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蘇芬戰爭的爆發

正文卷

第239章 蘇芬戰爭的爆發

滬海兩租界的合併,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個很意外的消息,就連李君豪都沒有想到,更別說其他人了。可是當事情開始後,他卻成了需要在一線指揮的負責人,這讓他既緊張又興奮。

他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改變了這個世界的歷史,更不是知道是好是壞,但會用盡全力把這一切向更好處推進!至於結果會怎樣,他不知道,也無法預料!

好吧,既然開玩了,就玩到底吧!

——

這一次的接收涉及到方方面面,法國人明顯是想要急著回家,財務、行政、市政、公用事業、警政等等,一股腦的全部痛快的交接,好像是虧本也要甩賣的樣子,只用了五天,就把諾大的法租界交接完畢了!

11月30日,周四,英、法、美三國總領事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兩大租界正式合併,名稱仍使用「滬海公共租界」;同時,因為目前在歐洲,英、法兩國已經與德國處於戰爭狀態,為了不波及租界,英、法兩國退出公共租界管理層,由美國、瑞士兩個中立國和華籍董事重組新的工部局……

隨後,新的工部局董事會亮相,總董由美國總領事內爾松·艾爾斯擔任,副總董由政務參贊賈斯汀·希恩擔任,董事包括一名瑞士人、六名美國人、四名中國人,共同組成十三人的董事會。

其中那名瑞士董事是瑞士聯合銀行滬海分行的行長弗·格雷科;

美籍董事分別是美總領館的武官克爾頓、副武官潘森、商務參贊塞恩、文化參贊巴雷特、花旗銀行滬海分行福吉斯、加州洋行威利斯;

華籍董事分別是復旦大學鄭鉞、紡織公會賀豐民、航運公會司文華、銀行公會劉海峰。

因為之前的租界變故,特別是法國方面的動作明顯是要放棄租界的樣子,滬海各界其實已經猜測法租界要合併到公共租界中,而這次的新聞發布會讓塵埃落地;但讓人們意外的是,英國竟然交出了管理權!

大家都看得出來,這次真是美國方面完全掌握了租界,十三人中五名美總領館官員、兩名美籍商人,就是七票,還有總董、副總董的決策權和否決權,其他董事只是陪襯而已。

董事會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副武官潘森,這不僅是因為他的年輕,更因為他是駐滬美軍第一指揮官,還是警察局局長,不出意外的話,原法租界警務處很快就會整合到警察局中,說他現在是租界內最有權勢的人,一點都沒錯。

發布會之後,工部局新董事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決定兩租界正式合併後,一切沿用原公共租界的規章制度。在這個過程中,當然是美方主導,其他董事只是舉手同意就行了,但總算是能讓大家的面子上過得去。

會後,威利斯很興奮,他沒有想到租界合併後自己還能當上董事,這一切肯定都是潘森先生的原因,所以第一時間就上前「拜見」。

花旗銀行的梅納特·福吉斯是第一次當董事,在先去見了一眾總領館的官員之後,也走到了潘森這邊,恭敬的表示了敬意,看態度明顯是知道些什麼。

鄭鉞教授沒想到自己也成了董事,看到被人圍著的潘森,只是遠遠的點了點頭,就率先離開了——有些事不用說出來,大家心裡有數就是了。

賀豐民是老朋友了,過來與李君豪見面時,介紹了航運公會的會長司文華、銀行公會的會長劉海峰,後兩人之前倒是在酒會上見過,但沒有說過話,這時才算是真正認識,就隨便聊了一下。

現在李君豪可是大忙人,只是簡單與新董事們認識了下後,與艾爾斯打了個招呼,就離開了總領館。

——

當日晚間時,歐洲的最新消息傳到了滬海,蘇芬戰爭爆發。

各國外交人員研判當下的歐洲局勢後,紛紛認為,這次戰爭,蘇聯將會輕易取勝,佔領芬蘭全境。

不過這樣一來,一向與芬蘭走的很近的德國就很尷尬:如果幹預的話,就會正面對上蘇聯;如果不干預,則會丟掉一個潛在的盟友,令其他北歐國家感到心寒。

因此,英國、法國的不少外交人員覺得不該這麼快把租界管理權交給美國,完全可以穩一穩的。

可是,兩國的總領事卻知道,不管德國是否干預蘇芬戰爭,其短期內都不會與蘇聯對上,其重點目標仍是法、英兩國,以達成其稱霸歐洲的目的。

之前國內其實已經通報了蘇芬之間的緊張情況,發生戰爭已經是必然的事,只是早晚而已。而且,英法的看法也一樣,龐大的蘇聯打芬蘭會輕易取勝,不會用太長時間;拖延沒有意義,早點將租界治權交給美國,好將本國軍隊調回國內才最重要。

——

美國總領館眾人和三個團的軍官們也都認為蘇芬戰爭很快就會結束,甚至可能比德波戰爭還快,因為一個過千萬平方公里、人口近2億的大國,打一個33.8萬平方公里、人口400萬的小國,速勝、大勝應該是必然的。

只有李君豪知道,這場仗蘇聯打的多麼糟糕,歷經三個半月之久,蘇聯兩次增兵,以120萬軍隊對芬蘭的20萬軍隊,最終卻是慘勝,其自己承認的官方說法是,兩軍傷亡比例都超過3:1(15.89萬對4.88萬),如果不是芬蘭兵源供給不上了,勝負難料。

雖然最後芬蘭不得不割讓與租借部分領土、得以結束戰爭,但芬軍的戰鬥力和戰鬥精神獲得一致讚譽,而且其保有了主權,贏得了國際聲譽。

相反,蘇聯未達成征服芬蘭全境的目標不說,國家聲譽也受到很大的傷害,並因為其挑起侵略戰爭而被國際聯盟除名!

更重要的是,蘇軍在此戰中的糟糕表現令希特勒對侵蘇更具信心,並開始著手聯繫芬蘭加入其計畫,最終引爆了1941年6月底的「繼續戰爭」,芬蘭同德國一起出兵,奪回了冬季戰爭中失去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