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籌建中關注戰局

正文卷

第360章 籌建中關注戰局

6月27日,周五,在白宮例行的周末新聞發布會上,羅斯福宣布,任命國家安全顧問首席助理奧格尼揚·Lee·潘森海軍准將為代理國家情報總監,負責協調、匯總國內各情報機構的工作,向總統辦公室提供及時的情報簡報。

不過,總統並沒有宣布中情局的籌建事宜,這事目前仍處於保密階段。

由此一來,潘森准將以極快的速度走進了大眾的視野,有消息靈通人士立即就將其從政、從軍履歷披露了出來,其一連串的成績和貢獻讓再有忌妒心的人也提不出異議來;

而其唯一被人疑惑的年齡問題,對於普通美國人來說也根本不是問題——這裡就是一個神奇的地方,美國夢是既得利益階層長期努力宣傳的重點,誰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唱反調。

——

李君豪對外界的喧囂根本就不理會,徑自忙碌著自己的新事業。

得益於羅斯福的全力支持,他現在需要的資金由總統特別基金予以充分保障,還獲得了從各政府部門、軍隊、國民警衛隊、各研究機構、大學及社會各界自主招募所需人員的許可,這讓他可以放開手腳大肆折騰。

在他的支持下,擬任CIA情報處長的多諾萬也是保持著高漲的工作熱情,揮舞著支票和證件到處挖人,其運用靈活的社交手腕招徠來一大幫精英分子,包括哈佛大學的知名學者、著名詩人、商人富翁、銀行家、電影導演、劇作家、陰謀論者等,全都是有一技之長的人物,個個精明強幹,神通廣大到難以描述。

這種情況讓李君豪都有些瞠目結舌的感覺,他只能慶幸早早就將多諾萬置於自己的絕對控制之下,如果是再晚一點,恐怕都沒有機會對其進行掌握了!

僅僅是十幾天,還在籌備中的CIA,工作人員數量就從最初的幾十人猛增到上千人,並且在華盛頓及周邊的各州設立了大大小小的十幾個辦事處,而且還在急速擴充之中……

——

這段時間的歐洲戰場形勢卻是一日三變,德軍在蘇聯的國土上閃電突進,從6月22日開始進攻,其中央集團軍群僅用了一周就突襲到了白俄羅斯的首都明斯克,將蘇軍的西方面軍主力圍困……

至7月3號,明斯克會戰基本結束,被圍蘇軍徹底放棄抵抗,67萬人的蘇軍西方面軍的44個師中,24個師被徹底擊潰,另20個師損失了30%-90%的人員裝備,除20多萬人突圍外,其他的40萬人全軍覆沒!

據德軍戰報,此役俘虜蘇軍32.9萬人,繳獲3332輛坦克、1809門火炮。

僅僅11天,40多萬蘇軍灰飛煙滅,這樣的戰果再次震驚世界。

——

6月29日時,德國電台對其國內廣播報導明斯克大捷,歐洲各國及美國還不敢相信,緊急國家安全會議上,新上任的CIA局長李君豪卻言詞鑿鑿的確定:這是真的,蘇聯布置在西部的西方面軍已經完了!

同時,李君豪還斷言,雖然西方面軍的司令德米特里·格利戈里耶維奇·巴甫洛夫大將是斯大林的心腹愛將,但有此一敗,逃不掉被槍斃的命運。

當時,聽到他這話的與會眾人都不是很相信,蘇聯的大將軍銜幾乎是同美國的四星上將相當的最高級軍銜了,這麼一個重要將領,難道因為一場戰役的失利就會被殺了?這明顯是矯枉過頭、浪費人才嘛!

後來從蘇聯傳來的消息證實,西方面軍司令員巴普洛夫大將、參謀長弗·葉·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將、通訊主任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少將、第四集團軍司令員亞·安·科羅布科夫少將等人,被蘇聯軍事法庭以撤離職守、指揮不力的罪名判處死刑,執行槍決;另有其他數十名中高級將領被追究責任,分別處以徒刑及苦役的懲罰……這些處罰立即就通告全體蘇軍,以敬效尤!

這下,一眾高級官員和軍方將領們服氣了,雖然由潘森准將負責籌建的中情局還沒有看到什麼成績,但僅憑其掌舵者對軍情的分析判斷能力,就可以肯定這個部門以後的成績小不了!——

另外一方面,在美國軍、政高層官員擔心德蘇戰爭形勢時,李君豪卻適時提出了警告:遠東的日本才是對美國利益的最大威脅!

為此,他一方面責成多諾萬這段時間重點關注日本方面的情報,特別是日本駐美大使館和在各地的領事館,監視、監聽、跟蹤等手段都上;

另一方面,他直接去電海軍情報局遠東處和遠東部隊總司令部,要求他們注意日本方向的一切動向,特別是注意攔截、破譯其往來電報;

還有一個方向,他直接聯繫了海軍部的諾克斯部長,要求他們時刻留意日本艦隊的動向,同時加強各艦隊、各軍港的防空準備……

他的這一番動作引起的震動不小,白宮、國務院、海軍部、陸軍部等專門向他詢問情況,他的回答是「有備無患」;但在私下裡,他專門叫上艾爾斯去找了羅斯福總統,聲稱他預計日本海軍有極大可能會在不遠的將來發動對美國艦隊的突襲,而且會是不宣而戰,美國各方必須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同他預料的一樣,羅斯福對此並沒有驚訝,反而要求他保持對此事的關注,但不要再把這個判斷告訴給其他人,至於後續的事情怎麼辦,之後再商量。

離開總統辦公室後,艾爾斯把他拉到自己那裡,表情嚴肅的警告他:記住總統的話,不要擅作主張,等有明確命令時再行動……

好吧!李君豪這時當然是完全明白了——這個時代的羅斯福和他的高級幕僚們其實都有足夠的智慧,就算是沒有得到明確的情報,但他們已經判斷出了日本人要幹什麼,只是因為國內的特殊情況,選擇了隱瞞這個判斷。

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做的原因,其實在後世早有猜測,不過這時他卻是親自在場做了個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