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此時滬海尚稱道

正文卷

第53章 此時滬海尚稱道

前世的李君豪算是半個軍迷,對於二戰、對於抗戰、對於那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是比較了解的,對於滬海這個特殊城市在抗戰中的情況也曾經專門了解過,他知道在1939年4月時,滬海的輝煌正在高峰之時,但很快就要開始黯淡了!

此時的滬海,自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到當年11月底中國軍隊全面撤離,雖然恐懼、徘徊和僥倖的心理瀰漫於整個社會,但在經濟上卻是處於巔峰。

就工業界而言,戰前全滬海華商工業有5525家。由於淪為戰場,楊樹浦、閘北、滬西蘇州河北岸和南市一帶工業區遭到破壞,殘餘的大量廠房和設備又被日軍掠奪,據估計,滬海工業界的全部損失在法幣5億元(早期法幣價值,等值於銀元)左右。

歷劫後遷至租界的工廠,加上租界中原有企業,到1937年底,復工的僅僅422家,在職產業工人數量銳減到2.7萬人;以工廠和工人數量而言,兩者皆不及戰前的十分之一。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僅僅半年後,公共租界的工廠就恢複到4709家,產業工人更是劇烈膨脹到23.677萬人,如果再計入在淪陷區復工的工廠,全滬海的工廠總數一時達六千餘家,這已經超過了戰前的數量!

選取當時滬海工業界中的兩個代表性產業——棉紡織業和造紙業進行對比,前者和國計民生、軍用需求直接相關,後者和戰時宣傳、紙質傳媒的發行相關。

以戰前1936年的生產情況為基數(100),在1937、1938、1939這三年中,棉紡織業的指數分別為:69.8、81.7、104.5,造紙業的指數分別為:115.6、147.4、242.5。很顯然,滬海的棉紡織業到1939年已經超過戰前的生產指數,而造紙業則從戰爭開始,每年都在巨幅增長。

其它工業品生產情況也大致類似,僅僅在1938年10月到1939年2月的五個月期間,租界中新開的工廠就達到了1994家。

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滬海1937、1938兩年的進口貿易額分別為507.9萬元、376.4萬元,總量還是很大的,而出口貿易也呈現同樣的現象。

由於日本在戰前就是一個對華工業品輸出國,在戰爭初期,日本商品除通過滬海等被佔地區的口岸流通到淪陷區外,還經過各種走私渠道進入未淪陷區;而滬海本地工業的原材料來源和製成品去向,除淪陷區外,同樣也涉及到未淪陷區,各種公開的、半公開的、地下的、正規的渠道,使得以滬海為樞紐的國內貿易維持了一個相當高的活躍度。

客觀地來講,戰爭中的滬海,在作為工業生產中心、商業匯聚點、文化引領者和國內外貿易中轉樞紐的同時,巨額資金的湧入滋養了各個行業;在經濟的主動脈之外,社會的各個毛細血管也多少得到浸潤,這也意味著大量的就業機會,各個階層的消費也都間接的得益於此。

從這方面來說,1939年的滬海還是一個遍地黃金的地方,任何經濟方面的舉動都會引起全國、乃至整個遠東地區、整個亞洲的注目。也正因為如此,此次的美國商貿代表團的來訪,從始至終都被各界關注著。

——

當天下午,小雨帶著小虎一起回到得趣樓,比他們回來的還早,她帶回了好消息,鳳凰寨大頭領雷霆鈞在請示了長輩老人之後,同意將燕青拳傳授給李君豪,以酬謝其對營救雷石柱所出的大力,還特別再次派出小虎來做他的護衛,同時也傳授拳術秘法。

回家得到這個消息的李君豪當然是很高興,可看到耍賴的琳達卻是很無奈的感覺。逛街的時間,琳達的精力無限,讓他都有些應接不暇,但當回到家後,這姑娘就變成了一灘爛泥,就差連吃飯也讓他來餵了。

可就算是這樣,第二天早上,李君豪說讓她多睡會兒、今天就不出去了,琳達卻是大叫著不同意,說還要出去玩,又開始蹦躂起來,看得他很無語。

——

周二這天,遊玩的隊伍里加上了小雨和小虎,琳達的兩個保鏢也跟著,這倒是讓李君豪不用再當提手了!

上午時,一行人遊玩了豫園和城隍廟,購買的各種在小玩意和小吃把兩個身高一米九的黑人保鏢都累著了。

中午在城隍廟附近吃了一頓地道的本幫菜後,然後一行人兩輛車,向著市區西南的松江駛去,目的地是醉白池。

對於醉白池的來歷說法,小雨、小虎兩人雖然是滬海本地人,卻說不清楚,不過他們一行人到達時,意外遇到了二十幾位復旦大學滬海補習部(滬校)的師生!因為要鍛煉學生們聽讀能力,帶隊的女老師黎曉瑜正在用英語介紹醉白池的歷史和典故,讓他們蹭了個解說。

醉白池已有九百餘年歷史,前身為宋代松江進士朱之純的私家宅園,名叫「谷陽園」,意思是說:這是陸機、陸雲家鄉的名園。因為陸機曾有詩說「彷彿谷水陽」,說自己家鄉在谷水之陽。

後世時,歷代在「谷陽園」的基礎上都有所擴建。到了明朝末年(公元1644年),松江著名書畫家、禮部尚書董其昌在此處建造「四面廳」、「疑航」等建築,並團結了當時一批文人在此處吟詩作賦,詠解不斷。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著名畫家顧大申將此處列為私人別墅重加修建,他繼承和發展了古典園林建築的藝術精華,利用松江最具有江南水鄉秀麗風光這一特色,以七百平方米長方形荷花池為主體、用不規則對稱等園藝手法建造池岸,以竹、梅、假山、奇石為相互配襯,融合一體,建造了這座名園。

顧大申擅繪畫,工詩文,亦慕白居易之樂而以「醉白」為池、園名。

「醉白」之名則是來自蘇軾的《醉白堂記》:宰相韓琦仰慕白居易的風流閑逸、逍遙自在的性格,特別是其晚年長居洛陽、以飲酒詠詩為樂的「中隱」生活,而在家鄉河南安陽築有「醉白堂」。