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理論結合實踐

正文卷

第355章 理論結合實踐

從幫碼頭職工去東廣找開始孩子開始算,韓渝整整出了三個多月差。出門時是炎熱的夏季,回到濱江已是寒氣逼人的初冬。

何局很大氣,批了十天假。

馬上又要參加自學考試,省廳為提高考試通過率,專門請公大的老師在江城設了個輔導點。

報名費、書本費和考試費都交了,韓渝不想半途而廢,回白龍港看了看,去陵海公安局找周局分了下錢,就帶著兩個月前出差回來之後卻沒休息的學姐,馬不停蹄趕到江城參加輔導。

魚局以前在省廳工作時趕上房改,花三萬多在江城買了套房子,並且距設在一家賓館裡的輔導點不遠。魚局調到槐陰工作,魚局的愛人吳大姐沒跟著去。聽說小兩口要來江城,非讓住她家。

可來前給張局打過電話,張局都安排好了住的地方,只能婉拒吳大姐的好意。

白天,韓渝去輔導點學習,韓向檸或受老爸老媽委託去探望轉業在江城的叔叔阿姨,或去找兒時的玩伴敘舊。

晚上,回張局安排的賓館過二人世界。

一個學的很認真,一個故地重遊玩的很盡心。

時間過的飛快,一轉眼又是周末。

魚局下周一要去省廳開會,今天專程從槐安趕回來了,一回來就要給小兩口接風,並請張局兩口子作陪。

都是自己人,在家裡自己做,如假包換的家宴。

吃飽喝足,韓向檸和張局的愛人幫吳大姐收拾,三位男士圍坐在茶几前喝茶聊天。

「一下子搞了五百萬,鹹魚,在依法創收方面你要向檸檸學習,不能只知道花錢不知道賺錢。」

「是要學習,可有些東西是學不來的。」

「哈哈哈,這倒是,在這方面我都自愧不如。」

相比韓向檸幫韓渝搞了多少錢,余向前更關心韓渝跟新領導處的怎麼樣,笑看著他問:「對於建造新船,何局支不支持?」

「非常支持。」

「真的假的?」

「真的。」

建造新船的經費有了著落,韓渝這些天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咧嘴笑道:「我們只有五百萬,何局給出的預算是一千萬。」

張均彥沒想到何斌會如此大氣,將信將疑地問:「預算一千萬,你們只有五百萬,另外五百萬誰出?」

「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跟上級申請配套資金,這個上級不只是港務局和市裡,也包括長航公安局。二是找江邊的幾個大企業拉贊助。但主要還是靠申請配套資金,贊助能拉五六十萬已經不錯了。」

「配套資金能申請到嗎?」

「以前想申請點經費很難,現在要容易一些。」

「容易?」張均彥下意識問。

韓渝放下茶杯,解釋道:「張局,說起來這都是沾你的光,伱在濱江時每年都打申請要錢,上級從來沒給過,現在不能再不給。」

張均彥笑問道:「有你說的這麼簡單嗎?」

余向前也不認為港務局和市裡會下血本,笑道:「這個工作我覺得不太好做,鹹魚,你要有申請不到配套資金的心理準備。」

「何局有把握。」

「他有什麼把握?」

「港務局這兩年斥巨資興建碼頭泊位,市裡這幾年也是到處找大企業聯合開發長江岸線,上了好幾個大項目。可這些項目都是先上車後買票的,有不少人反對,都被人家告到交通部去了,今年夏天,航務局領導專門去檢查過。」

韓渝笑了笑,接著道:「港務局的情況你們是知道的,雖然移交給了市裡,但在業務上還是要接受交通部領導。上級責令市裡整改,何局在漢武有人,給上級打報告,請上級把消防問題也納入進了整改範圍。」

張均彥反應過來,不禁笑道:「他們未經審批就擴建碼頭,在江邊投資了那麼多項目,甚至打算建造大型浮吊平台,要在江里搞過駁。這不光涉及到水上交通安全,一樣涉及到水上消防安全。」

韓渝笑道:「所以說何局有把握。」

同樣是長航分局的局長,人家在濱江可以大刀闊斧的改革,可以甩開膀子干,自己在江城卻要束手束腳。

張均彥很羨慕,感慨地說:「人家是空降的,有上級支持,底氣就是足。」

余向前能理解張均彥的感受卻幫不上任何忙,畢竟江城的情況跟濱江不一樣,江城是省會,江城公安局水上分局又那麼厲害,長航分局根本排不上號。

余向前乾咳一聲,問道:「何局找上級幫著施壓,市裡是什麼態度?」

「朱大姐說市裡也認為應該加大港區和水上消防方面的投入,說新船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建造起來的,打算分期投入。今年經費緊張,先撥五十萬。明年一百萬,剩下的兩百五十萬,分四年劃給。」

「一共給四百萬,先給五十萬?」

「嗯。」

「何局怎麼說?」

「何局擔心夜長夢多,本來打算再爭取爭取的。可市裡和港務局都知道我們有五百萬,造船跟搞土建一樣暫時確實用不了那麼多錢,也就沒說什麼。但這事沒最終決定,要等市長拍板。」

「市裡只要答應了,剩下的『進度款』應該不會不給。對了,有一千萬,你打算造什麼樣的船。」

聊到即將建造的新船,韓渝如數家珍。

余向前和張均彥聽得一愣一愣的。

「一千萬,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所以不敢急著建造,一定要考慮全面點。不但要考慮江上,也要考慮到海上。既要考慮到水上,一樣要考慮到岸上。」

「考慮岸上?」

「港區那麼大,幾個新建的碼頭和油料、化學品倉庫面積也不小,我消防救援船上的水炮功率再大,最多也只能噴射一百七八十米。岸上真要是發生重大火災,水和泡沫噴射不過去怎麼辦。」

張均彥問道:「那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韓渝笑道:「我的新船要具備給陸地火場供水和輸送泡沫滅火劑的能力,我的船錨泊在江邊,可以源源不斷取水,並且水泵壓力大,供水壓力高、流量大,出水口多。

回去之後我就找濱江消防支隊,看看他們的消防車用的什麼水帶,尤其水帶介面的型號,我們在建造時選用與之相配的分水器,我的新船就相當於一個大水泵,至少能同時給六輛消防車供水!」

余向前下意識問:「離岸供水?」

「不只是供水,也要供泡沫。」

韓渝想了想,補充道:「一輛車能裝幾噸泡沫,我船上能裝多少噸?其實,水上消防之所以難,一是裝備不夠先進,二就是後勤保障困難。等新船建造起來,水上作戰的時間至少要能達到三十個小時。期間不需要擔心油料不夠,也不用擔心泡沫不夠。有了這三十個小時,後勤補給肯定能跟上。」

或許在別人看來,撲救三十個小時大火都沒能撲滅,消防人員也太無能了。

事實上只要是重大火災,能在三十個小時內撲滅非常非常不容易,很多大火甚至要五六天甚至七八天才能撲滅。

而撲救重大火災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水源,消防栓的水壓能有多大,消防車水泵的功率又能有多大?火場情況複雜時甚至找不著水。

有大功率的消防救援船供水就不一樣了,只要能解決如何輸送,沿江兩公里內要是發生火災都不用擔心水源乃至水壓的問題。

余向前覺得這個思路很好,沉默了片刻,抬頭道:「鹹魚,你不能光顧著忙這忙那,平時也要注重學習。」

「我學習了,這次來江城就是學習的。」

「我不是說參加自學考試這樣的學習,而是要加強理論學習。」

「什麼理論?」韓渝一頭霧水。

余向前見幾位女士出去了,點上支煙,循循善誘地說:「你工作很努力,也干出了很多成績。但你現在是副支隊長,上級衡量你有沒有能力的標準,已經不只是你工作認不認真負責,偵辦過幾起大案,或者撲滅過幾起火災。

而是看你的眼界有多寬,思想有多深,理論有多紮實。具體點就是你能不能寫,會不會說,辦事周不周全,協調能力強不強。只有具備這些,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是好乾部、能幹部。」

能不能寫,那不是筆杆子乾的事嗎?

韓渝糊塗了,一臉百思不得其解。

余向前回頭看看張均彥,接著道:「很多有學歷的民警走入一個誤區,覺得到了基層所隊,就要從基層所隊干起。不學習、不看報、不讀書,天天東奔西忙,不注重理論學習。

對大多沒受過那麼高教育的幹警而言,他們只能這麼走。但你跟他們不一樣,你大專文憑,正在參加本科自學考試,而且見過大世面,不能光有實踐,也要注重理論,要兩條腿走路。」

韓渝沒想到魚局會說這些,苦著臉道:「魚局,我不會寫。」

「你怎麼就不會了?」

余向前反問來一句,很認真很嚴肅地說:「你看看省里的那些領導,哪個不是寫出來的,都是靠筆、靠理論出來的。越往上走,對理論水平要求就越高。越往下走,對實際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如果你既懂實際情況,又有理論水平,就可以擔當更大的重任。

而且寫文章的過程,其實就是深入研究思考的過程,目的是為了在更高的層次上,通過更寬的視野和更透徹的理論實踐推動具體工作。如果沒有這條,你就沒有大的後勁兒。」

韓渝從來沒見魚局這麼認真過,苦笑道:「我沒研究過理論,想寫也寫不出來。」

「理論有很多種,比如水上消防,你剛才說的這些就非常有見地。完全可以再研究思考下,總結成一篇文章,投給消防類的期刊雜誌。又比如在水上執法裝備方面,你腦子裡有清晰的思路,有很好的想法,為什麼不把思路想法寫成文章發表?」

看著韓渝驚愕的樣子,余向前強調道:「寫文章不但能讓你思考的更全面,文章發表之後也能給同行提供借鑒。」

「這些我倒是可以寫,但有那麼容易發表嗎?」

「多投幾次稿,如果人家沒採用,說明你考慮的不夠成熟,甚至有不足之處,你就要反思自己的思路有沒有問題。這就相當於自己考自己,對你來說是一種鍛煉,能讓你成長。」

張均彥深以為然,拍拍韓渝胳膊:「聽魚局的,時代變了,上級的用人標準也變了。你跟我不一樣,你要跟魚局學習,只有理論結合實踐,理論和實踐兩條腿走路才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