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0878【義門陳氏】

正文卷

第883章 0878【義門陳氏】

江西,南昌。

魏良臣只帶幾個僕從和旗牌官,就快速來到江西,抵達當晚即邀見李邴。

發來兩封密奏把事情搞大的李邴,今年已經四十多歲。

他老家在山東任城,先遭宋江侵擾,又被李成劫掠。族人逃難時各奔東西,家族浮財十不存一,田產也在洪武元年分給流民。

李邴在東南小朝廷做官,等他歸附大明時,想拿回田產已經晚了。

也就是說,李邴雖然出身山東大族,但現在卻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得罪江西大族又如何?老子已經這樣了,你們來咬我啊!

數日之後。

「都天子震怒了,那些大族還敢鬧事?」魏良臣驚訝道。

「匾額為何沒換?」魏良臣指著刻有刑仗堂三字的匾額。

魏良臣聽完,直接闖入一棟建築,穿堂過室指著裡面說:「這裡可是刑仗堂?」

陳宗賢帶著族老們去迎接,看到軍隊都有點擔憂。

魏良臣冷笑:「便是縣令,都不能判定刑罪,必須移交給府里的法曹。法曹判了重刑,還要上報給按察司複核。按察司複核無誤,還要上報給刑部複核。你們直接就在這裡處置了,比按察司權力還大啊。難不成刑部在陳家設了分司?」

「祠堂有刑仗廳,若族人犯事被打死,非但不會鬧出事,反而還被鄉人稱讚家法嚴厲。」

一人持旗,一人持牌,時刻跟隨總督,代表著皇帝親臨。

而王命旗牌,不僅是調兵文書和兵符的集合體,而且還具有極高的自由調兵許可權。

且不說被拆了散居70多個州縣,就說被拆分之前的事。僅在慶曆四年,窩在江州的義門陳氏,一次性就有403人去考科舉!

李邴提醒說:「義門陳氏拆族遷徙百年,留在江州的族人又已發展壯大。他們的田莊、園林恢複到兩百多處,一個田莊就類似一個村子,庄首由陳家的族長任命。當地官府想要收稅,須親自前去拜訪,否則糧稅都別想收上來。」

魏良臣說道:「王命旗牌,專為江西大案設置。它相當於調兵文書和兵符。」

「佛寺、道觀、巫室。不論信佛信道信巫,族人都可以自由出入。祭祀也是家族掌管,不必有勞官府。」

陳宗賢說:「還沒來得及,老朽立即讓人摘掉。」

比如王陽明被派去江西剿匪,發現自己指揮不動地方軍。於是上疏請來王命旗牌,一下子就沒人敢抗命,說怎麼調兵就怎麼調兵。

陳宗賢連忙說:「已改為萬卷樓。」

王命旗牌是明清兩朝才有的玩意兒,出現頻率比尚方寶劍還高——明代還比較謹慎,不會輕易賜出。清朝漸漸泛濫,最後變成每個督撫都有,金牌也淪為刷金漆的木牌。

二人寒暄幾句,魏良臣說道:「聽聞陳氏有一棟御書樓?」

李邴又拿出一封未拆信件:「這是贛國公送來的,讓我轉交給閣下。」

「樹大招風,」陳宗賢嘆息道,「總督已快到德安縣界,看來我義門陳氏又要拆分了。」

魏良臣微笑還禮:「久仰義門陳氏大名,今日特來拜訪。」

任其發展下去,就是國中之國了。

魏良臣提起這事兒,只不過是在震懾,一點一點提升自己的言語氣勢。

義門陳氏控制的田產,已經遍布九江府各縣,但家族總部還留在德安。

陳宗賢說:「魏總督是客人,莫說遊玩,在這裡住一年亦可。」

帶著兵來拜訪?

船隊剛剛在彭蠡湖(鄱陽湖)轉入河流,義門陳氏就已經收到消息,族長陳宗賢緊急召開族老大會。

李邴卻沒見過:「此為何物?」

「我能否在此地遊覽一番?」魏良臣問道。

魏良臣轉身攤出雙手,隨員拿出一本《大明律》。他雙手接過《大明律》,質問陳宗賢:「你可知私設公堂是什麼罪?」

這玩意兒一般不給,只要給了就是大事,說明某地亂到難以治理的程度。

魏良臣又問:「樓里供奉著前宋皇帝的許多御書?」

這種大家族,地方官怎麼管得了?

難怪善待士紳如北宋,都能狠下心來,強行把義門陳氏拆族遷徙。

「局面如何了?」魏良臣直奔主題。

魏良臣連忙拆信閱讀,讀罷大喜:「張氏答應配合拆族遷徙,贛國公還會幫忙說服同鄉的其他大族。」

魏良臣冷笑:「一鄉一村如此,或許只是巧合。全省皆如此,不是大族搞鬼才怪了!」

魏良臣動用王命旗牌,抽調南昌城內的省府縣三級吏員,帶著一千駐防軍、五百漕軍,風風火火坐船前往德安縣。

當地田產多被陳氏所佔,族人且不說,佃戶也被他們控制。

義門陳氏在北宋中期,已經被文彥博、包拯拆過一次。

「府縣街市店鋪,也多為陳氏所有。還有壽安堂,專門贍養孤寡老人。亦有撫育孤兒、殘疾的所在。這些慈善場所,不姓陳也可以住進去。」

當時他們在江州(九江)佔地無數,甚至跨界在別的路分也擁有田產。

李邴說道:「還有,太多江西官吏捲入案中,這兩個月正在被三法司審查。新任官員初來乍到,沒有可用的親信,也容易被敷衍糊弄。」

「所有族中子弟,不論貧富,都可以免費讀書。他們還開了醫堂,族人可以去治病。還有戲院,每個月都可以觀戲。還有藏書樓,以前叫御書樓,裡面供有前宋皇帝的御筆。」

兩位旗牌官,皆由宮廷侍衛出任。

「我資歷太淺,義門陳氏勸不動,官府丈田也丈不出,」李邴說道,「或許總督去了,他們會給一些面子。」

陳宗賢終於慌了:「只是管教族中的不法之徒,以此來糾正家風,已經不再這樣做了。」

前朝皇帝的御筆聖旨,很多大族家裡都有,這不算什麼罪過。

魏良臣說:「先從罪官供述出來的家族著手,一旦罪名坐實,立即抓人、抄家、拆族、遷徙。不管他們家裡有沒有人做官,通通抓起來拆族。一個縣抓一個大族,就能把全縣都震住,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說了!」

陳宗賢說道:「只是收藏,並未供奉。」

陳宗賢又說起拆族之事,結果族老們都不願搬。

又有族老說道:「好端端的江州,非要改名九江府。前任縣令還讓我們拆掉刑仗堂,說什麼不能濫設私刑。我陳氏家風嚴厲,管教族人礙他官府什麼事?」

陳宗賢解釋說:「歷任縣令皆托陳氏代辦,想來是不妥的,今後絕不再代辦。」

走了一陣,旁邊的書吏上前,在魏良臣身邊耳語幾句。

魏良臣說:「王命旗牌如天子親臨,他們不給陛下面子,也要給軍隊幾分薄面!」

李邴介紹情況:「江西全省清丈田畝時,做得比較徹底的,恐怕還不到五個縣。其餘府縣,或多或少都有問題。三法司來查案之後,我趁機複查各地田畝。但阻力極大,府縣官員雖嚇得嚴查,但吏員執行時卻難推進。」

「竟然有這般大權。」李邴極為震撼,這放在宋朝是不可能的。

魏良臣聽完都傻了:「不愧是……義門陳氏!」

李邴說道:「一團亂麻。丈田時天天鬧糾紛,田根(田骨)、田面(田皮)轉了不知多少手,又大部分都拿不出買賣契書。吏員下鄉丈田時,丈著丈著就有人爭田打架,甚至還有農婦當場投河自盡。」

魏良臣指著身後兩位旗牌官,他們持有一面令旗、一塊金牌:「我手上有這個,可以調動江西軍隊。」

他們想跟朝廷討價還價,拆族遷徙可以,但不能去湖南。就算去湖南,也要靠近城市,不能讓他們去墾荒。而且還要跟前宋那次拆族一樣,老家被官府拿走多少土地,到了新地方必須等價置換。

「我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才密奏陛下請求拆族。」李邴說道。

於是乎,魏良臣在一群族老的陪同下,帶著上百個隨員到處亂轉。

這種控制是全方位的,從吃喝拉撒,到生老病死,再到讀書治病,甚至是宗教信仰,通通都由陳氏族老們一手包辦。

……

只要是在魏良臣的總督任期內,只要是在江西省範圍以內,他可以隨心所欲快速調兵做事。

但也只是擔憂而已,義門陳氏名望極盛,總督還真敢動武不成?

「老朽陳宗賢,拜見魏總督。」陳宗賢領銜作揖。

你一言,我一語,全都在發牢騷。

陳宗賢說:「前任梁縣令說此事不妥,我陳氏已不再動用私刑。」

「就是,」另一個族老說道,「無論唐宋,我義門陳氏都能免徵徭役、欽貸糧谷。可到了這大明,卻非要攤丁入畝。丁役錢變成按畝徵收,這九江府的丁役錢,豈非大部分由我陳氏來出?」

調多少兵,用來幹啥,文件上寫得清清楚楚,不能超過調兵文書的規定範圍。

尋常調兵,只有兵符是沒用的,還得有兵部蓋章的調兵文件。

又過一日,魏良臣帶兵來了。

一個族老憤懣道:「若是遷去別處,我們都能接受。但這次是去湖南,那裡都是些生地,而且招不到幾個佃戶。這哪是遷族?分明是舉族流放!」

又有族老說:「左都御史陳東,就是我義門陳氏遷出去的後代。他怎不幫著自家說話?好歹勸諫一下皇帝啊!」

魏良臣繼續問:「春秋兩社祭祀,本該官府出面。義門陳氏為何代勞啊?是怕官府出不起祭祀費用?」

吵吵鬧鬧一番,族老們各自散去。

族長陳宗賢坐在堂中愁眉苦臉,官府管不了義門陳氏,他也管不住族中長老啊。有好些都是他的長輩!

「不敢,萬萬不敢!」陳宗賢已經背心流汗,這頂帽子扣得太大。

「聽說這刑仗堂還打死過人,」魏良臣猛然轉身,對身後的士兵說,「義門陳氏私設公堂、藐視朝廷、殺人犯罪,即刻把這刑仗堂給拆了。陳氏族長,還有管理刑仗堂的長老,通通抓去南昌交給三法司會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