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他必定參選連任

正文卷

第322章 他必定參選連任

7月8日,李君豪收到了里斯特從美國發來的電報,說目前新一屆總統競選就要開始了,還用大量篇幅介紹了幾個熱門的兩黨候選人的情況,問他更看好誰。由於之前的一年時間裡,李君豪多次成功預測未來局勢,里斯特很相信他的判斷。

總統競選嗎?李君豪看著電報上列出的幾名候選人,發現其中竟然沒有現任總統羅斯福,就輕輕搖了搖頭,這個名單也沒什麼用啊!

在前世時,李君豪曾經看過不少二戰紀錄片,其中就有1940年這次美國參戰前總統競選的經過紀錄,現在他身處在這個時代里,看到這封電報,聯繫起了其中的主要內容。

在里斯特提供的資料中,共和黨方面呼聲最高的兩個候選人是羅伯特·塔夫脫和托馬斯·杜威。

51歲的羅伯特·塔夫脫,出身政治世家,祖父阿方索·塔夫脫曾任戰爭部長和司法部長,父親威廉·塔夫脫是第27任美國總統,塔夫脫家族在俄亥俄州,尤其是辛辛那提一帶有著龐大的勢力。其1939年就任參議員、共和黨領袖,因擁護傳統的保守主義而得到諢名「共和黨先生」,佔據政黨領袖參選的當然優勢。

托馬斯·杜威此時年僅38歲,是第一位出生於20世紀的總統參選人,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統參選者,僅比法定參選年齡大三歲。

其個人履歷非常有傳奇性,其33歲時就任紐約市獨立檢察官,是全國最年輕的地區檢察官,被稱為「罪惡之城」紐約的反黑英雄;其36歲時首次競選紐約州州長,只以些微劣勢落選,被輿論認為雖敗猶榮。

在這次參選後,杜威的呼聲極高,甚至在初期的民意調查中,支持率達到67%,遠遠高於其他候選人。

這些情況在電報中寫得很清楚,里斯特的意思是讓李君豪在塔夫脫和杜威兩人中選擇一個,以便家族中人選擇支持對象時進行參考。

可是李君豪卻是清楚的記得,這兩人其實在最後的黨內競選中就敗了,共和黨的最終總統候選人是一匹黑馬——溫德爾·威爾基!

威爾基原是民主黨人,是著名的企業家、律師,在民主黨黨內初選時,由於羅斯福遲遲沒有表態是否競逐第二次連任,黨內很多人呼籲威爾基出馬參選。

但威爾基知道羅斯福是一定會尋求第三屆任期的,他不可能通過民主黨的渠道競選總統;而且他和羅斯福的政見分歧極大,認為羅斯福帶領下的民主黨已經偏離了傳統政治路線,變得越來越反商業。

所以,威爾基最終脫離了民主黨,以黑馬的姿態加入共和黨,並成功從塔夫脫和杜威兩人手中奪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資格。

在這種情況下,民主黨這邊卻是有些慘淡,根本沒有一個能夠獲得黨內統一支持的候選人,而截止到六月底時,羅斯福根本沒有流露出要再次競選的意思,讓社會各界都普遍認為此次競選中,新總統將會由共和黨人勝出。

在電報中,里斯特倒是也介紹了現任總統羅斯福的動向,因為法國的迅速戰敗,整個西歐淪陷,羅斯福的主要工作精力都放在了擴軍備戰方面,在他的影響下,國會終於批准了陸海軍的擴充,伯克-沃茲沃思選徵兵役法得到通過。

李君豪想了想,決定還是說實話的好,里斯特對自己的幫助極大,可不能讓其在投資上走了彎路,於是他親自擬就的回電中,明確的指出:羅斯福一定會參選的,而且一定再次當選,打破喬治·華盛頓開創的百年傳統,連續第三屆出任總統,因為國內選民們在心理上是不希望改變目前國內政策的!

親自動手給里斯特回電後,李君豪又把這份電文轉發給了艾爾斯一份,同樣是不希望這個照顧自己的老頭兒在關鍵時刻站錯隊。

——

美國國內的里斯特·洛克菲勒和內爾松·艾爾斯兩人接到李君豪的電報後,都是陷入到了矛盾之中,從現實情況上來看,他們都覺得潘森太不理智了!

要知道,民主黨人目前正在芝加哥進行總統提名會議,而傳出來的消息是,羅斯福到目前都沒有尋求連任的意思,代表們仍在激烈爭論候選人的問題。

如果羅斯福連黨內候選人都不是,還怎麼連任總統?況且,現在共和黨那邊的呼聲太高了,就算是羅斯福參選,成功的希望也極其渺茫吧!

兩人在理智上是這麼認為的,但在感情上,他們卻又不能輕視潘森的意見,畢竟之前的事情已經多次證明了其對時事預測的準確性,這就有些難辦了啊!

對於里斯特來說,對於每次總統競選的投資都是家族在政治上的部隊,成功了就是其後四年的順風順水,失敗了則就要低調做人做事四年了,這對一個經濟大家族來說,可是事關重大的選擇!

就算里斯特在感情上是願意相信潘森的,也不能輕率的就主張採信潘森的意見,所以他想到的辦法只能是「拖」——拖到民主黨在最後期限前推出的總統候選人明確是誰!如果真是羅斯福的話,就採納潘森的意見;如果不是,就全力支持共和黨。

另外一邊,艾爾斯則是更為乾脆一些,之前在滬海的經歷讓他確定——雖然很不願承認,小奧格在對未來事態的判斷準確性上是明顯超過自己的,所以自己現在怎麼認為不重要,為了不站錯隊,他決定現在就支持羅斯福!

身為副國務卿的艾爾斯,雖然上任僅四個來月,但其資歷和以前積累的人脈卻是不容小覷,在政府中的話語權可不小;而且其現在是遠東問題的頭號專家,白宮在考慮外交、軍備等政策制定時,都會首先徵求他的意見。

在這種情況下,艾爾斯在政壇上的影響力巨大,當他在一次與羅斯福的談話中表示對其明確支持後,影響了白宮及國務院的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