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赫頓的再次復職

正文卷

第380章 赫頓的再次復職

另外一邊,在北進的英軍豪華專列上,隨行的軍醫已經給托馬斯·赫頓中將做完了手術,取出了他背部、腿部所中的兩發子彈。

說起來,赫頓絕對福大命大,在當時一聽到槍聲就立即趴了下來,雖然身中兩槍,但沒有一槍命中要害,所以手術做完之後,麻醉劑的葯勁一過,他很快就醒了過來。

赫頓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現在火車到哪裡了?」

車廂里守候的副官立即道:「將軍,現在離同古還有20分鐘的路程,為了您的身體著想,我們是不是在同古停留幾天?」

「不,不要停留……」赫頓喘著氣道,「火車到同古後……立即轉向西北的仁安羌……」

「是,將軍!」副官立即道,說著,就準備起身去傳達命令。

這時,一位英軍中校參謀敲開車廂門,進來報告道:「赫頓將軍,之前我們已經將亞歷山大將軍、史密斯將軍遭遇刺殺身亡的事報告了國內……剛剛接到回電,丘吉爾首相任命您再次擔任英緬軍司令官,統帥所有在緬甸的英軍,並向英印軍總司令韋維爾上將彙報工作。」

本來赫頓的副官還對剛接到的命令是否會被其他人執行感到擔憂,這時一聽自己的長官復任英緬軍司令官,立即精神起來,急步出門傳達長官的命令去了。

接到這個命令的赫頓並不高興,之前亞歷山大火線上任、接替他職務的行為,其實已經表明了倫敦的意思——讓亞歷山大這位成功指揮過第1軍從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將軍來指揮英緬軍撤往印度的行動!

為此,他們還商定了,利用中國政府想要保住滇緬公路這條運輸通道的心態,引中國遠征軍入緬,掩護英軍的撤退;至於中國人的傷亡,那就不干他們的事了。從這方面來說,他們英國人的行為是卑鄙的,實在是有違紳士風度,給大英帝國丟盡了顏面。

赫頓本人還是想要點臉的,所以之前知道了倫敦的用意後,痛快的把指揮權交給了亞歷山大,自己準備隨軍撤到印度後就乘機回國,然後退役回家,不再理會這邊的事。

沒想到的是,還沒出仰光呢,在火車站上,亞歷山大就被人射殺了,同行的英緬軍二把手約翰·史密斯也一同去了,他僥倖沒死,卻又被丘吉爾首相給安回到了英緬軍司令的位置上!

這樣一來,如果英軍騙著盟友中國的遠征軍為英軍打掩護,他們自己逃往印度的話,整個世界都會出現的罵名就由他來承擔了,這實在不算是個好消息!

不過,既然又被放到了這個位置上,他也只能認真履職了。

吃了點東西,恢複了些精神的赫頓司令官,召集了火車上英緬軍司令部的參謀們,要求他們立即聯繫各部隊,明確他們現在的位置,以便於之後的戰鬥部署。

當專列駛過同古(東吁)後的十來分鐘後,駐緬英軍各部的情況都報到了赫頓面前,他忍著身上的疼痛,命令道:「重申之前司令部的命令:

「英緬軍第1師在同古駐守;

「第36印度步兵師駐蒙鎮(同古東南70公里);

「英印軍第17師駐德貢(同古西北140公里);

「英澳軍第63旅和英軍第7裝甲旅撤到仁安羌,作為全軍預備隊。」

參謀們記錄著命令,有些不明白赫頓再下達一遍同樣的命令有何意義,但還沒等他們提出疑問,赫頓又道:「這是最終命令,立即執行。告訴三位師長,如果未得到司令部允許,擅自撤離的,一律軍法從事!」

「是,將軍!」聽到這話,專列里眾人急忙立正應道,心裡知道:最後這句話才是重點!

其實,赫頓心裡想的是:好歹也要與日軍真正打一仗才行,4萬多英軍如果一場硬仗都沒打就逃到印度,那可實在是把臉丟在全世界面前了!

如果打上一場硬仗再撤離,到時誰也不能說4萬英軍不敵四個師團10多萬日軍是不對的事,英軍和他個人的臉面就保住了。

至於入緬作戰的中國遠征軍,他也沒有多想什麼,這一點上,傲慢自大的英國人是一樣的。

——

李君豪的裝甲車隊一路向北而行,目標暫時定在勃固省的西北重鎮德貢。

這時他還不知道英軍指揮系統和作戰態度發生了改變,因為英軍方面並沒有及時通知美方。

大使館每隔六個小時發給他的電報都只是詢問他的位置和安全情況。

在重慶的詹森大使對於潘森深入緬甸戰場冒險非常不以為然,也就是他現在管不了潘森,否則一定會嚴厲的批評對方,命令其立即到重慶或是昆明!只是現在嘛,他能做到的只是將潘森發來的報告轉發回國內,希望白宮給其下命令吧!

收到潘森經中國轉發來的緬甸戰場報告後,羅斯福總統專門出席了參聯會,與將軍們討論印緬戰區的情況。

陸軍副參謀長兼航空隊司令阿諾德中將親自宣讀了潘森發來的幾份戰情報告,結合地圖,將緬甸戰場現在的情況勾勒了出來。

陸軍參謀長兼遠東戰區總司令馬歇爾上將道:「總統先生,通過潘森將軍的這幾份報告,我們現在知道緬甸南部戰局已經糜爛,英軍正在向北撤退!這再次證明了潘森將軍之前的推斷,不得不說,這個小夥子真的非常出色!」

「就是太能冒險了,只帶著50人就敢深入戰場!」白宮參謀長萊希海軍上將不滿的道,「這小子也不想想他現在的身份,如果他在戰場上出事,那麻煩可小不了!」

海軍作戰部長斯塔克海軍上將則是笑道:「威廉,我覺得你不必過於擔心,我覺得以潘森將軍的軍事頭腦,是不會把自己置於險地的!而且,他這次深入戰場,得到的都是第一手情報,這個速度遠超過我們的行政部門和軍情系統,為我們及時調整遠東戰略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功勞可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