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百姓?

正文卷

第121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百姓?

楊鶴,洪承疇,杜文煥三人騎著戰馬在三千軍卒最前,周圍軍旗飄揚,手下兵卒持著武器列陣而行,不過對比劉振華的天兵民兵隊伍,這些兵卒的腳步倒是顯得有些散亂了。

而且帶甲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大多都只是頂著帽子,身上穿著些紙甲制服,看起來有幾分兵卒的樣子。

大明的精銳兵卒皆是在九邊,楊鶴匆匆調集而來的兵馬皆是『家丁』,有百分之十左右的披甲率已經是不錯。

明末雖然窮,但是一些軍隊甲胄的錢還是出得起。

眼下崇禎皇帝對於陝北地區的農民軍禍患還並不在意,並沒有重視,楊鶴也認為這些農民軍只是一些『活不下去無地可耕』的農民而已,帶著些救濟款籌,這些農民軍自然就會投降,就比如在陝北做大的王嘉胤高迎祥和王二。

已經成為了他們的協軍。

等到後面,崇禎六七年的時候,在圍剿農民軍打出威名的盧象升所部,三營六千名騎兵全部佩戴鐵甲,兩營火器步兵營四千人也全部身披綿甲。

只不過這是盧象升東拼西湊籌備而來的,可以說是為了自己的手下軍卒能夠有甲胄費盡了心思。

但是邊軍就不用如此,崇禎八年,入關剿匪的關寧軍祖寬祖大樂部戰績突出,農民軍一見到這支關寧軍即大呼「何處來此鐵帽子軍」,那些關寧軍帶甲率百分之百不說,還有火器和紅衣大炮。

眼下楊鶴的兵卒帶甲率低只是因為楊鶴不願意去費盡心思湊齊這些甲胄,這人在政治方面倒是一把好手,但是對於治理農民軍,他就有些力不從心了,滿腦子都是自己的『元氣論』怎麼會把用來補充元氣的銀子,用去籌備甲胄呢。

洪承疇臉色有些不好看,因為士兵的帶甲率實在是太低,這些兵卒在他看來都不是『堪戰之兵』,這樣的兵卒怎麼能夠拉上來打仗呢,若是離了遠了看,和那些農民軍混在一起,外人都認不出來。可惜,官大一級壓死人,他是楊鶴的下屬,洪承疇也沒有辦法說些什麼,只能夠坐在馬上,盯著前面逐漸出現在視野裡面的延川縣城。

彙報中的延川縣城:被加固加高,抹上了不明的灰泥的小縣城。

可是出現在洪承疇眼前的延川縣城卻讓這個在軍事上有著傑出才能的參政睜大了雙眼。

原本應該是一個小縣城的延川此時卻高大的宛如邊關的長城。

灰白色的城牆嚴整,灑落巨大的陰影,這種色調的城牆是洪承疇此生第一次見到。

不僅如此,城牆上似乎還有著一種殺傷力極為驚人的武器,只不過由於距離太遠,洪承疇只能夠看出來那宛如小太陽一樣的反光物。

「這是延川縣城?」

洪承疇心中愕然,想要將那個彙報的軍卒拉下去處死,這哪裡是縣城,哪裡是稍微加高了一些。

簡直就是在陝北的貧瘠之地憑空出現了一座巨大的都城。

當然,規模可能小了些,但是逞強的規模絕對和都城有一拼。

他的上級楊鶴,和另一側的總兵杜文煥在看清楚遠處城牆以後亦是同樣的神情。

「這此處是延川?」

總兵杜文煥有些不顧形象的喃喃出聲,一路上一來見到的城池哪有眼前的這個延川縣城宏偉,高大的城牆帶來的壓迫感,讓杜文煥感覺若是強攻的話,城牆下會成為他們的噩夢。

那高大的城牆,三千兵卒的屍體堆積起來都上不了那城。

「賊寇竟已此般?」

楊鶴大驚,發虛皆顫,流寇竟然能夠將延川縣城修築的如此高大,簡直就是一座屹立在陝北的都城。

若是被皇上知道了,估計要大發雷霆,在陝北邊鎮之地,九邊之一的延綏之南,竟然不聲不息冒出來了這樣一個高大的城池。

城池內還有三千賊寇!

這簡直就是插在大明王朝左膀右臂上的一根棺材釘,痛到了骨子裡面。

「此事不能被聖上知曉,灶王之事也不能夠失敗。」

楊鶴看著眼前的延川縣城,在歷史上,賊首王嘉胤洗掠了延安、慶陽,楊鶴就將此事隱瞞下來,沒有上報。

畢竟王嘉胤可是在他的『養元氣』之後洗劫的延安,可以說幾乎是他親自釀成的禍端。

眼下面對這個灶王,雖然說灶王的壯大和他關係不太大,但是現在灶神的抓捕可是落在他頭上了。

必然不能將灶王已經壯大到了這種程度的事情告訴皇上。

「王頭,咋回事怎麼停下了,不是距離那延川還有一段距離嗎。」

三千軍卒後面,王嘉胤的隊伍前,三位賊首湊在一起,他們沒有馬,只能徒步而行。

「不知道,且看這總督要如何拿下灶王吧。」

王嘉胤盯著遠處的延川縣,他們看不清楚那城牆。

「只希望不要讓我們上去送死才是。」

高迎祥並不怕死,但是怕沒有意義的死亡,眼下他們下地而行,前方又有一座縣城,若是那大官兒讓他們作為先頭卒送死,高迎祥可不願。

「不會。」

王嘉胤直接搖頭道,「那大官似乎只想著招安,不太想攻城剿匪,否則也不會在延川縣城面前開設粥棚。」

「否則,我也不願帶著手下弟兄來此入軍中,」王嘉胤主動請纓,想要跟著大軍出擊,他吃准了楊鶴不打算攻城。

此舉不僅能夠讓那大官對他們更加放心,還能夠讓他們混得更高的官職。

這也是人情世故啊。

「王頭英明。」

王二比了一個大拇指,心中卻是依舊有些膈應。

三人沒有繼續說話,因為隊伍又開始前行了。

最終,楊鶴的大軍在延川縣城外兩百米處停下。

劉振華摸出來一個民用望遠鏡,一種十分廉價的望遠鏡,劉振華以前宿舍裡面就有,常常被舍友用來站在陽台上看著地上來來往往行走的大長腿小姐姐,不過後來被掛一次以後就不敢了。

這種望遠鏡只能夠看五百米,結構也並不複雜,因此所要的聲望很少。

他看到了端坐在馬上一眼就能看出來是大官的楊鶴。

「這人就是楊鶴吧,招安為主剿滅為輔,」劉振華喃喃道,他在城中閣內,巨大的床弩搭建在正中央。

周圍兵卒已經準備好發射搭在三弓上的巨大『一槍三劍箭』了。

「這人要幹什麼?」

劉振華有些拿不準楊鶴的主意,這人似乎不打算直接攻城,因為劉振華沒有看到任何攻城器械,若是靠著這些兵卒,再給他們一萬兵馬也爬不上延川縣城的城牆。

並且他能夠看到一些來往兵卒扛著一個個麻袋和勤勞的螞蟻一般,甚至有伙夫扛著鍋初出現。

城牆上守備的天兵和招募而來的鄉勇一個個眯著眼睛朝著這些兵馬之中看去,「這些反賊幹嘛呢?」

「不知道啊?」

「我咋看到有人扛著黑乎乎的大鍋了?」

「難道用來擋在頭上防止箭矢射擊呢?」

天兵們紀律嚴明,沒有私下交流,但是募集而來的百姓就沒有那麼多顧忌小聲交流著。

他們盯著遠處的朝廷反賊一個個有些摸不準主意。

或許是察覺到了劉振華這邊的探查,楊鶴下令讓隊伍繼續向前了一些,來到了百米處,楊鶴並不害怕對方動手,沒有任何弓弩能夠隔著這麼遠的距離動手,那些流寇估計也不敢動手。

靠近一些能夠讓那些城牆上被蠱惑的百姓看清楚,朝廷也能夠拿出來糧食,並且比那灶王變出來的多的多的多。

何必要跟著那灶王賣命呢,你們始終是大明的子民。

「開始!」

楊鶴吩咐下去,立刻有兵卒,開始搭建粥棚,開始架設大鍋,開始燒水。

這一切都被劉振華用望遠鏡看在眼裡,雖說一百米的距離已經不需要用望遠鏡。

他有些莞爾,對方竟然想要使用他曾經在延長縣城用過的計策,使用糧食誘惑,不過他可是變出來的糧食,而這些人則是拿出來的有限的糧食。

兩種計策雖然大體上看起來都是圍繞著糧食來的,但是本質上有著極大的區別,更何況,延川縣城內的百姓幾乎都是吃得飽的,雖然吃的可能不是太好,日常都是小麥糊,小麥麵餅之類的東西。

但是朝廷拿出來的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更何況,朝廷的糧食是有限的,並且朝廷,給不了百姓們一個巨大的餅!

「切,我算是看明白了,這朝廷吧,是打算用這些糧食,想讓我們舉城投降,背叛灶王呢。」

城牆上的鄉勇裡面有人看明白了朝廷是在假設粥棚煮粥。

估計意圖是為了誘惑他們,讓他們知曉,朝廷已經開始救助百姓。

「呵呵,朝廷拿出來的那些東西,哪裡有灶王變出來的東西好,白粥榨菜茶葉蛋,連帶著皮蛋瘦肉粥,哪一樣都是朝廷拍馬也比不上的。」

「是啊,而且不早就有人說,朝廷這次帶來的糧食就那麼點,就這還拿出來誘惑我們呢?想要讓我們背叛灶王,不可能!」

百姓們皆是議論紛紛,一個個臉上帶著嘲諷輕蔑的表情。

現在百姓們想對於那朝廷官員說的話,用一個現代電視劇裡面的經典話語就是。

你拿這個考驗,有哪個經不起這樣的考驗。

就這點粥,還想讓他們背叛灶王,讓皇帝在城外擺上一個滿漢全席,他們說不定還會稱讚一聲大手筆,朝廷下血本了,咱們畢竟也是見過世面的人,這點粥想要糊弄誰呢。

可以說,自從劉振華在這些百姓面前人前顯聖,從一開始的白粥榨菜,到後面的茶葉蛋,和現在的皮蛋瘦肉青菜粥,百姓們幾乎不會被任何朝廷的誘惑打倒,一頓飽和頓頓飽他們還是拎得清的。

雖然說,那些只是給天兵吃的,但是誰又能說他們不會是下一個天兵呢。

總比那狗日的朝廷好得多。

劉振華心中懸著的石頭落下了些,若是上萬大軍攻城,廝殺和死亡是難免的,眼下他需要時間,給他一周,他就能夠拉出來三四百弩手。

到時候對方的人數翻上幾番都難以拿下延川。

眼下這人不打算動手,正合劉振華心意。

「注意好其他幾個城牆的戒備,有什麼消息立刻告訴我。」

眼前這大軍已經有分流的趨勢,很明顯是準備圍而不攻,攻心為上。

劉振華將楊鶴的計策看的透徹,他早就在對方包圍圈還未合攏之前,派出去了傳令之人,讓延長縣內的民兵隊伍守備好縣城,不需要擔心延川,也不要被任何消息欺騙。

楊鶴舉目看著延川縣城牆上,嘴角露出笑容,「那賊寇此時應當已經亂了陣腳,城牆上百姓,已經在議論此事。」

他看到了城牆上的百姓在對著這裡指指點點,那灶王估計已經慌了神。

「傳王嘉胤來。」

楊鶴吩咐左右,他要開始著手讓這灶王接受招安。

不多時,王嘉胤來到楊鶴馬前。

「總督。」

「你且去那延川縣城前喊話,告訴那灶王,若是他接受招安,本官可予他免死文書,皇上已經下了命令,讓灶王去朝為官,官位可至四品。」

楊鶴伸出四根手指頭,皇上對灶王極為重視,若灶王真有那般才能,四品都是少了說。

王嘉胤心中驚訝,朝廷那邊竟然對灶王如此看重嗎,他們就算是接受招安,也才被授予一個先鋒官的名頭,手中拿著免死文書,可以免下這些時日犯過的罪責。

這灶王有何德何能。

「伱放心,雙方交戰,不斬來使,況且,那賊寇也不敢動手,你且安心去便是。」

楊鶴似乎是害怕王嘉胤不敢過去,權威了一番。

「下官知曉,下官這便去。」

王嘉胤道了聲,換做他處於灶王的位置也不會對一個孤身走來的人動手,因此王嘉胤心中並無擔憂,反而想要看看,那灶王究竟是何許人物,竟然能夠讓朝廷如此器重,許以四品之官。

在百姓眼裡,是個九品巡檢就是天大的官兒了,更何況還是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