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能被忘記的,一定不重要

正文卷

第114章 能被忘記的,一定不重要

既然找不到任何理由,那便是找一隻替罪羊,而最好的替罪羊,便是死人!

一旦人死了。

沾染上什麼污名,便全靠活人說了算。

裴文岳要殺誰,與她蘇南星沒有很大的關係。

只可惜裴文岳要殺的,是心繫百姓的魏海東,要擾亂的,是她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寧繁城。

一切好不容易步上正軌。

她不允許有誰破壞。

林風還奇怪,「誒?蘇姑娘怎麼知道裴文岳的想法?」

「之前剛好碰見,他去找明公子。」

蘇南星沒再細說。

林風頷首,原來是這樣。

「他們當時說什麼了?」

他並沒有派人盯著裴文岳,所以最多知道裴文岳找過明喜寶,至於是什麼原因才被趕走的,他倒不清楚。

「裴文岳要明喜寶送他出城,他要去皇城告狀。」

蘇南星都沒講完。

林風倒是說了一句,「我知道了。」

蘇南星扭頭看他,「你想做什麼?」

他沒說話,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蘇南星默默搖頭,她嘴角勾起一抹笑容,神情戲謔,「就這樣讓對方死了,未免太便宜了。」

「額,蘇姑娘想……?」

林風想,夫人這是又有什麼計畫?

蘇南星道:「殺雞儆猴。」

這段時間,魏海東兢兢業業管理著寧繁城的一切,不免有些人忘記了,是誰從死人坑中救起他們。

又是誰給了他們吃飽穿暖的生活。

魏海東屢次來向她說過,底下百姓有人成團組隊,領著寧繁城給予的免費糧食,卻暗中勾結,想成為新的城主。

蘇南星也明白,她想乾的事情。

別個有野心有能力的人,也敢幹。

她能做的,唯一件事,便是用絕對狠辣的手段,震懾那些蠢蠢欲動的人。

想要管理整個城池的百姓,不僅要有善良的管理者,還要絕對嚴格的規矩。

想要在城中生活也可以。

就要服從她的話,服從她的規矩。

要一邊享受,一邊預謀逆反者,死!

而魏海東出的主意是,派人在城中宣揚,百姓當初是如何在明家手中逃脫出來的。

要喚醒心存逆反之人的良心。

每次都被蘇南星拒絕了。

這種事情,簡直不痛不癢。

想逆反的人,才不會被這些話洗腦,相反會起反作用。

最多只能給尋常百姓洗洗腦。

反而令心存造反之人,更加惦記這個人人都弘揚的位置。

蘇南星只說這四個字,林風立馬就懂了,「行,我會派人一直緊盯著,為蘇姑娘提供絕對消息。」

「嗯,不要跟太近,知道他們的動向便好,還要多防著裴文岳,我想朱珩青應該會答應送對方出城。」

裴文岳一直都想出城。

明喜寶不肯帶。

但朱珩青一定會同意。

他若能第一時間通知都城朱家,讓對方出謀劃策,拿下寧繁城,拿下魏海東,那他朱家便是立了大功,定能陞官加爵,獲得封賞。

林風回道:「姑娘放心,一切信鳥都被殺死,也不會有人出去的,裴文岳目前還待在朱府。」

他說著,要起身告別,動作之快。

蘇南星還想送對方出大門,他就已經翻牆離開了。

連身上背著的信封行囊也沒有帶走。

蘇南星看見後驚呼一聲,「林公子忘帶東西了!我出去給他送一下吧。」

顧淮書重新展開笑容,起身拉住她的手,「娘子,這麼晚了,明天再去送也可以,能被忘記的,一定不是重要的東西。」

蘇南星狐疑,「真的?」

她看那些信封,每一封都有用蠟油封住開口,若是不重要的東西,用得著這麼嚴謹?

顧淮書肯定地點頭,「娘子實在不放心,我們明天親自送去可好?」

他知道,這些東西是林風專門帶給自己看的。

最近這段時間,朝中多有變動。

他需要注意各方動向與意圖。

楚國勢力複雜。

朝中之前是明家一家獨大,現在明家隕落,一旦朱家發現,便會快速替代對方的位置。

明家商業多數在寧繁城和蒼城。

但都城可是朱家的地盤。

他們為了博得好名聲,正不要命地救濟百姓,儘管皇帝不肯動用私庫,他們也要挖空國庫所有資源。

朱家物資不夠,就從其他地方找,和皇帝說各地物資告急,百姓即將餓死,騙皇帝答應開國庫。

只是物資還沒走出都城門,就全被朱家貪下去。

再對外宣稱雪災擋路,導致所有糧車失聯,物資恐已丟失。

地方官或地方百姓再不滿。

那麼大的雪,他們也無法上京對峙。

朱家則拿著國庫糧,在都城賺足了名聲。

不過苦了邊緣城池的百姓,等了好幾個月,不僅沒見到糧食和賑災官員,還得到了一個壞消息。

而後宮中,太后皇后為一派。

這也是太后深隱宮中,太后黨派都不是很在意的原因,相反他們會害怕太后勢力太過強大,將目光放至皇位上,從而影響未來大皇子的登基。

雪災太過嚴重。

大皇子早已領命去賑災。

以前有明家制衡,朝廷勢力多為兩派,一派是大皇子,一派是三皇子。

只是災情這麼久了,前去賑災的明喜范也一直沒有回來。

不少人猜測,明喜范沒有辦好這件事,躲到外面不敢回來。

往日傳出一點關於明家不好的消息,就會立馬被壓下去,可如今無人壓制,朝廷八卦越傳越神乎。

已經有人說,明喜范帶著兵馬在寧繁城自立為王!

明貴妃沒了哥哥的幫助,也不敢輕舉妄動,傳去寧繁城的信紙,除了第一封有回應之外,後面全都石沉大海。

她知道這些謠言絕對是皇后手筆。

可她對這事,沒有能力阻止。

她只會勾引皇帝,最多是日日跪在御書房前的雪地里,博得皇帝同情。

令皇帝在朝堂上痛罵官員,捕風捉影,盡說胡話,才算暫時壓下這件事。

顧淮書再不會看天象。

這雪一下一停,肯定要斷冬入春。

此次雪災所造成的影響無疑是嚴重的,無數百姓生靈塗炭。

而這些事情,全都需要有人出來承擔。

無論是地方官,還是朝廷官員,都有被革職的。

明家極有可能在這場紛爭中,就此隕落。

但誰輸誰贏,顧淮書並不在意。

他只趁這個機會,儘可能將各職官員換上自己的人。

這便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