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戰役戰略的分析

正文卷

第339章 戰役戰略的分析

此次回程、加上中途休息和時差的原因,從時間上來看,足足用了四天的時間,11月25日,周一時,李君豪一行才回到了滬海。

他先進直接到司令部里查問了這些天來的情況,確認一切正常,沒有出現意外情況,這才安心的回家休息。

回到滬海之後,他就立即調整了心態,不再想華盛頓的事,畢竟那裡距他太遠了,眼下他的重點還是在滬海的租界。

——

12月1日,滬海總領館收到華盛頓的電報:奧格尼揚·Lee·潘森晉陞海軍上校,就任國家安全顧問首席助理、美軍遠東部隊總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任滬海總領館副總領事、海軍美軍聯合司令部司令,不再兼任海軍陸戰隊327團團長,團長由謝晉元上校接任。

這個任命引起了總領館上下的一致驚訝,不過,在其他人為遠東部隊副參謀長這個職務吃驚時,只有代理總領事希恩知道這個首席助理的含義,這讓他異常驚訝,在之後的工作中直接就放低了姿態、以下屬自居了。

謝晉元則是驚訝於自己一個中國軍人竟然被正式任命為327團的團長!這種情況,他只能歸結於潘森司令回國做了工作。這種情況讓他和其他中國官兵都非常振奮。

在菲律賓的馬尼拉,美軍遠東總司令部里,麥克阿瑟中將則是心中很不漺,要知道,現在遠東司令部中,參謀長還是由菲律賓師的師長喬納森·溫萊特少將兼任的,其實並沒有真正到任,司令部參謀處主任實際上是向他負責的;現在陸軍部突然任命了一名副參謀長,那指揮權就會被分散出去一部分,這是他很不喜歡的!

其實,現在的李君豪也根本不想管菲律賓那邊的事,遠東軍副參謀長的任命對他來說也是是雞肋,不過他心裡倒是知道其中的原因:因為自己之前對麥克阿瑟的不信任言論,陸軍部的史汀生部長這是做出了一定的妥協,在外部壓力的情況下給了他這個任命。

李君豪能夠想到,如果自己就任了這個副參謀長,名義上是可以就近觀察麥克阿瑟是否有不恰當行為,另一方面則是在遠東司令部出問題時要承擔一定的連帶責任!從這一點上來說,史汀生部長還是很有想法的。

但是,史汀生部長可是沒有想到一點,既然是兼任,如果李君豪以本職工作忙為由、不去赴任又如何?如果去赴任了,直接搶奪部隊指揮權又如何?

李君豪自己也在考慮這個問題,是否就任?如果就任的話,什麼時候去?去了要採取什麼措施?事情要做到什麼程度?……在這些沒有想明白之前,他是不會去菲律賓的。

——

12月2日,周一,已經正式就任國家安全顧問首席助理的李君豪接受了第一個任務:撰寫一份中日戰爭當前的形勢報告、並分析日軍之後的戰略方向。

為了撰寫報告,他花費了幾天時間查詢之前一段時間的中國戰場情報,除了日軍動向,重點就是當前在華北戰場上激烈交鋒的八路軍大反攻行動(即後世所說的百團大戰),目前戰局正進行到最後的階段。

李君豪明確的判斷稱:此次華北大戰的態勢已經漸趨明朗,地下黨指揮的八路軍有大量地方武裝和平民百姓的支持,相對於離開所佔領城市作戰的日軍,更具備靈活戰鬥的優勢,目前已經佔據明顯的上風。

據各方面的情報顯示,僅8月20日到11月上旬的3個半月時,雙方就發生大小戰鬥1800餘次,八路軍以傷亡1.7萬餘人的代價,斃傷日軍2萬餘人、偽軍5000餘人,俘虜日軍280餘人、偽軍1.8萬餘人,拔除敵據點2900多個,破壞鐵路470餘公里、公路1500餘公里,戰果顯著。

日軍在遭受打擊後,不得不從華中正面戰場抽調2個師團加強華北方面軍,以期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更大規模的報復作戰。

目前戰鬥方向主要集中在八路軍的晉察冀根據地和晉西北兩處,預計還會有兩個月以上的戰鬥。

當前中國軍民士氣正旺,日軍此次戰役取勝的可能性極低。

在整理情報的過程中,一些線索引起了他的注意,加上前世記憶的喚醒,他發現了一些不好的徵兆,在報告中提到了這一點:

10月19日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何應欽、副總參謀長白崇禧致電八路軍和新四軍,將抗戰以來華北、華中各地磨擦事件的原因歸結於八路軍和新四軍,並強令在大江南北堅持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在一個月內全部撤到黃河以北。

雖然地下黨已經於11月9日下令新四軍駐皖南部隊開赴長江以北,但國民黨第三戰區(作戰地區為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的部隊仍在進行大規模的調動……

他認為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說明國民黨政府馬上就要對江南的新四軍下手!

他在報告中嚴肅的指出,國民黨政府此舉明顯是在配合日軍對抗日力量進行絞殺,說明該政府有法西斯化的傾向;重慶的蔣委員長在獨裁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美國政府必須要對其提高警惕。

在給艾爾斯的報告中,他提出了這個觀點,但其實他已經意識到,這就是「皖南事變」的前奏!所以在當晚,他把節選過的報告內容重新組織語言後,讓黎曉瑜發到了延安,希望能夠起到正面的作用,挽救新四軍軍部的命運。

對於日軍戰略方向的分析,李君豪斷言:在去年的諾門坎戰役慘敗後,日軍已經喪失了北進的勇氣,其下一步只能是南下!

目前日軍在華北等地進行的相關戰役都是為了鞏固「後方」,以便趁美國戰備尚未完成、英國無力東顧之機,「南進」攫取英、美、法、荷等國在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上的殖民地……

之前在9月23日時,日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就是第一步的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