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好忽悠的指揮官

正文卷

第386章 好忽悠的指揮官

一聽這話,由恩少將立即就破功了,這讓李君豪都沒有想到。

由恩直接把手套一扔,一屁股坐在套房的沙發上,開口就道:「觀察員先生,如果你能保證不把我現在所說的話告訴你、我的上司,我就和你實話實說。」

李君豪都被他逗笑了,直接道:「NO!少將先生,伱要求的這個保證我是不會下的,因為那樣會影響我作為戰場觀察員的公平和公正,但我能保證的是,只要你一直對我實話實說,我會是你忠誠的朋友,會盡全力幫忙解決你的問題。」

聽到這話,由恩少將沉默了,過了片刻才道:「好吧!觀察員先生,我想請教你一下,現在的德貢,你覺得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阻擋日軍的進攻?

「要知道,我現在的英印軍第17師雖然號稱有四個旅,但現在實際能夠作戰的不到1.2萬人,而且除了連以上軍官,都是印度籍的士兵,他們的戰鬥力讓我一點信心也沒有。

「第17師要面對的是日軍第33師團,卻是一支特設師團,聽說在入緬前還被加強過,兵力超過了1.8萬人,而且作戰經驗豐富,我們根本沒有勝算!」

「NO!NO!NO!」李君豪有些不屑的道,「戰爭不僅僅是人數上的對比,如果士兵數量多就可以取得勝利的話,那你們英國恐怕不可能控制印度吧?」

聞言,由恩有些語塞了,這一點他當然知道,英國是靠著先進的艦艇、火器才打敗了落後的印度人、緬甸人等,建立了在印度半島上的殖民地,而且成了英國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這當然不是靠的人數眾多達到的成績。

但是現在面對著剽悍的日本軍隊,由恩有些膽怯了。要知道,就在一個來月前(2月11日),第17師就在薩爾溫江及米鄰河防線被日軍第33師團擊敗過一次,現在士兵們心中還存在著陰影呢!

當然,也就是因為這次失敗,第17師的前任指揮官約翰·史密斯中將才被免職,由恩少將才被緊急任命為新任師長,但他其後的主要工作就是帶著17師一路北撤,也根本沒有與日軍硬拼的意思。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復任英緬軍司令官的赫頓中將竟然下了死命令,要求西路的英印軍第17師守德貢,中路的英緬軍第1師守同古,東路的第36印度步兵師守蒙鎮,不得命令不準後退。這讓他對未來戰局很是悲觀,覺得他和第17師完蛋了。

看到由恩沉默,李君豪繼續道:「當然,日軍第33師團的戰鬥作風比17師要兇悍,其作戰經驗也很豐富,但將軍不要忘了一點,那就是英印軍的武器裝備要優於日軍,特別是在火炮等重武器方面,你們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你們為什麼不充分發揮這個優勢呢?」

「哦?你是說……我們用炮火優勢抵擋日軍的進攻?」由恩感到眼前一亮,高興道。

「唉!由恩將軍,你為什麼老想著防守?」李君豪有些恨鐵不成鋼的道,「據我所知,現在日軍第33師團的前鋒部隊只是一個214步兵聯隊,連火炮也沒有幾門,你們為什麼不主動出擊,直接用優勢兵力和炮火把它給敲掉呢?就算不能完全殲滅,也完全可以將其擊潰。這樣一來,一方面消滅了日軍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可以重新樹立官兵們的戰鬥信心,何樂而不為?」

「嗯!這是個好辦法!」由恩頓時跳了起來,大叫道,「觀察員先生,我誠摯的邀請您加入我的參謀部,幫助我們17師打贏這一仗!」

「哈哈!」李君豪笑了起來,「將軍閣下,這我可不能答應你。要知道,我只是一個觀察員,沒有權力涉入到英緬軍的指揮當中。當然,如果您願意,我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至於聽不聽還是要靠你們自己。」

「好吧,我現在就回去,督促那些愚蠢的參謀們拿出一個合適的作戰方案,到時我再來找觀察員先生商量。」說著,由恩站起來就向外走去。

「等一下,將軍。」李君豪叫住了他,「請將軍把最近一段時間的戰情通報拿給我看下好嗎?作為觀察員,我想了解下戰局形勢。」

「沒問題,我回去後立即讓人送來。再見,觀察員先生。」由恩興沖沖的走了。

——

李君豪之所以只用觀察員的身份與這個由恩少將說這些,是因為他有個設想,那就是利用他判斷的、英緬軍司令官赫頓中將想要打一場勝仗的心態,勸說(忽悠)著英印軍第17師在德貢狠狠打擊一下囂張的日軍,爭取把其打痛。

如果這個設想能夠成功的話,急於佔領東南亞其他地方的日軍就只能增派更多的部隊到緬甸來,這將會從側面減輕中國戰場、遠東其他戰場上的壓力。

而不透露自己的真正身份,則是因為現在的英國人可不會輕易聽從他這個美軍少將的命令。自己現在可以在美國國內影響到很多決策了,但對於英軍來說……哦,還包括現在已經入緬的中國遠征軍,都沒有什麼威信!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他是美國總統特使、盟軍印緬戰區的副司令,也不可能貫徹自己的意志,而鑒於目前是三國合作的狀態,他總不能直接對不聽指揮的英軍將領施以軍法吧!

之前他已經用暗殺的手段幹掉了逃跑將軍亞歷山大,這種方法可一不可再,不是正途,短期內不能再用。

與其因為英軍不聽命而發火,把事情搞僵,還不如先用美國觀察員的身份、側面幫忙參謀,鼓動這個由恩少將打一仗,如果能夠取勝勝利的話,哪怕只是一場小勝,事後也能把自己懂得軍事指揮的名氣打出去,便於他以後的行動。

想了想,李君豪讓小雨自己的最新設想擬成電報發回國內,一方面是例行的報平安,另一方面是先做個備案,為以後的行動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