受歡迎,那賣起來的速度自然就比較慢。

這個駕校的投資比服裝店要高,因為要準備好教練場,還要準備好一兩輛的教練車,並且辦公場地也要有,要不然別人想學車都不知道去哪裡報名。

張秀萍一一解釋道:「開服裝店的投資是最低的,到縣城去租一家鋪面,然後到廣州那邊進貨回來賣,聽我公公說賺錢是肯定沒問題的,廣州那邊的服裝很便宜,進貨回來隨便賣都能賺錢。

「這個是肯定的。」

「說得也是,這種事情我們也只能想想而已!」

……

以上三條路,就是我公公給你們想出來的賺錢路子,具體選擇哪一條路,你們可以好好商量再決定。」

歐國芳看向張秀萍的目光也充滿了期待。

「難啊,我們蔣氏一族也有能人,但人家都忙著自己賺錢,哪裡願意去做帶領全族致富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啊!」

「原來是這樣啊,我就說好端端的怎麼會全族一起到縣城建樓房呢!」

「說得也是,像那耶九叔這種族頭真的太少見了!」

「就算在縣城有房,他們的戶口也還是農村戶口,倒也算不上是真正的城裡人。」

「我們江氏一族就別想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別說不可能有人帶這個頭,就算有我們村又有幾家能拿得出5000塊錢?」

「這那耶鄧氏自從換了族頭之後,那發展真的是一年一個樣,真的太厲害了!」

秧地坡村。

開駕校就是開一家專門教別人開車的學校,就像我們村那些大客車的司機,就是去縣城的農機學校學的開車,不過農機學校教的東西比較雜,伱們要開駕校的話就只是專職教人學車就行。

歐國花想了想,問道:「萍姐,我們的見識有限,你再詳細跟我們說說,這三門生意,哪一門是最有前途的?」

「是啊,鄧氏族人真的太幸運了,要是我們蔣氏一族也有這樣的族頭就好了!」

……

「好羨慕啊!要是我們江氏一族也能這樣搞就好了!」

「就算不是真正的城裡人,那也比我們強多了!」

「我聽我姐夫說,是因為前段時間縣城那裡發生了一件事情,有三個本地人……」

歐國芳家。

「這那耶鄧氏真牛啊!」

歐國花眼中一亮,問道:「萍姐,是哪三條路?」

隨著那耶鄧氏集資到縣城建小區的消息傳開後,各村都在議論紛紛,眾人在驚嘆之餘,又打心眼裡羨慕那耶鄧氏的族人擁有這麼好的一個族頭。

閑聊了幾句家常後,歐國花就問起了她最關心的問題:「萍姐,等過完年,我們都準備到縣城去跟你作伴了,但是我們上去到底做什麼,現在還沒想清楚,你在縣城待了那麼長時間,對縣城的了解肯定不是我們能比的,你覺得我們上去做什麼好?」

「那耶九叔,那是全雙旺出了名的能人,而且他是真心帶領全族人發家致富,能擁有這樣的族頭,鄧氏族人真的太幸運了。」

……

張秀萍笑道:「關於你們到縣城來做生意的事,我已經跟我公公聊過了,他給你們指了三條路,你們看看想走哪一條。」

「為什麼那耶鄧氏突然要集資到縣城建樓房啊?」

歐國芳也附和的說道:「是啊,我們一直待在村裡,都沒什麼見識,也想不出適合我們做的生意,萍姐你給我們出出主意。」

「這三門生意,我根據自己的理解,給你們分析一下。」

「當然是真的啊,我今天去趕圩碰到了我姐夫,這是我姐夫親口跟我說的,絕對不會有假。」

「這三條路的投資從低到高,分別是開服裝店、開駕校、開飼料廠。」

歐家姐妹聽完不由得對視了一眼,這三條路都是她們沒有想過的,不得不說九公的眼光就是不一樣。

「嗯,萍姐你說!」

「全族集資到縣城建樓房,這想法確實是太屌了!」

張秀萍沉吟道:「首先是服裝店的生意,個人認為這門生意的好處是投資小見效快,是三門生意中最穩妥的一門生意,要是經營得好的話以後還可以搞批發,發展前景還是可以的。

而駕校的生意也非常不錯,雖然投資比服裝店大,但只要把駕校開起來並招到學員,那就是穩賺的,不存在虧本的可能。

至於飼料廠,這是三門生意中投資最大,風險相對來說也是最大,但發展前景同樣最大的一門生意。」

聽完萍姐的分析,歐國芳看向堂妹道:「阿花,我覺得咱們還是開服裝店比較好,其他兩門生意的投資都比較大,咱們也拿不出那麼多錢,就只能去找銀行貸款,這風險確實比較高,還不如開家服裝店慢慢經營。」

歐國花贊同的說道:「是啊,如果沒有其他合適的生意,那咱們只能貸款去做,但既然有了服裝店這門生意,那選擇這門投資比較小的生意來做,確實比其他兩門生意更合適我們。」

見兩個小姐妹都傾向於開服裝店,張秀萍倒也不意外,畢竟像她公公這樣大膽的人還是挺少見的,在不用冒風險就能賺錢的情況下,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去冒風險。

因此,小姐妹的選擇,張秀萍非常理解,說道:「既然你們選擇開服裝店,那這事就比較簡單了,等過完年到縣城租個鋪面就可以到廣州去進貨了,廣州我沒有去過,但聽我公公說,那邊的服裝批發是很有名的,到了廣州稍微打聽一下就知道。」

有了明確的目標,歐國花心中鬆了口氣,渾身充滿鬥志的說道:「行,等過完年之後,咱們就開始行動。」

歐國芳也非常興奮,馬上就要到縣城去做生意了,不管賺多賺少,那肯定是比待在農村強。

商量完做生意的事,姐妹三人的話題自然而然的就轉到了全族人到縣城建小區的事。

歐國花好奇的問道:「萍姐,縣城的房子,九公他打算要多少套啊?」

這種事情也不是什麼秘密,註定是要公開的,所以張秀萍實話實說道:「聽我公公的意思,是要一個單元。」

「一個單元?這是多少套房子?」

「一個單元,就是28套房子。」

這話一出,歐家姐妹瞬間就驚呆了!

以九公的財力,縣城小區的房子,他老人家要個七套房子,七個兒女每人一套,這是在很多族人的意料之中,但歐家姐妹萬萬沒有想到,九公會要28套房子,這簡直是不可思議。

歐國花滿臉震撼的問道:「九公他要這麼多套房子幹嘛?」

歐國芳也瞪大眼睛說道:「28套房子,九公這是把孫子孫女的房子都提前安排好了嗎?」

這個年代的農村人,房子在他們的意識里就是用來居住的,根本不會有人想著利用房子的升值來賺錢。

「其實,我公公的想法就是把這28套房子改成7套,然後每個兒女一人一套,就是面積比普通的房子大而已。」

說著,張秀萍就把她公公的想法告訴兩位小姐妹。

明白九公的想法後,歐家姐妹自然是羨慕不已,不過全族也就九公有能力這樣操作,其他族人可沒那個資本。

姐妹三人不知道聊了多久,直到歐國芳的婆婆過來敲門喊吃飯了才結束。

……

轉眼,讓全國人民都無比重視的除夕到了。

除夕全家人一起吃團圓飯,這個習俗全國都是一致的,只不過吃團圓飯的時間各地就有不小的差異,一般來說北方都是晚上吃團圓飯,所以也管這團圓飯叫做年夜飯。

而在南方,有不少地方是上午或者中午吃的團圓飯,所以年夜飯的說法在這些地方是不流行的。

當然了,到了後世,不管是上午還是中午或者晚上吃團圓飯,很多人都習慣稱之為年夜飯,因為這個喊法比較深入人心。

在那耶鄧氏所在的村莊,都是中午吃的團圓飯,晚上那一餐都是把中午的飯菜熱一下就搞定了。

自從鄧允衡去京城讀書,一家人已經連續三年沒有聚在一起吃團圓飯了,今年難得這麼齊齊整整的,鄧世榮這個當家長的心中高興,便拿出了十二分的功力,做了一桌極為豐盛的飯菜。

看到擺在桌上那色香味俱全的飯菜,鄧允珍開玩笑的說道:「允衡,你之前連續三年沒回來過年,爸他可沒那麼有耐心搞這麼多好吃的飯菜,今年咱們都沾你的光了!」

鄧允衡失笑道:「姐,要不是我知道爸的性格,我差點就信了。」

正在倒酒的張秀萍笑道:「飯菜倒是沒有太大變化,不過允衡你今年回來過年,爸爸特別開心倒是真的。」

鄧世榮笑道:「今天我確實特別開心,今年的除夕很有可能是我們家難得的一次大團圓了,明年允衡參加工作,會不會回來過年還不清楚,還有阿珍明年會不會出嫁也不知道,所以今年真的是我們家難得的大團圓了!」

鄧允珍聞言立刻回答道:「爸,我明年不急著嫁,等後年再說。」

張秀萍把倒好的酒放到公公面前,接話道:「阿珍,就算你明年不嫁,我們家大團圓的機會也不多了,過幾天得請照相館的師傅到家裡來給我們家拍幾張照片才行。」

鄧允泰點頭道:「這個提議好。」

聽到拍照,剛剛坐好的小冬兒便一臉興奮的說道:「拍照,我也要拍照!」

被爸爸抱著的冬子也含糊不清的喊道:「掰~照!」

小冬兒立馬糾正道:「弟弟,不是掰照,是拍照!」

「掰~照!」

「拍照!」

「掰~照!」

冬子現在也有一歲三個月了,話是會說了,但咬字卻不清楚,雖然被姐姐糾正,但出口還是掰照而不是拍照。

這姐弟倆的對話,讓大家都笑出聲來。

團圓飯,就在笑聲中開吃了!

……

晚上八點,又是上千人聚集到鄧世榮家觀看春晚。

14英寸的彩電並不大,那麼多人聚集過來,其實站在後面的人根本就看不清楚屏幕,只能看個模糊畫面和聽個聲音而已,但大家還是看得興趣勃勃的。

反正唱歌以及相聲這種節目,又不用看畫面,只聽聲音也可以。

再說了,現在娛樂活動少,過年的時候待在家,除了烤火以外,就沒有其他的了,現在聚到族頭家,就算不看電視,那麼多人聚在一起聊聊天吹吹牛也挺好的。

春晚的精彩就不用多說了。

一直看到將近凌晨零點,大部分族人才回家去放煙花炮竹,而小部分的族人仍然留下來繼續看電視。

隨著零點的鐘聲響起,全國各地的煙花炮竹同時燃放,宣告著新的一年到來。

看著衝天而起的煙花,鄧世榮心中微微有些感慨,這已經是他重生回來的第五個年頭了,不僅自家有了巨大的變化,甚至整個那耶鄧氏都被他帶飛了。

就不提以後的發展,單單是現在的財力,放眼整個博白115個姓氏,都沒有哪一族能跟他們那耶鄧氏比的。

雖說接下來集資到縣城建小區,估摸著要把族人們的口袋掏空,但那都只是暫時的,隨著客運公司源源不斷的進錢,再加上荔枝、西瓜以及雜七雜八的收入,只需要再過個一兩年,全族人的現金就會變得充裕起來。

到時,那耶鄧氏就是真真正正的富得流油了!

等族人的腰包都鼓起來了,那修祠堂、修學校、修橋、修路、修河堤等等,這些項目就可以一一上馬了。

不過,飯要一口一口吃,現在當務之急是把縣城的小區建好。

族裡有三千多號人,能幹活的青壯接近兩千人,建小區自然不怕沒有人手,不過在買地皮的時候得順便租一批房子,要不然派個幾百人上縣城去做工,結果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那就太操蛋了。

等村裡的煙花炮竹燃放得差不多的時候,春晚也開始接近尾聲了。

當《難忘今宵》這首經典歌曲唱響,1986年的春晚便在歌聲中正式結束了。

……

大年初二。

又到了小媳婦回娘家走親戚的日子了。

鄧世榮看著大兒子一家四口、鄧昌元一家四口、鄧昌東一家四口帶著禮品騎著單車一起結伴朝坡心村趕去,給大兒子買輛車的心思就變得更加強烈了。

去年那耶鄧氏的小媳婦回娘家,聊天的時候都是圍繞著騰龍客運公司這個話題。

而今年那耶鄧氏的小媳婦回娘家,聊天的時候都是圍繞著全族人集資到縣城建樓房的話題。

毫無疑問,所有那耶鄧氏的小媳婦,都享受到了娘家人的羨慕,畢竟5000塊錢就能在縣城擁有一套160平方的樓房,這種大好事誰不羨慕啊?

而且消息傳開了之後,不光是娘家人羨慕,娘家所在的村子都跟著羨慕。

於是,各村都有類似這樣的對話上演:

「九妹,我家十三妹今年已經滿18歲了,你幫忙介紹個那耶鄧氏的後生。」

「七嬸,我們那耶鄧氏的後生多得很,給十三妹介紹一個當然沒問題,就是不知道十三妹要找個什麼樣的?」

「就你們那耶鄧氏現在的條件,我們哪裡還敢挑啊,只要不是那種殘疾的,長得不要太難看,脾氣再稍微好一點就行。」

「行,那等我回去了,我就幫忙問問。」

「嗯,七嬸這裡有一瓶蜂蜜,你拿回去泡水喝。」

「七嬸不用客氣,你留著自己喝吧!」

「快拿著吧,我家十三妹的事,就麻煩你了!」

「好吧,我一定儘力!」

「……」

原本,去年那耶鄧氏成立客運公司,一個春運賺了幾十萬的消息傳出來後,那耶鄧氏的後生和阿妹就成為這十里八鄉最搶手的對象了。

如今,那耶鄧氏又爆出了大新聞,全族集資到縣城建樓房,這讓原本就搶手的那耶鄧氏後生和阿妹變得更加搶手了。

總之,接下來各村的媒人,估計會有接不完的「生意」,而且這些姻緣全都跟那耶鄧氏有關。

鄧世榮現在已經看不上媒人系統的十倍謝媒獎勵了,所以他最近除了幫親戚做一下媒,已經很少幫其他人做媒了,反正他這個媒人系統的存在感也不高,升級要求是什麼也不知道,他也懶得花時間去研究,暫時把它當成儲物空間來用也挺好的。

年初六,鄧允泰把雙旺照相館的師傅請來幫一家人拍照,從單人照到全家福,一共拍了好幾十張。

初十,鄧允衡準備返校了。

鄧世榮拿出1000塊錢給二兒子,說道:「還有最後一個學期你就要畢業了,多拿點錢在身上,等畢業了可能會用得上,該說的話之前都已經跟你說了,你選擇從政,一定要謹記不要在錢財上動心思,咱家現在不缺錢,以後更加不會缺錢。

而且,也不要為了陞官行賄。

總之,一切跟金錢有關的不法之事都不要做,這是底線,明白嗎?」

鄧允衡接過錢,神色認真的說道:「知道了爸,我一定會堅守底線,不會讓你失望的。」

鄧世榮點了點頭道:「那我等你好消息,等分配好單位了,就寫信回來告訴我們。」

「好的,我知道了,那我就先走了!」

「嗯,去吧!」

……

過完年後,從廣東回來的乘客數量是越來越少了,而年前從廣東趕回來過年的農民工又開始一批接一批的前往廣東,他們不僅自己前往廣東,往往還帶著村裡的小夥伴們一起。

於是,騰龍客運公司的二十五輛大客車,又開始超負荷的運轉,把一車又一車的乘客拉往廣東。

直到春運正式結束,前往廣東的乘客數量才慢慢減少。

現在已經是1985年了,整個博白前往廣東打工的人數是一年比一年多,等再過幾年,去廣東打工的浪潮就會席捲全縣,到時前往廣東的農民工就要以十萬計了。

而騰龍客運公司這二十五輛大客車的運輸力,一天撐死就一兩千人,顯然是難以應付這呈幾何式暴漲的乘客。

因此,等1986年的春運到來之前,再次增加大客車的數量是必然的了。

當然,現在春運才剛剛結束,說這個還早。

在春運正式結束的第二天,鄧昌宇這個總經理便坐著公司的大客車,帶著一百多萬的現金,回到了那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